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向君
江蘇警官學院江蘇現代警務研究中心 南京 210012
國外警務智庫建設的經驗及啟示*
■ 薛向君
江蘇警官學院江蘇現代警務研究中心 南京 210012
[目的/意義]我國新型公安智庫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在智庫定位、管理模式與運作機制等方面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方法/過程]對國外警務智庫進行案例研究,弄清智庫的界定和分類、智庫的內部治理模式和業(yè)務運作機制、以及政府決策內外腦之間的對接機制,有助于汲取成熟經驗,幫助解決我國新型公安智庫建設中遇到的問題。[結果/結論]新型公安智庫建設要緊扣公安工作的時代性和發(fā)展需求,找準定位,兼顧創(chuàng)新性和獨立性,圍繞研究、轉化和傳播等環(huán)節(jié),依托公安院校的人才優(yōu)勢和科研優(yōu)勢為公安工作提供智力支撐。
警務智庫 管理體制 運行機制 對接機制 智庫建設 公安智庫
為落實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建立健全公安決策咨詢制度,公安部于2015年6月印發(fā)了《關于加強公安機關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同年9月批準建設首批兩個部級智庫。目前我國公安智庫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鑒于國外同類智庫——警務智庫建設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經驗,加之新型公安智庫所應具有的國際合作交流功能,有必要對國外警務智庫建設的相關經驗進行梳理總結,以促進我國新型公安智庫的建設。
目前,國內關于國外警務智庫的研究幾乎處于空白階段。一方面,現有的各類智庫研究報告中均沒有關于警務智庫的介紹,比如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2014全球智庫索引報告》按照研究領域將全球6,600多所智庫分為13大類,卻未涵蓋任何專門的警務智庫;另一方面,關于國外警務智庫研究的著作論文更是鳳毛麟角,在中國知網中只搜索到一篇相關論文①該文借用美國密爾沃基警察局警察培訓項目負責人詹姆斯·麥吉利斯先生的觀點,他認為美國目前帶有警務智庫性質的專門組織主要有國家司法研究所、程序司法辦公室、司法部司法援助局、國際警察領導者協會和警察基金會。但實際上國家司法研究所和司法部司法援助局都是程序司法辦公室的下屬機構。值得注意的是,程序司法辦公室(Off i ce of Justice Programs)應該是該文譯者的誤譯,通過登錄該機構的官網、深入分析其職能,筆者認為譯為司法項目辦公室更加準確。,在談及國外有哪些警務智庫時,只是借用美國警務從業(yè)者的個人觀點,做了些較為深入的個案探討[1],這反映出學者們對該主題研究的生疏程度。警務智庫研究之所以受到冷落,究其原因,恐怕與警察學滯后的學科地位有著很大的關系。無論作為思想、成果還是作為人才的輸出庫,智庫建設都必須以各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和創(chuàng)新作為支撐,否則缺乏扎實深厚的學養(yǎng)基礎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然而,盡管目前警務研究方興未艾,但警察學的學科體系尚有待進一步完善,這無疑制約了人們對警務智庫的認同和相關研究的開展。
1.1 國外警務智庫的界定
研究國外警務智庫,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界定和發(fā)掘警務智庫。對“警務智庫”的界定離不開“警務”和“智庫”兩個關鍵詞。目前學界關于“警務”概念的理解有所差異,存在著公、私警務之分,但從智庫所承擔的政策研究、咨詢、解讀、評估功能層面來看,應該把“警務”主要限制為國家警察機關或警察人員為實現預防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秩序、提供警察服務等職責而從事的各類活動。關于“智庫”的界定,國外學者往往較為強調智庫的經營性質和研究內容,如美國智庫研究的先行者保羅·迪克森認為,智庫是“獨立的、非營利的政策研究機構”[2]。國內學者則更加突出智庫的功能定位,比如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將其定義為“以公共政策為研究對象,以影響政府決策為研究目標,以公共利益為研究導向,以社會責任為研究準則的專業(yè)研究機構”[3];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評價中心研究人員認為,智庫是通過自主知識產品對公共政策的制定產生影響的組織[4]。盡管有所側重,但學者們在智庫應該具備的一些基本要素方面看法是一致的,比如智庫是一種永久性實體,而非臨時為解決問題組成的研究小組或委員會;智庫是一個組織,而非自然人;智庫研究的目的是為政策服務,而非為學術或技術服務等。這些都有助于我們對警務智庫進行判斷和篩選。
