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衡水第一中學平湖學校在浙江省嘉興市下轄的平湖市乍浦高級中學揭牌,成為衡水一中在國內的又一家分校。與以往辦分校不同的是,本次衡水中學進駐浙江卻引發(fā)了輿論熱潮,“衡水模式”再次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
此前,河北省衡水中學是一所以“衡水模式”聞名全國的中學,也是全國十大知名高中之首,素以高升學率聞名全國,也因近乎苛刻的教學管理,成為了“應試教育”的代名詞,被稱為“高考工廠”。從2013年開始,衡水中學在云南、四川、安徽等省陸續(xù)開辦分校,而衡水一中,正是衡水中學與社會資本合作開辦的一所民辦學校,此次引發(fā)爭議的衡水第一中學平湖學校則是該校在國內的第18所分校。
2017年4月11日,浙江省教育廳召集名校長召開了關于“衡水中學現(xiàn)象”的研討會,研討衡水中學辦學模式是不是當下優(yōu)秀學校的樣板,是不是浙江教育改革所需要的模式。研討會上,杭州學軍中學校長陳萍說:“浙江作為開放地區(qū)有容乃大,一所學校來浙江辦學不值得過度關注。目前,浙江反對的不是表面上的哪所學校,而是憂慮一種教育模式與學校文化對浙江教育生態(tài)的危害。”
多維解讀
請不要以“人民”的名義為超級中學辯護
在眾說紛紜之中,有一種觀點認為“人民需要衡水中學”,并以此為超級中學的教育模式辯護。然而,教育終究是專業(yè)性的育人實踐,若忽視教育規(guī)律、無視人的全面成長、一味以“分數(shù)論英雄”,把上名校當作教育的全部目標,從而把教育簡單化為分數(shù)追求,以狹隘甚至短視的意見取代理性的教育思考,綁架專業(yè)的教育實踐,并且冠以“人民” 的名義,這種觀點實在荒唐。
除分數(shù)與名校外,學生還應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體魄。把“教育”狹隘為“教學”,進而把“教學”簡單化為考試和分數(shù),這樣的“教育”已經是一種對人生成長價值的偏離。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應該有超越現(xiàn)實、著眼未來的寬容與眼界,如果過度專注于青少年在某一階段的應試需要,而進行過度訓練,可能會使學生“贏得了一時”而“輸?shù)袅艘簧?。讓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帶給學生未來發(fā)展的無窮力量,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每每談及衡水中學的教育現(xiàn)象,相信很多人都有一種“愛恨交織”的復雜感受。相信今后這樣的探討和爭論還會持續(xù)下去,在一些地方還會十分激烈。但總體來看,這種爭鳴向公眾展示和傳遞的是“什么才是好教育”,以及“如何辦好教育”的正能量。
衡水中學背不起應試教育的“黑鍋”
河北衡水中學在全國各地辦分校不是第一次,最近進駐浙江省平湖市辦分校卻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引發(fā)了人們的擔憂。這些擔憂從何而來呢?這其中當然有衡水中學做出高獎金招生、提前招生以及一定名額面向全國招生等稱得上出格之舉的原因,也有“看標簽”之后“假設和推想”的因素。
過去的衡水中學熟諳應試的那套“玩法”——實行軍事化管理,學生一天要上14節(jié)課,學習11個半小時左右。師生的共同“拼命”也拼出了輝煌的成績,每年都有數(shù)量驚人的學生考入清華、北大等名校,學校更是拼出了“高考工廠”的名氣。不過,那已經是過去時,況且,即便衡水中學的管理模式沒有實質的變化,這樣一個中學也背不起應試教育弊病所有的“黑鍋”。今天的衡水中學已不是原來的衡水中學了,應該更實事求事地看待。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衡水中學進入浙江反倒是新高考改革后適時出現(xiàn)的一塊“試金石”——衡水中學模式若挑戰(zhàn)新高考改革成功了,就意味著新高考改革還有很多路要走;反之改革阻斷了衡水中學模式的發(fā)展慣性,就說明高考改革獲得了階段性成果,是教育理念的轉型。面對“衡中入平湖”,唯有埋頭探索、創(chuàng)新實踐,全面深化推進高考改革試點,讓教育資源配置越來越均衡,當社會關切后顧無憂了,素質教育硬氣起來了,衡水式名校進入浙江辦分校也就不會掀起這么大的波瀾了。
