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資源稅對能源礦產資源的利用效果:制度導向與趨勢判斷

      2017-07-25 00:23:31張炳雷劉嘉琳
      財經問題研究 2017年7期
      關鍵詞:資源稅可持續(xù)發(fā)展

      張炳雷+劉嘉琳

      摘 要:中國從1984年正式開始對占有開采能源礦產資源者征收資源稅,而后又進行了多次調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能源消費缺口逐漸擴大,環(huán)境污染問題嚴重,中國資源稅的功能逐漸開始側重于促進資源合理開發(fā)利用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分析中國資源稅的政策效果,有助于確定下一階段資源稅改革方向,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本文在梳理中國資源稅制度以及能源礦產資源概況的基礎上,通過分析資源稅稅負變動對能源礦產資源開采企業(yè)利潤、單位GDP能耗以及國內能源礦產資源消費量變動的影響,探討資源稅制度對提高能源礦產資源利用效率的作用。

      關鍵詞:資源稅;能源礦產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能源消費結構

      中圖分類號:F4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17)07-0073-08

      能源礦產資源作為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之一,在一國經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雖然是能源礦產資源大國,資源總量豐富,但相比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人均占有量上并不具優(yōu)勢,屬于能源礦產資源匱乏的國家,這一國情就要求我們在經濟發(fā)展中,始終堅持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由于資源開采行為具有很強的負外部性,隨著中國工業(yè)化與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資源耗竭與環(huán)境污染卻成為了當前制約經濟發(fā)展的障礙之一,但合理的資源稅制可以作為加速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促進產業(yè)升級的有力工具。因此,分析資源稅政策效果,對于確定中國下一階段改革方向、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文獻綜述

      Hotelling[1]在1931年就提出要對可耗竭資源的最優(yōu)開采進行研究,其認為可以通過宏觀調控的政策手段如稅負的方式,來改變資源在時間上的分布并控制資源的開采和使用速度。Hanley等[2]認為在競爭市場中,隨著資源價格變化速度的加快,資源的生產和消費速度也會加快。Groth和Schou[3]通過構建內生增長模型,對資源稅與資本利得進行了比較分析,認為資源稅的增長效應對經濟發(fā)展能夠起到推動作用。Tietenberg和Lewis[4]認為征收資源稅實際上是對在資源開采中造成的環(huán)境破壞的一種補償。Stefan等[5]進一步研究發(fā)現,資源價格的變化會進一步影響相關工業(yè)產品的生產及價格,進而影響國家的經濟發(fā)展。這些國外的理論為中國學者進行相關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在資源稅改革全面鋪開之前,林芝[6]通過對國內外資源稅費制度的系統(tǒng)分析比較,認為中國當時的資源稅制度難以滿足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不利于效率改進。席小瑾[7]認為中國資源稅與資源生產、消費和價格的關聯(lián)性較低,稅收的杠桿作用難以有效的發(fā)揮。先福軍[8]通過對新疆油氣資源稅改革變化的分析,發(fā)現新疆油氣資源稅的稅負較“從價計征”改革之前的稅負增長了4.80倍,其認為進行“從價計征”資源稅更有助于資源可持續(xù)利用,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劉曄[9]認為相關的資源產品價格并不能充分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下一步資源稅改革的方向應該是適當地提高資源稅的稅負水平。

      中國自2011年開始逐漸推進資源稅的全面改革,相關研究亦得以進一步深化。龐博和陳希敏[10]通過對資源稅改革原因的分析,強調了推出稅收優(yōu)惠政策的重要性,認為政府應通過稅收優(yōu)惠政策鼓勵資源利用的創(chuàng)新技術開發(fā)。張詠梅和穆文娟[11]認為資源稅改革將使煤炭企業(yè)稅負大幅增加,對企業(yè)和消費者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資源稅改革將在阻止資源掠奪性開發(fā)、提高企業(yè)生產效率和促進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等方面帶來有利的影響。陳維青[12]提出當前的資源稅改革應適當地調高資源稅稅率,擴大征稅范圍,提高起征點,完善相關企業(yè)的資源耗竭準備金制度。楊楊和姜群[13]認為資源的價格必須考慮資源開采的代際公平問題,在稅制設計中要將資源的可持續(xù)價格以及外部性等因素加入其中。

      綜上,國內外對于能源礦產資源的資源稅制度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對計稅方法和計稅依據的研究,分析資源稅制度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根據當前資源稅和礦產資源的現狀,在資源稅稅率、稅收優(yōu)惠、收益分配等方面提出針對性的建議。那么,資源稅對中國能源礦產資源利用的影響到底如何呢?

