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輯:古代
天池古謠
《穆天子傳》
乙丑,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
西王母為天池謠,曰:
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遠,山川間之。
將子無死,尚能復(fù)來。
天子答之曰:
予歸東土,和治諸夏。
萬民平均,吾顧見汝。
比及三年,將復(fù)而野。
西王母又為天子吟,曰:
徂彼西土,爰居其野。
虎豹為群,于鵲與處。
嘉命不遷,我惟帝女。
彼何世民,又將去子。
吹笙鼓簧,心中翔翔。
世民之子,惟天之望。
天子遂升于弇山,乃紀名跡于弇山之石,而樹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p>
(注:《穆天子傳》又名《周王游行記》,為先秦古籍,記載了周穆王西行的線路和故事?,F(xiàn)存六卷本,由晉人荀勖作序、郭璞作注。這里所收的文字和三首古謠選自《穆天子傳·卷三》。)
周穆
作者/李白
周穆八荒意,漢皇萬乘尊。
淫樂心不極,雄豪安足論?
西海宴王母,北宮邀上元。
瑤水聞遺歌,玉杯竟空言。
靈跡成蔓草,徒悲千載魂。
(李白(701—762)生于中亞碎葉,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詩仙”之稱。存有《李太白集》,其中《關(guān)山月》《天馬歌》《清平調(diào)》等都是與天山、天池有關(guān)的詩歌名篇。)
優(yōu)缽羅花歌并序
作者/岑參
參嘗讀佛經(jīng),聞有優(yōu)缽羅花,目所未見。天寶景申歲,參忝大理評事,攝監(jiān)察御史,領(lǐng)伊西北庭支度副使。自公多暇,乃于府庭內(nèi)栽樹種藥,為山鑿池,婆娑乎其間,足以寄傲。交河小吏有獻此花者,云得之于天山之南。其狀異于眾草,勢龍宗如冠弁,嶷然上聳,生不傍引;攢花中拆,駢葉外包;異香騰風,秀色媚景。因賞而嘆曰:“爾不生于中土,僻在遐裔,使牡丹價重,芙蓉譽高,惜哉!”夫天地無私,陰陽無偏,各遂其生,自物厥性,豈以偏地而不生乎?豈以無人而不芳乎?適此花不遭小吏,終委諸山谷,亦何異懷才之士,未會明主,擯于林藪邪?因感而為歌。歌曰:
白山南,赤山北,
其間有花人不識,
綠莖碧葉好顏色。
葉六瓣,花九房,
夜掩朝開多異香。
何不生彼中國兮生西方?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
恥與眾草之為伍,
何亭亭而獨芳!
何不為人之所賞兮,
深山窮谷委嚴霜?
吾竊悲陽關(guān)道路長,
曾不得獻于君王。
(注:岑參(715—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人。天寶3年和天寶13年,曾兩度出塞,任節(jié)度史的幕僚和判官。著有《岑嘉州集》,存詩360首。此詩文中的優(yōu)缽羅花為梵語音譯,即雪蓮花。)
瑤池
作者/李商隱
瑤池阿母綺窗開,
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里,
穆王何事不重來?
