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華旺
香樟白絹病,在我國南方發(fā)生比較普遍。主要危害樟樹苗木,此外還為害油茶、楠木、柑桔、馬尾松等。
癥狀
香樟白絹病由半知菌類無孢菌群小菌核菌侵染所致。病原菌通常從苗木根頸處或離地面3~4厘米的莖基部侵入,受害處表皮松軟,與木質(zhì)部脫離,并呈顯暗褐色芝麻狀斑點,幾天后,斑點上長出白色菌絲,皮層組織逐漸下陷,并長出白色絲絹狀菌絲。在高溫多雨時,菌絲擴展很快,不但能蔓延到成片的苗木莖基和根部,引起苗木根部腐爛,而且可以蔓延到附近土壤表層。在菌絲層中逐漸由菌絲交織成白色菌核,菌核逐漸變黃,最后變褐。菌核內(nèi)部組織疏松,表面緊密堅硬,外形似油菜籽,散布在根頸和附近土表。所以,白絹病也稱菌核性根腐病。病苗很快全株枯萎。有些樹苗,葉片也能感染,病葉上呈現(xiàn)具有同心輪紋的褐色病斑,在背面生著菌絲和菌核。
發(fā)病規(guī)律
白絹病菌生長最合適的溫度為29℃~32℃。在適溫和高濕環(huán)境下,病菌生長特快,病菌以菌絲和菌核在土壤中和病株殘體上存活。菌絲在旱地里能存活4~5年。菌核萌發(fā)產(chǎn)生菌比,在高溫多濕時,菌絲生長特快,所以白絹病多在夏季多雨的時候發(fā)生,一般在5月底開始,6~7月間最為嚴重,一直至10月初才停止。尤其在貧瘠的沙質(zhì)土壤中,苗木密度大,圃地排水不良,苗木生長纖弱,抗病力差,病害更易流行。在含有機質(zhì)豐富的土壤里育苗,雖然病菌仍能生長繁殖,但由于苗木生長健康,抗病力強,白絹病則少發(fā)生。
防治方法
1、營林措施。苗木生長不良時,易發(fā)生白絹病。所以應(yīng)增施有機肥料,及時間苗和分床,加強中耕除草等撫育管理工作,使苗木健壯,提高抗病力,是防治的基本措施。
2、土壤消毒。苗圃要進行土壤消毒,肥料要充分腐熟,避免帶入病原菌。白絹病菌的菌核在旱地可存活數(shù)年,但在水中半年后即可死亡,故在發(fā)病嚴重的地區(qū),育苗地應(yīng)與水稻輪作。如必須連作最好在播種前做好土壤消毒工作。土壤消毒藥劑以千分之一的升汞或1%的硫酸銅,波美5度石硫合劑較好。
3、根除病苗。病害發(fā)生時,將病苗拔除燒掉,跡地撒上石灰,并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50~75千克,撒在健康苗木根頸處及根際土壤表面,也可用10~20%的酸性升汞水澆根保苗,抑制白絹病的擴展。取升汞50克,溶于100毫升鹽酸中,然后加水50千克,即成10%的酸性升汞,極毒,不可入口,使用時要注意人畜安全。升汞對鋁有強腐蝕性(形成汞鋁合金),所以,不能用鋁盛裝升汞水。也可用1%硫酸銅澆灌苗木根部,或用賽力散與土混合,撒在苗床上都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