      二、中國資源稅改革現狀

      資源稅是指以各種應稅的自然資源為課稅對象,為體現國有資源有償使用以及調節(jié)資源級差收入為目的而征收的一種稅。按其性質來劃分,可分為一般資源稅和級差資源稅。一般資源稅是指為體現國有資源有償使用原則,國家對占用開發(fā)自然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普遍征收的一種稅;而級差資源稅是指對級差收入進行征稅,需要注意的是,這部分級差收入是因開采資源條件的差異而產生的。

      為適應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國情和經濟增長的需要,中國對資源稅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逐步完善并建立了現有的資源稅制度框架。2010年,新疆成為資源稅改革的首個試點地區(qū),原油和天然氣的計征方式由“從量計征”改為按銷售額征稅的“從價計征”,稅率為5%—10%。2011年,根據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的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啟動油氣“從價計征”改革,拉開了第三次資源稅制度改革的序幕。同年11月,正式實行完善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2014年,煤炭資源稅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國務院和財政部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實施煤炭資源稅改革的通知》,規(guī)定于2014年12月1日起,對煤炭資源全面實行“從價計征”方式。

      三、中國主要能源礦產資源現狀分析

      中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三類能源礦產資源儲量豐富且分布廣泛。截至2015年,中國煤炭資源已探明礦產儲量1 145億噸,占全球儲量的12.80%,煤炭儲量居世界第3位;已探明石油資源剩余可采儲量為25億噸,占全球儲量的1.10%,居世界第13位;天然氣資源已探明可采儲量為3.80萬億立方米,占全球儲量的2.10%,居世界第11位[14]。雖然中國能源礦產資源的總量豐富,但是在人均占有儲量上卻并不占據優(yōu)勢,屬于能源礦產資源匱乏的國家。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能源礦產資源的人均占有儲量較世界人均占有儲量相比有較大差距。以2012年為例,中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能源礦產資源的人均占有儲量為84.19噸/人、1.77噸/人和2 289.51立方米/人,分別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7%、4.59%和9.28%[15]。

      摘 要:中國從1984年正式開始對占有開采能源礦產資源者征收資源稅,而后又進行了多次調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能源消費缺口逐漸擴大,環(huán)境污染問題嚴重,中國資源稅的功能逐漸開始側重于促進資源合理開發(fā)利用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分析中國資源稅的政策效果,有助于確定下一階段資源稅改革方向,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本文在梳理中國資源稅制度以及能源礦產資源概況的基礎上,通過分析資源稅稅負變動對能源礦產資源開采企業(yè)利潤、單位GDP能耗以及國內能源礦產資源消費量變動的影響,探討資源稅制度對提高能源礦產資源利用效率的作用。

      關鍵詞:資源稅;能源礦產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能源消費結構

      中圖分類號:F4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17)07-0073-08

      能源礦產資源作為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之一,在一國經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雖然是能源礦產資源大國,資源總量豐富,但相比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人均占有量上并不具優(yōu)勢,屬于能源礦產資源匱乏的國家,這一國情就要求我們在經濟發(fā)展中,始終堅持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由于資源開采行為具有很強的負外部性,隨著中國工業(yè)化與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資源耗竭與環(huán)境污染卻成為了當前制約經濟發(fā)展的障礙之一,但合理的資源稅制可以作為加速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促進產業(yè)升級的有力工具。因此,分析資源稅政策效果,對于確定中國下一階段改革方向、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文獻綜述

      Hotelling[1]在1931年就提出要對可耗竭資源的最優(yōu)開采進行研究,其認為可以通過宏觀調控的政策手段如稅負的方式,來改變資源在時間上的分布并控制資源的開采和使用速度。Hanley等[2]認為在競爭市場中,隨著資源價格變化速度的加快,資源的生產和消費速度也會加快。Groth和Schou[3]通過構建內生增長模型,對資源稅與資本利得進行了比較分析,認為資源稅的增長效應對經濟發(fā)展能夠起到推動作用。Tietenberg和Lewis[4]認為征收資源稅實際上是對在資源開采中造成的環(huán)境破壞的一種補償。Stefan等[5]進一步研究發(fā)現,資源價格的變化會進一步影響相關工業(yè)產品的生產及價格,進而影響國家的經濟發(fā)展。這些國外的理論為中國學者進行相關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在資源稅改革全面鋪開之前,林芝[6]通過對國內外資源稅費制度的系統(tǒng)分析比較,認為中國當時的資源稅制度難以滿足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不利于效率改進。席小瑾[7]認為中國資源稅與資源生產、消費和價格的關聯(lián)性較低,稅收的杠桿作用難以有效的發(fā)揮。先福軍[8]通過對新疆油氣資源稅改革變化的分析,發(fā)現新疆油氣資源稅的稅負較“從價計征”改革之前的稅負增長了4.80倍,其認為進行“從價計征”資源稅更有助于資源可持續(xù)利用,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劉曄[9]認為相關的資源產品價格并不能充分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下一步資源稅改革的方向應該是適當地提高資源稅的稅負水平。

