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薇綺
摘 要:學前教育是一項培養(yǎng)孩子從小建立學習基礎與興趣的工作。學齡前兒童正處于最佳的長身體、增強記憶與學習能力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模仿能力優(yōu)秀,學習接受能力效果極強。中國畫起源于古代,一直起著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以及歷史社會風土人情的作用。學習中國畫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審美能力,同時在中國畫學習中,借由教師對圖畫內容講讀,能豐富孩子對于歷史的了解,提高孩子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所以在現(xiàn)代學前教育中加入中國畫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傳統(tǒng)素質美德,以及培養(yǎng)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并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國畫內容,培養(yǎng)孩子歷史文化學習情操。
關鍵詞:學前教育;中國畫;學習
學前教育在我國指的是孩子年滿7周歲前,在幼兒園以及學前班的學習階段統(tǒng)稱為學前教育。學前教育在教學活動中相比于小學教學難度更大,是一門十分考驗教師技巧與耐心的工作。學前教育階段由于孩子對自然以及生活規(guī)律處處充滿新鮮感、好奇感,所以這個階段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更加旺盛。而中國畫其特有的繪畫魅力,不僅可以使學生修身養(yǎng)性,培養(yǎng)學生耐心的性格,因此中國畫在激發(fā)孩子學習與模仿過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利用中國畫教學可以使孩子在學前教育中體驗更美好的生活質量,培養(yǎng)學生從快樂的繪畫學習中健康成長的習慣。
一、學齡前兒童學習中國畫的意義
學前教育質量的好壞與內容,會奠定孩子未來發(fā)展方向與學習能力基礎。培養(yǎng)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是學前教育的首要工作目標,也是學前教育的根本任務。教師在課堂教學前,通過家長和孩子的日常行為去掌握學生行為方式以及思考方向,來了解課堂教學如何開展。學齡前兒童普遍存在較強的求知欲,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而中國畫正是最好的歷史文化傳輸方式,以及學生最便于接受的學習方法。通過學習中國畫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思維敏捷能力,在繪畫過程中,還可以加強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及圖文形象腦內生成能力。同時中國畫在繪畫中,對于技巧的把握以及經驗的學習也會磨礪孩子們的耐心與智慧,借由中國畫學習,可以有效控制與培養(yǎng)孩子學習愛好與耐心的品性,使學生能夠在繪畫中,培養(yǎng)與建立自身美德基礎,完善自身人文精神。
另外中國畫還是一門綜合教學能力與教學內容較強、較多的學科。中國畫學習對滿足孩子未知事物求知欲,以及培養(yǎng)學生思考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畫不僅僅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同時還是中華文化歷史遺留產物[1]。學前教育專業(y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僅不利于人們傳承中國畫藝術構造,嚴重時還會導致中華傳統(tǒng)歷史文明斷層現(xiàn)象產生。
通過采取課堂游戲互動以及故事模仿與表演,來增強孩子中國畫學習樂趣。利用孩子們的天性,用游戲與語言教學將孩子與教師的關系拉近。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思維,并且當孩子們建立起對教師的尊重與認知,學生接受課堂教學效果會更好、更明顯。
學前教育階段是人生中重要的發(fā)展時期。這個年齡段正是孩子們心智發(fā)展的重要階段,通過藝術以及語言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對于中國畫以及中國美學的熱愛程度,傳統(tǒng)文化貫徹到基礎學前教育中,是學前教育文化傳播不可推卸的責任。
