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青
摘 要:實心球的學習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上肢力量,鍛煉臂力和身體的綜合力量。有些地方將實心球運動作為中考項目,這足以說明實心球在初中階段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實心球運動的掌握程度不僅與學生的身體素質有關,更與教師的教學引導有關,恰當?shù)倪\動指導能在學生原有身體素質的基礎上進行提升。它是運動型和力量型的運動,其教學特點要突出學生個體和學生集體,具體的教學方法是討論的重點。
關鍵詞:初中;實心球教學;實踐;有效性;激勵法
中考的體育項目可以進行選擇,但是從歷年的選擇數(shù)據(jù)來看,鮮有學生會選擇實心球,特別是女生。一方面,學生可能覺得這屬于力量型的運動,運動過程也并不優(yōu)雅;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中學生的力量發(fā)展不平衡,上肢力量明顯落后于下肢力量,所以多數(shù)學生沒有信心選擇這個運動方式。這證明了初中的實心球教學存在缺點,基層的體育教師要注意對這方面的教學進行學習探索。要掌握教學要領,讓學生掌握運動要領,期望能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的投擲能力。當然,這是比較理想的狀態(tài)。從教學中積累經(jīng)驗,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選擇更符合初中生身體素質的教學方法,并且趣味化教學過程,都有利于初中實心球教學。下面,由筆者給出幾點自己的實踐教學經(jīng)驗。
一、注意原理性的教學,提升實心球教學的科學性
運動也是一門科學,賽場上運動員的一舉一動實際上也都是包涵著科學道理的。只是運動員將這些知識在長久的練習中內化成一種肌肉記憶、一種運動習慣,而使得運動過程如同“行云流水”,仿佛不需要經(jīng)過思考一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認識到體育運動的科學性,在實心球教學中也是如此。實心球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遵循“彈道力學”公式的S=Vsina/g原理,也就是說實心球飛行的速度和球出手的速度成正比,這一點在物理中有詳細的學習過程。所以,學生能自然而然地得出要想將實心球拋擲得比較遠,就必須盡可能地提高出手速度。而如何提高,其原理也可以通過一個小實驗來說明:用一條有彈性的竹片,右手固定一端,左手將小石子放在竹片另一端,用力將竹片壓彎,彎度越大,甚至成滿弓的狀態(tài),石子飛得越遠。讓學生進行操作,自己感受一下竹片彎度的“力量”,并注意石子出去的速度和拋擲距離的關系。學生很容易能得出速度和距離的關系以及為什么我們要將身體彎曲獲得足夠的初速度,讓球拋擲得更遠。通過簡單的原理解釋,讓學生明白實心球運動的科學性,也能提高認識,并且了解正確的運動習慣,從而指導自己的日常練習。教師還可以利用室內多媒體教學的方式,通過演示動畫增進學生的理解,也可以分析專業(yè)運動員的姿勢特點,發(fā)現(xiàn)其運動規(guī)律和奧秘,并鼓勵學生嘗試在實際練習中加以運用,通過科學規(guī)律進行實踐練習,提升能力。
二、加強對基本姿勢的訓練,重視預備姿勢
基本姿勢是實心球運動的基礎,能對人的身體進行保護,同時提高運動質量。但是在當前的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加快教學進度,簡化了教學過程,對一些基本的姿勢講解甚少,甚至是一帶而過。在教學中也不注意糾正學生的基本姿勢,讓學生難以使用“巧勁兒”,而很容易感覺到運動疲憊,對實心球運動提不起興趣。所以姿勢的訓練相當重要,要在實際教學中注意體現(xiàn)。例如注意持球方式,不是隨意抓球,而是有一定的方式和技巧:兩手手指微微張開,雙手拇指成八字形,兩手指成半球形,包住球的后半部。抓球時不需要太過用力,不然練習過程中會使得雙手疲勞,而更加用不上力氣。將手腕微微向后傾斜,雙手舉過頭頂,肩膀向前延伸,抬頭。這樣胳膊才能用上力氣,而不是僅靠手腕的“蠻力”。不會這些基本動作的人,拋實心球時會顯得比較費勁,但對于掌握技巧的人卻是相對簡單的。在站姿方面,沒有助跑,但是需要借助身體基本的力量,用腳去發(fā)力。