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婉鶴
摘 要:卡勒德·胡塞尼是當代著名的小說家,目前為止所出版的三部小說都獲得了海內外讀者的一致好評??ɡ盏碌男≌f多以阿富汗為背景,描寫了不同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所經(jīng)歷的困惑和創(chuàng)傷,體現(xiàn)了成長小說的諸多特點。本文將從成長小說敘事策略的角度,從青少年敘述視角,視角轉換,青少年話語三個方面分析卡勒德小說的寫作風格和藝術特色。
關鍵詞:成長小說;敘事;卡勒德·胡塞尼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7)07 — 0079 — 03
卡勒德·胡塞尼是美籍阿富汗作家,是當代杰出小說家。2003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小說《追風箏的人》,引起了文學界的劇烈反響,受到了各國讀者的廣泛好評,被翻譯成了55種語言在世界70多個國家中暢銷出售。四年后,胡塞尼出版了第二部小說《燦爛千陽》,該書同樣大獲成功,榮登紐約時代暢銷書榜十五周之久。六年后,胡塞尼的最新作品《群山回唱》問世,此書獲美國亞馬遜全年最佳圖書、巴諾書店暢銷榜首、美國獨立書店排行榜首。國內外研究學者對胡塞尼的三部小說都做了十分詳盡的研究,尤其在成長小說的角度對《追風箏的人》和《燦爛千陽》研究成果十分豐碩,但在成長小說的敘事策略方面還不多見。
作者使用任何敘事策略的目的都是為了產生影響,比如為了說服,警醒,告知或者是感染讀者。中國學者陶東風說:“小說敘事不僅是一種創(chuàng)作方法,也不僅是一種文學現(xiàn)象,而且更是人類體驗、理解、解釋世界的一種方式?!保ㄌ諙|風,1994:23)本文將通過青少年敘事視角,視角轉換和青少年話語特征這三個方面來論述胡塞尼小說的敘事藝術效果。
一、青少年敘述視角
敘事角度是可以對讀者的立場產生重要引導作用的要素之一。研究文學作品的敘事角度在作品中的重要影響和作用對研究整個作品的文學敘事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同一個事件,不同的觀察者以不同的身份,從不同的角度,為不同的利益講述,其講述內容和方式存在差距是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保ㄜ怯迤?,2012:312)因為敘事角度的不確定性而產生的效果的差異性為小說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策略。在《追風箏的人中》,小說以主人公阿米爾為敘述者,采用第一人稱“我”來敘述故事。這也恰恰符合了成長小說為了向讀者展示內心細微的情感變化常常以第一人稱為敘述視角的特點。青少年一般是成長小說所要描寫的主要對象,但青少年的心理變化和情感波動如果通過別的敘述角度來描寫,很難使讀者感受這種細膩多變的情緒,難免會產生距離感。
成長小說作者對青少年眼光的把握程度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尤為重要。比如在阿米爾接到拉辛漢從阿富汗打來的電話,告訴他哈桑是他同父異母兄弟的真相,希望他可以去解救哈桑的兒子。這個電話把阿米爾的回憶拉到了幾十年前,故事敘述的視角也轉到了青少年時期的阿米爾。在回憶中,阿米爾敘述了當時對于他和哈桑之間的友情的內心想法?!捌婀值氖?,我從來沒有認為我與哈桑是朋友。無論如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朋友。”“有個冰冷而陰暗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他懂得什么,這個哈扎拉文盲?他一輩子只配在廚房里打雜。他膽敢批評我?”