此外,由于我們探討國外警務智庫的初衷在于對我國新型公安智庫建設有所啟示,因而在對這類智庫進行搜索和界定時,還應參考《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中給出的智庫定義和評判標準。在此基礎上可以把警務智庫界定為:“長期從事警務決策咨詢研究并對其產生影響的非營利性實體研究機構,這些機構應該具有健全的治理結構和組織章程,有保障、可持續(xù)的資金來源,有一定影響的專業(yè)代表人物和專職研究人員,多層次的學術交流平臺和成果轉化渠道,功能完備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統,以及開展國際合作交流的良好條件”。
1.2 國外警務智庫的分類
由于智庫建設并不存在著統一的模式[5],在對警務智庫進行界定之后,還應該對其進行分類,才能夠對各類警務智庫的共生格局有一個較為清晰全面的認識。目前學界關于智庫的分類標準各不相同,除了按照智庫的建設規(guī)模和研究焦點[6]、發(fā)展演化階段[7]、經營策略模式[8]等方面進行分類外,更多傾向于以智庫的組織形式和機構屬性為切入點進行分類,比如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將我國智庫分為黨政軍智庫、地方社科院、高校智庫和民間智庫4類;賓夕法尼亞大學將全球智庫分為自治/獨立型、準獨立型、隸屬政府型、準政府型、依附大學型、依附政黨型和公司(營利)型7類。
參考上述分類標準和對警務智庫的界定,本文按照國外警務智庫不同的組織運作模式、經費來源和人員構成,將其粗略分為以下4類:(1)獨立的職業(yè)性警務智庫。這類智庫在組織和機構運行方面獨立于政府;不受政府財政支持,經費主要來源于大型基金會、社會捐贈、成員繳納的會費、以及承擔各類委托項目的費用;在人員構成和目標/使命方面具有鮮明的職業(yè)特性。典型智庫包括(美)警察基金會(非會員制)、國際警察領導者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efs of Police,下文簡稱IACP,會員制)、(美)警察行政研究論壇(Police Executive Research Forum,下文簡稱PERF,會員制)等。(2)依附大學型/大學聯盟型警務智庫。這類智庫在組織和機構運作上隸屬于某所大學或是不同大學組成的聯盟;經費主要來自校方或政府撥款,基金會、企業(yè)贊助或私人捐助,以及承擔各類委托項目的費用;人員多為校內各學科的學者和研究員,與警務部門聯系密切。典型智庫包括(英)蘇格蘭警務研究所(Scottish Institute for Policing Research,下文簡稱SIPR)、(美)喬治梅森大學循證犯罪政策中心警察研究小組等。(3)綜合型智庫的內設警務研究部門。這類智庫按照母體智庫的規(guī)章制度組織運作;經費來源于母體智庫的預算以及承擔各類委托項目的費用;人員構成較為靈活。典型智庫包括(美)蘭德公司的優(yōu)質警務研究中心(Center on Quality Policing,下文簡稱CQP)、(美)羅素賽琪基金會警務中的種族偏見工作組(Racial Bias in Policing,Russell Sage Foundation)、(英)政策交流的犯罪與司法部(Crime and Justice, Policy Exchange)等。(4)隸屬政府的警務政策研究和項目管理機構。這類智庫通過立法或行政組織條例組建,負責決策咨詢和/或項目管理;由財政全額撥款。典型智庫包括(美)司法部國家司法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下文簡稱NIJ)等。需要指出的是,這里之所以把“綜合型智庫的內設警務研究部門”也納入研究范圍,是因為某些這類研究部門對警務政策和實踐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比如英國政策交流的犯罪與司法部是英國最早倡導民主警察治理和經選舉產生警察與犯罪專員的智庫,目前其政策理念已經被英國政府采用,具化為2011年的《警察改革與社會責任法》,并于2012年11月選舉產生了首批41位警察與犯罪專員(Police and Crime Commissioner,倫敦除外),改變了英國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警察治理架構。此外,如果把獨立的職業(yè)性警務智庫、依附大學型/大學聯盟型警務智庫、綜合型智庫的內設警務研究部門視為政府決策所依憑的外腦,隸屬政府的警務政策研究和項目管理機構則往往承擔著影響政府決策的“內腦”和連接政府內外腦的“橋梁”作用,因此也應該納入研究范圍。
在上述4類警務智庫中,除依附大學型智庫和綜合型智庫的內設警務研究部門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上受制于母體之外,其余幾類智庫(包括大學聯盟型警務智庫)都有相對獨立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值得研究借鑒。此外,由于作為政府決策外腦的智庫在項目申報、資金獲取、成果轉化與評估、交流合作等方面與輔助政府決策的內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政府決策內外腦的這種對接機制也應得到關注。
