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麗嬋
摘 要:為了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些老師在英語課堂上引入了愉快教學,但盲目過分地追求表面的熱熱鬧鬧和所謂“理想”的課堂,效果適得其反。如何避免走入愉快教學法的“誤區(q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要做到,運用愉快教學法的同時更應避免“理想化”和“滿堂鬧”。
關鍵詞:問題;誤區(qū);“理想化”;“滿堂鬧”
一、傳統(tǒng)的英語課存在的問題
1.滿堂灌
有部分教師在授課時總是講個不停,黑板滿是筆記,整節(jié)課學生的任務就是不停地抄筆記,這種落后的教學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教師越講得多,學生主動思考的機會就越少,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沒有時間消化,更談不上學以致用,長期機械式的學習,學生筆記雖然抄得滿滿的,反而一無所獲,最終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2.應試教學
學生從進入九年級以來,學校家長滿口強調(diào)的都是中考,這種緊張性也體現(xiàn)了平時的課堂教育上來,為了適應學生答卷要求,很多教師不注重英語口語訓練,學生滿腦子裝的都是語法練習,課后作業(yè)又是練習卷,有的學生就會想盡辦法逃避作業(yè),抄襲現(xiàn)象屢屢發(fā)生。
3.漢語教學
日常生活中,學生很少聽別人講英語,只有上英語課的時候才有機會聽老師講英語,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講解得更加透徹,讓學生更加明白,往往用漢語組織教學,所以本該有趣的英語課堂就變成了沉悶的漢語教學,學生越來越提不起興趣,越來越不想學,甚至失去了學習英語的信心。
二、傳統(tǒng)英語課的誤區(qū)
為了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些老師在英語課堂上引入了愉快教學,但盲目過分地追求表面的熱熱鬧鬧和所謂“理想”的課堂,效果適得其反。
1.課堂教學“理想化”
在公開課上課前,授課教師面對不熟悉的學生,通常會和他們進行上課前的溝通,例如,提前告訴他們這節(jié)課游戲怎樣玩,怎樣進行搶答游戲之類,或者提前了解該班有哪些是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哪些是比較活躍能配合老師上課的學生,并且事先安排好小組長,授課教師拿著這些名單在上課時從容不迫、有板有眼地導演著事先準備好的“精彩”節(jié)目,師生之間順著課前設計好的程序推進,每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都絲絲相扣。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授課教師的身上,全神貫注于授課教師那地道的語言、優(yōu)美的語調(diào)、流暢的表達和嫻熟的教學技巧。整節(jié)課,老師都是在用英語授課,在掌聲和贊嘆聲中,上述課堂教學看似無可挑剔,但課后隨意問一些學生上課時是否能聽懂老師的英語教學,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搖頭。“理想化”的課堂教學變成了一節(jié)表演課,實際上,學生很難在這樣的課堂活動中真正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2.課堂教學“滿堂鬧”
隨著課改的推進,“任務型教學”更有利于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為了實踐這一教學法,在英語公開課上,教師忙于組織學生小組活動,學生忙于小組討論,教師組織完一個活動后接著又安排下一個活動,整節(jié)課安排了很多有獎問答游戲,唱歌、表演之類的活動,有些師生之間的英語對話出現(xiàn)了問題,教師只顧著自己提的問題,而對學生回答時出現(xiàn)的錯誤視而不見,有些學生甚至在玩游戲時出現(xiàn)過分隨意散漫的舉止,但老師卻沒有制止,如果要概括整個課堂活動,那就是“滿堂鬧”。不難發(fā)現(xiàn),有不少活動給人的感覺是追求表面效應,活動缺乏明確的目的,整節(jié)課上完了,學生什么也沒有學到,這必須引起廣大英語教師的注意。
三、如何避免走入誤區(qū)
如何避免走入愉快教學法的“誤區(qū)”,如濫用表揚與獎勵,因為要“愉快”而忽視或全然放棄“批評與懲處”等,因此要做到既嚴格要求,又松弛有度,做到實用性與科學性并舉,多樣化與趣味化共榮至關重要。沒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仍然不是課堂教學愉快教學法的正確運用,至少可以說是不成功的愉快教學法。筆者認為,英語教師應該從如下途徑解決這個問題:
1.教師要仔細鉆研教材,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適當調(diào)整或變化。
2.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步驟都要圍繞課堂總體目的展開。
3.在開展課堂活動時,多鼓勵學生,特別是對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因材施教,盡可能使他們在活動中都有發(fā)言機會,從而讓他們找回學習的信心。
4.整節(jié)課設計要貼近學生生活內(nèi)容,使活動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避免課堂活動流于形式而難以收到實效。
英語課堂應該是生動有趣的,但更應該是有效的。一堂好課不是活動的堆積,熱鬧也不是評價一堂課好壞的標準,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關注教學目標,一步步引導學生達到該目標。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既要注意學生的整體水平,也要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通過創(chuàng)設愉快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主動的、生動活潑的發(fā)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得主動的、生動活潑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愉快教學法的同時,更應避免“理想化”和“滿堂鬧”。
參考文獻: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F·邁克爾·康納利.教師成為課程研究者[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