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穎
摘 要:俄羅斯音樂藝術發(fā)展的成果是其在歷史長河中所沉淀和保存下來的瑰寶和精華。在俄羅斯音樂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有著許多較為著名的藝術精粹。本文以俄羅斯的旗標歌曲為主要研究對象,從旗標歌曲中來分析和探討旗標歌曲中所蘊含和體現的俄羅斯民族的整體風格和藝術造詣。本文所開展的此次研究,有利于豐富現階段對于俄羅斯旗標歌曲的理論研究,也能提升人們對于俄羅斯音樂藝術發(fā)展歷史的了解和認知。
關鍵詞:俄羅斯 旗標歌曲 民族風格 哲學內涵 藝術特點
一、 旗標歌曲的發(fā)展歷程
在10世紀,基督教由拜占庭開始傳播和推廣,這也是世界宗教音樂發(fā)展的開端和起點。在俄羅斯宗教音樂的發(fā)展中,教會歌曲是俄羅斯宗教音樂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沉淀下來藝術精華。在俄羅斯的教會歌曲中,涅夫梅是俄羅斯用書面形式記錄教會歌曲的一種古老的音樂符號。在用涅夫梅來標記宗教歌曲時,通常只記錄一些旋律所表示的方向以及一些音樂的節(jié)奏,這種標記方式不能準確的標注出每個音符的準確音高,俄羅斯人把這種的標記形式稱之為“旗標記譜法”以及“彎鉤記譜法”,用這種方式和手法對宗教歌曲進行創(chuàng)作和書寫時,則把用這種手法進行標注的宗教歌曲稱之為“旗標歌曲”?!捌鞓烁枨敝饕艿搅嘶浇贪l(fā)源地拜占庭的影響,在其傳入俄羅斯后,由于俄羅斯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演變,“旗標歌曲”漸漸的受到了俄羅斯本地民歌的影響,具備了一些新的時代特征?!捌鞓烁枨痹谛聲r期的發(fā)展下,從以前充滿嚴肅性的朗讀的方式,讓其整個音調變得遼闊而悠長,在原來的基礎上大大的增強了歌曲的歌唱性和表演性,在16世紀時,“旗標歌曲”已經有著俄羅斯獨特的民族風格。
在后來的發(fā)展中,“旗標歌曲”在俄羅斯民族風格的發(fā)展中得到了相應的完善和進步。特別是隨著俄羅斯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不斷變革和發(fā)展,最初的單聲部的“旗標歌曲”逐漸被新的歌曲風格所代替,這種歌曲風格就是“帕爾捷斯歌曲”。在“旗標歌曲”被逐漸替代的這一過程中,許多學者為了很好的推廣“帕爾捷斯歌曲”,一味的把“旗標歌曲”定位成宗教統治下的產物,由此,“旗標歌曲”的傳統地位被新的歌曲風格所替代。
在此之后的發(fā)展中,“旗標歌曲”一直處于一種傳統的地位,也成為了許多學者在研究俄羅斯音樂藝術發(fā)展史中所必須要考察和分析的對象。在18世紀俄羅斯的發(fā)展中,音樂逐漸與宗教相脫節(jié),而“旗標歌曲”也在此時受到了冷落,直至18世紀中葉之后,“旗標歌曲”才重新作為一種傳統的宗教音樂藝術出現在人們面前。
二、 旗標歌曲中所體現的俄羅斯宗教哲學
“旗標歌曲”在俄羅斯最初的發(fā)展和興旺離不開俄羅斯宗教哲學的影響①,而俄羅斯相關的宗教哲學家則是因為具有堅定的宗教信仰,才不遺余力的發(fā)展“旗標歌曲”?!捌鞓烁枨钡陌l(fā)展,也有著其相應的歷史文化淵源。“旗標歌曲”的發(fā)展離不開宗教音樂的興盛,而宗教音樂的興盛則是通過俄羅斯的基督教所不斷傳播和發(fā)展的。特別是在俄羅斯基督教發(fā)展的文化背景下,人的精神價值和人生選擇都是要與上帝進行對話和聯系的。在此影響下,基督教的觀念和其所要描述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為當時的人們樹立了一種對于未來的期盼和向往,同時也培養(yǎng)了一批具有忠誠度的教徒,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旗標歌曲”的發(fā)展。
在俄羅斯社會發(fā)展的18世紀中,這一時期,宗教的地位在逐漸下降,音樂藝術逐漸脫離了宗教的控制和影響,音樂藝術已經徹底成為人民大眾進行娛樂的一種主流文化。在這一時期,俄羅斯的歌劇院等在不斷的進行發(fā)展,而以“旗標歌曲”為主的宗教性質的音樂卻備受大眾冷落。