2.1 智庫的內部治理與業(yè)務運作機制
2.1.1 組織管理體制 盡管名稱有所不同,但大體來說國外絕大多數警務智庫在組織架構方面都會包含理事會(董事會)、執(zhí)行委員會和顧問(學術)委員會,按照制度化的規(guī)章條例進行管理。其中,理事會負責確定智庫的目標使命和價值標準;執(zhí)行委員會負責智庫的日常運作,內部往往細分為行政、項目、財務、聯絡等部門;顧問委員會負責把握智庫研究的前瞻性和方向。與其他幾類智庫相比,隸屬政府的警務政策研究和項目管理機構由于承擔著研究和項目管理雙重身份,其內設機構往往相對復雜。比如隸屬于美國司法部司法項目辦公室的NIJ,由主任辦公室和3個科學辦公室、3個支持辦公室組成??茖W辦公室按照具體研究領域設置,支持辦公室則由聯絡辦公室、撥款管理辦公室以及業(yè)務辦公室組成。這種組織模式使NIJ的內部結構和工作流程能夠與該領域的研究需求和管理優(yōu)先事項保持一致。
2.1.2 智庫文化與價值觀 價值觀對于組織文化的營造和內部運作來說有著獨一無二的重要性,很多蜚聲國際的智庫都有其特定的組織文化和價值觀。蘭德公司將“質量和客觀性”作為核心價值觀,并且制定了相應的制度原則:致力于質量和客觀性;避免利益沖突;致力于誠信、尊重、平等機會和公正;盡責管理財務資源、財產和敏感信息;尊重并遵守法律和監(jiān)管義務。這些制度原則規(guī)范了蘭德人所要遵守的核心道德行為標準,是研究人員彼此之間、以及蘭德與客戶、委托人、利益相關者和公眾互動的基礎,為其贏得了提供嚴謹、客觀、無黨派研究和分析的世界聲譽。蘭德公司的優(yōu)質警務研究中心也秉承了這些價值理念,在業(yè)界做出了不容忽視的貢獻。價值觀和制度原則不僅規(guī)范了智庫人員的道德行為,也確保智庫能夠按照符合其價值判斷的方式實現其使命。
2.1.3 戰(zhàn)略規(guī)劃與研究管理機制 為了準確把握現代社會執(zhí)法和刑事司法系統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更好地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國外很多警務智庫都非常重視戰(zhàn)略規(guī)劃工作,合理定位研究領域和不同階段的規(guī)劃重點。在戰(zhàn)略規(guī)劃流程方面,IACP比較具有代表性(如圖1所示)。
在整個戰(zhàn)略規(guī)劃過程中,IACP十分注重人員、流程和技術。不僅向員工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技巧以實現組織的戰(zhàn)略目標,通過發(fā)展與國會、政府、媒體、國際機構、所服務社區(qū)的伙伴關系來驅動戰(zhàn)略的成功實施,還通過調查評估現有的標準化流程來確定需要額外支持的戰(zhàn)略領域,同時通過進度評估的方式對戰(zhàn)略目標實現的有效性進行監(jiān)管。為了確保協會的日常運作和資源配置與總體戰(zhàn)略保持一致,理事會對年度預算和資源分配進行審查,聽取相關部門關于節(jié)省成本和改進流程的意見。為了保持戰(zhàn)略計劃的適用性,IACP還會根據具體情況對策略進行定期更新。
圖1 IACP戰(zhàn)略規(guī)劃流程Figure 1 The Strategic planning process of IACP
2.1.4 人才管理與激勵機制 維持一支訓練有素的多樣化人才隊伍在開發(fā)和實施智庫戰(zhàn)略、開展智庫評價和溝通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國外很多警務智庫都有獨具特色的人才管理與激勵機制。美國警察基金會主要通過各類執(zhí)法研究員職務計劃吸引和留用人才。其中,行政研究員和國際研究員計劃主要針對美國和美國以外刑事司法組織中的在職或退休管理人員,這兩類研究員負責從事具體項目研究;警務研究員計劃則主要針對在職的基層執(zhí)法人員,這些執(zhí)法研究員所擁有的專業(yè)知識、經驗和技能有助于確保基金會的研究建立在全面了解執(zhí)法組織實際需要的基礎上。NIJ主要通過獎學金項目和研究助理獎學金項目(Research Assistantship Program,下文簡稱RAP)吸引和匯聚研究人才。NIJ通過各類獎學金項目向持有任何學科的最高學位并處于職業(yè)生涯早期的優(yōu)秀研究人員提供機會,鼓勵任何學科的學生提出對美國刑事司法有直接影響的首創(chuàng)性研究。NIJ的研究助理獎學金項目旨在為多所簽署了RAP協議的大學中符合條件的優(yōu)秀博士生提供實用研究經驗和機會,研究助理由參與大學從注冊學生中提名,NIJ根據其背景和專業(yè)知識進行選擇,由NIJ工作人員和大學研究生項目主任分配任務,按照規(guī)定的目標、任務和優(yōu)先事項開展工作。