      中國自2011年開始逐漸推進資源稅的全面改革,相關研究亦得以進一步深化。龐博和陳希敏[10]通過對資源稅改革原因的分析,強調了推出稅收優(yōu)惠政策的重要性,認為政府應通過稅收優(yōu)惠政策鼓勵資源利用的創(chuàng)新技術開發(fā)。張詠梅和穆文娟[11]認為資源稅改革將使煤炭企業(yè)稅負大幅增加,對企業(yè)和消費者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資源稅改革將在阻止資源掠奪性開發(fā)、提高企業(yè)生產效率和促進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等方面帶來有利的影響。陳維青[12]提出當前的資源稅改革應適當地調高資源稅稅率,擴大征稅范圍,提高起征點,完善相關企業(yè)的資源耗竭準備金制度。楊楊和姜群[13]認為資源的價格必須考慮資源開采的代際公平問題,在稅制設計中要將資源的可持續(xù)價格以及外部性等因素加入其中。

      綜上,國內外對于能源礦產資源的資源稅制度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對計稅方法和計稅依據的研究,分析資源稅制度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根據當前資源稅和礦產資源的現狀,在資源稅稅率、稅收優(yōu)惠、收益分配等方面提出針對性的建議。那么,資源稅對中國能源礦產資源利用的影響到底如何呢?

      二、中國資源稅改革現狀

      資源稅是指以各種應稅的自然資源為課稅對象,為體現國有資源有償使用以及調節(jié)資源級差收入為目的而征收的一種稅。按其性質來劃分,可分為一般資源稅和級差資源稅。一般資源稅是指為體現國有資源有償使用原則,國家對占用開發(fā)自然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普遍征收的一種稅;而級差資源稅是指對級差收入進行征稅,需要注意的是,這部分級差收入是因開采資源條件的差異而產生的。

      為適應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國情和經濟增長的需要,中國對資源稅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逐步完善并建立了現有的資源稅制度框架。2010年,新疆成為資源稅改革的首個試點地區(qū),原油和天然氣的計征方式由“從量計征”改為按銷售額征稅的“從價計征”,稅率為5%—10%。2011年,根據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的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啟動油氣“從價計征”改革,拉開了第三次資源稅制度改革的序幕。同年11月,正式實行完善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2014年,煤炭資源稅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國務院和財政部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實施煤炭資源稅改革的通知》,規(guī)定于2014年12月1日起,對煤炭資源全面實行“從價計征”方式。

      三、中國主要能源礦產資源現狀分析

      中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三類能源礦產資源儲量豐富且分布廣泛。截至2015年,中國煤炭資源已探明礦產儲量1 145億噸,占全球儲量的12.80%,煤炭儲量居世界第3位;已探明石油資源剩余可采儲量為25億噸,占全球儲量的1.10%,居世界第13位;天然氣資源已探明可采儲量為3.80萬億立方米,占全球儲量的2.10%,居世界第11位[14]。雖然中國能源礦產資源的總量豐富,但是在人均占有儲量上卻并不占據優(yōu)勢,屬于能源礦產資源匱乏的國家。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能源礦產資源的人均占有儲量較世界人均占有儲量相比有較大差距。以2012年為例,中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能源礦產資源的人均占有儲量為84.19噸/人、1.77噸/人和2 289.51立方米/人,分別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7%、4.59%和9.28%[15]。

      摘 要:中國從1984年正式開始對占有開采能源礦產資源者征收資源稅,而后又進行了多次調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能源消費缺口逐漸擴大,環(huán)境污染問題嚴重,中國資源稅的功能逐漸開始側重于促進資源合理開發(fā)利用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分析中國資源稅的政策效果,有助于確定下一階段資源稅改革方向,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本文在梳理中國資源稅制度以及能源礦產資源概況的基礎上,通過分析資源稅稅負變動對能源礦產資源開采企業(yè)利潤、單位GDP能耗以及國內能源礦產資源消費量變動的影響,探討資源稅制度對提高能源礦產資源利用效率的作用。

      關鍵詞:資源稅;能源礦產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能源消費結構

      中圖分類號:F4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17)07-0073-08

      能源礦產資源作為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之一,在一國經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雖然是能源礦產資源大國,資源總量豐富,但相比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人均占有量上并不具優(yōu)勢,屬于能源礦產資源匱乏的國家,這一國情就要求我們在經濟發(fā)展中,始終堅持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由于資源開采行為具有很強的負外部性,隨著中國工業(yè)化與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資源耗竭與環(huán)境污染卻成為了當前制約經濟發(fā)展的障礙之一,但合理的資源稅制可以作為加速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促進產業(yè)升級的有力工具。因此,分析資源稅政策效果,對于確定中國下一階段改革方向、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文獻綜述