(胡塞尼,2006:25)可見,在青少年時期的阿米爾心中,哈桑雖然是自己親密的玩伴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朋友。也許是因為“我”嫉妒哈??梢缘玫礁赣H的寵愛,或者是覺得“我”的種族要高貴于哈桑的種族,或是害怕阿塞夫那幫混混的嘲笑。這段自白是一個青少年心里的真實想法,也讓讀者對青少年時期的阿米爾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正是這些自私,善妒,背叛讓阿米爾一生自責不已,為最后再次走上好人之路做了鋪墊。
阿米爾在成長的過程中性格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他的改變不僅體現(xiàn)在行為中,更體現(xiàn)在言語中。下面是青少年阿米爾視角下所想所思的一段話。青少年時期的阿米爾最突出的一個反面性格特征便是懦弱。其中一個明顯的情節(jié)是在喀布爾政變后阿米爾與阿塞夫的相遇。“我在想,如果我們在這片荒地高聲求救,會不會有人聽到?爸爸的房子距這兒足足有一公里。要是我們留在家里就好了……我希望我什么也沒說,我又希望我抬起頭來就能看見爸爸朝山上走來……‘放我們走,阿塞夫,我對自己顫抖的聲音感到厭惡,‘我們沒有礙到你?!墒撬⒎俏业呐笥?!我?guī)缀鯖_口而出。”(胡塞尼,2006:56)在成長小說中,以青少年為敘述角十分普遍,但作者選擇青少年年齡階段的人物為敘述者,作者的說話方式,思維習慣和語氣特征都必須要符合青少年的身份,這樣才能取得虛構小說的仿真性。從作者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阿塞夫是一個社區(qū)里臭名昭著的人渣,他用不銹鋼拳套欺負社區(qū)里的所有男孩,阿米爾自然對這樣的惡霸男孩十分恐懼。從阿米爾的內心獨白中不難看出他是十分懼怕阿塞夫,也沒有一絲勇氣去反抗他。他一直希望爸爸能來解救他,盡管他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為了撫平阿塞夫的怒氣,阿米爾甚至想告訴他哈桑不是他的朋友,只是他的仆人。這一切都表明阿米爾是一個懦弱的孩子也是一個不忠實的朋友。但對于一個青少年來說,這一切的心理活動和內心獨白都是一個孩子畏懼的正常表現(xiàn),并不是不可原諒的行為,也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不可躲避的一部分。
二、視角轉換
視角轉換不只是出現(xiàn)在成長小說中,也同樣是其他小說敘事的重要策略之一。在成長小說中,視角轉換與其他小說比較起來,效果會更加顯著一些。因為要是一直以青少年的視角敘述故事,作者所要傳達的感情和意義以青少年的心智成熟狀況來說無法承受。成長小說中的主人公一般是青澀單純,思想尚不成熟的青少年,視角在幼年歷事者和成年敘事者之間的轉換也就成為了塑造人物豐滿形象,提高作品思想深度,傳達作者思想的重要敘事策略。在《燦爛千陽》中,一共五十一章,作者使用了第三人稱全知視角的模式,前十五章視角集中在瑪麗雅姆,十六章到二十六章,視角固定在萊拉身上,而二十七章到四十七章,視角在瑪麗雅姆和萊拉之間不斷轉換,四十八章到小說結尾,視角又回歸到了萊拉身上。
幼年時的瑪麗雅姆對未來充滿幻想,她渴望能與父親一起生活在城里的大房子里。但瑪麗雅姆去尋找父親使反而被攔在門外,像流浪狗般在街上過了一夜,回家卻發(fā)現(xiàn)母親因為自己的離去而吊死在樹上,瑪麗雅姆的童真完全幻滅了。在強迫嫁給大她幾十歲的鞋匠拉希德之后,瑪麗雅姆已經(jīng)從懵懂無知的少女漸漸過渡為女人。在面對家庭暴力時,瑪麗雅姆向來是咬緊牙關,默默忍耐。在瑪麗雅姆的視角中,我們看到:“這么多年來,瑪麗亞姆己經(jīng)學會了橫下一條心,忍受他的輕蔑和責罵,他的嘲弄和斥責?!保ê?,2007:244)拉希德一直把女人視為生育孩子的機器,所以當瑪麗雅姆多次流產后,拉希德對她失去了耐心,輕則謾罵,重則揮舞腰上的皮帶。