文、圖 / 聞 章
處處有師
文、圖 / 聞 章
不患無師,只患不學。若是想學,時時有師,事事是師。
我命也乖,正長身體時挨餓,正學知識時停課,害得我身材不高,學歷也不高。身材不高,容易跟猥瑣、促狹等字眼聯(lián)在一起,比如要貶武植,就先把他的身材弄小,變成武大郎,然后一切就變得容易了。學歷不高,容易跟無知、淺薄、短視、卑下、無能等等聯(lián)在一起。古人形容才俊,除了用“才高八斗,學富五車”這樣的字眼外,還用“玉樹臨風”什么的,你說,讓人慚愧不慚愧?可惱不可惱?更可惱的是孔子的話,他說:“惟上智與下愚不移”,這句話比法官宣判還可怕。初讀時想不明白,老夫子不也“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他怎么就“移”了呢?后來讀到王陽明對“惟上智與下愚不移”的注解,才一下子把一個死疙瘩給松開了,他說:“不是不能移,只是不肯移”。
學歷低,經師少,有惑無人解,久惑成愚。真愚了,就不肯移了。同樣一塊石頭,在別人那兒是臺階,在你這兒卻成了絆腳石。同樣幾根跨欄,在劉翔那兒成為憑借,在你這兒卻成障礙。同樣被罵,在有的人那里成為激勵,在你這兒卻成仇恨。諸如此類,不勝枚舉。這即是“不肯移”的。
那么肯移怎么移呢?子曰:“學而時習之”,當然是學。跟誰學呢?跟師學。誰是師?教我者為師。誰教我?誰肯教我?誰都肯教,只要你愿意學。不患無師,只患不學。若是想學,時時有師,事事是師。比如好人行善,善者為師,楷模在前,是在教我。比如壞人作惡,你別說壞人不是師,壞人在教給你別這樣做,這樣做就是朝死里作。好人的好,是告訴我們怎么做好人,壞人的壞,是告訴我們千萬別做壞人。壞人無心做老師,老師是善學的人看出來的。他是那位不要學費的老師。不但人,不但事,即便世間萬物,只要你善學,又有哪樣不是師呢?所以蘇軾才作詩:“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好的壞的不好不壞的,都在做師范給我們看,讓我們看得清清楚楚,學得明明白白。從而一點一點撬動自己,使勁往上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早知道有這句話,我就不說了。
編輯/王智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