2.1.5 合作交流機制 伙伴關系的開發(fā)與維護能夠幫助智庫確定研究議程,獲得未來的經費資助,強化智庫的業(yè)界代言人形象,傳播智庫的服務價值和研究成果,提升智庫的知名度。例如,SIPR非常注重伙伴關系的打造,它本身就是蘇格蘭13所大學和蘇格蘭警察服務機構之間戰(zhàn)略協作的結果。SIPR的這種警察-學者協作模式不僅為英格蘭北部的N8警察-學者伙伴關系(N8 Policing Research Partnership)①N8是指英格蘭北部8個研究密集型大學的聯盟:達勒姆、蘭開斯特、利茲、利物浦、曼徹斯特、紐卡斯爾、謝菲爾德和約克。和東米德蘭茲警察-學者協作(East Midlands Policing Academic Collaboration,EMPAC)的開展提供了模板,也被荷蘭和新西蘭警方采納為發(fā)展合作警務研究的模型。SIPR也持續(xù)參與廣泛的國內外警務研究者與實踐者網絡。在國內,主要與蘇格蘭犯罪與司法研究中心從事合作項目研究。在歐洲,SIPR是警察機構合作組織(European Police Institutes Collaboration,EPIC)的創(chuàng)始成員,目前主持歐洲犯罪學協會的警務工作。在美洲,SIPR與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GMU)循證犯罪政策中心的跨大西洋伙伴關系也在蓬勃發(fā)展。這些委托研究和知識交流為SIPR成員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參與警務研究項目的機會,對SIPR的成功及其作為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和從業(yè)者之間協作范例的卓越警務研究中心的國際聲譽來說非常重要。
2.2 政府決策“內外腦”的對接
依托上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國外很多警務智庫獨立或合作開展了各類業(yè)務活動。然而,鑒于警務研究的職業(yè)特色以及部分領域研究數據的保密性質,作為政府決策外腦的各類警務智庫要想充分發(fā)揮資政建言作用,還必須依托與政府內腦的對接機制。在上文關于警務智庫的分類中,隸屬政府的警務政策研究和項目管理機構承擔了政府決策的內腦和溝通內外腦的橋梁作用,這類機構往往設置了很多相關職能部門,按照既定的規(guī)章制度分工協作。其中,研究與評估部門一般負責開發(fā)、從事、指導和監(jiān)督各類項目的研究與評估活動;行政部門負責規(guī)劃和管理各項行政業(yè)務;立項管理部門負責管理項目的撥款與合作協議,對立項者提供技術援助和指導;聯絡部門負責研究成果的轉化工作。政府決策內外腦的對接機制往往通過項目征集或簽署合作協議、以及項目管理的方式得以實現,在此方面,NIJ的相關程序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示(見圖2)。
圖2 NIJ項目管理流程示意圖①根據https://www.nij.gov/about/Pages/research-development-process.aspx網頁上NIJ的“研究與開發(fā)流程”圖以及NIJ官網的相關材料繪制此圖。Figure 2 The flow diagram of NIJ program management
NIJ一般通過以下途徑確定研究需求:與從業(yè)者、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員接觸并使這種做法制度化;通過贊助會議、講習班和工作組產生豐富的思想交流;資助合作研究以評估和優(yōu)選業(yè)界的技術需求,由此引導未來的研究符合實際需求。其研究議程的開發(fā)可以分為非競爭性和競爭性兩種,前者主要是NIJ的內部研究或者與其他科學組織的合作研究,后者往往通過每年對外征集項目的方式進行。NIJ絕大多數項目是通過競爭性征集進行立項資助的,所征集的項目申請往往由獨立的同行小組進行審查,由NIJ內部科學家提出建議,再由NIJ主任作出最終立項決定。立項往往以授予撥款(外部研究)或簽署合作協議(內部研究)的方式進行。關于前者,每個項目都分配了一名撥款管理員對其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同時進行深入、主動的撥款監(jiān)督活動。關于合作協議形式的立項,NIJ內部的科學家與合作方研究人員就與立項相關的實質性問題進行協作,確保項目獲得成功。項目研究的結果由外部同行評議者、NIJ科學人員或兩者共同評估,然后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傳播,包括研究成果的內部使用,旨在促進研究和評估項目的進一步開發(fā);將研究生成的報告、文章和其他各類出版物納入國家刑事司法參考咨詢服務(National Criminal Justice Reference Service,NCJRS)圖書館和文摘數據庫供人們使用;將研究產生的數據提交國家刑事司法數據檔案庫,使研究者得以測試彼此的結論,驗證、精煉或反駁最初的發(fā)現;對立項項目評估進行審查評級,并且在NIJ資助的“犯罪解決方案”網上發(fā)布等。
通過政府決策內外腦的對接機制,各類警務智庫不僅實現了研究人員的深度合作與信息資源的交流共享,使警務研究的戰(zhàn)略目標更加緊密地契合實踐者和政策制定者的現實需要,不斷產生極具創(chuàng)新性的警務思想、具有指導性的警務政策和可操作性的警用成果,而且可以利用政府所掌握的各類資源,極大拓寬智庫成果的傳播和轉化渠道,更好地服務于警務研究和警務實戰(zhàn)。