實心球雖然對臂力有很好的鍛煉作用,但它是一項身體的綜合運動,所以站姿也是相當關鍵的?;拘问接袃煞N,教師在演示之后,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習慣選擇一種,進行實心球練習,并且在練習過程中,需要注意動作的糾正。采用分組練習的方式,兩個人或是三個人一個小組進行練習,彼此之間指出動作的錯誤,完善動作細節(jié)。另外,專門的動作訓練也是必要的,此時可以只關注學生的拋擲動作,而并不真正將球拋出去,每個小組輪流展示,教師予以細節(jié)指導,例如雙腳之間的距離、方向以及手部的動作等。還可以讓學生區(qū)分原本動作的拋擲距離和經(jīng)過教師指導后動作的拋擲距離,并感受拋擲瞬間的感覺,從而掌握這一系列的基本動作。實心球的訓練需要保證安全,所以場地比較固定,學生在課下難以進行練習,但是可以模擬有球的情況進行動作的練習。保證自己的雙腳距離和投球方式,正確的預備方式會給這項運動加分不少:身體成反弓、拉伸肩關節(jié)、臀部后坐等。
三、重點訓練學生的身體力量,因材施教
既然實心球是一項力量性的運動,那么其對身體力量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只是通過實心球運動提升身體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輔助其他的運動方式,這既是為實心球運動做準備,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但是力量訓練必須因材施教,否則結果是得不償失的。如果在運動過程中力量強度超出自身素質很多,會損害身體。所以,在體育課上進行力量訓練時,要根據(jù)學生的身體條件進行分層練習,在層次中再分出小組進行不同強度的練習。除了力量性練習之外,還要有柔韌性的練習,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學習和練習環(huán)境,使其能自由練習,減少干擾。對于身體素質比較差的學生,教師要注意幫助他們制訂合理的運動計劃,循序漸進,在保護自身的基礎上訓練和提高。
當然,一堂課或是一段時間的教學中,最好可以穿插其他體育活動,否則會容易造成學生的運動疲勞。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課堂練習,可以加入一些有趣味的力量型訓練,給學生換一種實心球運動的方式,用新的活動方法刺激學生的感官,防止過早出現(xiàn)“審美疲勞”。
四、注意采用激勵法教學,多鼓勵學生
實心球運動整體來說是比較辛苦的運動方式,這也是體育活動的共性。而且實心球運動比較單調,也容易出現(xiàn)疲勞感覺。現(xiàn)代強調的素質教育,是讓學生更為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過程中,感受運動的快樂。所以建議采用激勵教學的方式,在學生完成某項任務,或是做出某項行為之后,實施積極的評價,甚至是獎勵,從而讓學生對這項行為或運動產(chǎn)生練習熱情。如給學生分組,當組內平均成績有所提高時,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并且在班內張貼實心球運動榜,將學生在此項運動中的表現(xiàn)進行記錄和總結,也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在組內和班內的位置,形成一定的激勵作用。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在運動過程中感覺到疲勞和壓力,可以通過語言和手勢的激勵幫助學生重新樹立信心。相關實踐經(jīng)驗表明,哪怕是與教師的一個擊掌動作,也能讓學生感覺到“激動”,重新培養(yǎng)運動熱情。
總之,初中實心球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人能力,并且嘗試用科學的眼光審視這項運動。通過相關的素質訓練,提升實心球運動的身體基礎,形成運動的良性循環(huán)。最后要注意采用激勵教學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信心,使其能自覺地參與到這項運動中。
參考文獻:
[1]陳亞姣.淺談初中實心球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學習,2013(3).
[2]唐雅康.初中體育實心球投擲的教學實踐與反思[J].讀寫算(教師版),2016(32).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