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清清
小學語文是基礎(chǔ)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語文成績往往影響著小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它是衡量小學生受教育程度的一項重要標準。而閱讀恰恰是小學語文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學生學好語文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是學生全方位發(fā)展的關(guān)鍵點,它往往表現(xiàn)在人們對書面語言的閱讀、理解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把閱讀重視起來,堅持不懈地做閱讀訓練,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努力培養(yǎng)出具有高水準閱讀能力的、擁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具有閱讀自覺性的學生。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來引導學生閱讀,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生興趣,以此逐步提升閱讀水平。
一、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方法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了足夠濃厚的興趣,學生就能夠自覺閱讀,自己尋找閱讀的題材,并且對于吸收閱讀中出現(xiàn)的知識產(chǎn)生更高效的效果。我們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具體可以總結(jié)為以下三個方面:首先,講故事。小學生的語文基礎(chǔ)知識還較薄弱,對于沒有完整知識體系的小學生而言,太深奧的內(nèi)容很難理解。因此,教師可以選取一些比較淺顯易懂的故事來講給學生,一方面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是不會使他們厭惡閱讀。其次,設置情境。小學生往往用感性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缺少成年人的理性思維。所以,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采取設置教學情境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身臨其境;或采取其他方式如采用多媒體課件,通過播放視頻、音頻、圖片等有趣的東西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最后,開展課外活動。教師應當多舉辦一些課外活動,將這些有趣的課外活動同教學內(nèi)容緊密聯(lián)系起來,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
2.營造寬松的閱讀環(huán)境。應當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以此來提升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如教師可以自行收集或者請學生們收集與課程內(nèi)容有關(guān)的報刊,讓學生去討論和閱讀,以此來增加學生的知識量和拓寬學生視野。良好的讀書氛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采用各種方式全方位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深入學習。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開展主題朗誦比賽,如“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眼睛都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方向。”教師要求學生飽含深情地朗誦文中的感人片段,使學生感受到總理離去的悲痛之情。
3.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第一,教會學生如何分辨出閱讀書本的好壞是教師的首要任務,讓學生在開始閱讀之前能夠選擇出最正確的書,一些具有教育性的優(yōu)秀書籍,這些書能給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指明道路,教師還可以按照書籍的特性和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制定屬于他們個人的個性化書單。閱讀不可以沒有記錄,所以教師應該監(jiān)督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記下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諺語、格言。語文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式和閱讀技巧。只要學生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他們的閱讀水平就會大幅提高,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意識。教和學是整個教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忘記學生是主體,應該主導課堂,教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所以學生應該具備自覺學習的意識。小學語文是語文學習生涯的基礎(chǔ)階段,教師在把閱讀技巧教授給學生之后,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書去閱讀。教師除了引導學生閱讀更多的書籍之外,還應考慮到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在不斷的閱讀中掌握閱讀技巧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關(guān)鍵的一環(huán)。語文能力的強弱往往能從閱讀能力的高低分辨出。所以,在基礎(chǔ)教育階段,教師不能忽視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而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營造寬松的閱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