目前我國新型公安智庫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智庫建設缺乏整體規(guī)劃,研究缺乏領軍人物和杰出人才,公安機關缺乏對智庫功能的正確認識。為打破這種局面,必須在智庫建設的一些核心問題上統一認識。在此方面,國外警務智庫建設的成熟經驗可以帶給我們很多啟示。
3.1 如何準確定位新型公安智庫
3.1.1 智庫定位要緊扣公安工作的時代性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需求 國外很多警務智庫在進行自我研究定位時,都非常注重準確把握時代賦予警察的職責任務。美國的警察基金會成立于1970年,當時美國警務正面臨犯罪率飆升、傳統警務模式失效、警察合法性受到質疑的問題,基金會因此將通過創(chuàng)新和科學改善警務作為自己的目標使命,旨在依靠科學證據解決刑事司法領域一些最基本、最復雜的問題,依靠創(chuàng)新來開發(fā)根植于自身研究或他人研究的有效解決方案。英國政策交流的犯罪與司法部成立時,警察正面臨經費緊縮、安全挑戰(zhàn)的復雜性日益增加的問題,因而將目標使命確定為幫助警察更加有效、高效、負責地預防犯罪和失序,促進創(chuàng)新和現代的工作方式的應用,利用技術幫助警察創(chuàng)造更加靈活和專業(yè)的服務。目前,我國警察所面臨的執(zhí)法和監(jiān)管環(huán)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復雜,公安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受到一些體制性、機制性、保障性問題的影響和制約,成立公安新型智庫就是為了著力解決這些重大問題。從公安部的意見來看,對部級智庫的職能定位比較清晰,即通過系統性、全局性、戰(zhàn)略性、前瞻性研究,服務公安決策咨詢和公安實戰(zhàn)。為此,智庫建設要緊扣公安創(chuàng)新發(fā)展需求,把握公安工作未來的發(fā)展趨勢,聚焦影響公安機關戰(zhàn)斗力、制約公安事業(yè)發(fā)展的突出問題,圍繞為公安決策和公安實戰(zhàn)服務的主攻方向,及時準確地進行突破性研究,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努力提升公安機關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的能力水平。
3.1.2 著力凸顯公安智庫的創(chuàng)新性 在2015年公安部組建兩個部級智庫之前,承擔為公安機關建言獻策職能的主要是各級公安機關辦公廳(室)及下設研究室(調研室),這類機構作為公安機關的內腦,盡管非常善于把握問題,工作實效性強,產出速度快,但往往規(guī)模小、人力有限,多從事臨時任務性研究,受領導意圖的影響較大;各類公安院校則更多從事學術性研究,注重學科發(fā)展,往往與現實脫節(jié),難以指導公安實戰(zhàn)或影響公安決策。建設新型公安智庫必須符合中辦、國辦在《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中明確規(guī)定的八條基本標準,尤其是關于“多層次的學術交流平臺和成果轉化渠道”“功能完善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統”“開展國際合作交流的良好條件”等方面的目標要求,努力探索適應自身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運作機制;同時盡力規(guī)避很多社會智庫在研究中存在的重數量、輕質量,重形式傳播、輕內容創(chuàng)新等問題,以及流于搭臺子、請名人、辦論壇等形式主義的做法,努力探索新型公安智庫的建設和發(fā)展模式。
3.1.3 正確認識公安智庫的獨立性 關于新型公安智庫的獨立性,考慮到目前這類智庫所獨具的核心研究人員的職業(yè)性以及研究內容的受限制性(數據資源受到保密級別的限制)等特點,加之兩個部級試點智庫依托公安院校建立的事實,新型公安智庫在管理體制、融資機制等方面依然具有依附性,其相對獨立性主要體現在思想觀點和運作機制(比如科研任務的組織實施、人事聘用與考核、財務資產管理)等方面。
3.2 公安智庫如何服務于公安決策和公安實戰(zhàn)
公安智庫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與發(fā)展的重要的思想和知識來源,這既是公安智庫的核心優(yōu)勢,也是建設公安智庫的主要任務。要想服務于公安決策與實戰(zhàn),智庫發(fā)展必須圍繞研究、轉化和傳播3個環(huán)節(jié)下功夫。
