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卉蕊+王嚴華
【摘要】實施新課改以來,課程意識和著時代的旋律走進校園。“七彩課程”建設為我?!捌卟式逃蔽幕ㄔO奠定了的堅實基礎,并以其鮮明的個性,詮釋了課程建設在提升辦學品質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學校課程 校園 文化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8-0019-02
一、建立課程意識,走特色發(fā)展之路
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發(fā)展,人們逐步認識到沒有課程資源的支持,課程改革設想將難以變成學校的實際教育成果。
我們認為,學校課程開發(fā)實際上就是在構建學校自身的特色,發(fā)展學生個性。為此,我們不斷深化課程認識,挖掘整合課資源,努力建設學校課程,打造學校品牌。
二、建構課程體系,形成獨特課程文化
課程是學校為學生設定的學習路徑,以及學生在路徑上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我校課程建設力圖改變傳統(tǒng)課程的因“教”而“學”的格局,真正體現(xiàn)“課程學習與綜合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的教學特色。
(一)開發(fā)“綜合型實踐課程”,實現(xiàn)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
綜合型實踐課程是指“學科類綜合實踐課”和“活動類綜合實踐課”。我們將國家課程、主題教育與“勞動體驗教育活動”相結合,開發(fā)出與學習生活相關的課程。在有關專家的指導下,學校以科研室牽頭,組織主研人員自主開發(fā),不斷完善,編撰了《我們的七色光我們的快樂園》《七彩童年》兩冊校本教材,教材分“學科整合”“主題活動”兩個類型,關注了不同年齡段學生特征,分高段、中段、低段三個層次。在課程設置上,將學習時間安排到“地方課”“綜合實踐課”之中,以保證“特色課程”學習。
1.學科類綜合實踐課
楊九俊極力倡導“有聯(lián)系地教學”。我們也認為,任何學科的課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不僅建立學科內的縱向聯(lián)系,還兼顧課程互補,打破不同學科壁壘,讓學生把不同學科的內容有機并聯(lián)起來,進行綜合學習。
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在“綜合型實踐課”去學習。學生在勞動基地去進行春種秋收;在玉米授粉的季節(jié),進行繁殖實驗,他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揚花”,什么是“授粉”,終于將抽象的知識化為了親身經歷的故事。
我們有意識地將數學、科學、美術、音樂課所學的知識在“學科類綜合實踐課”中有機結合,使學生們學以致用。語文老師帶學生寫詩抒發(fā)豐收的喜悅;美術老師帶學生去菊花圃寫生;數學老師和學生一起快樂地計算售賣蔬果的利潤……學習興趣在體驗中滋生,知識在實踐課中累積。生活的鮮活帶給學生最大的收獲。
2.活動類綜合實踐課
此類課是將德育教育、文體活動、班隊活動加以整合。以勞動教育為例,我們改革傳統(tǒng)德育教育空洞說教的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去親歷,去感悟。每到豐收時節(jié),學校會組織“七色光小超市”售賣活動,由孩子們自己定價、自主推銷產品。他們在收獲之余深深感受到勞動的艱辛,也體驗到勞動的真諦:勞動是快樂的,勞動才能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勞動也是艱辛的,勞動的成果來之不易。
目前“活動類綜合實踐課”已形成系列,如“賞菊詠菊會”“今天我當家廚藝大賽”“七色光小報、書畫展”“七彩童年”作文競賽等。系列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學到了知識,體驗了成長,收獲了思想。我們還將活動中的難忘經歷作為素材藍本,經過藝術加工,改編成小話劇、歌舞劇、集體舞等形式搬上舞臺,既豐富了文體活動,也滲透了德育教育。
(二)開發(fā)“拓展型實踐課程”,實現(xiàn)學生探究能力發(fā)展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學習科學知識是接受的過程,更是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因此,“拓展型實踐課程”在課程開發(fā)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課程建設中我們著重以小課題研究為抓手,開展各類研究活動。我們始終堅信,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主動去探索,體驗未曾經歷的獨特經歷,努力使體驗轉化為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因此“讓孩子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觀察思考、分析研究、收集資料、解決問題,從而獲取科學體驗”就成了這類課程的終極目標。小課題研究既是一種綜合性的實踐活動,也是一種特殊的學習活動,適當開展小課題研究,對于平衡學生知識與能力、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彌補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不足,提高動手能力、實踐能力都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三、彰顯辦學特色,推動文化發(fā)展
教育的根本問題是教育思想問題,有了正確的教育思想才會有積極的教育實踐,也才會有高質量的辦學成果。我校的課程開發(fā)與實施,對豐富學校課程內容,促進辦學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關專家對學?!兑詣趧訉嵺`為依托的校本課程開發(fā)實踐的研究》科研課題進行了認真評審評,給與的評審意見是:“課題研究推動了學校各項工作,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均有了明顯的提高,富有學校特色。”
由于學校在課程建設領域不斷探索實踐,逐步形成了獨特的課程文化,辦學特色得以彰顯,促進了學校內涵發(fā)展。
依賴完善的學校課程建設和行之有效的策略研究,我們收獲到的不僅僅是一些物化的碩果,更重要的是,隨著課程的開展,學生們潛在的能力正在被挖掘、發(fā)現(xiàn),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師的課程意識也在不斷得到提升,合作意識增強,研究能力提高,同時,團結、和諧、樂觀、奮進的內部環(huán)境和蓬勃向上的校園文化正在逐步形成。
作者簡介:
王卉蕊(1990-),女,漢族,重慶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
王嚴華(1963-),女,漢族,重慶人,大學,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