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珊 羅 勇 黃興剛 陳俊谷 周 靜
(遵義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二病區(qū),貴州 遵義 563003)
老年部分性癲癇患者睡眠結構與聽覺事件相關電位的關系
姚 珊 羅 勇 黃興剛 陳俊谷 周 靜
(遵義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二病區(qū),貴州 遵義 563003)
目的 探討老年部分性癲癇患者睡眠結構與聽覺事件相關電位的關系。方法 老年部分性癲癇患者138例為觀察組,同期選取健康體檢者130例為對照組。比較兩組睡眠參數、Epworth嗜睡量表(ESS)評分和聽覺事件相關電位參數(N1、N2、P2、P3潛伏期、波幅)。結果 觀察組總睡眠時間、睡眠效率、非快速眼動睡眠3期和4期、快速眼動睡眠期占總睡眠時間的百分比低于對照組,非快速眼動睡眠1期、2期、清醒期占總睡眠時間百分比和ES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總記錄時間、睡眠潛伏期、快速眼動睡眠潛伏期、覺醒次數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Fz、Cz、Pz記錄點N1潛伏期和Pz記錄點P2潛伏期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聽覺事件相關電位參數潛伏期均較對照組延長(P<0.05)。Fz、Cz、Pz記錄點N1、N2、P2、P3波幅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聽覺事件相關電位P3潛伏期與睡眠效率比較呈負相關(r=-0.420,P<0.05),與非快速眼動睡眠3期和4期占總睡眠時間百分比呈負相關(r=-0.463,P<0.05),與ESS評分呈正相關(r=0.532,P<0.05)。結論 老年部分性癲癇患者存在睡眠結構異常,認知功能損害。而腦電圖夜間睡眠監(jiān)測和聽覺事件相關電位監(jiān)測,有助于早期發(fā)現患者睡眠結構異常和認知功能受損情況,從而及時采取措施阻斷認知功能損害、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部分性癲癇;睡眠結構;聽覺事件相關電位
癲癇作為一種大腦神經元過度、反復超同步發(fā)放所引起的發(fā)作性腦功能障礙,具有發(fā)作突然、形式多樣等特點〔1〕。合并睡眠障礙后,75%患者出現日間乏力、頭暈等癥狀,可能與癇樣放電所致的夜間睡眠結構改變和睡眠質量差等因素有關〔2〕;而睡眠結構的異常改變又能導致癇樣放電的增加,形成惡性循環(huán),長期存在則會引起記憶力減退以及認知功能下降等不良后果〔3〕。部分性癲癇作為癲癇類型之一,臨床表現更為復雜,對睡眠結構的影響更為嚴重〔4〕。本文旨在探討老年部分性癲癇患者睡眠結構與聽覺事件相關電位的關系。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老年部分性癲癇患者138例為觀察組,同期再選取健康體檢者130例為對照組。納入標準:(1)經國際抗癲癇聯(lián)盟第4次癲癇國際分類診斷標準診斷為部分性癲癇。(2)3個月內未服用過影響認知功能的抗癲癇藥物或其他藥物。(3)發(fā)作頻率平均每月1~2次且于研究開始前3 d無發(fā)作。(4)頭顱磁共振成像(MRI)或CT提示顱腦無損傷。(5)焦慮自評量表(SAS)≤40分、抑郁自評量表(SDS)≤40分。(6)依從性強。(7)病歷資料完整。男94例,女44例,年齡65~78歲,平均(69.10±2.00)歲;病程8~16個月,平均(10.50±1.44)個月;部分性癲癇類型:單純部分性發(fā)作78例、復雜部分性發(fā)作60例;SAS評分25~33分,平均(28.54±3.10)分;SDS評分25~35分,平均(29.06±2.44)分;文化程度:小學58例、初中40例、高中28例、大學12例。對照組男89例,女41例,平均年齡(68.75±1.83)分,文化程度:小學55例,初中38例,高中26例,大學11例,SAS評分平均(28.11±2.98)分,SDS評分平均(29.00±2.08)分。排除標準:(1)精神疾病,意識障礙。(2)近3個月存在嗜酒、飲用咖啡、茶葉等影響睡眠的飲品。(3)顱腦異常解剖。(4)合并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睡眠障礙疾病。兩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要求,且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患者自愿參加。