      Hotelling[1]在1931年就提出要對可耗竭資源的最優(yōu)開采進行研究,其認為可以通過宏觀調控的政策手段如稅負的方式,來改變資源在時間上的分布并控制資源的開采和使用速度。Hanley等[2]認為在競爭市場中,隨著資源價格變化速度的加快,資源的生產和消費速度也會加快。Groth和Schou[3]通過構建內生增長模型,對資源稅與資本利得進行了比較分析,認為資源稅的增長效應對經濟發(fā)展能夠起到推動作用。Tietenberg和Lewis[4]認為征收資源稅實際上是對在資源開采中造成的環(huán)境破壞的一種補償。Stefan等[5]進一步研究發(fā)現,資源價格的變化會進一步影響相關工業(yè)產品的生產及價格,進而影響國家的經濟發(fā)展。這些國外的理論為中國學者進行相關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在資源稅改革全面鋪開之前,林芝[6]通過對國內外資源稅費制度的系統(tǒng)分析比較,認為中國當時的資源稅制度難以滿足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不利于效率改進。席小瑾[7]認為中國資源稅與資源生產、消費和價格的關聯(lián)性較低,稅收的杠桿作用難以有效的發(fā)揮。先福軍[8]通過對新疆油氣資源稅改革變化的分析,發(fā)現新疆油氣資源稅的稅負較“從價計征”改革之前的稅負增長了4.80倍,其認為進行“從價計征”資源稅更有助于資源可持續(xù)利用,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劉曄[9]認為相關的資源產品價格并不能充分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下一步資源稅改革的方向應該是適當地提高資源稅的稅負水平。

      中國自2011年開始逐漸推進資源稅的全面改革,相關研究亦得以進一步深化。龐博和陳希敏[10]通過對資源稅改革原因的分析,強調了推出稅收優(yōu)惠政策的重要性,認為政府應通過稅收優(yōu)惠政策鼓勵資源利用的創(chuàng)新技術開發(fā)。張詠梅和穆文娟[11]認為資源稅改革將使煤炭企業(yè)稅負大幅增加,對企業(yè)和消費者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資源稅改革將在阻止資源掠奪性開發(fā)、提高企業(yè)生產效率和促進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等方面帶來有利的影響。陳維青[12]提出當前的資源稅改革應適當地調高資源稅稅率,擴大征稅范圍,提高起征點,完善相關企業(yè)的資源耗竭準備金制度。楊楊和姜群[13]認為資源的價格必須考慮資源開采的代際公平問題,在稅制設計中要將資源的可持續(xù)價格以及外部性等因素加入其中。

      綜上,國內外對于能源礦產資源的資源稅制度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對計稅方法和計稅依據的研究,分析資源稅制度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根據當前資源稅和礦產資源的現狀,在資源稅稅率、稅收優(yōu)惠、收益分配等方面提出針對性的建議。那么,資源稅對中國能源礦產資源利用的影響到底如何呢?

      二、中國資源稅改革現狀

      資源稅是指以各種應稅的自然資源為課稅對象,為體現國有資源有償使用以及調節(jié)資源級差收入為目的而征收的一種稅。按其性質來劃分,可分為一般資源稅和級差資源稅。一般資源稅是指為體現國有資源有償使用原則,國家對占用開發(fā)自然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普遍征收的一種稅;而級差資源稅是指對級差收入進行征稅,需要注意的是,這部分級差收入是因開采資源條件的差異而產生的。

      為適應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國情和經濟增長的需要,中國對資源稅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逐步完善并建立了現有的資源稅制度框架。2010年,新疆成為資源稅改革的首個試點地區(qū),原油和天然氣的計征方式由“從量計征”改為按銷售額征稅的“從價計征”,稅率為5%—10%。2011年,根據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的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啟動油氣“從價計征”改革,拉開了第三次資源稅制度改革的序幕。同年11月,正式實行完善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2014年,煤炭資源稅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國務院和財政部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實施煤炭資源稅改革的通知》,規(guī)定于2014年12月1日起,對煤炭資源全面實行“從價計征”方式。

      三、中國主要能源礦產資源現狀分析

      中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三類能源礦產資源儲量豐富且分布廣泛。截至2015年,中國煤炭資源已探明礦產儲量1 145億噸,占全球儲量的12.80%,煤炭儲量居世界第3位;已探明石油資源剩余可采儲量為25億噸,占全球儲量的1.10%,居世界第13位;天然氣資源已探明可采儲量為3.80萬億立方米,占全球儲量的2.10%,居世界第11位[14]。雖然中國能源礦產資源的總量豐富,但是在人均占有儲量上卻并不占據優(yōu)勢,屬于能源礦產資源匱乏的國家。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能源礦產資源的人均占有儲量較世界人均占有儲量相比有較大差距。以2012年為例,中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能源礦產資源的人均占有儲量為84.19噸/人、1.77噸/人和2 289.51立方米/人,分別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7%、4.59%和9.28%[15]。

      摘 要:中國從1984年正式開始對占有開采能源礦產資源者征收資源稅,而后又進行了多次調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能源消費缺口逐漸擴大,環(huán)境污染問題嚴重,中國資源稅的功能逐漸開始側重于促進資源合理開發(fā)利用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分析中國資源稅的政策效果,有助于確定下一階段資源稅改革方向,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本文在梳理中國資源稅制度以及能源礦產資源概況的基礎上,通過分析資源稅稅負變動對能源礦產資源開采企業(yè)利潤、單位GDP能耗以及國內能源礦產資源消費量變動的影響,探討資源稅制度對提高能源礦產資源利用效率的作用。