所有的一切瑪麗雅姆已經(jīng)習以為常,唯有忍耐才能熬過漫長的日子。但在瑪麗雅姆的視角中,讀者是看不到瑪麗雅姆被打時的悲慘的樣子的。而敘事角轉換到了萊拉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樓下,毆打開始了。對于萊拉而言,她聽到那些聲音是一種機械的、習以為常的程序的聲音。沒有咒罵、沒有哭喊、沒有哀求、沒有突然的大叫,只有對稱的毆打與被毆打,只有某種僵硬的東西反復擊打肉體的撲撲聲……。”(胡塞尼,2007:274)通過萊拉的耳朵,讀者們可以發(fā)現(xiàn)瑪麗雅姆沒有尖叫和請求,而只有鞭子落在肉體上的聲音。在瑪麗雅姆內心的獨白和萊拉對家暴的描述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此時的瑪麗雅姆已經(jīng)放棄了追求更好生活的希望,剩下的只是渾渾噩噩的忍耐?,旣愌拍房偸钦J為自己是不被需要的,不光彩的“東西”, 甚至把母親娜娜的死也歸結在了自己身上。她從沒想過為自己尋求公平和正義,并把自己現(xiàn)在所遭受的一切看做真主對她合理的懲罰。
瑪麗雅姆在不斷的妥協(xié)和忍耐中生活多年,是萊拉和阿茲莎的出現(xiàn)給她黯淡的日子里照進了溫暖的燦爛之光。在瑪麗雅姆悉心照顧萊拉女兒的過程中,兩人由原來的敵對變得緩和,最后親密,形成了類似母女之間的姐妹情誼?,旣愌拍酚X得自己終于成為一個被別人需要和愛的人了。人世間的真情給她了追求新的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勇氣。在萊拉告訴瑪麗雅姆逃跑計劃的那天晚上,瑪麗雅姆徹夜未眠?!澳饶仍f,像她這樣的哈拉米永遠得不到幸福,但在這種新生活中,她也許能找得到?!保ê?,2007:261)在瑪麗雅姆的視角中,讀者可以明顯看到她想法的變化,她不再是忍耐的熬日子而是期待新生活的到來。對原來的瑪麗雅姆來說生活只為她留下了一個教訓:“愛是使人遍體鱗傷的錯誤,而它的幫兇,希望,則是令人悔恨莫及的幻想?!保ê幔?007:261)而此時的瑪麗雅姆不但擁有萊拉和阿茲莎的愛,更有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希望。在下一章節(jié),視角切換到了萊拉。通過萊拉的眼睛和耳朵,讀者不但可以了解瑪麗雅姆的心理想法,也可以看到她的外在行為表現(xiàn)?!艾旣愌拍吩陂T口。萊拉看得出來她也是徹夜未眠。她不由尋思, 瑪麗雅姆是否也被一陣陣興奮和令人唇干舌燥的焦慮折磨了一整夜?!奔词棺x者不知道瑪麗雅姆的內心想法,在萊拉的描述中,讀者可以看到瑪麗雅姆因興奮和焦慮一夜無眠的狀態(tài),自然也了解了她內心的思想轉變?,旣愌拍芳冉箲]又興奮,因為這是她第一次挑戰(zhàn)傳統(tǒng)世俗的權威,第一次反抗拉希德的暴力侵害。當然這動力的來源是為了陪伴她所愛的人。在視角的不斷轉換中,胡塞尼讓讀者在人物互換的視角中更加了解事件真相,并且提供了更多細節(jié)信息,也更加了解事件對不同人物的影響。
三、青少年話語
“話語是獲取信息和傳達信息的主要媒介,也是構建自我身份,自我社會形象的重要手段?!保ㄜ怯迤?,2012:337)話語在塑造人物形象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擁有獨特性的話語, 它的獨特性主要反應在語句,詞匯,語義,語氣和修辭等方面。青少年喜歡使用簡單的語法結構,比如簡單句和并列句,喜歡使用生動形象的修辭方法。比如在《群山回唱》中,年少的阿卜杜拉在對繼母外貌的描述時:“這女人虎背熊腰,胳膊長,手糙,指頭短粗,一張浮腫的大臉盤子,雖然名叫蝴蝶,卻沒有一絲蝴蝶的優(yōu)雅。”(胡塞尼,2013:21)阿卜杜拉這段描述生動活潑,模擬了一個少年對繼母嘲笑諷刺的自然反抗心理。下面是阿卜杜拉和妹妹帕麗的一段對話。
“你覺得舒賈傷心嗎?”
