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成念
“作文難,難作文,提到作文心就煩” 。長期以來,寫作成了困擾廣大師生的一大難題。尤其是一些農(nóng)村小學,甚至出現(xiàn)了“教師怕教、學生怕寫”的令人擔憂的局面。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體現(xiàn)著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高低。許多學生在寫作文時常常緊鎖雙眉,冥思苦想,然而卻是無從下筆,無事可寫,結(jié)果勉強擠出一點“牙膏”或“流水賬”式的文章來,卻又千篇一律,沒有新意,不感人,不生動。這是由于農(nóng)村小學生地處偏僻山區(qū),生活貧困,接觸社會少,可閱讀的書籍較少,個性內(nèi)向,表達能力差,加上校方為預防各種安全事故,學生就像籠子里的鳥整天被關在教室里,寫作的素材少得可憐。再者生活在農(nóng)村,教改信息閉塞,許多教師對當前作文的教學改革不清楚,理論不夠,方向不明,指導欠妥。
如何改變這被動的局面呢?我來談談自己的幾點淺見,與同行們商榷。
一、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
首先,教師的課要上得生動、有趣,要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心理。此外,在作文教學中,還可以結(jié)合實際開展各項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動腦、動手、動情。在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注意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當活動一結(jié)束,立即讓他們互相說一說活動的經(jīng)過及自己的感受,然后動筆寫下這些活動的熱烈場面、歡樂氣氛,以及人物外貌、心理活動、動作神態(tài)等。這樣,在活動中進行作文教學,學生作文既有內(nèi)容可寫,也不用胡編亂造,每篇習作都在輕松愉快中完成,作文課變得快樂起來,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以至他們都盼望多上作文課。
其次,鼓勵學生樂于表達、大膽表達自己熟悉的生活。要真正實現(xiàn)學生自主寫作,就得使寫作成為學生快樂的活動。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寫我心。”學生寫作興趣一旦被激發(fā)起來,就會感到“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他們的寫作熱情便會迸發(fā)出來,不可遏止。在教學作文時,應讓學生認識到他們生活的農(nóng)村也有它獨特的優(yōu)勢,作為農(nóng)村孩子從小接觸的是蘊涵著無數(shù)知識、無數(shù)學問的農(nóng)村生活,讓學生充分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以“農(nóng)”為本,立足于“農(nóng)”,描寫自己熟悉的農(nóng)村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因為這一切就在孩子周圍,他們是在寫他們自己的生活,寫他們自己的事,親切、真實,有話可說,自然便會激起表達的欲望,寫起來興趣盎然,學生的寫作興趣得到了激發(fā),寫作能力自然提高了。
還有,要讓學生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如果學生能品嘗到作文成功的喜悅,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滿足,也會產(chǎn)生對下一次成功的期待。為此,可以展開作文“星級”評比,舉辦“學習園地”展臺,辦班報發(fā)表學生習作等活動,給學生搭建展示平臺,讓他們有展示自己的機會,用“賞識”給學生送去快樂,滋生興趣,增強自信。通過尊重,關心、激勵,讓學生人人都能享受、體驗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點上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個性的張揚,人人都能快樂而充滿自信地投入到寫作中去。
二、多開展一些活動,讓學生多積累一些習作材料
寫作離不開材料,正如蓋房離不開磚瓦一樣。材料是一篇文章的“血肉”,在寫作前,材料是形成觀點的基礎;寫作中,材料是反映觀點的支柱??梢?,離開材料便無法寫作。正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樣,要寫出好的文章,沒有積累是萬萬不成的。只有注意積累,并且積累得多,才能文思如泉涌。材料怎么得來呢?
材料靠積累而來。要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教師應有意識地組織各類活動,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在諸多實踐活動中,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生活閱歷,充實內(nèi)心體驗,積累習作素材。另外,在平時教學中,老師還應教育學生多做摘抄記錄,對所讀文章中優(yōu)美的、絕妙的詞句、細節(jié)等,都可以摘錄下來,理解其義,體會其味,甚至可以背誦下來,自然便可靈活運用在寫作之中。
我們還應在上好課內(nèi)閱讀的基礎上,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為寫作豐富材料,使學生寫作時能寫我所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F(xiàn)有的圖書室,引導學生多閱讀適合他們年齡、社會閱歷的書籍,并且教育學生明確閱讀的目的,學會正確地閱讀。還可以在班內(nèi)建立圖書角,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評選“閱讀之星”等活動,
三、經(jīng)常與學生溝通,鼓勵他們勤加練習,善于修改,提升習作能力
有的學生說:“我認真寫成的作文,滿懷期待地交給老師,結(jié)果發(fā)下來一看卻發(fā)現(xiàn)被修改得面目全非,老師將他的思想強加于我上,我真覺得心灰意冷。”其實,兒童有他獨特的觀察視角,有他的獨特的童語,教師應善于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評改。講評學生寫成的習作時,要經(jīng)常提醒自己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習作中的“閃光點”,堅持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不挫傷孩子們寫作的積極性。因為,評價批改有雙重任務,不光輸出知識信息,疏通行文,指點布局的優(yōu)劣,還得輸出情感信息和學生交流思想,讓每次批改成為師生心靈的交流。要變教師一人批改為多渠道批改:學生自批自改,同學互批互改等。 對于優(yōu)秀習作在講評中可以向全班學生推薦并在課堂上朗讀、評析;對中等習作采取師生共同評議、修改的辦法,表揚寫得精彩的地方,指出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進的方法,讓大家想想、議議、改改;對差的習作則啟發(fā)反復修改,多給這些學生以正面鼓勵,指出習作中的點滴進步,讓他們心情愉快地接受意見。這樣,不僅減輕了教師負擔,而且讓習作與生活聯(lián)系,讓習作成為溝通師生、伙伴的橋梁,不僅強化了寫作知識的遷移,也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總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覺得作文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堅持不懈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弊魑慕虒W如果方法得當,就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使學生像小樹苗一樣茁壯成長。農(nóng)村的學生并不笨,恰當?shù)剡\用適合農(nóng)村小學生的作文教學方法,有效利用農(nóng)村的廣闊資源,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培養(yǎng)出學生對作文的濃厚興趣,提高寫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