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愛萍
新時期下,《思修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學科,其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重要指導,以正確的法制觀、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為教學內容,其教學目的是提高大學生群體的法律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在新時期下,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大學生群體在價值取向和思想觀念方面出現(xiàn)了一定的變化,涌現(xiàn)出各種新問題和新情況,因此,高校要通過各種有效的手段,提高《思修課》的教學效果,進而為我國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高質量以及專業(yè)性的現(xiàn)代化人才。
第一,在應試教育背景下,高校更加注重對學生專業(yè)能力以及專業(yè)知識進行培養(yǎng),對于思政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第二,在學生綜合考評中,法律意識以及道德水平所占比例較小,進而導致學生和教師對《思修課》缺乏重視;第三,當前,大學生就業(yè)形勢嚴峻,導致高校更加注重學生的專業(yè)水平,而德育成為了被高校、教師和學生共同忽略的東西,導致《思修課》的課時大量被占用,學生缺乏法律常識,在遭遇權益侵害后,不知道如何運用法律維護個人權益。
當前,在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社會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專業(yè)水平,雖然這種唯才適用的標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但是這種重視才能而輕視道德
的人才觀念,對德育教育帶來的負面影響,尤其在享樂主義、功利主義、拜金主義以及個人主義有所抬頭的今天,不利于學生道德修養(yǎng)的提高。
優(yōu)質的育人環(huán)境是開展思政教育的關鍵前提,思政教育需要借助社會條件、自然條件以及教育條件,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高尚的品格。大學生群體作為現(xiàn)代年輕人的榜樣和佼佼者,其法律修養(yǎng)和道德品質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因此,高校想要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要在注重理論教學的基礎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優(yōu)質的育人環(huán)境,而在法律修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濃郁的氛圍下,學生才可以切實體會到品行的關鍵性,進而注重提高個人的情操與品德。
教育不僅僅要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
生高尚的情操,在《思修課》課堂教學中,理論知識是基礎,教師要通過理論教學向學生傳授話語和道理,對學生的行為和思想進行良性影響。但是課堂教學并不是簡單的說教,教師需要獲得學生的理解和尊重,不能利用教師的地位去強迫學生接受自己的觀點,也不能以教師的身份去俯視學生,而是要通過言傳身教和經典案例,讓學生真切的體會到內容的實用性,進而對學生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進行培養(yǎng)。同時,在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中,教師要以真誠的態(tài)度感化學生,對學生開展?jié)撘颇乃颊逃??!端夹拚n》在傳授相關理論知識的同時,教師還要注重滲透和貫徹創(chuàng)新精神、科學精神以及人文主義,通過文以載道的方式開展?jié)B透教育,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興趣,預防學生出現(xiàn)抵觸心理,將育人和教學充分結合,進而提高《思修課》的教學質量。
高校需要完善其評價標準和考核體系,通過多個維度進行考核,實現(xiàn)以下三點:第一,將重點考評與全面考評充分結合,高校為了有效彌補傳統(tǒng)考核的缺陷,要結合課程內容開展重點考評,并且全面考慮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的行為表現(xiàn)進行綜合評分;第二,終結性考評與階段性考評充分結合,教師要對學生的出勤率、活動參與情況以及學習態(tài)度進行綜合考察,并且將其與期末考核結果充分結合;第三,將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充分結合,在對學生的評價過程中,要有同學互評、學生自評以及教師點評,將所有評價結果充分結合,進而提高考評的準確率,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思修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掌握和了解,并且提高學生的道德境界,進而規(guī)范自身的觀點與行為。因此,教師要將實踐與理論充分結合,通過實踐提高學生理論知識運用能力,并且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內在品質。同時,教師還要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通過多元化的途徑為學生創(chuàng)設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知識的感性認識,進而形成科學的信仰體系。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蓬勃發(fā)展,高校要注重對學生思想道德以及社會主義的培養(yǎng),而《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課》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個人素質以及品德修養(yǎng),進而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