(注: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省沁陽)人。李商隱是晚唐重要詩人,擅長七律。存有《玉谿生詩》,注本頗多。)
宿輪臺之東南望陰山
作者/邱處機
三峰并起插云寒,
四壁橫陳繞澗盤。
雪嶺界天人不到,
冰池耀日俗難觀。
巖深可避刀兵害,
水眾能滋稼穡干。
名鎮(zhèn)北方為第一,
無人寫向畫圖看。
(注:邱處機(1148—1227)字通密,號長春子,元代山東登州人。19歲學(xué)道,后居萊州。曾隨蒙古大軍西行,于1222年在雪山之陽舍館會見成吉思汗。其西行事跡記錄在弟子李志常所著《長春真人西游記》一書中。)
陰山
作者/耶律楚材
八月陰山雪滿沙,
清光凝目眩生花。
插天絕壁噴晴月,
擎海層巒吸翠霞。
松檜叢中疏畎畝,
藤蘿深處有人家。
橫空千里雄西域,
江左名山不足夸。
(注:耶律楚材(1190—1244)契丹族,字晉卿,號湛然居士。1218年曾隨成吉思汗西征。精通天文、地理、律歷、術(shù)數(shù)、醫(yī)卜等。有《湛然居士文集》傳世。)
陰山雪
作者/陳誠
使節(jié)西渡陰山來,
愁云積雪掃不開。
荒原野徑空寂寞,
千峰萬嶺高崔嵬。
行行早度河達口,
峽險山深雪猶厚。
官馬迷途去去難,
客衣著冷重重透。
肌膚凍冷手足皺,
玉樓起粟銀?;琛?/p>
軍土唏噓動顏色,
天光暗淡凝寒氛。
祝融司令行朱夏,
赫赫炎威布天下。
何獨陰山遏連機,
無乃玄冥奪造化。
明朝旭日當天中,
積雪消盡愁云空。
玄冥玄冥爾何有,
八荒四海春融融。
(注:陳誠,明代詩人,字子魯,江西吉水人。永樂初任吏部員外郎,多次奉命出使西域。著有《西域行程記》《西域番國志》(與李暹合著)。)
風土·天池
作者/紀昀
亂山倒影碧沉沉,
十里龍湫萬丈深。
一自沉牛答云雨,
飛流不斷到如今。
(注:紀昀(1724—1805)字曉嵐,直隸獻縣(今河北?。┤?。乾隆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xué)士,曾任四庫全書館總纂官。1768年因事革職,謫戍烏魯木齊兩年。著有《紀文達公遺集》,其中《閱微草堂筆記》和《烏魯木齊雜詩》是與新疆有關(guān)的重要作品集。)
塞外雜詠
作者/林則徐
天山萬笏聳瓊瑤,
道我西行伴寂寥。
我與山靈相對笑,
滿頭晴雪共難消。
(注:林則徐(1785—1850)字少穆,福建侯官(今閩侯)人。在兩廣總督任內(nèi)禁止鴉片,為禁煙派代表人物。后受投降派誣害,被革職,發(fā)配伊犁。著有《云左山房詩鈔》。)
阜康道上望博克達坂
作者/史善長
那有胡麻采藥逢,
千秋蹊徑白云對。
飛游除借王喬舄,
一訪東王玉女蹤。
玉削三峰杳藹間,
明月笙鶴有時還。
向平奢愿都輸我,
看到中華以外山。
(注:史善長,字春林,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曾流放新疆3年。著有《味根山房詩鈔》《輪臺雜記》等。)
穹廬
作者/左宗棠
氈帷環(huán)繞木高撐,
行館真能著手成。
短榻孤檠眠未穩(wěn),
終霄臥聽馬蹄聲。
(注: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陰人。舉人出身,清末湘軍主要將領(lǐng),洋務(wù)派重要成員。光緒元年(1875)督辦新疆軍務(wù)。曾任兩江總督、南洋通商大臣、軍機大臣。有《左宗棠全集》傳世。)
博克達山
作者/宋伯魯
月窟通天柱,神池載地靈。
水分雙派碧,山帶百巒青。
松雪留仙蛻,蓮花入帝瓶。
三峰絕倚傍,終古插蒼冥。
(注:宋伯魯(1854—1932)字子純,陜西醴泉人。光緒進士,翰林院編修,官至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著有《海棠仙館詩集》15卷。)
中輯:現(xiàn)代
《三十五年八月十二日,夜宿天池上靈山道院,不寐有作?!?/p>
作者/于右任