      關鍵詞:資源稅;能源礦產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能源消費結構

      中圖分類號:F4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17)07-0073-08

      能源礦產資源作為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之一,在一國經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雖然是能源礦產資源大國,資源總量豐富,但相比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人均占有量上并不具優(yōu)勢,屬于能源礦產資源匱乏的國家,這一國情就要求我們在經濟發(fā)展中,始終堅持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由于資源開采行為具有很強的負外部性,隨著中國工業(yè)化與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資源耗竭與環(huán)境污染卻成為了當前制約經濟發(fā)展的障礙之一,但合理的資源稅制可以作為加速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促進產業(yè)升級的有力工具。因此,分析資源稅政策效果,對于確定中國下一階段改革方向、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文獻綜述

      Hotelling[1]在1931年就提出要對可耗竭資源的最優(yōu)開采進行研究,其認為可以通過宏觀調控的政策手段如稅負的方式,來改變資源在時間上的分布并控制資源的開采和使用速度。Hanley等[2]認為在競爭市場中,隨著資源價格變化速度的加快,資源的生產和消費速度也會加快。Groth和Schou[3]通過構建內生增長模型,對資源稅與資本利得進行了比較分析,認為資源稅的增長效應對經濟發(fā)展能夠起到推動作用。Tietenberg和Lewis[4]認為征收資源稅實際上是對在資源開采中造成的環(huán)境破壞的一種補償。Stefan等[5]進一步研究發(fā)現,資源價格的變化會進一步影響相關工業(yè)產品的生產及價格,進而影響國家的經濟發(fā)展。這些國外的理論為中國學者進行相關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在資源稅改革全面鋪開之前,林芝[6]通過對國內外資源稅費制度的系統(tǒng)分析比較,認為中國當時的資源稅制度難以滿足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不利于效率改進。席小瑾[7]認為中國資源稅與資源生產、消費和價格的關聯(lián)性較低,稅收的杠桿作用難以有效的發(fā)揮。先福軍[8]通過對新疆油氣資源稅改革變化的分析,發(fā)現新疆油氣資源稅的稅負較“從價計征”改革之前的稅負增長了4.80倍,其認為進行“從價計征”資源稅更有助于資源可持續(xù)利用,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劉曄[9]認為相關的資源產品價格并不能充分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下一步資源稅改革的方向應該是適當地提高資源稅的稅負水平。

      中國自2011年開始逐漸推進資源稅的全面改革,相關研究亦得以進一步深化。龐博和陳希敏[10]通過對資源稅改革原因的分析,強調了推出稅收優(yōu)惠政策的重要性,認為政府應通過稅收優(yōu)惠政策鼓勵資源利用的創(chuàng)新技術開發(fā)。張詠梅和穆文娟[11]認為資源稅改革將使煤炭企業(yè)稅負大幅增加,對企業(yè)和消費者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資源稅改革將在阻止資源掠奪性開發(fā)、提高企業(yè)生產效率和促進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等方面帶來有利的影響。陳維青[12]提出當前的資源稅改革應適當地調高資源稅稅率,擴大征稅范圍,提高起征點,完善相關企業(yè)的資源耗竭準備金制度。楊楊和姜群[13]認為資源的價格必須考慮資源開采的代際公平問題,在稅制設計中要將資源的可持續(xù)價格以及外部性等因素加入其中。

      綜上,國內外對于能源礦產資源的資源稅制度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對計稅方法和計稅依據的研究,分析資源稅制度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根據當前資源稅和礦產資源的現狀,在資源稅稅率、稅收優(yōu)惠、收益分配等方面提出針對性的建議。那么,資源稅對中國能源礦產資源利用的影響到底如何呢?

      二、中國資源稅改革現狀

      資源稅是指以各種應稅的自然資源為課稅對象,為體現國有資源有償使用以及調節(jié)資源級差收入為目的而征收的一種稅。按其性質來劃分,可分為一般資源稅和級差資源稅。一般資源稅是指為體現國有資源有償使用原則,國家對占用開發(fā)自然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普遍征收的一種稅;而級差資源稅是指對級差收入進行征稅,需要注意的是,這部分級差收入是因開采資源條件的差異而產生的。

      為適應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國情和經濟增長的需要,中國對資源稅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逐步完善并建立了現有的資源稅制度框架。2010年,新疆成為資源稅改革的首個試點地區(qū),原油和天然氣的計征方式由“從量計征”改為按銷售額征稅的“從價計征”,稅率為5%—10%。2011年,根據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的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啟動油氣“從價計征”改革,拉開了第三次資源稅制度改革的序幕。同年11月,正式實行完善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2014年,煤炭資源稅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國務院和財政部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實施煤炭資源稅改革的通知》,規(guī)定于2014年12月1日起,對煤炭資源全面實行“從價計征”方式。

