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論來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思想品德是關于人的心理特點、思想傾向和行動習慣的概念集合,屬于指導和培養(yǎng)人樹立正確思想觀念、道德修養(yǎng)的理論。因此,也不例外地思想品德來源生活。而來源于生活又指導生活的理論需要在生活中去學習。本文利用文獻分析法、邏輯推理法對現(xiàn)階段的思想品德教學現(xiàn)狀的問題進行梳理,并闡述如何實現(xiàn)回歸生活的辦法。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 回歸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9-0080-01
思想品德教學的首次開展集中在小學,此時期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齡前的孩子,并沒有接觸到思想觀念和品德的教育,更多地接觸的是識字、數(shù)數(shù)等技能的學習,因此,對于原本沒有形成任何價值判斷的學生來說,思想品德教育需要趁早且抓好。
一、思想品德教學的現(xiàn)狀
筆者根據自身的多年實踐以及大量文獻的分析,總結歸納出思想品德教學在三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分別是教學主體方面、教學內容方面以及教學態(tài)度方面。
(一)教師的教學模式相對單一
教師的教學模式相對單一不僅僅局限在思想品德教學方面,在小學教育上,大部分學校、大部分課程都存在教師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主要是由于我國長期存在著課堂上以教師為主導的尷尬局面,很多課堂采取的教學模式依舊以單方的講授為主,而沒有讓學生參與到真正地融入到課堂當中來。除此之外,教師的教學一般采取理論教學為主,單純地將干巴巴的知識灌輸?shù)綄W生腦中,很少讓學生與生活的實際相聯(lián)系,學生沒有辦法理解被灌輸?shù)闹R到底在現(xiàn)實當中有何作用。
(二)教學內容過于陳舊
現(xiàn)有學校教材的內容存在著一種泛政治化,很多內容只是為了教學而設計,并沒有考慮到學生們的生活閱歷有限,對這些教學內容暫時無法理解,因此產生了厭學的情緒。教學內容枯燥、不能與現(xiàn)實的生活相聯(lián)系也就迫使老師無法回歸生活。
(三)學校對思想品德教學缺乏重視
雖然國家一再強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但是就目前來看,許多學校依舊注重學生的智,將語文、數(shù)學、英語放在了較為突出的位置上,而將思想品德課當作可有可無的副科,對其忽略。忽略一方面表現(xiàn)在課時安排上,語文課、數(shù)學課、英語課被安排在了每天的課程表里,而思想品德課一般一周只安排2-3次。另一方面,也沒有將品德提升當中教學考評體系,僅僅將思想品德教學當作任務,并不是十分重視效果的取得。
三、如何使思想品德回歸生活
(一)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豐富課外業(yè)余生活
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豐富課外業(yè)余生活是思想品德回歸生活的最直接的手段。思想品德教學不應單純地以理論教學為主,更應該脫離書本,走進生活,根據教學內容的主題,讓學生開展課外的活動,調動學生們的更多器官,使學生對思想品德課有好感,樂于學習。如教學內容的主題為幫助,那么,教師不應該僅僅告訴學生什么是幫助,幫助有哪些例子,而應當讓學生們真正地體會幫助與被幫助,體會幫助別人的自豪感,體會被幫助的幸福感。通過真實的情境幫助學生將思想品德知識與真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從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二)根據生活實際,更新教學內容
現(xiàn)如今的教材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并且在設計教材時已經趨于合理化,但是畢竟每個地域是有一定差異的,如對求知欲望的講解,當書本一味地呈現(xiàn)博物館、科技園的插圖,生活在大城市的學生可能會很快接受,而一些相對落后地區(qū)的學生就沒有辦法理解,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根據生活實際,更新教學內容,甚至老師可以只根據教學的主題,以及每個章節(jié)所要傳遞的核心思想,自己安排合適的內容,以幫助學生們進行了解。畢竟貼近生活的知識,學生們才更容易理解。除此之外,還可以結合身邊的真實案例進行教學,發(fā)揮身邊人榜樣的作用。
(三)重視思想品德教學,將現(xiàn)實效果納入考評體系
除了客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需要貼近生活外,教育者的主觀性上也需要重視思想品德教學,并根據教育后的生活現(xiàn)實表現(xiàn)來判定學生們的學習效果,以及教師們的教學成績。學校和教師不能把思想品德教學當作一門簡單的課程,或一項教學任務,而應當把它看作是凈化社會、改變風貌的基礎手段,畢竟每一代社會的骨干精英都是從學生發(fā)展起來的,而在考評上,畢竟紙筆上的洋洋灑灑不能說明任何人的思想態(tài)度,應當從每個學生的學習前后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中,來斷定學生是否進步,教師是否合格。
參考文獻:
[1]廖天六.《如何讓小學思想品德回歸生活》[J].西部素質教育,2016{07}:17.
[2]于洪文.《談如何讓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回歸生活》[J].現(xiàn)代教學,2013{1}:79.
作者簡介:
張蓮華(1999-),女,遼寧省營口市人,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