在18世紀后期的發(fā)展中,由于啟蒙思想的興起,俄羅斯的音樂藝術又開始形成了以民歌為主的表現方式。這一時期主要是以漢多什金、福明等這一系列代表人物所創(chuàng)作的以民間生活為題材的音樂作品。在此之后,“旗標歌曲”漸漸成為了俄羅斯宗教和宗教哲學家進行自我觀點表達時所利用的工具。特別是“新精神哲學”這一宗教思想的出現和發(fā)展,“旗標歌曲”則是對這種思想進行推廣和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同時,“旗標歌曲”也能幫助民眾理解其個人的精神價值取向,也有利于宣傳其政治方面的立場。“旗標歌曲”中所蘊含的宗教哲學主要在于通過真正的宗教信仰來不斷的改善和改變當時社會中所存在的所謂世俗的宗教?!捌鞓烁枨边@一含義中也涵括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相應的宗教立場和思想。
在19世紀后期,俄羅斯的無產階級革命達到了一個高潮,此時的音樂藝術也被當做是一種政治斗爭的武器和工具開始得到了利用。在這一時期,音樂藝術所宣揚的主要是國際歌之類的主流價值觀?!捌鞓烁枨痹谶@一時期受到了極大程度上的冷落。在俄國結束其十月革命之后,音樂藝術又煥發(fā)了一種新的生命與活力,這一時期的音樂藝術已經成為俄羅斯人在社交生活中所必須的娛樂活動之一。在此之后,俄羅斯的音樂藝術的種類得到了廣泛的更新,有著宗教性質的“旗標歌曲”在新時期下也借著宗教之名,再次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俄羅斯音樂藝術的發(fā)展對于各個國家的音樂藝術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旗標歌曲中所體現的俄羅斯民族風格
1.厚重的文化底蘊
在“旗標歌曲”發(fā)展的過程中,也經歷俄羅斯文化發(fā)展的輝煌時期。特別是在俄羅斯發(fā)展迅速的19世紀中,這一時期,由于拿破侖對俄羅斯的進攻和侵略,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俄羅斯人民的反抗和反叛的精神和意識,在戰(zhàn)爭肆虐的時期,信仰基督教的俄羅斯民眾通過“旗標歌曲”來進行祈禱的安慰,這也讓“旗標歌曲”在這一時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同時,這一時期俄羅斯的文學也得到了較大的發(fā)展,出現了許多代表人物,比如普希金、托爾斯泰等等,文學的興盛為歌曲的發(fā)展也起到了相應的促進作用?!捌鞓烁枨痹谝魳返那健⑿珊驼w結構方面都有著俄羅斯獨特的民族風格,由于大多數歌曲都是依據俄羅斯的詩歌進行創(chuàng)作和編寫,導致了在“旗標歌曲”中,其韻腳、情感以及音樂的句法都非常的講究,主要強調的是“旗標歌曲”中整體的音調和音樂律動。
2.濃烈的民族情感
“旗標歌曲”在整體的表達上都包含著較強的俄羅斯的民族情感,特別是“旗標歌曲”旋律中所出現的各種音樂藝術元素,讓“旗標歌曲”中的旋律和內容能夠進行完美且完整的融合,這也在反映了俄羅斯的文學底蘊和音樂藝術的關系?!捌鞓烁枨敝幸魳非楦斜憩F出了個體民眾對于所信仰的祖國和宗教的熱切之情,也充分的表現出了俄羅斯的民族特點?!捌鞓烁枨敝行墒瞧洳豢扇鄙俚牟糠郑捌鞓烁枨痹趧?chuàng)作之時也會考慮和采納俄羅斯的民間音樂的旋律元素,也會在其創(chuàng)作手法上進行一定程度的創(chuàng)新和融合,從而表現出俄羅斯民族總體上對于信仰的真情實感?!捌鞓烁枨钡镊攘χ饕谟谄漉r明的時代特征和俄羅斯人濃烈的民族情感,這也正是“旗標歌曲”音樂精華的所在,“旗標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和其所抒發(fā)的情緒,都是與俄羅斯人濃烈的民族情感所不可分離的。
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旗標歌曲”的旋律中,“旗標歌曲”整體的情感變化也會隨著其情感的變換不斷的增強。創(chuàng)作“旗標歌曲”的俄羅斯音樂家們不變的是都有著濃烈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識,無論其身出何時何地,其音樂情感中都包含著俄羅斯的音樂傳統。特別是隨著時代不斷發(fā)展和進步的今天,音樂的形式和內容在逐漸往多元化的方向進行發(fā)展,但是俄羅斯“旗標歌曲”的音樂內容和形式卻依舊不變,也正是因為俄羅斯“旗標歌曲”這種立足于民族情感和文化底蘊的音樂形式,讓“旗標歌曲”的發(fā)展顯得更為獨特,顯得更具有民族情懷。
