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曉,陸滕君·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卡車側圍模面成形仿真及模面設計優(yōu)化研究(下)
文/孫曉,陸滕君·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卡車側圍模面成形仿真及模面設計優(yōu)化研究(上)》見《鍛造與沖壓》2017年第12期
成形仿真基本過程及模型建立
根據(jù)CAE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設置側圍的分析工具及各項參數(shù),建立圖11所示模型。其中,坯料材質為DC04,料厚為1.0mm,材料的屈服強度Re=200MPa,抗拉強度Rm=300MPa,楊氏模量E=210GPa,硬化指數(shù)n=0.22,壓邊力為200t,摩擦系數(shù)為0.15。
圖11 CAE分析模型及料片形狀
成形仿真結果分析及模面優(yōu)化
對產品進行CAE分析,根據(jù)結果調整壓邊力及拉延筋參數(shù)。在此基礎上得到最佳分析結果,如圖12所示。此結果中零件絕大部分成形充分,除了標記3處有起皺趨勢,實物中會出現(xiàn)起皺或表面不平的情況。1、3處可通過修改工藝消除缺陷,2處因零件造型及工序數(shù)限制,工藝無法變更。且后續(xù)有整形工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優(yōu)化,同時在模具制作中極力提升此處模面的光潔度來提高材料流動率,減輕起皺缺陷。
圖12 CAE成形結果圖
對于1處缺陷,可通過工藝優(yōu)化予以消除,如圖13所示,右側是優(yōu)化以后的拉延模型面,可見,法蘭面處的模面造型并不是完全隨形設計的,而是將法蘭面順勢做出部分延伸,延伸面與壓料面自然銜接,這種工藝補充在材料流動方向上有種階梯式的漸變,避免了型面變化劇烈處因材料流動不暢造成的堆積,表現(xiàn)在實物中就是起皺,工藝變更后拉延工序成形性良好,無起皺開裂等缺陷,如圖14所示。拉延件經過修邊、翻邊工序,得到最終零件。
圖13 工藝優(yōu)化前后模面對比圖
圖14 CAE分析結果
對于風窗處缺陷3,可通過優(yōu)化拉延模面消除缺陷,增加圖15標記處的臺階,臺階由靠近型面一端逐步向外凸出,設置在廢料區(qū)域的臺階給材料流動一個順勢的導向作用,使拉延模型面飽滿,料片材料流動順暢,整個造型處材料減薄率達標(3%~25%)且減薄均勻,消除了原模面中的起皺區(qū)域,CAE結果如圖15所示。同時,廢料區(qū)域的臺階可以起到“儲料”作用,將更多的材料消耗在廢料區(qū),產品區(qū)的材料相對減少,且減薄率達標。后續(xù)修邊是向內整形的材料堆積過程,因拉延時留在產品區(qū)域無過多材料,所以整形后也就沒有起皺缺陷,如圖16所示。
對于2處型面不平的缺陷,因此處產品造型波動過大,拉延曲率變化大及走料受多重應力作用,拉延過程中容易產生積料,這也是大型覆蓋件生產的難點及共性問題。在本產品實際生產中已經做過多輪整改,通過提升模具研合率,優(yōu)化拉延筋,提升模具光潔度等方式,將該缺陷問題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使型面不平度誤差控制在肉眼不可見狀態(tài)。
通過CAE分析優(yōu)化,結合模具實際生產中精工細作,最終得到質量較好的零件,如圖17所示。
圖15 拉延模型面對比圖及CAE結果
圖16 風窗處缺陷優(yōu)化對比
圖17 零件實物圖
零件的CAE仿真分析,比實際采用壓力機進行沖壓試驗具有難以比擬的優(yōu)越性。CAE仿真分析軟件已具有較高的準確性、高效性和實用性,目前CAE仿真分析技術還在不斷完善,隨著計算機技術和有限元理論的進一步發(fā)展,CAE技術將能夠更迅速、更真實地反映沖模成形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從而更好地指導生產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