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蘇
【摘 要】物理是一門比較抽象,或微觀或宏觀卻與我們生活具有密切聯(lián)系的一門學科。著重于培養(yǎng)一個學生的理性邏輯思維模式。因此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是一門難理解不容易學好的學科。而且初中是接觸物理的初始階段,如何讓學生摒棄或克服這種恐懼心理。需要初中物理老師引起足夠的重視。
【關鍵詞】學習環(huán)境 趣味性 高科技 重視創(chuàng)新精神 與生活結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44
教學不僅僅是老師教得好便好,還需要擁有濃烈的學習氛圍的熏陶和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這就是為什么要強調班風和校風的重要性。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很難提升的。這就像班上每個人都在思考怎么玩才好玩,我們還哪有什么心思去學習。這個不是什么意志不堅定而是就像詩中所說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而已罷了。所以教學不是簡單的老師教學生學。因此,本文就淺談如何讓初中學生學好物理,它還與其他因素有什么重要的聯(lián)系。
一、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中包括良好的教學,濃厚的學習氛圍,融洽的集體關系。而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中最重要的便是課堂,畢竟人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的。所以巧妙的運用課堂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對學生至關重要。物理知識一般都是比較抽象的,注重理論,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空間推理。而且初中物理老師是物理學科的一個萌芽,對今后學生是否熱愛這門學科起著生死攸關的作用。因此在課堂中要設計情景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借此激發(fā)學生濃烈的學習新知識的欲望。也可以在班上組織成立一個物理興趣小組,將學生感興趣的課題和日常生活中有關的物理小知識在教室中做成一面知識墻,用物理的眼光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從而引誘學生內心深處對物理的熱愛。當然,學校也可以組織學生去圖書館或者科技園去感受物理的奧妙,體驗它的魅力,從而提升學生對物理學科的熱愛,進而積極主動的去學習相關知識。在這期間,老師要做到,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去了解學生的思維模式,根據(jù)學生的適用程度去開發(fā)課程。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無論在什么學科或者知識的學習時都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踐或者是與同學探討,以此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當然,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如果只讓學生單純的死記知識,那么多變的實驗如何識記?而且極容易出錯,所以只有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踐操作,與同學和老師合作交流,自己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規(guī)律才會更容易理解。
二、趣味性問題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浮力的時候,可以采用講浮力的起源的過程開始,因為很多知識都是在不經意間發(fā)展的,只是上帝將這些機會留給了熱愛它的人。如浴缸水旋轉同一方向,它是否與地球的自傳有關,那么在兩極的時候呢?是不轉還是以其他方式旋轉?例如在學習做功的時候,可以問學生,現(xiàn)在有一個斜坡和一條垂直的路用兩種不同的方式將重物提上去,問那個做的功多,相信大部分學生都會在潛意識里認為是斜面的做功多,畢竟距離都遠一些啊。這時我們可以告訴學生其實是一樣多。學生肯定會議論紛紛,怎么可能?這里就可以引入本節(jié)內容,這樣便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點燃學生的斗志。
三、有效的利用高科技
只有緊跟時代的步伐我們才不會落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也逐漸普及。囿于物理是一個強理論和抽象的學科,所以合理的作用多媒體會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知識,或許由于多媒體展現(xiàn)了物理的魅力會促使學生更加熱愛這門學科。而且多媒體可以更加精確的收集數(shù)據(jù)和處理數(shù)據(jù),能夠使一些物理實驗更加精確。例如在學習光的基色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演示,因為如果用實驗的話,不易成功還浪費時間,即使在平時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深層次的接觸物理了解物理,從而潛移默化讓學生熱愛物理。
四、重視創(chuàng)新精神
創(chuàng)新是一個國家進步的源泉,由于多年的應試教育導致中國學生的高分低能和按部就班。所以在新教材改革的倡導下我們這批老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努力創(chuàng)造新條件,促使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式的學習。由于物理是抽象理論的,所以在物理這門學科具體體現(xiàn)為實驗時的結果是具有爭議的,實驗是隨環(huán)境變化而變化的,因此需要我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識記答案,或者一味的跟隨老師的思路去思考問題從而迷失自我。例如,雷電的威力那么大,至今都沒有人能夠充分的利用這股強大的力量,既是一種損失,也是科學技術不過關的體現(xiàn),所以學生查閱資料時,結合自身的意識看看如何能在理論上解決這個問題。即使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也需要采用各種強有力手段去提問,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自主探索的能力,從而加深學生的記憶與對相關問題的理解。
五、與生活相結合
由于我們所有的知識,都是根之于大自然的饋贈和對日常生活長久細致入微觀察的一個升華和概括。都說人不能忘本,所以知識的學習也一定要回歸它最純真的本質去研究它。也只有這樣我們對知識的了解才會更加深刻透徹。例如在學習電路的時候,我們可以引用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外加課本知識,又或者提一些常識性但肯定學生又沒怎么觀察過的問題。因為學生總感覺這些東西就像天生的一樣,哪有什么為什么啊,如為什么我們跑步總是逆時針而不是順時針?為什么我們睡覺眼睛會旋轉?又為什么我們接水時,總是順時針旋轉為什么不逆時針?等等。這些問題再一一為學生解答,估計學生面對這些問題既是疑惑又是驚喜,因為這些問題我們每天都在面對,卻從來沒有想過為什么。這樣便會使學生發(fā)現(xiàn)我們身邊的物理知識,從而去尋找有關它的解答,以此促進學生關于物理學科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成績。
知識的學習,首先是注重累積,其次是運用。但在知識累積的過程中需要講究一定的技巧與方法,學會總結,學會舉一反三而不是簡單的識記。雖然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者,老師僅僅是學習的合作者與指導者,但老師的作用也特別的重要,如果說學生是一葉扁舟那么老師便是那和煦的微風。我們作為一個老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升與否和自身的教學目標的完成與否,還要注重學生個人思想品格,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個人身心健康是否發(fā)展全面。我們要緊跟時代的步伐,高舉新課標改革的旗幟,立志于發(fā)揮自身最大的潛能充分發(fā)揮好一個教育工作者的使命,為祖國培養(yǎng)新型全能型人才為之奮斗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