俄羅斯這一民族對于音樂有著較為深厚的歷史和民族情懷,“旗標歌曲”是其音樂藝術發(fā)展過程中的精華,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已經滲透到了俄羅斯社會中的每一個個體。俄羅斯整體歷史的發(fā)展,離不開音樂藝術的陪伴。③“旗標歌曲”作為俄羅斯音樂藝術中的代表,象征并代表著俄羅斯這一民族所經歷的歷史進程?!捌鞓烁枨币呀洸粌H僅只是一種音樂藝術的象征,更多的是一種俄羅斯的社會民眾對于歷史的情況和其民族自身發(fā)展的欣賞與期望。
結語
本文以俄羅斯的旗標歌曲為主要研究對象,在研究中筆者發(fā)現,“旗標歌曲”主要受到了基督教發(fā)源地拜占庭的影響,在其傳入俄羅斯后,由于俄羅斯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演變,具備了一些新的時代特征?!捌鞓烁枨钡陌l(fā)展,也有著其相應的歷史文化淵源?!捌鞓烁枨钡陌l(fā)展離不開宗教音樂的興盛,特別是在俄羅斯基督教發(fā)展的文化背景下,人的精神價值和人生選擇都是要與上帝進行對話和聯系的?!捌鞓烁枨痹谝魳返那健⑿珊驼w結構方面都有著俄羅斯獨特的民族風格,由于大多數歌曲都是依據俄羅斯的詩歌進行創(chuàng)作和編寫,導致了在“旗標歌曲”中,其韻腳、情感以及音樂的句法都非常的講究,主要強調的是“旗標歌曲”中整體的音調和音樂律動。同時,“旗標歌曲”在整體的表達上都包含著較強的俄羅斯的民族情感,特別是“旗標歌曲”旋律中所出現的各種音樂藝術元素,讓“旗標歌曲”中的旋律和內容能夠進行完美且完整的融合。本文所開展的此次研究,有利于豐富現階段對于俄羅斯旗標歌曲的理論研究,也能提升人們對于俄羅斯音樂藝術發(fā)展歷史的了解和認知。
注釋:
①M.阿蘭諾夫斯基,張洪模.20世紀藝術文化史中的俄羅斯音樂藝術[J].人民音樂,2000(7).
② 【俄】M.阿蘭諾夫斯基編.俄羅斯作曲家與20世紀[M]. 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2005.
③王鐵.論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羅斯音樂的主要民族風格趨勢[J]. 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4(6).
參考文獻:
[1]M.阿蘭諾夫斯基,張洪模. 20世紀藝術文化史中的俄羅斯音樂藝術[J].人民音樂,2000(7) .
[2]【俄】M.阿蘭諾夫斯基.俄羅斯作曲家與20世紀[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2005.
[3]【蘇】阿別茲高茲(И.Абезгауз).俄羅斯音樂家論西歐音樂[M]. 音樂出版社, 1955.
[4]曹桂紅.卡巴列夫斯基《第三鋼琴奏鳴曲》的演奏分析[J].北方音樂,2015(13).
[5]曹桂紅.卡巴列夫斯基的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特點——以第三奏鳴曲為例[J].黃河之聲,2015(12).
[6]李波.俄羅斯民族唱法在民族聲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9).
[7]王鐵.論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羅斯音樂的主要民族風格趨勢[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4(6).
[8]薛菁一.淺談幻想曲《卡琳娜》的二度創(chuàng)作[J].黃河之聲,2013(18).
[9]康長安.論施尼特凱《鋼琴五重奏》中的音高組織技術(下)[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2(3).
[10]李源.談俄羅斯高師教育中聲樂教學的特色[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6).
[11]張素華.關于對20世紀中葉俄羅斯聲樂教學特色借鑒與反思[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0(5).
[12]孟幻,孟丹.“敲擊風格”與“黑色幽默”——紀念普羅科菲耶夫逝世50周年[J].鋼琴藝術,2003(12).
作者單位:沈陽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