“我覺得他還好?!?/p>
“不會有人欺負他嗎?”
“他是條大狗,帕麗。他能保護自己。”(胡塞尼,2013:24)
“比較成人敘事話語與兒童敘事話語的主要
區(qū)別,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青少年敘事的特征。”(芮渝萍,2012:342)這段文字表達了兩個孩子對一條流浪狗的關心,語言雖然幼稚可笑,但這幼稚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好奇心和同情心都模擬了少年的視角和口吻。小說好像是完全出自于一個還不懂事的孩子之手,而不是老練成熟的作家之手。
在文學作品中,青少年話語在語句和詞匯上有兩個主要特征。第一個是措辭簡單明了,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語、俚語、和媒體中常出現(xiàn)的流行語為主要的交際詞匯。第二個是,句式簡單,復雜句少,不重視語法,敘事口語化?!度荷交爻分?,描寫了一段阿卜杜拉對后母帕爾瓦娜的看法?!翱墒前⒉范爬靼?,這些舉動都是姿態(tài),盡她的本分而已。井分兩口,有深有淺,她給伊克巴爾的那口要深的多。如果哪天晚上家里著火了,阿卜杜拉想都不用想,就知道帕爾瓦娜會抱起哪個孩子往外跑,一點都不帶猶豫。說千道萬,事情是明擺著的:他們不是她的孩子。他和帕麗不是她的。大多數(shù)人愛的是自己的孩子。沒辦法,他和妹妹不屬于她。他倆是另一個女人留下的累贅?!保ê幔?013:22)從這段內心獨白中,可以看出這段對話句法簡單,多為簡單句,語氣直率,毫不隱瞞自己對帕爾瓦娜的看法,陳述和展示多于分析和推論,用具象的方法表達抽象思維。所有的話語都是心態(tài)的一種反應,折射出所經(jīng)歷的生活和環(huán)境。青少年話語也是他們愿望和心理的反應。家中著火先救誰的假設中,可以看出阿卜杜拉對自己親生母親的思念,這也是一個缺失母愛的少年在成長的歷程中常常碰到的困惑和痛苦。
結語
胡塞尼目前出版了三部小說,海內外學者從成長小說的角度對每部小說都進行了研究。每部小說都描寫了一個青少年如何經(jīng)歷成長中的迷惑和困頓,最后超越自己的局限成功跨入成人的世界,這也是把胡塞尼的小說歸類為成長小說的一大原因。本文從成長小說敘事策略的角度對胡塞尼的敘事藝術作了淺要的分析。為了展示青少年的情感和內心世界,青少年視角是成長小說最常用的策略,這也考驗了作者對青少年眼光的把握程度。如果整部作品都局限于青少年視角,小說的讀者會受到影響,而視角的轉換可以使讀者更加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和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思想變化。運用青少年話語是構造青少年形象的一個重要的修辭策略,青少年在社會上的成長狀況和心理發(fā)展都會通過他們的語言行為表現(xiàn)出來。通過這三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對胡塞尼的小說的敘事藝術,尤其在成長小說敘事藝術方面有了更深的體會。
〔參 考 文 獻〕
〔1〕〔美〕卡勒德·胡塞尼.追風箏的人〔M〕.李繼宏,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美〕卡勒德·胡塞尼.燦爛千陽〔M〕.李繼宏,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美〕卡勒德·胡塞尼.群山回唱〔M〕. 康慨,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4〕芮渝萍,范宜.成長的風景——當代美國成長小說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5〕陶東風.文體演變及其文化意味〔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責任編輯:陳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