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義善 (廣東海洋大學)
廣東海大魯義善教授告訴你:弧菌到底有多可怕
■ 魯義善 (廣東海洋大學)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魯義善
近日,一則“男子洗魚被扎后高燒昏迷,右手腫脹發(fā)黑遭截肢”的新聞引發(fā)了眾多的討論和恐慌,新聞內容直指該事件的罪魁禍首為海洋創(chuàng)傷弧菌。由于本人長期從事弧菌方面的研究工作,所以在微信或QQ咨詢我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大家關心的問題已經從弧菌可導致魚蝦貝等生病,升級為弧菌對人類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的問題。那么,弧菌到底有多可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弧菌隸屬于弧菌科弧菌屬,是一種靜止期呈弧形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其寬0.5~0.8μm,長1.5~3.0μm,一端有單鞭毛或周身鞭毛,不形成芽胞和莢膜,DNA中G+C含量為38%~51%;弧菌生長的最適溫度為18℃~37℃,最適pH為6~9,為兼性厭氧菌,部分種具有嗜鹽性和氧化酶陽性,能使葡萄糖發(fā)酵。可用TCBS作為選擇性培養(yǎng)基,在TCBS上有的種如溶藻弧菌和霍亂弧菌形成黃色菌落,有的種如副溶血弧菌和創(chuàng)傷弧菌形成綠色菌落。
弧菌是海洋環(huán)境中最常見菌群之一,在菌群豐富的河口區(qū),弧菌可占所有細菌的1%以上,占到可培養(yǎng)菌群的10%以上?;【拇鷷r比大腸桿菌等短,一般不超過10min,所以其繁殖快、變異也快。
其實,疾病也是一種生命現(xiàn)象——尤其是生物性感染疾病,體現(xiàn)的不僅僅是機體的失調,更多的是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所以我們不能僅僅把弧菌當作病原來看待,而是應該把它當作海洋環(huán)境中的一個重要成員來看。因為與其致病性相比,弧菌在幾丁質物質循環(huán)乃至海洋碳循環(huán)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海洋環(huán)境中,單單橈足類每年就能產生1011噸幾丁質,而幾乎所有的弧菌都具備幾丁質酶,有的甚至含有十幾個幾丁質酶基因,可以說正是由于弧菌的存在,才使得我們的海洋不是垃圾山。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姆植挤浅V泛,從原生動物、珊瑚、海綿、水螅蟲,到貝類、甲殼類、魚等。這里之所以說分布,而不是感染,因為多數(shù)弧菌并不會對其宿主造成危害——這也是為什么弧菌被認為是條件致病菌的原因。其實,本人并不認可條件致病菌這種說法,因為其實任何病原的感染都需要一定的條件。關鍵是弧菌本身就有強毒株和弱毒株之分——同種細菌同樣條件下,強毒株即使很少濃度就能致病,而弱毒株就算是很高濃度都不能感染。當然,強毒株和弱毒株之間是可以轉變的,這才是細菌最可怕之處。比如我們實驗室保持的強毒株,經過幾年后毒力會慢慢減弱;而在環(huán)境中的弱毒株或無毒株,會在與強毒株或其它細菌接觸的過程中復壯或突變?yōu)閺姸局??;【鷱姟⑷醵局甑牡鞍缀途幋a基因并非一一對應的,我們曾用比較蛋白質組學獲得了強毒株特有的蛋白,進而獲得了其編碼基因;可基因表達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所謂強毒株特有蛋白的編碼基因,在無毒株或弱毒株同樣存在,且部分高表達——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學術問題,這說明強毒株和弱毒株的表現(xiàn),可能不僅僅是基因層面的問題,還涉及到后期的毒力蛋白分泌,甚至涉及到宿主的調控問題。
人類,應該不算弧菌的正常宿主,人類感染弧菌,多是因為進食了攜帶弧菌的食物或水。就拿危害最嚴重的霍亂弧菌來說,每年約有300萬~500萬霍亂病例,另有10萬~12萬人死亡。在美國FDA細菌分析手冊中,霍亂弧菌01型、霍亂弧菌非01型、副溶血弧菌、創(chuàng)傷弧菌、溶藻弧菌、擬態(tài)弧菌、霍利斯弧菌、弗尼斯弧菌、河流弧菌、辛辛那提弧菌、海魚弧菌、麥氏弧菌、鯊魚弧菌等13種弧菌被列入食源致病微生物的檢驗。
弧菌感染可引起人類的腸炎、中耳炎、傷口感染及敗血癥等癥狀。新聞中所指的創(chuàng)傷弧菌,若是經口感染,最多會有發(fā)熱、畏寒、嘔吐及腹瀉等癥狀,但是經傷口感染(經皮感染),再加上本身免疫功能低下,易引發(fā)敗血癥,嚴重者發(fā)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休克并致死。所以日常在處理這種情況的時候,首先要注意防護,最好能戴手套;其次,在被魚刺傷時,應即刻進行傷口處理;最后,呼吁大家共同保護好我們的海洋環(huán)境,全球變暖會促進弧菌的繁殖并已經導致弧菌向北歐等國家擴展,而環(huán)境污染則會促進弧菌的變異和抗藥性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