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萍徐銘陽張媛媛吝 宇周仲瑜丁德光,△黃 偉
(1.湖北中醫(yī)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1;2.湖北省中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00)
·文獻分析·
電針治療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的Meta分析*
吳 萍1徐銘陽1張媛媛1吝 宇1周仲瑜2丁德光1,2△黃 偉1
(1.湖北中醫(yī)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1;2.湖北省中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00)
目的 觀察電針治療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PTN)的臨床安全有效性。方法 計算機檢索電針治療PTN的中英文文獻,嚴格篩選符合納入標準的隨機對照試驗(RCTs)和臨床對照試驗(CCTs),按照Cochrane系統(tǒng)評價方法進行質量評估,提取有效數據后運用RevMan5.3軟件進行Meta分析。結果 共納入7篇RCTs和1篇CCT,累計病例477例,其中電針組252例,西藥組225例。Meta分析結果顯示:電針組的總有效率、愈顯率均高于西藥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電針治療PTN有效,但受樣本量、質量、臨床方法差異等限制,其療效仍需進一步驗證。
電針 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 隨機對照試驗 臨床對照試驗 Meta分析
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PTN)以局限于三叉神經分布區(qū)內短暫劇痛為特征,呈電灼、針刺、刀割或撕裂樣,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部分患者甚至有自殺傾向[1]。其患病率約為182/100000,據WHO最新調查數據顯示,PTN正趨向年輕化,人群患病率不斷上升。西醫(yī)學多采用口服藥物、射頻熱凝、手術等方法,尚缺乏特效療法[2]。而針灸病譜研究顯示:針灸治療PTN在神經系統(tǒng)針灸病譜中居于第6位[3],且針灸鎮(zhèn)痛效應日益國際化。目前國內外已有多篇文獻對針灸治療PTN的療效進行了系統(tǒng)評價并得出有效結論[4-5]。電針既能長時間保持針感,又能增強針刺鎮(zhèn)痛的效果,起效更快,鎮(zhèn)痛更明顯[6],因此本研究基于現(xiàn)有的臨床證據進行綜合分析,以期為電針治療PTN提供參考。
1.1 文獻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按照PICOS原則擬定。研究類型:電針治療PTN公開發(fā)表的RCTs或CCTs。研究對象:確診為PTN,有明確的診斷標準或納入排除標準。干預措施:對照組為西藥;治療組為單純電針或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電針。結局指標:主要為總有效率、愈顯率,次要為復發(fā)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排除標準:1)繼發(fā)性三叉神經痛或合并其他疾??;2)非隨機對照試驗、動物試驗、綜述等;3)重復發(fā)表的僅保留質量較高者;4)無法獲取完整數據或數據明顯錯誤者。
1.2 檢索策略 計算機檢索中文數據庫知網CNKI(1978年至2016年)、維普VIP(1989年至2016年)、萬方WF(1980年至2016年)、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據庫CBM (1978年至2016年)、英文數據庫Pubmed(1980年至 2016年)、Cochrane Library(1978年至2016年)、EMBASE(1980年至2016年)。中文檢索式為:主題/關鍵詞 (三叉神經痛OR面痛)AND電針AND隨機,英文為:(trigeminal neuralgia OR facial pain)AND electroacupuncture A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1.3 質量評價 利用文獻管理軟件查重后,2名研究員獨立閱讀文獻標題摘要,排除明顯不相關文獻,下載全文后進一步篩選。2名研究員采用Cochrane偏倚風險評價工具,對納入研究獨立進行方法學質量評估。若存在分歧,則交由第三方處理。
1.4 資料提取 2名研究員獨立提取有效信息,包括文獻情況(如作者年份、出版雜志等)、研究方案(隨機方法、分配隱匿等)、有效數據(總有效數、樣本量等),建立Excel數據庫。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運用Revman5.3軟件進行Meta分析。當各研究間同質性較好時(I2<50,P>0.1),采用固定效應模型,當統(tǒng)計學異質性較大時 (I2≥50,P≤0.1),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必要時進行敏感性分析檢驗結果穩(wěn)定性。二分類計數資料選用比值比OR作為分析統(tǒng)計量,并計算95%可信區(qū)間(95%CI),以P<0.05作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標尺。若臨床研究數量太少,僅進行描述性分析。
2.1 檢索結果 見圖1。共獲得中文269篇,英文20篇,總計289篇,最終納入分析8篇[7-14]。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圖
2.2 文獻特點 見表1。8篇均為中文期刊,包括7篇隨機對照試驗(RCTs),1篇臨床對照試驗(CCT)。5篇為單純電針對照卡馬西平,3篇為電針聯(lián)合卡馬西平對照卡馬西平??偛±?77例,其中電針組252例,西藥組225例。
表1 納入研究基本特征
