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梟
近來讀《教育是沒有用的》和《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shù)學習指導藝術(shù)》兩本書,前者從理論上闡述了教育要回歸本質(zhì),要充分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強調(diào)教育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護甚至捍衛(wèi)孩子的主動性,魏書生在實踐中堅持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自學,并形成體系,獲得豐收。
一、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1.自主學習是《新課標》提倡的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
在《新課程標準》的論述中,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大加推崇,其中“自主”學習又放于首位,可見其重要性。
2.自主學習是當前教育走出困境的唯一通途。
林格先生在闡述這一觀點時舉了不能“摁著牛頭吃草”的例子,形象地說明一廂情愿地訓練:牛嘴要張開多少度,如何吃草,豈不知“吃草”是它的本能。這樣強硬和機械訓練的結(jié)果是“?!焙芾郏逃咭怖?,從而導致學生厭學,教學效能低下。變“被動教”為“主動學”,是當前教育走出困境的唯一通途。
二、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1.激發(fā)興趣。
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是緊密聯(lián)系的。一些差生之所以厭煩學校的學習,并不是他們從來沒有興趣,而是因為他們成績差,屢考屢敗,只有失敗的痛苦,沒有成功的歡樂,以致學習興趣之火熄滅了,視學習為虎,談虎而色變。
任何一個班總是有好、中、差的學生,如何調(diào)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最重要的是采取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魏書生為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常舉行“查字典速度比賽”、“背課文比賽”、“自唱一首歌曲比賽”、“口頭作文比賽”、“書寫比賽……不論是何種類型的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嘗到成功的甜頭,燃起學習興趣之火。
2.喚醒潛能。
《易經(jīng)》里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所謂“道”,就是洞察,“器”是技術(shù)。我們并不缺乏教育技術(shù),缺乏的是對教育規(guī)律的洞察。教育之道,就在于洞察、處理人的內(nèi)在自覺。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是當代中國最有人文底蘊的校長之一,常有人問他教育是什么。劉校長認為,至少有一點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喚醒人的自覺。
人的判斷和決策過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綜合了個人需要和環(huán)境限制之后做出的。這種決定和判斷就是“主見”,一個自我意識比較發(fā)達、健康的人,通常就是我們所說的有主見、有自我的人。
但是,人不是神,沒有萬能的自我,更沒有完美的自我,這樣一來,“自我”并不是任何時候都是對的,也并不總有主見的。自我的不完美,就給外來影響留出了空間、給別人的影響提供了機會。
我們發(fā)現(xiàn),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這使人們能夠接受智者的指導,作為不完善的自我的補充。這就為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3.保護想象力。
林格先生講道:我想把想象力當作一個重點來探討。毫不客氣地說,如果我們的教育控制了孩子的想象力,所有的知識傳授都是徒勞無功的。有一句俗話叫“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分數(shù)就是“芝麻”,想象力就是“西瓜”。
在人的智力的活動中,想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想象力是人類獨有的才能,是人類智慧的生命線。優(yōu)秀的想象力對于杰出人才來說是必需的。人的大腦具有四個功能部位:感受區(qū)、貯存區(qū)、判斷區(qū)和想象區(qū)。人們運用前三個部位功能的機會多,而應用想象區(qū)的機會少,一般人僅僅應用了自己想象力的15%。可以說,想象能力應用多少是評價一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之一。
愛因斯坦16歲時曾問自己“如果有人追上光速,將會看到什么現(xiàn)象”,以后他又設(shè)想“一個人在自由下落的升降機中,會看到什么現(xiàn)象”。他在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過嚴格的邏輯思維和嚴密的數(shù)學推導,創(chuàng)立了相對論,獲得諾貝爾獎,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作為一個發(fā)明家,他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于想象力。愛因斯坦自己也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有了豐富的想象力,便會促進自覺的探究,要有所探究,就一定會自主地去深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