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偲
(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山東曲阜273165)
《桃花扇》俗語詞研究
董偲
(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山東曲阜273165)
以明末清初戲劇家孔尚任撰寫的《桃花扇》為語料,運用歸納、圖表等方法,從音節(jié)結構、語義分類、詞群分析等角度對其中的俗語詞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俗語詞作為具有口語性質(zhì)的詞匯,其成詞不僅受到語言因素的影響,也受到非語言因素的影響,具有口語性、時代性、地域性、社會文化性等特色,進而表現(xiàn)出雙音節(jié)俗語詞占優(yōu)勢、地域性的方言特色、濃厚的口語色彩、豐富的感情色彩、濃郁的形象色彩等鮮明的特征。
桃花扇;俗語詞;音節(jié)結構;語義分析;基本特征
在俗語詞研究中有提綱挈領作用的,是近人張相在《詩詞曲語辭匯釋》中的解釋:“詩詞曲語辭者,即約當唐、宋、金、元、明間,流行于詩詞曲之特殊語辭,自單字以至短語,其性質(zhì)泰半通俗,非雅話舊義所能賅,亦非八家派古文所習見也……其字面生澀而義晦,及字面普通而義別者,則皆在探討之列?!保?]張相所謂“字面生澀而義晦,及字面普通而義別者”,就是俗語詞研究的對象。但“俗語詞”這一術語是徐復較早提出來的,他以我國古代俗文學——敦煌變文為例,認為:“它所用的語言大部分是人民口頭語言的真實紀錄”,并“把這種人民口頭語言叫做‘俗語言’”“俗語詞”[2]。
徐復認為俗語詞屬于人民口頭語言;蔣禮鴻表示古代口頭語言的真實面貌值得重視[3];徐時儀同意現(xiàn)代語言學的通??捶?“俗語詞就是古白話系統(tǒng)中的白話詞,也就是口語詞,大致和20世紀以前人們所說‘俗語’‘俚語’等術語所包含的一部分詞語相當,但不包括一些諺語之類的句子?!保?]楊琳以書語詞(書面語)為參照系,認為俗語詞從本質(zhì)上講就是口語詞,稱為俗語詞是相對于書語詞文雅典重的特性而言[5]。但這樣定義容易使后來才用于書面語的俗語詞難以歸類,有不妥之處。以上四種論述都肯定了口頭語或口語詞在俗語詞中的重要意義,但并未特別提及方言詞。
郭在貽、蔣紹愚、黃征等學者則分別論述過俗語詞與口語詞、方言詞的關系。郭在貽認為俗語詞“一般是指魏晉六朝以后出現(xiàn)于載籍中的一些古代口語詞”[6],這些詞往往具有某種特殊的義訓,且包含方言詞和口語詞兩部分,方言詞有時也是口頭詞語,二者不宜截然分開。蔣紹愚認為俗語詞“大致和‘口語詞’相當”[7],往往在方言中采用、在方言中保存,語言發(fā)展的過程中俗語詞的保留、新增和消失是不容忽視的。黃征認為俗語詞的實質(zhì)就是口語語詞和口語性的語詞[8]39,俗語詞可以包含方言詞但二者并非同一概念,二者參照系不同,分別相對文言詞和通語詞而言[9]。徐時儀也探討過方言詞、俗語詞與口語詞的概念和關系問題,認為俗語詞是相對于“正”“雅”而言的白話詞語,與口語詞和方言詞互有交叉,缺乏典范度,適用于比較隨便的場合。他認為相對于通語,書面語和文言中的方言、口語、白話都應該歸入“俗”的范圍[10]。
綜各家所言,方言詞和口語詞雖然不是同一層面的概念,但二者概念的相互交叉要求在定義俗語詞時不能忽視任何一個。俗語詞的口語性質(zhì)是不可否認的,它流行于各個時期的人民口頭語中,與口語詞和方言詞關系密切,具有特殊義訓,并且是漢語新詞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當代詞匯史研究的前沿陣地”[8]39。
近年來,研究俗語詞的辭典、專著、論文日益涌現(xiàn),研究成果可以說已十分豐富,尤以碩士學位論文中的俗語詞研究為代表,針對特定文本進行研究,如《西廂記》《兒女英雄傳》《聊齋俚曲》《霓裳續(xù)譜》《醒世恒言》等。《桃花扇》作為明末清初的戲劇語料,本身具有通俗性的特點,又因文人寫作而具有典雅傾向和方言特色,因而其俗語詞問題值得一探究竟。就《桃花扇》而言,有學者分析過《桃花扇》的方言特色,也有在語言研究中略提俗語詞的,但針對其中的俗語詞進行專門討論的專著和論文都尚未出現(xiàn)。
195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王季思、蘇寰中、楊德平等人合注的《桃花扇》。這個本子對康熙戊子刻本、蘭雪堂本、暖紅室本和梁啟超注本做了互校,注釋簡潔,流傳甚廣。筆者即以此本作為語料基礎。經(jīng)統(tǒng)計,《桃花扇》中共有俗語詞466條,下文分別從音節(jié)結構角度和語義角度對這些俗語詞進行分析。