2.3 Cochrane偏倚風險評估 見圖2,圖3。2名研究員依據Cochrane Handbook 5.0進行質量評估。隨機序列的產生:3個研究[8,11,13]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判定為“低風險”,1個研究[12]為按就診順序隨機分配,評為“高風險”,余僅用“隨機”二字描述,判定為“不明風險”。所有研究均未提及分配隱匿,評為“高風險”。均未對患者、實施者、測量者等實施盲法,判定為“高風險”。結果數據完整性:1個研究[13]報道了病例脫落,判定為“低風險”,其余均未報道,判定為“不明風險”。報告偏倚:1個研究[11]設定了隨訪但未對西藥組所有患者進行報道,評為“高風險”,其余均為“低風險”。其他偏倚:2個研究[7,12]兩組樣本量不均衡,判定為“高風險”,余為”不明風險”。
圖2 偏倚風險百分圖
圖3 偏倚風險總結圖
2.4 電針治療PTN總有效率Meta分析結果 見圖4。電針治療PTN總有效率Meta分析森林圖顯示,各研究間[7-14]同質性較好(I2=0%,P=0.8),故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合并效應量OR=4.24,95%CI[2.35,7.66],Z=4.79,P<0.00001,表明電針組療效優(yōu)于西藥組 (P<0.05)。并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2個亞組進行分析,結果說明單純電針或電針聯(lián)合西藥的療效均優(yōu)于西藥(均P<0.05)。
圖4 電針治療PTN對照西藥總有效率比較森林圖
2.5 愈顯率Meta分析結果 見圖5。共納入5篇研究[9-10,12-14]。電針治療PTN愈顯率Meta分析森林圖顯示,各研究間異質性較大(I2=51%,P=0.08),采用隨機效應模型,OR=2.45,95%CI[1.25,4.82],Z=2.60,P=0.009,說明電針組愈顯率高于西藥組(P<0.05)。剔除權重最大的研究[9]進行敏感性分析,Meta分析顯示,I2=28%,OR=3.37,95%CI[2.04,5.58],與上述結論一致。
圖5 電針治療PTN對照西藥愈顯率比較森林圖
2.6 次要結局指標 2篇研究報道了復發(fā)率[11,13],結果顯示電針組的復發(fā)率與西藥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OR=0.36,95%CI[0.11,1.17],Z=1.71,P=0.09)。1篇[13]記錄了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電針組26例中無明顯不良反應,西藥組28例中出現(xiàn)11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0.03,95%CI[0.00,0.52],Z=2.40,P=0.02)。但以上數據可靠性不強。
目前,PTN的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西醫(yī)學認為其主要是一種感覺性癲癇樣發(fā)作,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三叉神經局部機械性壓迫脫髓鞘產生異位沖動,相鄰軸索纖維偽突觸形成或產生短路,輕微痛覺刺激通過短路傳入中樞而產生劇烈疼痛。電針一方面可通過神經細胞內相應受體,增加抑制性神經遞質的釋放,使異常放電的產生及傳導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可減輕因壓迫而導致的神經根脫髓鞘,改善軸突過度緊密排列的狀況。此外,電針除能抑制痛覺的產生,還可改善血流動力學,實現(xiàn)血壓正負效應的調節(jié),以減輕血管對神經的壓迫[15]。由此可以看出,電針對于PTN的治療作用表現(xiàn)為多渠道、多位點。
PTN屬于中醫(yī)學“面痛”“頭痛”的范疇,總病機為面部氣血痹阻,不通則痛。針灸通過局部取穴,配合循經遠取,主要刺激多氣多血的陽明經,調和內在臟腑氣血,疏通經絡,達到“通則不痛”的治療目的。在電針對周圍神經再生及康復實驗中,電針能夠有效地加快再生軸突的生長速度,并對針刺可促進神經再生相關營養(yǎng)因子的表達[16],且電針在針刺基礎上,加以脈沖電的治療作用,具有能比較客觀地掌握刺激參數、代替手法運針、節(jié)省人力的特點,而不同的刺激參數發(fā)揮不同的治療作用,以便臨床對癥治療、提高療效。研究顯示[15],相較于低頻電刺激,高頻電刺激治療PTN效果更明顯。
Meta分析顯示,電針治療PTN療效確切,鎮(zhèn)痛作用強。但其完全基于循證醫(yī)學的證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研究質量不高,樣本量小,隨機分配方案較簡單,未提及分配隱匿、盲法等,研究設計欠嚴謹;2)方法學異質性,存在著療效標準、病情、療程、隨訪時間不統(tǒng)一等諸多影響療效的敏感性因素;3)結局指標單一,主要為有效率等的計數資料,缺乏視覺模擬評分等的計量資料。因此建議臨床基于以上幾點進一步研究,并開展更多關于電針不同刺激參數與PTN療效之間的關系,更好地指導電針在PTN中的運用。
[1] 李升,向紅,黃玉珊.奧卡西平治療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的Meta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24):7156-7157.
[2]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功能神經外科學組,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神經外科醫(yī)師分會功能神經外科專家委員會,上海交通大學顱神經疾病診治中心.三叉神經痛診療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外科雜志,2015,53(9):657-664.
[3] 杜元灝,李晶,孫冬緯,等.中國現(xiàn)代針灸病譜的研究[J].中國針灸,2007,27(5):373-378.
[4] 王杰,王千懷,武峻艷.針灸治療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的Meta分析[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0,25(12):2003-2006.
[5] Hua Liu MD,Hong Li PhD,Min Xu PhD.A systematic review on acupuncture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J].Alternative Therapies,2010,16(6):30-35.