      三、中國主要能源礦產資源現狀分析

      中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三類能源礦產資源儲量豐富且分布廣泛。截至2015年,中國煤炭資源已探明礦產儲量1 145億噸,占全球儲量的12.80%,煤炭儲量居世界第3位;已探明石油資源剩余可采儲量為25億噸,占全球儲量的1.10%,居世界第13位;天然氣資源已探明可采儲量為3.80萬億立方米,占全球儲量的2.10%,居世界第11位[14]。雖然中國能源礦產資源的總量豐富,但是在人均占有儲量上卻并不占據優(yōu)勢,屬于能源礦產資源匱乏的國家。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能源礦產資源的人均占有儲量較世界人均占有儲量相比有較大差距。以2012年為例,中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能源礦產資源的人均占有儲量為84.19噸/人、1.77噸/人和2 289.51立方米/人,分別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7%、4.59%和9.28%[15]。

      摘 要:中國從1984年正式開始對占有開采能源礦產資源者征收資源稅,而后又進行了多次調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能源消費缺口逐漸擴大,環(huán)境污染問題嚴重,中國資源稅的功能逐漸開始側重于促進資源合理開發(fā)利用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分析中國資源稅的政策效果,有助于確定下一階段資源稅改革方向,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本文在梳理中國資源稅制度以及能源礦產資源概況的基礎上,通過分析資源稅稅負變動對能源礦產資源開采企業(yè)利潤、單位GDP能耗以及國內能源礦產資源消費量變動的影響,探討資源稅制度對提高能源礦產資源利用效率的作用。

      關鍵詞:資源稅;能源礦產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能源消費結構

      中圖分類號:F4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17)07-0073-08

      能源礦產資源作為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之一,在一國經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雖然是能源礦產資源大國,資源總量豐富,但相比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人均占有量上并不具優(yōu)勢,屬于能源礦產資源匱乏的國家,這一國情就要求我們在經濟發(fā)展中,始終堅持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由于資源開采行為具有很強的負外部性,隨著中國工業(yè)化與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資源耗竭與環(huán)境污染卻成為了當前制約經濟發(fā)展的障礙之一,但合理的資源稅制可以作為加速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促進產業(yè)升級的有力工具。因此,分析資源稅政策效果,對于確定中國下一階段改革方向、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文獻綜述

      Hotelling[1]在1931年就提出要對可耗竭資源的最優(yōu)開采進行研究,其認為可以通過宏觀調控的政策手段如稅負的方式,來改變資源在時間上的分布并控制資源的開采和使用速度。Hanley等[2]認為在競爭市場中,隨著資源價格變化速度的加快,資源的生產和消費速度也會加快。Groth和Schou[3]通過構建內生增長模型,對資源稅與資本利得進行了比較分析,認為資源稅的增長效應對經濟發(fā)展能夠起到推動作用。Tietenberg和Lewis[4]認為征收資源稅實際上是對在資源開采中造成的環(huán)境破壞的一種補償。Stefan等[5]進一步研究發(fā)現,資源價格的變化會進一步影響相關工業(yè)產品的生產及價格,進而影響國家的經濟發(fā)展。這些國外的理論為中國學者進行相關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在資源稅改革全面鋪開之前,林芝[6]通過對國內外資源稅費制度的系統(tǒng)分析比較,認為中國當時的資源稅制度難以滿足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不利于效率改進。席小瑾[7]認為中國資源稅與資源生產、消費和價格的關聯(lián)性較低,稅收的杠桿作用難以有效的發(fā)揮。先福軍[8]通過對新疆油氣資源稅改革變化的分析,發(fā)現新疆油氣資源稅的稅負較“從價計征”改革之前的稅負增長了4.80倍,其認為進行“從價計征”資源稅更有助于資源可持續(xù)利用,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劉曄[9]認為相關的資源產品價格并不能充分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下一步資源稅改革的方向應該是適當地提高資源稅的稅負水平。

      中國自2011年開始逐漸推進資源稅的全面改革,相關研究亦得以進一步深化。龐博和陳希敏[10]通過對資源稅改革原因的分析,強調了推出稅收優(yōu)惠政策的重要性,認為政府應通過稅收優(yōu)惠政策鼓勵資源利用的創(chuàng)新技術開發(fā)。張詠梅和穆文娟[11]認為資源稅改革將使煤炭企業(yè)稅負大幅增加,對企業(yè)和消費者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資源稅改革將在阻止資源掠奪性開發(fā)、提高企業(yè)生產效率和促進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等方面帶來有利的影響。陳維青[12]提出當前的資源稅改革應適當地調高資源稅稅率,擴大征稅范圍,提高起征點,完善相關企業(yè)的資源耗竭準備金制度。楊楊和姜群[13]認為資源的價格必須考慮資源開采的代際公平問題,在稅制設計中要將資源的可持續(xù)價格以及外部性等因素加入其中。

      綜上,國內外對于能源礦產資源的資源稅制度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對計稅方法和計稅依據的研究,分析資源稅制度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根據當前資源稅和礦產資源的現狀,在資源稅稅率、稅收優(yōu)惠、收益分配等方面提出針對性的建議。那么,資源稅對中國能源礦產資源利用的影響到底如何呢?

