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人類文化最早的起源,神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文化在信仰崇拜上的不同。由于社會、地理環(huán)境的不同,不同的神話體系也就應(yīng)運而生了,以中國神話和西方神話為代表。本文試圖從多角度探析中西神話的異同。
關(guān)鍵詞:中西神話;異同;價值觀念;神人關(guān)系
作者簡介:王紀玉(1994-),女,漢族,安徽淮南人,西北民族大學(xué)文學(xué)院2014級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3-0-01
神話表現(xiàn)了初民對大自然的認識與想象,充滿奇特的浪漫主義色彩,是“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shù)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由于各個民族生存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不同,文化傳承的差異,民族心理結(jié)構(gòu)的不同,這種對自然和社會的理解與把握及其中所表現(xiàn)出的特點帶有鮮明的民族特征。
一、中西神話的相同點
1、對人類起源的質(zhì)問
在西方的上帝耶和華創(chuàng)世前,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在中國,“盤古開天辟地”神話中,“天地混沌如雞子”的描述,彰顯著世界之初的“空虛混沌”。二者都描繪了世界在遠古人類的頭腦中都是混沌一片,無形無狀的,天地之間沒有界限,渾然一體。都是由于諸神的努力,創(chuàng)造了人類世界?!皠?chuàng)世記”說中,上帝首先造了光來劃分白晝和黑夜,接著造了天地和萬物,最后才造出了人類亞當(dāng),由亞當(dāng)夏娃繁衍后代。在中國首先有盤古的“開天辟地”,變“陽清為天,陰濁為地”,使“天去地九萬里”;再有“女媧摶土造人”。從中西神話中可以看出當(dāng)原始人民遭遇自然災(zāi)害時,他們都無所畏懼,大膽與自然抗?fàn)帲?zhàn)勝自然。
2、原始雜婚制的相似
在中國神話中,《后漢書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普》曰:“華胥生男子為伏羲,生女子為女媧?!迸畫z伏羲一開始為兄妹,當(dāng)共工與顓頊爭奪帝位,導(dǎo)致 “天柱折,地維絕”,洪水泛濫,經(jīng)歷這場浩劫,整個世界只剩下女媧和伏羲兄妹二人。為了人類得以繼續(xù)繁衍,他們站在驪山結(jié)為夫妻,繁衍后代。古希臘神話中,雷電神宙斯與他的堂妹——水神墨提斯生下了雅典娜,與他的姑母——正義和法律女神忒彌斯生下“時序女神”,與他的姑母——記憶女神摩涅莫斯涅生下九個文藝女神繆斯……最后冊封自己的姐姐赫拉為天后。
3、傳達原始先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對英雄的推崇。
由于生產(chǎn)力的低下,人們無法抵御自然災(zāi)害,先人在自然面前微不足道,生命似乎脆弱的不堪一擊?!毒l(wèi)填?!繁憩F(xiàn)在面對強大的自然力量,先民們頑強地與其進行搏斗?!逗篝嗌淙铡穭t是對英雄的推崇。古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為人世間的光明盜取火種卻得罪了宙斯,因此被困在高加索山上遭受殘酷的折磨,盡管如此,普羅米修斯并未屈服。
二、中西神話的不同點
1、神的形象差異
中國神話將人神化,希臘神話將神人化。中國的神嚴肅、矜持、不食人間煙火,具備人世間一切的美好德行,其形象是偉岸高大、超凡脫俗的。中國的神多是“半人半獸”、“人面獸身”的形象,如“伏羲鱗身,女媧蛇軀”。希臘神話中人和神則同形同體,甚至同性,神是以人為原型塑造出來的。而且有人的情感、意志、欲望,他們把人的一切賦予給神,將神人化。他們放縱自我,享受現(xiàn)世。在中國文化里的小人,卻在希臘神話里成了神和英雄。
2、價值觀念的不同
中國神話中的“神”往往是德的化身,他們是奉獻式的集體主義的英雄。中國的神以壓抑人性和人欲為美,呈現(xiàn)的是“崇高”,即有“存天理,滅人欲”之意。他們具有一種犧牲與奉獻的精神,為民服務(wù),造福百姓。例如,盤古以自己的骨骼化為山,肌肉化為土,血液化為江海,皮膚化為森林;神農(nóng)氏日嘗百草,七十有毒,最后試食斷腸草而死;大禹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體現(xiàn)出大無畏的奉獻精神。希臘神話中的諸神以充分展現(xiàn)人性和人欲為美,呈現(xiàn)的是“優(yōu)美”,具有“尊重個性,崇尚自由”的人本主義傳統(tǒng)。神的世界沒有被倫理道德所規(guī)范,而是由強大的力量和發(fā)端于原始本性的快樂所統(tǒng)治。如宙斯的專橫跋扈、赫拉的狠毒善妒……早期諸神權(quán)欲膨脹,為了爭奪天主之位,父子火拼,夫妻反目。
3、保存完整度不同
在神話的保存和流傳過程中,中國古代神話屬于無意識的創(chuàng)作,沒有完整的體系,因而并沒有過多地發(fā)揚光大,散落在各個古典文集中,如《山海經(jīng)》、《淮南子》、《莊子》等均有所保留。神話沒有十分完整的情節(jié),神話人物也沒有系統(tǒng)的神系家譜。西方神話卻是有意識的創(chuàng)作,具有一套完整的神系。如荷馬史詩,包括《伊利昂紀》和《奧德修紀》,規(guī)模宏偉,內(nèi)容豐富。
綜上所述,神話是原始先民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頑強健壯的生命之根,也是民族文化的本質(zhì)特征所在。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因社會、自然等因素而使各自的神話創(chuàng)作彰顯出不同的藝術(shù)魅力,了解一個民族的神話,有助于我們了解這個民族的原始文明。
參考文獻:
[1]何新.諸神的起源[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6.
[2]葉名.中國神話傳說.新華出版社,1993.
[3]茅盾.神話研究[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2.
[4]袁珂.中國神話傳說[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8.
[5]楊有禮.注.淮南子[M].開封:河南大學(xué)出版社,2010.
[6]方韜.譯注.山海經(jīng)[M].北京:中華書局,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