[6] Wang Y,Sun YJ,Wu YC,et al,Electroacupuncture at Houxi(SI 3)for acute lumbar sprain: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J Acupunct Tuina Sci,2015,13(5):332-338.
[7] 石育才.電針“扳機點”法治療三叉神經痛[J].針灸臨床雜志,2008,24(12):32-33.
[8] 韓秋珍.電針治療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30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導報,2009,15(9):35.
[9] 楊紅杰.針刺配合電針治療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0,3(6):891-892.
[10]李崖雪,黃曉媛,劉瀟,等.電針頭穴治療三叉神經痛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yī)藥學報,2010,38(1):90-91.
[11]鄭嘉泉,師建平.電針治療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1,30(1):62-64.
[12]楊洪偉,高維濱.針藥結合治療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J].針灸臨床雜志,2012,28(4):10-11.
[13]張聰.電針頭針治療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療效探析[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3,40(6):1214-1215.
[14]李亞楠.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的臨床觀察[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4,11(5):189-190.
[15]劉坤,郭錦華,王麗娟,等.高頻電針聯(lián)合卡馬西平治療三叉神經痛32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yī)藥,2016,48(5):68-69.
[16]姜麗芳,顧一煌.深刺夾脊穴結合等電勢電針圍刺治療帶狀皰疹神經后遺痛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6,25(5):913-915.
A Meta-analysis of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WU Ping,XUMingyang,ZHANG Yuanyuan,et al.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ubei,Wuhan 430061,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electroacupuncture(EA)treatment for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Methods:Chinese and English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to identify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of EA treatment for PTN,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an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CCTs)that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strictly selected and evaluated by systematic review Cochrane.RevMan5.3 software was used to make a meta-analysis on the valid data.Results:7 RCTs and 1 CCTs were selected and 477 patients were included with 252 patients in the EA group and 225 patients in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The Meta-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cure-remarkable-effectiveness rate of the EA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EA is effective for PTN.Due to limited sample size,uneven sample quality and difference clinical methods etal,its curative effect still needs further validation.
Electroacupuncture;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Meta-analysis
R245.9+7
A
1004-745X(2017)05-0830-04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5.024
2016-11-13)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藥標準化項目(SATCM-2015-BZ〔151〕)
△通信作者(電子郵箱:22801244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