      二、中國資源稅改革現狀

      資源稅是指以各種應稅的自然資源為課稅對象,為體現國有資源有償使用以及調節(jié)資源級差收入為目的而征收的一種稅。按其性質來劃分,可分為一般資源稅和級差資源稅。一般資源稅是指為體現國有資源有償使用原則,國家對占用開發(fā)自然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普遍征收的一種稅;而級差資源稅是指對級差收入進行征稅,需要注意的是,這部分級差收入是因開采資源條件的差異而產生的。

      為適應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國情和經濟增長的需要,中國對資源稅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逐步完善并建立了現有的資源稅制度框架。2010年,新疆成為資源稅改革的首個試點地區(qū),原油和天然氣的計征方式由“從量計征”改為按銷售額征稅的“從價計征”,稅率為5%—10%。2011年,根據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的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啟動油氣“從價計征”改革,拉開了第三次資源稅制度改革的序幕。同年11月,正式實行完善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2014年,煤炭資源稅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國務院和財政部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實施煤炭資源稅改革的通知》,規(guī)定于2014年12月1日起,對煤炭資源全面實行“從價計征”方式。

      三、中國主要能源礦產資源現狀分析

      中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三類能源礦產資源儲量豐富且分布廣泛。截至2015年,中國煤炭資源已探明礦產儲量1 145億噸,占全球儲量的12.80%,煤炭儲量居世界第3位;已探明石油資源剩余可采儲量為25億噸,占全球儲量的1.10%,居世界第13位;天然氣資源已探明可采儲量為3.80萬億立方米,占全球儲量的2.10%,居世界第11位[14]。雖然中國能源礦產資源的總量豐富,但是在人均占有儲量上卻并不占據優(yōu)勢,屬于能源礦產資源匱乏的國家。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能源礦產資源的人均占有儲量較世界人均占有儲量相比有較大差距。以2012年為例,中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能源礦產資源的人均占有儲量為84.19噸/人、1.77噸/人和2 289.51立方米/人,分別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7%、4.59%和9.28%[15]。

      摘 要:中國從1984年正式開始對占有開采能源礦產資源者征收資源稅,而后又進行了多次調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能源消費缺口逐漸擴大,環(huán)境污染問題嚴重,中國資源稅的功能逐漸開始側重于促進資源合理開發(fā)利用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分析中國資源稅的政策效果,有助于確定下一階段資源稅改革方向,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本文在梳理中國資源稅制度以及能源礦產資源概況的基礎上,通過分析資源稅稅負變動對能源礦產資源開采企業(yè)利潤、單位GDP能耗以及國內能源礦產資源消費量變動的影響,探討資源稅制度對提高能源礦產資源利用效率的作用。

      關鍵詞:資源稅;能源礦產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能源消費結構

      中圖分類號:F4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17)07-0073-08

      能源礦產資源作為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之一,在一國經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雖然是能源礦產資源大國,資源總量豐富,但相比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人均占有量上并不具優(yōu)勢,屬于能源礦產資源匱乏的國家,這一國情就要求我們在經濟發(fā)展中,始終堅持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由于資源開采行為具有很強的負外部性,隨著中國工業(yè)化與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資源耗竭與環(huán)境污染卻成為了當前制約經濟發(fā)展的障礙之一,但合理的資源稅制可以作為加速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促進產業(yè)升級的有力工具。因此,分析資源稅政策效果,對于確定中國下一階段改革方向、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文獻綜述

      Hotelling[1]在1931年就提出要對可耗竭資源的最優(yōu)開采進行研究,其認為可以通過宏觀調控的政策手段如稅負的方式,來改變資源在時間上的分布并控制資源的開采和使用速度。Hanley等[2]認為在競爭市場中,隨著資源價格變化速度的加快,資源的生產和消費速度也會加快。Groth和Schou[3]通過構建內生增長模型,對資源稅與資本利得進行了比較分析,認為資源稅的增長效應對經濟發(fā)展能夠起到推動作用。Tietenberg和Lewis[4]認為征收資源稅實際上是對在資源開采中造成的環(huán)境破壞的一種補償。Stefan等[5]進一步研究發(fā)現,資源價格的變化會進一步影響相關工業(yè)產品的生產及價格,進而影響國家的經濟發(fā)展。這些國外的理論為中國學者進行相關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在資源稅改革全面鋪開之前,林芝[6]通過對國內外資源稅費制度的系統(tǒng)分析比較,認為中國當時的資源稅制度難以滿足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不利于效率改進。席小瑾[7]認為中國資源稅與資源生產、消費和價格的關聯(lián)性較低,稅收的杠桿作用難以有效的發(fā)揮。先福軍[8]通過對新疆油氣資源稅改革變化的分析,發(fā)現新疆油氣資源稅的稅負較“從價計征”改革之前的稅負增長了4.80倍,其認為進行“從價計征”資源稅更有助于資源可持續(xù)利用,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劉曄[9]認為相關的資源產品價格并不能充分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下一步資源稅改革的方向應該是適當地提高資源稅的稅負水平。

