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特明+戴維·瓦因斯
當前關于凱恩斯主義刺激政策效果的爭論再現(xiàn)了凱恩斯當初推行其理論時所遇到的阻力。
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宏觀經濟學家在解釋經濟現(xiàn)象和提供政策建議方面大多表現(xiàn)不佳。今天,在考慮財政政策時,宏觀經濟學家會引用“李嘉圖等價定理”來否定凱恩斯經濟學的有效性(凱恩斯經濟學所成就的經濟增長黃金時代最終于20世紀70年代末結束)。
李嘉圖等價定理認為,任何擴大公共支出的行為都將被私人支出同等幅度的下降所抵消。這個理論建立在一些重要的假設條件之上。它假設具前瞻性的消費者會根據(jù)對未來稅收的預期來調整當期支出。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當期公共支出增加,消費者預期未來稅收會增加,從而減少目前的開支。
這一理論主導了當前的宏觀經濟討論。它符合目前宏觀經濟理論中消費者具有前瞻性以及價格可變的假設。如果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建議在當前情況下出臺財政政策,現(xiàn)代經濟學家很有可能會使用李嘉圖等價定理來反駁。
凱恩斯在1930年就遇到了這樣的反駁。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fā)后,英國政府指派以麥克米倫(Hugh Pattison Macmillan)為首的金融產業(yè)委員會,研究當時日趨嚴峻的經濟形勢。凱恩斯是該委員會的成員。他提出了增加政府開支的建議(我們現(xiàn)在稱之為“擴張性財政政策”),但是遭到時任英格蘭銀行行長的蒙塔古·諾曼(Montagu Norman)等人的反對。他們沒有引用李嘉圖等價定理,因為當時這個定理還沒有提出來。他們只是強調增加政府開支沒有任何益處。
凱恩斯不認同這種觀點,但他沒有相應的理論來反駁。結果就是凱恩斯沒能說服該委員會的其他任何一名成員。凱恩斯花了5年的時間才寫成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凱恩斯經濟學。
凱恩斯經濟學有兩個假設條件與李嘉圖等價定理是相關的。一是消費者在收入約束下是不具有前瞻性的,二是很多價格在短期內是不靈活的,尤其工資是粘性的。這些假設解釋了為什么會出現(xiàn)非自愿失業(yè),從而需要擴張性財政政策來減少非自愿失業(yè)。
在今天看來,到底哪個理論是有意義的呢?我們知道工資是粘性的,南歐國家在歐債危機中就發(fā)現(xiàn)根本不可能按照債權人的要求迅速降低工資。我們還知道,并非所有個人都具有前瞻性。在2008年經濟危機之前,借貸和支出的增長是不可持續(xù)的;而現(xiàn)在利率接近于0的情況下,消費者卻不支出,企業(yè)也不投資。
這些都是凱恩斯描述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將發(fā)揮作用的情況。事實上,在這些情況下,貨幣政策是失效的,盡管現(xiàn)代宏觀經濟政策制定者完全依靠貨幣政策來穩(wěn)定經濟。可見當前宏觀經濟理論與經濟現(xiàn)實存在一定的脫節(jié)。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在很多應用學科,比如醫(yī)學,當事實發(fā)生改變時,研究人員通常會從頭開始。如果實驗沒有得出理想結果,他們會將實驗設備用于其他領域。如果假設被證明是錯誤的,他們會尋找更合適的假設。但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家不會這么做,他們說現(xiàn)在大家只能忍受他們所說的長期經濟停滯。
這種預測太悲觀了。貨幣政策不再奏效,但相反,這正是財政政策發(fā)揮作用的最佳時機。在修建道路和橋梁、重建能源網(wǎng)絡、物流現(xiàn)代化等領域,仍然存在大量需求。凱恩斯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將有利于短期和長期的經濟運行。
這些建議可以從簡單而有效的短期經濟模型中推導出來。對于凱恩斯來說,原先的理論能夠指導個人和企業(yè)運行,甚至是整個經濟體的長期增長,但他要打破這些理論,聚焦在我們所生活的當下和短期維度,這是最具挑戰(zhàn)的。而且,凱恩斯不僅僅著眼于某個封閉經濟體,他還關注國際經濟的運行。畢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許是如今剩下的凱恩斯主義思想最持久的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