二、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習中國畫的有效方式
中國劃分為山水畫、水墨畫、文人畫等。在繪畫作品創(chuàng)作時需要作者先加強對于繪畫作品的認知與感悟,通過藝術手法將繪畫內容生動形象地表達在紙上。這不僅僅體現(xiàn)出我國傳統(tǒng)哲學美學,以及客觀事物歷史文化認知,同時還代表著中國人天人合一的觀念。
中國畫在創(chuàng)作中注重繪畫內容構思,講究先形成繪畫思維,再建立藝術形象以及創(chuàng)作者主觀思想的結合,之后才可以下筆。所以學齡前兒童在繪畫過程中,必須要時刻提高自身繪畫注意力。而教師則要注重發(fā)揮孩子繪畫欣賞興趣以及學生愛玩的天性,是學齡前兒童能夠在國畫繪制過程當中,通過思考周邊事物的建立以及觀察人文精神形態(tài),來認知這個美麗的世界。
所以首先繪畫教學應要注意借助一些更能抓住孩子心理需求的內容,來幫助孩子建立山水畫繪畫興趣的培養(yǎng)。例如借由我國傳統(tǒng)水墨風格的《小蝌蚪找媽媽》以及《鷸蚌相爭》等動畫片,來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眾所周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動畫片的吸引力要遠高于一切。我依稀記得小的時候家里人讓我吃飯,吃飯過程中必須全程開著電視機,沒有動畫片我甚至吃不下飯,在那個階段沒少因為邊看動畫片邊吃飯挨說。在《小蝌蚪找媽媽》中由于動畫片都是利用水墨渲染制作,所以水墨畫中的細節(jié)內容更加優(yōu)美,山水背景更加壯麗。學生能夠在觀看動畫片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中國畫似與不似之間的美學[2],并根據動畫片的內容產生濃厚的繪畫學習興趣。
其次中國畫是我國歷史文化的傳承體,記載著我國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精氣面貌,所以學習中國畫還要結合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針對不同的繪畫內容學習不同的優(yōu)秀民族文本內容,并通過教師與學生家長的引導,建立學生正確中國文化認知,加深學生思想文化建立。近年來,伴隨著改革開放帶來的市場動力,不僅僅是經濟物質在沖擊著我國民族傳統(tǒng)習俗,就連西方的精神思潮也在不斷沖擊著我國人民文化基礎學習。越來越多的人對外國文化產生濃厚興趣,這本是一件好事,可以加深我國人民與國外人民建立深厚友誼,并借鑒他國優(yōu)秀思想與學習基礎強化我國內部精神文明建設。不過也有一些不良思潮在影響我國傳統(tǒng)文化內容,就好比前幾年炒得比較火熱的電子音樂風格少林歌曲,還有韓國人一直在竊取我國傳統(tǒng)文化,將粽子乃至孔子、李白都說成屬于韓國。不過中國畫因其獨有的魅力,外國人難以理解我們的傳統(tǒng)中國畫繪畫藝術以及中心思想,可以保障我國傳統(tǒng)文明精神建設,并讓外國人領略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與色彩。
謝赫六法中提出的“傳移慕寫”觀點[3], 講求的是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臨摹能夠加強學習者繪畫技藝的提升。這也正是當前我國學前教育對中國畫學習的主要方式。中國畫在特點與藝術形式上與國外油畫,以及素描等繪畫技術區(qū)別較大。只有對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通透研讀,才能夠有效分析出孩子學習特點以及接受能力,從而布置出高效的中國畫學習內容。常規(guī)的繪畫教學往往會限制孩子思想的活躍以及學生事物感受能力。例如素描訓練,長期要求學生對一件事物如雞蛋、水平繪畫,這么做雖然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繪畫基礎功,不過正是因為長期繪畫臨摹同一件事物,會導致學生思維過于局限與封閉。而中國畫的臨摹技術則不然,中國畫臨摹不僅僅表現(xiàn)在對繪畫主體的形象表達,同時中國畫就像中國古詩詞一樣,借由作者的作品,表達出作者內心真實獨白,從繪畫寫生中掌握繪畫真實情感,將內心情感與生活真實感受充分結合后躍然紙上,從而提高學生事物觀察能力,以及孩子傳統(tǒng)文化欣賞水平。