1.2 方法 兩組均于同樣的環(huán)境下采用腦電圖進行夜間睡眠監(jiān)測,研究開始首日晚上,兩組均于監(jiān)測室適應環(huán)境,不做監(jiān)測,以避免首夜效應。次日當晚,采用視頻腦電圖儀器進行連續(xù)睡眠腦電圖監(jiān)測(美國尼高力公司生產的視頻腦電采集系統(tǒng),型號:Nicoletone EEG),遵循國際10/20系統(tǒng),連接頭皮銀盤電極,選擇雙額極(Fp1、Fp2)、中顳(T3、T4)、中央(C3、C4)、枕(01、02)導聯(lián)記錄電極,采用雙極導聯(lián),縱聯(lián)法。眼動圖(E0G1,E0G2):于左(或右)眼外呲向上(或下)、向外各1 cm部位放置表面電極,于左眼正中向下3 cm部位放置對照電極,記錄眼動狀況,采用單極導聯(lián)法進行描記。監(jiān)測時間自次日當晚23:00至清晨7:00,采用單極導聯(lián)法進行描記。參數設置:濾波30 Hz,時間常數0.3 s,增益7 mm/50 μV,走紙速度3 cm/s。睡眠結構分析參考美國睡眠醫(yī)學會(AASM)診治指南,采用Polysmith分析軟件。聽覺事件相關電位測定采用synergy誘發(fā)電位儀器(美國尼高力公司生產,型號:Nicolet EDX),監(jiān)測時間定于睡眠監(jiān)測次日。
1.3 觀察指標 睡眠參數:總記錄時間、總睡眠時間、睡眠潛伏期、睡眠效率、非快速眼動睡眠1期、2期、3期和4期,快速眼動睡眠潛伏期、清醒期、快速眼動睡眠期占總睡眠時間的百分比和覺醒次數。Epworth嗜睡量表(ESS)評分〔4〕:評分前3天保證規(guī)律睡眠,評分當天白天無睡眠,完成睡眠腦電圖監(jiān)測的第2天給予ESS評分,包括8個項目,每個項目0~3分,0分表示不會打盹,1分表示打盹可能性較小,2分表示打盹可能性中等,3分表示打盹可能性較大。聽覺事件相關電位參數:N1、N2、P2、P3潛伏期、波幅。峰潛伏期:波峰距給聲時刻的時間;波幅測量:以波峰離開基線幅度為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t、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相關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
2.1 兩組睡眠參數各項指標比較 觀察組總睡眠時間、睡眠效率、非快速眼動睡眠3期和4期、快速眼動睡眠期占總睡眠時間的百分比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非快速眼動睡眠1期、2期、清醒期占總睡眠時間百分比和ES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總記錄時間、睡眠潛伏期、快速眼動睡眠潛伏期、覺醒次數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睡眠參數各項指標比較±s)
2.2 兩組聽覺事件相關電位參數各指標潛伏期比較 觀察組Fz、Cz、Pz記錄點N1潛伏期和Pz記錄點P2潛伏期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參數潛伏期均較對照組延長(均P<0.05)。見表2。
2.3 兩組聽覺事件相關電位參數波幅比較 觀察組Fz、Cz、Pz記錄點N1、N2、P2、P3波幅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老年部分性癲癇者睡眠結構與聽覺事件相關電位的相關性 聽覺事件相關電位P3潛伏期與睡眠效率呈負相關(r=-0.420,P<0.05),與非快速眼動睡眠3期和4期占總睡眠時間百分比呈負相關(r=-0.463,P<0.05),與ESS評分呈正相關性(r=0.532,P<0.05),與總記錄時間、總睡眠時間、睡眠潛伏期、非快速眼動睡眠1期、非快速眼動睡眠2期、快速眼動睡眠潛伏期,清醒期、快速眼動睡眠期占總睡眠時間的百分比和覺醒次數無相關性(P>0.05)。
表2 兩組研究對象聽覺事件相關電位參數各指標潛伏期比較±s)
表3 兩組聽覺事件相關電位參數波幅比較±s)
研究發(fā)現癲癇與睡眠結構具有一定相關性,且睡眠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獨立高危因素〔5〕。因為優(yōu)質的睡眠質量是保證體力和腦力及精神恢復的必要前提,而老年部分性癲癇患者相對成年人群更易發(fā)生睡眠結構障礙,睡眠結構的紊亂則可加重病情發(fā)作〔6〕。所以加強老年部分性癲癇患者睡眠結構分析,了解患者睡眠特點,有助于掌握睡眠與癲癇間的相關性。
本研究結果說明老年部分性癲癇患者入睡基本正常,患者無法充分進入深度睡眠,大腦皮質處于興奮狀態(tài),致其難以完全休息,引起總睡眠時間下降、睡眠效率降低,對睡眠質量造成影響。本研究結果與文獻報道基本相同〔7〕,其發(fā)生原因與服用抗癲癇藥物無關,可能與癲癇本身具有一定相關性,進一步印證了癲癇是引起患者睡眠結構改變的主要原因。