3.2.1 找準方向,精選人員,依托科學方法提升研究質量 研究質量是衡量公安智庫存在價值的首要標準,為此必須找準研究方向,精選研究人員,依托科學方法。研究一方面要有理論支撐,緊跟學術發(fā)展前沿,注重創(chuàng)新和客觀性;另一方面,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重點圍繞公安改革與發(fā)展中出現的重大戰(zhàn)略需求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政策研究。要善于總結利用學術界的知識產品、挖掘完善實戰(zhàn)部門具有創(chuàng)新亮點的改革措施,從中凝練出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提出富有建設性、切實管用的專業(yè)化政策建議。人才隊伍建設是智庫研究取得成功的關鍵??梢越梃b國外警務智庫的成熟做法,通過在全國各級各類公安機關、公安院?;蛏鐣咝?、科研院所公開招錄、擇優(yōu)選聘或選調專/兼職研究人員和研究助理的方式,吸引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人才充實智庫隊伍,實現研究人才在智庫和上述各類機構院校之間的雙向流動。智庫也要善于調動研究人員的積極性,培養(yǎng)其捕捉政策信息的敏感度,通過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打破研究人員的思維慣式,鼓勵組建研究團隊開展協同攻關。在研究方法上,要注重數據資料的積累整合與資源共享,善于利用大數據開展研究。也可以學習借鑒國外警務智庫通常采用的各種社會和行為科學研究方法,開展各類實驗、準實驗和非實驗性社會研究。
3.2.2 優(yōu)化機制,不拘形式,建立拓寬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渠道 評判智庫研究價值的關鍵因素在于能否影響公安決策或實踐。公安智庫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實現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一是通過委托研究、簽署合作協議、開展機構或項目評估等方式,與公安機關建立起長期或短期的協作關系,直接促成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二是利用公安決策內外腦之間的對接機構,間接促成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為此需要組建或改建省/部級的公安政策研究與項目管理機構,建立完善與之配套的各種制度、機制。要打造智庫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對重大決策咨詢課題的規(guī)劃、征集、統籌和管理,通過項目招標等方式引導智庫(外腦)開展研究,減少智庫研究的盲目性,增加研究成果的可采用性;要建立重大決策咨詢工作的聯席會議制度、政策評估制度和政府采買制度,在開展立法建議、政策提案、決策咨詢等方面加強與公安智庫的溝通聯系,高度重視并充分采納智庫提出的合理化建議;要建立智庫研究成果的發(fā)布平臺和報告制度,幫助公安決策機關和實戰(zhàn)部門盡快找到所需要的政策方案、以及技術和知識產品。三是依托公安院校開展各級各類培訓,直接將智庫研究成果轉化為一線警察的智慧和執(zhí)行力。
3.2.3 傳播思想,引導輿論,提升公安智庫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公安智庫要有經營理念和推介意識,善于利用各類媒介進行知識(涉密信息除外)和思想的傳播,除了新聞出版、學術會議、論壇報告等傳統中介形式,還要利用網絡和各類新媒體進行傳播;重大事件要及時發(fā)聲,通過引導公眾輿論提升公安智庫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3.3 如何依托公安院校建設公安智庫
服務實戰(zhàn)是公安院校的應有特色和辦學導向,發(fā)揮人才優(yōu)勢和科研優(yōu)勢為公安工作提供智力支撐是公安院校的重要職責。公安部之所以依托公安院校建設新型智庫,原因之一在于進一步深化公安機關和公安院校的協作共建機制,拓展和增強公安院校的功能作用,更好地為公安決策和公安實戰(zhàn)服務。為此,公安院校要從公安實戰(zhàn)中遇到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出發(fā),加強與公安實戰(zhàn)部門的課題合作以及與其他高校的協同創(chuàng)新。在此方面,SIPR的警察-學者協作模式可以為我們提供借鑒。由于公安院校現有的職稱晉升評定標準和科研評價機制與智庫研究成果的評價機制不對等,國內絕大多數高校教師和研究人員缺乏政策研究的動力,必須通過公安院校自身的制度創(chuàng)新推動其實戰(zhàn)化轉型。要突破高校開展政策研究現有的體制和機制壁壘,改革所有不利于激發(fā)政策研究活力的制度和機制,充分釋放創(chuàng)新活力,同時加強制度建設,在制定出臺科研管理、成果獎勵、經費使用等制度辦法方面適當向政策研究方向傾斜。要建立健全與公安實戰(zhàn)部門開展合作研究的工作機制,圍繞政策研究議題有計劃地開展與其他智庫、社會高校、科研院所的協同創(chuàng)新,構建內外聯合的開放式研究平臺,倚重學科優(yōu)勢,整合研究資源,使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公安決策,投入公安實戰(zhàn),釋放應用效益。