另外小孩子在日常中無非喜歡游玩打鬧,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時常帶領孩子游山玩水。利用寫生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在游玩中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幫助孩子認識大千世界[4]。一些教師在帶領學生寫生過程中,借由中國畫創(chuàng)作過程,傳播文化學習美麗,幫助孩子建立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等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通過游玩自然景觀對水墨畫創(chuàng)作的滲透,使學生建立與培養(yǎng)高尚的美德,形成健全的人格與素養(yǎng)具有積極意義。
三、中國畫教育在學齡前兒童中產生的影響與思考見解
在中國畫繪畫學習前,要幫助孩子正確認知中國畫創(chuàng)作所需要的工具以及材料[5],并在之后將中國畫繪圖技巧以及風格方法完全地傳授予學生,借由臨摹以及觀影等方式,建立學生繪畫學習興趣,加深孩子中國畫的興趣。通過引入傳統(tǒng)文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歷史文化情操學習,把握孩子心理因素,構建與實踐中國畫教學內容。
(一)培養(yǎng)孩子中國畫學習興趣
中國畫學習最大的益處在于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中國畫的興趣。借由中國畫課堂學習,使學生能夠認知許多中國畫創(chuàng)作工具,并在繪畫過程中,了解繪畫技巧。通過不同顏料與工具的實際使用,掌握最適合自己的繪畫工具以及顏料,是中國畫學習的關鍵。
使學生能夠以理論知識理解與建立中國畫知識,通過課堂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中國畫學習熱情與愛好,有助于建立學生藝術審美能力,以及樹立正確的人生學習氛圍。
(二)加強孩子歷史文化感悟,提高學生審美見解
中國畫作為傳統(tǒng)文化歷史產物之一。[6]其具有培養(yǎng)心性,樹立人格品質以及追求繪畫技巧內涵等意義。所以學生在繪畫學習中,通過大師作品臨摹,深入感悟國畫大師創(chuàng)作時對于意境的把握,以及情感的傾注,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中國畫審美能力,以及學生思維的獨到見解。
比如借由齊白石以及徐悲鴻的作品模仿與學習,學生和教師會從中了解并掌握他們人生成長歷程,以及學習繪畫的過程。精讀其作品,學習并模仿他們的繪畫技巧,從握筆到下筆用簡單的墨汁將藝術形象以及內心精神表達出來,使學生能夠在繪畫中加深歷史文化感悟,并提高學生繪畫創(chuàng)作能力。
中國畫作為歷史文化底蘊極為豐富的創(chuàng)作技術。[7]在繪畫學習中,可以幫助孩子掌握歷史文化知識,豐富學生真、善、美的認真,有利于傳播傳統(tǒng)文化美德,建立學生自身審美感悟。[8]
四、結語
中國畫主張對藝術以及社會人文結構相結合,在繪畫中強調藝術本質上的體現(xiàn),以及藝術美感的建立,而且中國畫對繪畫者基本功要求比較高,在繪畫中需要放空心靈去感悟,去理解要畫的內容品質。學生通過對繪畫內容的理解與培養(yǎng)從而形成獨特的人生觀,以及人生思想感悟。在文化精神面貌全球化的今天,培養(yǎng)學齡前兒童對于藝術美感的見解,通過中國畫讓孩子們感悟中國畫藝術上的美學形式,以及歷史人文氣息,可以有效防止其他精神文化思潮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造成沖擊,培養(yǎng)與建立我國特有的思想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王蕾,方文艷.幼兒藝術教育中民間藝術活動的實踐與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02):103-105.
[2]祁自強.中國畫寫意精神的現(xiàn)代人文價值探微[J].美術教育研究,2017,(03):24+26.
[3]程大利.略論中國畫發(fā)展的方向[J].中國文藝評論,2017,(01):24-26.
[4]葉靖.中國畫論中的生態(tài)審美智慧研究[J].美與時代(中),2017,(01):45-46.
[5]張建軍.寫神與寫意——中國畫的生命形象與藝術意蘊[J].中國書畫,2017,(01):16-20.
[6]張晉,劉云艷.學前教育內涵式發(fā)展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6,(08):38-43.
[7]李育紅,趙春燕.學前教育專業(yè)中國畫學習的必要性[J].美術教育研究,2015,(17):128-129.
[8]郭文斌,周念麗,方俊明.我國學前教育研究熱點知識圖譜[J].學前教育研究,2014,(01):11-18.
作者單位:泉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