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長友
(遼寧省大石橋市水源鎮(zhèn)九年一貫制學校 遼寧大石橋 115100)
摘 要:初小銜接階段孩子學習的不光是新知識本身,還應該有的就是學習習慣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學習起來得心應手,而且對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也是有幫助的。在初小銜接階段打好基礎(chǔ),讓孩子贏在起跑線,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正確的態(tài)度決定人生高度。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六年級 初小銜接
據(jù)筆者了解,許多剛升入初中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很大的壓力,關(guān)鍵原因在于用小學學習方法來學習初中語文課程十分不適應,而且在知識儲備上達不到初中教學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六年級的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做好教學工作,為初小銜接的順利進行搭橋鋪路,是我們必須肩負的責任,下文將對這一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和建議。
一、初中與小學語文教學的差異
了解初中語文教學與小學語文教學的不同,把握初中語文教學對基礎(chǔ)知識儲備和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是做好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基礎(chǔ)和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總的來說,一方面是初中語文教學難度有很大的增加,要求學生能夠區(qū)分不同文體并鑒賞文學作品,知識量更大,對語文閱讀理解、寫作等方面能力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是初中課程開設(shè)數(shù)量遠遠多于小學階段,而且物理、生物等課程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也十分重要,這在無形中分散了學生的精力和注意力,許多學生剛升入初中后都不能適應初中學習的快節(jié)奏,雖然小學階段也較為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但往往流于形式,遠遠不能滿足初中階段學習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由于不會合理的分配利用個人時間,不習慣一遍過的教學模式,不適應突然難度加大的考試,慢慢的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極大的影響了未來各個科目的學習。[1]
從更細的角度分析,我認為初中語文教學與小學階段教學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①小學語文教學像一位母親細心呵護每一位孩子,諄諄教導,溫柔而周到,初中語文教學更像一位父親,表現(xiàn)的松散而粗獷,更依賴于學生的自主學習,依賴性強、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很容易進入貪圖安逸、無所適從的誤區(qū),許多聰明的學生在小學時因為教師叮囑成績很好,而到了初中缺少了教師的督促成績一落千丈,這種現(xiàn)象十分典型和普遍。②小學語文教學更重視基礎(chǔ)知識的講解,主要目標在于打基礎(chǔ),而且受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影響,教師通常重視傳授而非引導,對能力培養(yǎng)、學法指導、學生自學、綜合應用等方面的關(guān)注度不夠,當學生升入初中后突然間從感性學習到理性學習、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從實際到理論,跨度太大使學生感到茫然無措。因此,我們要從初中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fā),結(jié)合小學階段教學的自身特點,采用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措施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夯實學生知識基礎(chǔ),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
二、做好初小銜接的教學策略與措施
首先,小學階段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夯實基礎(chǔ),我們在六年級語文教學中必須先把握好基礎(chǔ)知識教學,做好總復習教學,系統(tǒng)的總結(jié)歸納小學階段的拼音、字詞、句段等方面的語文知識,有序的安排復習流程和環(huán)節(jié),注重知識規(guī)律的歸納和方法的總結(jié),強化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訓練,確保知識儲備和理解運用水平兩方面都得到提高。
其次、我們應該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每節(jié)課前要求學生自主做好預習,在課后進行復習,教師可以布置具體的預習和復習的任務、目標,讓他們把不會的生字、生詞摘抄下來,找出中心句,并進行簡單的分析與概括,要求他們按詞、詞組、段落等進行分類預習;用查字典的方法解決生字、生詞的疑難問題,對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向其他同學或教師請教。教師要有針對性的加以指點,對于學生的學習熱情給予表揚和鼓勵,對于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多給予關(guān)懷和支持。教師結(jié)合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能力,使學生完成從小學到初中學習習慣的過渡與銜接。
再次、我們需要重視教學方法的調(diào)整,針對初中教學的需要,有目的、有步驟的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思維能力,綜合利用多媒體教學、詩歌朗誦比賽等手段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語文知識運用能力。考慮到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心智較為成熟,我們可以適當放寬放松,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交給學生,將教學重心放在學法指導上,以便于學生升入初中后能夠更快更好的適應學習氛圍和節(jié)奏。例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讓學生在跟讀、齊讀、分角色朗讀中思考這樣幾個問題:1.文中描寫賣火柴小女孩曾看到哪些美麗的東向,使她感到幸福?2.文中哪些地方運用了對比和想象的寫作手法?3.讀完這個感人的童話故事,我們一定有許多話要對那個可憐的小女好說,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4.推薦閱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麥童話作家,一生為孩子們撰寫了168篇童話,他的作品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100多年過去了,仍在世界各國流行?!秷远ǖ腻a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裝》《人魚公主》等,你讀過了嗎? 通過提出這些問題,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學習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他們在閱讀中有意識思考的習慣。一定要養(yǎng)成練筆的習慣,學語文不愛動筆是不成的。這其實是小學語文老師最重要的任務,要學會觀察、感受生活,學會想象和分析思索,這些方法,是最基礎(chǔ)最根本的語文能力。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幫助學生過渡初中學習生活,因材施教地對其進行指導,實現(xiàn)他們在學習方法上的有效銜接。[2]
最后、我們要加強交流,做好信息反饋,及時溝通協(xié)調(diào)。六年級的語文教師不僅要做好與學生的交流,與校內(nèi)其他教師的交流,密切關(guān)注學生們的學習狀態(tài)和思想動態(tài),還需要與初中教師保持緊密的溝通,對于學生升入初中后常出現(xiàn)的問題要有所了解和預見,認真聽取初中教師的意見,互相交流教學心得體會,相互借鑒和幫助,只有同心合力,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總之,作為連接中小學教育的端口,小學六年級的教學有著很多獨有的特征,這要求我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要虛心學習,適時更新,根據(jù)學生的習慣和學習興趣,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指導,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現(xiàn)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等過渡與銜接,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們的初中學習乃至未來發(fā)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周云靜.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的六點經(jīng)驗體會[J].中國教育技術(shù)裝備,2011(13).
[2]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