飛度天山往復(fù)還,
今來真是識天顏。
云中瀑布冰期雪,
月下瑤池雨后山。
行遠方知騏驥貴,
登高那計鬢毛斑。
夜深惘惘情難已,
萬木啼號有病杉。
(注:于右任(1879—1964)陜西三原人。歷任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南京政府監(jiān)察院長等職。以草書名世,著有《于右任詩詞集》。)
小天池
作者/林繼庸
飛泉下注小龍?zhí)叮?/p>
芳草低披拂蔚藍。
幽谷深居林樹密,
天教佳麗避人探。
(注:林繼庸(1897—1985)號仲容、達荷,廣東香山(今中山)人。1920年赴美留學(xué),歸國后任新疆省政府委員兼建設(shè)廳廳長。)
山上天池
作者/羅家倫
淡妝濃抹更相宜,
西子湖光未足奇。
知是瑤姬青鬢好,
鏡中搖曳碧琉璃。
(注:羅家倫,國民黨中央委員、南京中央大學(xué)校長。曾兩度進疆,任新疆監(jiān)察使。著有詩集《西北行吟》。)
天山月
作者/王子純
古往今來月一丸,
詩人對月偏流連。
明月前身空圖證,
舉杯獨酌喜青蓮。
二公不見我望月,
我有詩篇向誰說。
惟憐銀漢月華愁,
萬古猶照天山雪。
天山雪霽素娥寒,
月明三五客中看。
化身欲作素娥幛,
卻恨人天路漫漫。
(注:王子純,名恩容,號子純,又號老鈍、西域詩囚。天津楊柳青人。畢業(yè)于黃埔九分校。1943年任和靖縣(現(xiàn)和靜縣)縣長。建國后任新疆文史館館員、自治區(qū)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等。)
七律
作者/郭沫若
里加游覽憶當年,
此地風光勝似前。
歌舞水邊迎貴客,
云箋天上待詩篇。
一池濃墨盛硯紙,
萬木長毫挺筆端。
更喜今晨雙狍子,
盛筵助興酒如泉。
(注: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1919年開始發(fā)表新詩,1921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女神》。著有《郭沫若全集》文學(xué)編20卷。建國后任全國文聯(lián)主席、政務(wù)院副總理、中國科學(xué)院院長等職。)
新疆雜詠選一
作者/茅盾
博格達山高接天,
云封雪鎖自年年。
冰川寂寞群仙去,
瘦骨黃冠灶斷煙。
(注: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xiāng)烏鎮(zhèn)人。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鋪子》等。曾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文化部部長等職。)
下輯:當代
雪滿天山路
作者/王蒙
常憶起
雪與冰的世界
多石的山谷
歪倒著
失事的汽車
還是拿出鐵鏈
纏繞起
飛速旋轉(zhuǎn)的車輪
看排排云杉
和牧羊人的柵欄
為羊群和你
擋得住雪崩嗎?
要不
喝一碗骨頭湯
解開老羊皮的繩子
愉快地接受
混血的紅臉龐姑娘
交通食堂的神祗
呵斥
把烏烏垟垟?shù)牟杷?/p>
倒在凝為硬片的
羊脂肪上
(注:王蒙(1934—)北京人。曾在新疆生活過16年,寫有系列小說《在伊犁》等。曾任文化部部長,現(xiàn)為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國作協(xié)名譽副主席。)
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一日
游天山瑤池
作者/馮其庸
群玉山頭見雪峰,
瑤臺阿母 已無蹤。
天池留得秋波綠,
疑是浮槎到月宮。
(注:馮其庸(1924—)名遲,號寬堂、天涯行客。中國人民大學(xué)教授、中國紅樓夢學(xué)會會長。)
天池風景
作者/楊牧
據(jù)說西王母在那兒下榻