時評佳作
衡水中學,說句恨你不容易
文/之 山
衡水中學在浙江辦分校,引發(fā)了持續(xù)的爭議。大愛衡水中學者有之,痛罵衡水中學者有之。彼此都有道理,說服對方都不容易。
認可衡水中學者的態(tài)度很簡單,歸納起來就是這么幾條:堅信讀書從來不是輕松的;堅信苦讀可以成才成功;堅信為將來的成功可以暫時犧牲一些東西。如果這樣拆解,就會發(fā)現(xiàn),衡水中學似乎有其價值,而且還秉承了很多中國人都信奉的一種理念,擁有強大的社會心理基礎。
顯然,在衡水中學這個議題上,我們看到了這個社會的兩面。一面顯然看到了素質教育的緊迫性,一面還沉湎于應試教育帶來的成功。素質教育美好且必要,顯然是教育“本來的面目”;但從現(xiàn)實情境看,高考又的確是打破階層壁壘、讓社會成員流動起來的有效方式之一。人們爭辯“衡水模式”的優(yōu)劣,其實是在爭辯兩種不同的價值取向:你是更看重人的相對自然而全面的發(fā)展還是更看重于獲取考試的成功,后者當然會意味著一些犧牲。
衡水中學進駐浙江,引發(fā)浙江教育界的強烈反彈,似乎表明了這樣一種隱憂:很多家長在認同素質教育的長期目標的同時,心里仍未放棄在考試上取得成功的渴望。或者更準確地說,短期在應試教育上取得成功更能直接看得到、摸得著,而素質教育的成功則顯得相對抽象,見效的周期也更長。而浙江省內各大中學名校校長的紛紛發(fā)言,也像是對正在進行的高考改革的一種反向保護。浙江這一輪高考改革的指導思想,就是要“構建更加公平、科學、高效和靈活多樣的高??荚囌猩贫取?。這樣的改革理念,不難倒推出更注重學生多元發(fā)展、鼓勵學生多元選擇的教學實踐。
但是,對于處在高考改革中的浙江來說,并非所有學校都那么堅定。如今正是在這兩種理念角力的時候,人們擔心衡水分校的介入會打破力量平衡的天平,不利于素質教育改革的推行,畢竟有了一所平湖分校,就可能有第二所。而一些家長在嘗到應試教育的甜頭之后,可能也會對素質教育的改革降低信心。
其實,對于素質教育,也是說句愛你口難開;衡水中學,說句恨你也不容易。如果深入浙江看看也會發(fā)現(xiàn),在這個經濟和教育發(fā)達的省份,也并非鐵板一塊,真抓實干一心高考的學校,同樣不少。從這個角度來說,簡單批評衡水中學并沒有太多意義,靠口水并不能將衡水中學擠出局。
只有改革,保持改革定力,才能最終讓衡水模式淡出。而這個改革本身就是堅持素質教育,通過教育激發(fā)并充分釋放每一個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這已是大勢所趨,也是適應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建設創(chuàng)新中國的必要條件。時代已經變了,應試教育無法適應這樣一個人工智能在逐步接管機械性工作的時代。短期目標雖然可以觸摸,但我們無法承受長期目標被短期目標模糊所帶來的后果,這是不得不做的事。
當然,從目前來看,要讓“衡水模式”完全淡出絕不可能,“衡水模式”和素質教育之間的勝負,仰仗改革,也需要時間。只要堅信好的教育模式最終一定勝出,也就無需擔憂“衡水模式”對浙江教育生態(tài)的沖擊。前路雖艱,仍須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
——摘自“央視評論”
點 評
關于素質教育的爭論,近年來層出不窮。而面對“衡水模式”的話題,作者沒有急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而是從多維的視角進行解讀與分析,既認同了“衡水式教育”存在的現(xiàn)實意義,又表達了對素質教育現(xiàn)狀的擔憂,思路清晰、說理辯證。繼而層層遞進地指出,對于素質教育人們是矛盾的,唯有改革才能讓衡水模式淡出的中心論點,呼應全文。值得一提的是,文章關于素質教育和“衡水模式”之間對立統(tǒng)一的論證,頗具哲理性,邏輯嚴密,是全文的一大亮點,顯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