聽覺事件相關電位是一種通常被用于測量認知功能和皮層感覺活動的工具〔8〕,其中N1來源于彌散性丘腦-前額葉運動皮層投射系統(tǒng),被認為與選擇性注意、工作記憶有關;N2潛伏期反映了右半球額葉、頂葉非語言能力的認知功能;P2來源于中腦網狀激動系統(tǒng),會隨著刺激變化而發(fā)生改變,所以被認為是獨立反映知覺過程早期階段的參數之一;P3潛伏期不僅能反映信息加工中的注意參與水平和信息加工后續(xù)階段中的認知功能,同時還是中樞執(zhí)行功能的指標之一,與智力呈負相關性,所以P3潛伏期延長往往被視為評價認知功能損害的重要電生理指標。本研究結果說明老年部分性癲癇認知功能損害具有一定選擇性,且此種改變原因與癲癇病理生理密切相關。另外,老年部分性癲癇患者對外界認知事件刺激的注意強度未受到嚴重損害,專注度與健康體檢者并無明顯差別。
本研究結果還說明老年部分性癲癇發(fā)作通過影響睡眠結構造成睡眠不足,致使機體內各種激素分泌與代謝失調,而激素分泌與代謝異常又影響了睡眠結構,造成睡眠效率下降,使患者白天易產生疲勞感,長期造成患者認知功能損害〔9〕。尤其非快速眼動睡眠3期和4期占總睡眠時間百分比下降和睡眠時間的縮短嚴重影響了患者記憶穩(wěn)定性、削弱了大腦對事物的反應速度,所以不利于患者認知功能改善等〔10〕。
老年部分性癲癇者更易發(fā)生睡眠結構異常,造成認知功能損害。而腦電圖夜間睡眠監(jiān)測和聽覺事件相關電位監(jiān)測,有助于早期發(fā)現患者睡眠結構異常和認知功能受損情況,為臨床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提供參考依據,從而阻斷病情進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 呂玉丹,初鳳娜,孟紅梅,等.癲癇患者240例發(fā)作間期癲癇樣放電與睡眠周期的關系〔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4;47(1):35-8.
2 Parrino L,De Paolis F,Milioli G,etal.Distinctive polysomnographic traits in nocturnal frontal lobe epilepsy〔J〕.Epilepsia,2012;53(7):1178-84.
3 李曉裔,邵西倉,吳 云,等.成人部分性癲癇患者睡眠障礙特征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3;19(12):1155-8.
4 Vendrame M,Yang B,Jackson S,etal.Insomnia and epilepsy:a questionnaire-based study〔J〕.J Clin Sleep Med,2013;9(2):141-6.
5 林 燕,安東梅,劉 凌.老年癲癇的視頻腦電圖特征分析〔J〕.華西醫(yī)學,2015;30(4):613-7.
6 Kane N,Grocott L,Kandler R,etal.Hyperventilation during electroencephalography:safety and efficacy〔J〕.Seizure,2014;23(2):129-34.
7 符惠芳.老年部分性癲癇患者的睡眠結構與聽覺事件相關電位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0):2782-3.
8 李洪亮,李 艷,蔣 敏.多項睡眠圖聯(lián)合長程視頻腦電圖監(jiān)測癲癇患者夜間睡眠呼吸事件82例報告〔J〕.癲癇與神經電生理學雜志,2013;22(4):215-8.
9 Jackson DC,Lin JJ,Chambers KL,etal.Birth weight and cognition in children with epilepsy〔J〕.Epilepsia,2014;55(6):901-8.
10 Holz J,Piosczyk H,Feige B,etal.EEG ∑ and slow-wave activity during NREM sleep correlate with overnight declarative and procedural memory consolidation〔J〕.J Sleep Res,2012;21(6):612-9.
〔2017-03-23修回〕
(編輯 袁左鳴/滕欣航)
老年性癡呆防治研究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No.遵市科合社字(2014)27號〕
羅 勇(1971-),男,碩士,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神經內科疾病治療與研究。
姚 珊(1981-),女,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神經內科疾病治療與研究。
R742.1
A
1005-9202(2017)13-3300-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3.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