[1] 侯冬盡. 美國警務智庫建設情況及啟示[J]. 智庫理論與實踐, 2016, 1(3): 35-42.
[2] Paul Dickson. Think Tank[M]. New York: Atheneum, 1971.
[3] 上海社科院智庫研究中心. 2013年中國智庫報告[M].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4.
[4] 荊林波等. 全球智庫評價報告(2015)[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6.
[5] 唐納德·埃布爾森. 智庫能發(fā)揮作用嗎[M]. 扈喜林 譯.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10: 5-6.
[6] Weidenbaum, M. The Competition of Ideas: the world of the washington think tanks[M]. New Jersey: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9.
[7] Struyk, R. J. Managing Think Tanks: Practical Guidance for Maturing Organizations[M]. Budapest: OSI/LGI, Thes Urban Institute, 2006.
[8] Rich, A. Think tanks, Public policy and the Politics of Expertise[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ign Police Think Tanks
Xue Xiangjun
Jiangsu Modern Police Research Center of Jiangsu Police Institute, Nanjing 210031
[Purpose/signif i cance] The out-dated subject status of policeology restricts people’s recognition of police think tank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research. [Method/process] This paper def i ned, classif i ed foreign police think tanks, and made clear their governance model, operational mechanism, and the docking mechanism among different think tanks. [Result/conclusion] This paper can help us solve several problems occurr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new type of public security think tanks, offering a better service for public security decision-making and practice.
public think tank management system operational mechanism docking mechanism the construction of think tanks public security think tank
C24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17.03.03
2017-03-07
2017-05-05 本文責任編輯:唐果媛
*本文為2015公安部項目“新型公安智庫建設與服務公安工作發(fā)展研究”(項目編號:2015LLYJJSST007)、2015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現代警務戰(zhàn)略與改革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5JDXM016)、江蘇警官學院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課題“現代警察制度變革研究”(課題編號:2015SJYTX03)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薛向君(ORCID:0000-0002-2456-9715),江蘇警官學院江蘇現代警務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E-mail: xuexiangjun2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