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萍++周振宇
摘 要:錯誤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應幫助學生端正態(tài)度,認識建立錯題集的意義;
指導學生建立錯題集,全面分析整理錯誤;有的放矢地利用錯誤。通過集“錯”、用“錯”,巧用“錯誤”資源,創(chuàng)新思品課堂。
關鍵詞:錯誤;資源;思品教學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結(jié)構等局限,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錯誤。其實錯誤并不可怕,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 “錯誤”中包含了認知個體大量的信息和已有的經(jīng)驗,反映了個體的認知水平。犯錯的過程也是一種嘗試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
本文從端正態(tài)度認識錯誤、分門別類整理錯誤、有的放矢利用錯誤這三個方面進行探索,探究錯題資源在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一、 端正態(tài)度,認識錯誤
根據(jù)布魯納的認識發(fā)展理論,學習本身是一種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體的學習總是要通過已知的內(nèi)部認知結(jié)構,對輸入信息進行整理加工,以一種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儲存,也就是說學生能從原有的知識結(jié)構中提取最有效的舊知識來幫助吸納新知識,即找到新舊知識的“媒介點”,這樣,新舊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發(fā)生積極的相互作用和聯(lián)系,導致原有知識結(jié)構的不斷分化和重新組合,使學生獲得新知識。
建立錯題集看似增加了學習任務,實際上是事半功倍的“美差”,可以為以后的學習夯實基礎,盡量不踏進同一條錯誤的河流。
二、分門別類,整理錯誤
建立錯題集可以按照教材的章節(jié)內(nèi)容、專題內(nèi)容來歸類,如“自立自強”、“親近師長”、“學會負責”等。也可以按照題型來歸類,如審題不清類、理解片面類、答題方法錯誤類等等。對于初一初二的學生來說,前者比較實用。畢業(yè)班的學生則選用后者更佳。
在收集整理錯誤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下四項基本原則:
(一)有錯必集
在平時的作業(yè)、練習或考試中,一旦發(fā)現(xiàn)錯題就要隨時訂正,紀錄在案。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集錯貴在堅持?!拔鹨藻e小而不集”。
(二)客觀完整
在整理錯題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只記下正確答案,而對于自己所錯選的那項,卻沒有記錄的痕跡。這就不利于復習回顧時通過比較來查找錯誤的根源,挖掘自己錯誤的意識,從而從根本上消滅這個錯誤。
(三)分享體驗
“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流之后我們就同時擁有了兩種思想”。每個學生出錯的原因各不相同,通過相互交流就可以從別人的錯誤中汲取教訓,以警示自己不犯同樣錯誤。要引導每位學生敞開心扉,真誠地交流。
教師可以通過專門的復習課,建立一種班級交流機制,構建一個學生錯題交流的平臺,促進全班的錯題資源共享。如每個星期將一節(jié)自習課交給學生,針對某一專題,針對典型的錯題進行全班交流,在分享中體驗,在反思中提高。
(四)教師示范
要求學生整理錯題,教師也要一起整理。教師建立錯題可以紙質(zhì)版和電子版相結(jié)合。紙質(zhì)版方便隨時紀錄,示范傳閱。
例如,有這樣的一道錯題:
違法行為是指 ( )
①應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②受到社會輿論譴責的行為
③法律規(guī)定不能做而去做的行為 ④法律規(guī)定應該做而不做的行為
A. ①② B. ①③④ C.②④ D. ③④
按內(nèi)容分類,它屬于“與法同行”。記錄該錯誤時既要顯示初始錯誤,又要記錄正確答案,這樣才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最關鍵還要做好批注:
①講的是犯罪行為,因為只有犯罪才會受到刑罰處罰,違法行為不一定就是犯罪行為。所以①不要選,排除A、B;②講的是違反了道德,會受到社會輿論譴責,排除C。只有③和④屬于違法行為,符合題意。故應選D。
這樣經(jīng)過梳理之后,既可以從細節(jié)上了解自己的錯誤,對錯誤本身有深刻的認識,又可以跳出錯誤的制約,從整體上把握到底自己哪一塊的問題比較嚴重。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便于對癥下藥。
二、 有的放矢,利用錯誤
建立了錯題集并不代表該知識漏洞就彌補好了。關鍵在于能否正確地利用錯題集。
對學生而言,一本好的“錯題集”就是自己知識漏洞的題典。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并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慢。所以在建立“錯題”集之后還要及時地復習鞏固。特別是最初復習時一定要多回頭看,以后回顧復習的時間可以適當加長一點,這樣可以起到很好的復習效果。
學生可以將“錯題集”按照自己的風格,編好頁碼,進行裝訂。最好采用活頁,便于查閱時適當更換或補充。整理“錯題集”是一個長期而系統(tǒng)的工程。在整理錯題集時,特別需要有自覺性和堅忍性。通過整理“錯題集”,可以學會如何認識思想品德、如何研究思想品德,有哪些基本的答題思路和方法,真正做到“吃一塹,長一智”。
對教師而言,通過學生整理的錯題集,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對學生暴露出的錯誤環(huán)節(jié)進行全面分析。對于那些錯題原因反思不到位的,教師要進行補充,以幫助學生找準問題的癥結(jié)。通過錯例解剖,追溯誤區(qū),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維缺陷,找出共性和差異,進行二次備課。
結(jié)合每周一次的錯題交流,把學生錯得較多且具代表性的題目,一段時間后將其集中在一份試卷上,讓學生再做一次。這樣做一來可以檢測學生錯題利用的效果,二來可以給學生進行積極反饋,做得好的學生繼續(xù)保持,做得不好的學生要反思為什么反復出錯。復習階段則可以對一些典型錯題進行變式訓練,借題發(fā)揮,擴大知識的內(nèi)涵與外延。
例如,針對上題“違法行為”的選擇題,我們可以設計判斷題:
凡是違法的行為都是犯罪。( )
此題其實還是考察違法與犯罪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但形式變了,內(nèi)容更新了。這樣對學生進行考察既能避免一成不變的題海戰(zhàn)術,又能起到復習鞏固的效果。有利于拓寬學生視野,優(yōu)化學習過程,全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錯誤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只要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充分挖掘, “錯誤再往前一步就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