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林
【摘 要】語文作為小學教學中的基礎(chǔ)學科,一直在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因此,語文的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說至關(guān)重要。隨著新課改的提出,素質(zhì)教育的深入,對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guān)鍵詞】語文 教學方法 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41
語文作為小學教學的三大主科之一,其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孩子從開始識字起就已經(jīng)開始學習語文知識,可以說語文的學習是學生接觸時間最長的,并且小學時期正是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發(fā)育敏感期,這個時候?qū)W生的可塑性強。因此,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這個關(guān)鍵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培養(yǎng),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語文知識的必要性,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熱愛學習的好習慣。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語文教學的研究不單單是讓學生學習語文,更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語文,愛上語文,培養(yǎng)學生熱愛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有敢于質(zhì)疑和挑戰(zhàn)的精神,而不是一味的跟著老師的思路去學習,這樣只能把書讀死了,變成死讀書。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個人魅力,同時這也要求教師不能再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來教育學生,要求教師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一、情境式教學
情境式教學是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深入而進一步提出來的。情境式教學在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中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情境式教學要求教師,打破傳統(tǒng)的主要以課本為主的教學模式,突破被應(yīng)試教育束縛的思想,認真落實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強調(diào)的是一種輕松愉快地課堂氣氛,充分放飛學生的思想,讓傳統(tǒng)的課堂變成自由的課堂,當然情境式的教學模式并不是在課堂上無組織,無紀律,而是要求教師要有更好地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進行積極地引導,把他們往正確的方向上帶領(lǐng)。比如教師在給小學生們講白雪公主的故事時,可以讓學生自行編排成話劇,來鍛煉自己的表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把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學生自定角色,白雪公主,惡毒皇后,旁白等。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藝術(shù)天分,幾個小組進行比賽,看誰的表演更形象生動,有效地活躍了課堂氣氛。通過這種情境教學的模式,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體會到藝術(shù)的樂趣,還讓學生從小意識到團結(jié)的力量,小組想要表現(xiàn)得好,就必須要通過合作的方式。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進入小學課堂中,使教師既達到了讓學生學會知識的目的,也深入貫徹實行了素質(zhì)教育。
二、倡導學生自主學習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新課改的倡導下,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只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自主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尤其是小學生在這個初步學習階段,更要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為今后語文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在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且在語文閱讀中,一些引人入勝的小故事,詼諧幽默的童話寓言,這些都會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成立一個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想看的,感興趣的書籍帶到學校,放在圖書角上,學生可以利用閱讀課,自習課,甚至是下課的時間挑選自己喜歡的書籍來閱讀。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合理安排閱讀時間。小學階段的書籍主要以童話故事,伊索寓言,十萬個為什么等等既有生動性又有哲理性的圖書為主,這樣學生既可以學到知識,又可以鍛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同時這些書籍最好可以圖文并茂,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還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可以養(yǎng)成自己學習的好習慣,學生只要掌握了自主學習的方法,就可以為學生今后的學習,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是最強的。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更要善于抓住小學生好奇心這一心理因素,從根本上調(diào)動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從心底里愛上語文的學習。并且語文這門學科從小就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可以說語文的學習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從學生日常生活入手,更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比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作文寫作時,就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就拿記敘文來說,這對小學生來說是相對比較簡單的,學生的寫作素材就可以從自己的生活出發(fā)。在景物描寫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春游,指導學生把自己看到的美景,例如潺潺的流水,繁茂的枝葉,藍藍的天空等等,學生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時,也在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春游這樣的形式可以激起學生最大的興趣,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教師在學生玩耍的同時,引導學生把自己看到的景色,春游之后的感受都可以寫進自己的作文中。在敘事的寫作中,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一篇如何孝敬父母的作文,在寫作文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想想父母平時是怎么對待自己的,自己又該怎樣去孝敬父母。如果學生不知道從哪方面入手,教師可以加以引導,比如在父母工作勞累了一天后,讓學生為父母洗腳,捶肩。或者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都是為父母減輕負擔,讓學生把自己如何做的,怎樣做的這些細節(jié)都寫在自己的作文中。這種方法不僅可以達到讓學生學會寫作的目的,也可以讓學生學習中華傳統(tǒng)美德,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語文這門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在于,語文可以將學生的情感融入到學習中,用一系列的故事,從情感的角度出發(fā),引起學生達到思想上的共鳴,從日常生活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總之,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做出合適的教學計劃,潛心鉆研教學方法,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人,都具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教師要學會根據(jù)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因材施教。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任重道遠,不但要教好語文這一門學科,還要通過語文的教學來教育學生,以身作則,踐行終身學習理念,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熱愛學習的好習慣,才能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在教學生學會學習的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孝敬父母,誠實守信,關(guān)心他人,這些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在對學生進行智育的同時,更要重視對學生德育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