      中國自2011年開始逐漸推進資源稅的全面改革,相關研究亦得以進一步深化。龐博和陳希敏[10]通過對資源稅改革原因的分析,強調了推出稅收優(yōu)惠政策的重要性,認為政府應通過稅收優(yōu)惠政策鼓勵資源利用的創(chuàng)新技術開發(fā)。張詠梅和穆文娟[11]認為資源稅改革將使煤炭企業(yè)稅負大幅增加,對企業(yè)和消費者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資源稅改革將在阻止資源掠奪性開發(fā)、提高企業(yè)生產效率和促進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等方面帶來有利的影響。陳維青[12]提出當前的資源稅改革應適當地調高資源稅稅率,擴大征稅范圍,提高起征點,完善相關企業(yè)的資源耗竭準備金制度。楊楊和姜群[13]認為資源的價格必須考慮資源開采的代際公平問題,在稅制設計中要將資源的可持續(xù)價格以及外部性等因素加入其中。

      綜上,國內外對于能源礦產資源的資源稅制度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對計稅方法和計稅依據的研究,分析資源稅制度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根據當前資源稅和礦產資源的現狀,在資源稅稅率、稅收優(yōu)惠、收益分配等方面提出針對性的建議。那么,資源稅對中國能源礦產資源利用的影響到底如何呢?

      二、中國資源稅改革現狀

      資源稅是指以各種應稅的自然資源為課稅對象,為體現國有資源有償使用以及調節(jié)資源級差收入為目的而征收的一種稅。按其性質來劃分,可分為一般資源稅和級差資源稅。一般資源稅是指為體現國有資源有償使用原則,國家對占用開發(fā)自然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普遍征收的一種稅;而級差資源稅是指對級差收入進行征稅,需要注意的是,這部分級差收入是因開采資源條件的差異而產生的。

      為適應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國情和經濟增長的需要,中國對資源稅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逐步完善并建立了現有的資源稅制度框架。2010年,新疆成為資源稅改革的首個試點地區(qū),原油和天然氣的計征方式由“從量計征”改為按銷售額征稅的“從價計征”,稅率為5%—10%。2011年,根據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的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啟動油氣“從價計征”改革,拉開了第三次資源稅制度改革的序幕。同年11月,正式實行完善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2014年,煤炭資源稅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國務院和財政部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實施煤炭資源稅改革的通知》,規(guī)定于2014年12月1日起,對煤炭資源全面實行“從價計征”方式。

      三、中國主要能源礦產資源現狀分析

      中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三類能源礦產資源儲量豐富且分布廣泛。截至2015年,中國煤炭資源已探明礦產儲量1 145億噸,占全球儲量的12.80%,煤炭儲量居世界第3位;已探明石油資源剩余可采儲量為25億噸,占全球儲量的1.10%,居世界第13位;天然氣資源已探明可采儲量為3.80萬億立方米,占全球儲量的2.10%,居世界第11位[14]。雖然中國能源礦產資源的總量豐富,但是在人均占有儲量上卻并不占據優(yōu)勢,屬于能源礦產資源匱乏的國家。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能源礦產資源的人均占有儲量較世界人均占有儲量相比有較大差距。以2012年為例,中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能源礦產資源的人均占有儲量為84.19噸/人、1.77噸/人和2 289.51立方米/人,分別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7%、4.59%和9.28%[15]。

      猜你喜歡
      資源稅可持續(xù)發(fā)展
      對我國黃金資源稅立法的若干思考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fā)展的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27:50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yōu)化升級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22:30
      中小家族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對策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12:24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人民論壇(2016年27期)2016-10-14 13:24:43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7月1日起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
      大社會(2016年4期)2016-05-04 03:41:18
      關于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的通知
      煤炭資源稅改革披荊斬棘坎坷前進
      國外資源稅制度的經驗與啟示
      娄烦县| 长丰县| 平舆县| 蓬安县| 全州县| 江油市| 南安市| 酉阳| 温州市| 龙山县| 乐陵市| 永泰县| 天津市| 巴中市| 湖口县| 北票市| 名山县| 连云港市| 武邑县| 大埔县| 淮安市| 正宁县| 元谋县| 伊吾县| 长宁县| 泌阳县| 治县。| 焉耆| 永兴县| 漳浦县| 娱乐| 阿拉善左旗| 裕民县| 福泉市| 冕宁县| 康乐县| 英德市| 柞水县| 鹤岗市| 寻乌县| 雷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