飲過山頭那杯御酒
從此醉了一串傳說
天池自己卻留下清愁
冰峰像一個禁欲的老僧
吟哦寒風凜冽的經(jīng)文
冷杉像群深閨的怨婦
春日里熬短
秋日里熬瘦
雪雞和夜鶯唱著凄婉
只有高山上的牧羊人
偶爾投來一瞥問候
夏日來了!油草正肥
紅男綠女上了山頭
超短裙和太陽帽
飄著雪蓮才有的瀟灑
紫披肩和白帳篷
搭在高天云的盡頭
游艇犁開王母的禁令
松濤狂吻山野的風流
忘情,忘形,無羈,放肆
掬著酒杯飲風景
飲了濃酒
才醇了濃酒
天池風光甲天下
在美酒灑遍人間的時候
(注:楊牧(1944—)四川渠縣人。1964年支邊進疆。曾任《綠風》詩刊主編、新疆文聯(lián)副主席等職。1989年調(diào)回四川,曾任《星星》詩刊主編。著有詩集《邊魂》等十多部,及長篇自傳《天狼星下》等。獲全國新詩(詩集)獎等。現(xiàn)居成都。)
天池
作者/周濤
一群夸父的兒子,
奔馳于繼續(xù)逐日的長途,
終于在戈壁歇了腳,
僅有的一杯水,
捧在一群焦渴漢子的手里,
這杯水,
清涼,深碧,充滿誘惑力,
卻只夠一個人喝,誰飲了,
生命能得以延續(xù),
每張肺葉都需要澆灌,
每片嘴唇都渴望痛飲鯨吸,
披肩的長發(fā)粘在背脊上,
濃眉下的眼珠火一般近逼,
為這杯水,
十幾個巨人真可能火拼,
讓長跑者的血染紅戈壁,
十幾雙手同時伸過去,
奇怪的是,異常沉寂,
俯視這照徹靈魂的明鏡,
巨人圍攏它,
目光里的火焰便熄滅,
像捧著一輪皓月,
捧著大家的生命,一個希冀,
維系共同命運的靈芝,
被謹慎地捧在胸前,
誰也舍不得舔一滴,
夸父的兒子們,就這樣,
捧著一杯水渴死了,
(跟他們的父親一樣)
站立著,渴死在大戈壁上,
化成一群銀發(fā)披肩的雪峰,
那杯水,就是天池,
逐日者的后代停步了,
停在這古老西域,
誰說他們忘記了父輩的遺志呢?
他們在這里追到的,
要比太陽更美麗。
(注:周濤(1946—)山西潞城縣人。9歲時隨父母進疆。著有長詩《山岳山岳 叢林叢林》,詩集《周濤詩年編》等9部,散文集《稀世之鳥》等數(shù)十部。獲魯迅文學(xué)獎、全國新詩(詩集)獎等?,F(xiàn)為新疆軍區(qū)創(chuàng)作室主任、新疆文聯(lián)副主席。2003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天池
作者/章德益
有一種美
是神的天賜
在西部
一潭雪水上升到
天國的高度
在千山萬嶺間展開
圣潔的火焰
哦,上界的天籟
神的明眸
冰峰雪谷間打開的
上蒼的寶鑒
一汪碧凈中
用古老東方神話冷藏的
液態(tài)的月亮
在終古大地上皎潔著
幻覺的柔焰
而我們通向天池的道路
何其曲折
宛如通往美的語法
復(fù)雜而單一
在通往峰巔的層層推論中
每一個造訪者都是
美的修辭
每一個景仰者都是
美的標點
與天山結(jié)合成
同一巨著
與雪峰構(gòu)成
同一名篇
而天池
是總結(jié)大地與山川的
唯一句號
唯一燦爛的句號呵
雄踞在
人與自然的
和諧間哦
有一種美
是人與宇宙的艷遇
在通往天頂?shù)呐R界點
人與天池的一瞥
勝似約會千年哦
給肉體洗俗塵
給靈魂沐圣露
天界的星光聚集成一池圣焰
高出千山萬嶺的一池圣水呵
是人類之夢的液化
是人類之魂的源泉
沉淀進去的萬千山影
都是冰雪的情書上帝的書簡
都是滄桑的內(nèi)涵眼睛
而我三十年前潛游進去的
至今還未出來
在每一滴雪水里側(cè)泳、蛙泳、仰泳
等待一輪月亮
把它釣出來
閃爍星光的銀鱗
等待一朵雪蓮
把它贖出來
怒綻出天界的芳艷
(注:章德益(1945—)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湖州。1964年支邊進疆。當過農(nóng)工、教師、編輯,后任新疆作協(xié)專業(yè)作家。著有詩集《大汗歌》《黑色戈壁》等。獲首屆莊重文文學(xué)獎?,F(xiàn)居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