(一)音節(jié)結構角度的分類
《桃花扇》中的俗語詞,按音節(jié)構成的多少,可劃分為單音節(jié)俗語詞和復音節(jié)俗語詞。
1.單音節(jié)俗語詞
共有85條。例如:
興:動詞,準許,許可。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的方言分區(qū),東北官話、冀魯官話、中原官話、西南官話中都有此意[11]2247。不興即不許,王季思等學者解釋作不時興、不習慣[12]51。
俺院中規(guī)矩,不興拜堂,就吃喜酒吧。(第六出《眠香》)[12]48
賺:動詞,哄騙,欺騙。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的方言分區(qū),北京官話、冀魯官話、中原官話、江淮官話中都有此意。[11]6288
俺高杰有勇無謀,竟被許定國賺了。(第二十六出《賺將》)[12]176
方才騎馬出宮,即發(fā)兵符一道,賺開城門。(第三十六出《逃難》)[12]232
殺:副詞,用以加深程度。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的方言分區(qū),北京官話、客話中都有此意。[11]2121
唬殺奴也!又是那個天殺的?(第二十二出《守樓》)[12]150
寒風冷雪,哭殺香君。(第二十七出《逢舟》)[12]179
2.雙音節(jié)俗語詞
共有335條。例如:
撐達:元明方言,本是漂亮、老練的意思,王季思等學者解釋為支持。[12]70
那督師無老將,選士皆嬌娃;卻教俺自撐達,卻教俺自撐達。(第九出《撫兵》)[12]67
燥脾:形容詞,快意,開心。也作“燥皮”,吳語中意為“爽快”。[13]152
俺柳麻子信口胡談,卻也燥脾。(第十出《修札》)[12]72
妙妙!這才燥脾。(第二十一出《媚座》)[12]146
我們且尋個老婆子燥脾去。(第二十二出《守樓》)[12]150
扯淡:動詞,閑談,聊天。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的方言分區(qū),北京官話、中原官話、西南官話、吳語、湘語中都有此意。[11]2538
無事消閑扯淡,就中滋味酸甜。(第十出《修札》)[12]72
3.三音節(jié)俗語詞
共有29條。例如:
精打精:形容詞,精光,一無所有。吳語、湘語中有“精打光”,意為精光。
見一伙亂臣無禮教歌舞,使了個些小方法,弄的他精打精。(第一出《聽稗》)[12]8
老白相:名詞,指玩過很多地方的人,也指游蕩無業(yè)的人。在吳語或者說蘇州話中是此意?!鞍紫唷痹趨钦Z中是“玩;游戲”的意思。
這船上像些老白相,大家洗耳,細細領略。(第八出《鬧榭》)[12]61
院里常留老白相,朝中新聘大陪堂。(第十七出《拒媒》)[12]114
耳刮子:耳光。
我們走去,打他個耳刮子。(第二十四出《罵筵》)[12]161
4.四音節(jié)及其以上俗語詞
共有17條。例如:
手帕姊妹、香火兄弟:王季思等學者解釋為結拜姊妹、結拜兄弟。[12]43-44
相公不知,這院中名妓,結為手帕姊妹,就像香火兄弟一般,每逢時節(jié),便做盛會。(第五出《訪翠》)[12]39
望眼巴巴:形容掛念盼望急切的樣子。
俺這里望眼巴巴,候江州軍糧飛下。(第九出《撫兵》)[12]67
有天沒日:熟語,比喻沒有根據(jù)?!稘h語方言詞典》認為膠遼官話中常見。
你說那兩位嗣廠工,有天沒日,要把正人君子,捕滅盡絕。(第三十一出《草檄》)[12]205
從音節(jié)結構角度對《桃花扇》中的俗語詞進行歸納整理,見表1。
表1 《桃花扇》中的俗語詞
從音節(jié)結構上看,《桃花扇》俗語詞中復音節(jié)詞的數(shù)量大大超過單音節(jié)詞,占全部俗語詞數(shù)量的80%以上。復音節(jié)詞中,雙音節(jié)詞占優(yōu)勢,三音節(jié)及其以上的詞數(shù)量相對較少。數(shù)據(jù)顯示,古代漢語以單音節(jié)詞占優(yōu)勢的特點發(fā)展到《桃花扇》時期,已經(jīng)有所不同:俗語詞已經(jīng)是以雙音節(jié)詞為主,單音節(jié)詞逐漸讓位于雙音節(jié)詞,在音節(jié)結構上體現(xiàn)了漢語詞匯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
(二)語義分析角度的分類
1.《桃花扇》俗語詞語義分類
詞的意義是它所代表的事物、現(xiàn)象或關系,既包括概念意義(理性意義),又包括附屬意義(即附加在理性意義之上的各種色彩意義)。筆者將《桃花扇》中的俗語詞按照語義分為稱謂、名物、行為動作、性質(zhì)狀態(tài)等四類。
(1)表示稱謂的詞。
1)人稱代詞表示稱謂的。例如:
俺:代詞,我,我們;我的,我們的。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的方言分區(qū),東北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晉語、江淮官話、西南官話、吳語、客話、閩語中都有此意。[11]4917《桃花扇》中“俺”字用例極多,后可加“們”表示復數(shù)。
你每日倚著塞門樁子使喚俺,今以后叫你聞著俺的風聲腦子疼。(第一出《聽稗》)[12]8
這四人另有個去法,聽俺道來!(第一出《聽稗》)[12]9
俺雖是江湖泛交,認得出滑稽曼老。(第十一出《投轅》)[12]81
咱家:人稱代詞,我。是一種比較口語化的稱呼,類似于“吾輩”,也類似于評書中的“在下”?!短一ㄉ取分幸灿杏谩霸谙隆弊苑Q的,如“在下丁繼之”[12]47,屬于比較文雅的用法?!对娫~曲語辭匯釋》把“咱”解釋為:于自稱或稱人時用于句尾,與普通之獨立為自稱義者異,如“你咱是必把音書頻寄”?!短一ㄉ取匪谩霸奂摇眲t是在獨立自稱字“咱”后加“家”字,繼續(xù)表自稱。
咱家左良玉,表字崑山。(第九出《撫兵》)[12]66
咱家黃得功,表字虎山。(第三十四出《截磯》)[12]224
2)特定名詞表示稱謂的。例如:
相公:《桃花扇》中指對男子的敬稱。
他是江湖名士,稱他柳相公才是。(第一出《聽稗》)[12]7
三位相公聯(lián)句消夜,我們?nèi)齻€陪著打盹么? (第八出《鬧榭》)[12]60
你是侯相公么?陳相公、吳相公怎么都在里邊?(第三十三出《會獄》)[12]220
官人:名詞,舊時年長的人對年輕男、女的尊稱。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的方言分區(qū),吳語、客話中有此意[11]3686??梢钥醋鲗δ凶拥木捶Q,《桃花扇》中特指已婚男子,如妻子稱呼丈夫,此意多見于早期白話。據(jù)清代趙翼《陔余叢考》卷三十七載,唐以前唯有官者方稱官人,至宋已為時俗通稱,明代以后遍及士庶,奴仆稱主及尊長呼幼,皆可稱某官人[14]。
新官人到門了。(第六出《眠香》)[12]47
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處于何等也? (第七出《卻奩》)[12]55
子弟:宋元俗語,特指風流少年,紈绔子弟,多指嫖客,與一般指青年后輩的“子弟”不同。[12]44《詩詞曲語辭匯釋》把“子弟”解釋為:嫖客之稱?!短一ㄉ取贰白拥堋币馀c此相似。
這樣有趣,也許子弟入會么?(第五出《訪翠》)[12]39
(2)表示名物的詞。
1)表示處所方位。例如:
樓頭:樓上。
你看,樓頭奏技了。(第五出《訪翠》)[12]40
若中了意,便把物事拋上樓頭,他樓上便也拋下果子來。(第五出《訪翠》)[12]39
案頭:幾案上或書桌上。
列之案頭,歌之場上,可感可興。(《桃花扇凡例》)[12]11
那搭:代詞,那里,那兒。“那達”也作“那搭”。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的方言分區(qū),晉語、蘭銀官話、吳語、徽語中都有此意。[11]2272
若認儲君真不差,把俺迎來主,放那搭。(第三十二出《拜壇》)[12]215
2)表示日常事物名稱。例如:
玉缸:玉杯。
乍暖風煙滿江鄉(xiāng),花里行廚攜著玉缸。(第一出《聽稗》)[12]6
酒底:宴會上行酒令的后半部分。飲酒后行之令稱“酒底”,酒底又有余興之意。另有“酒面”,指舊時酒令的前半部分,行令前斟滿杯,未飲而先行之令稱為“酒面”。
酒要依次流飲,每一杯干,各獻所長,便是酒底。(第五出《訪翠》)[12]41
營生:名詞,工作;職業(yè);事情。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的方言分區(qū),東北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冀魯官話、晉語、蘭銀官話、西南官話中都有此意。[11]5294
您嫌這里亂鬼當家別處尋主,只怕到那里低三下四還干舊營生。(第一出《聽稗》)[12]9
3)表示地位與身份。例如:
假女:義女、養(yǎng)女?!凹僮印奔戳x子、養(yǎng)子。
養(yǎng)成一個假女,溫柔纖小。(第二出《傳歌》)[12]16
陪堂:俗語稱幫閑、狎客為陪堂。
辛勤莫忘老陪堂。(第十六出《設朝》)[12]110
院里常留老白相,朝中新聘大陪堂。(第十七出《拒媒》)[12]114
孽子:在封建社會,凡不是正妻生的兒子都稱作孽子,他在家庭里一般是受到歧視的[12]75?!稘h語方言大詞典》解釋為妾所生的孩子,認為蘭銀官話中常見[11]7438。
倒不如把些剩水殘山,孤臣孽子,講他幾句,大家滴些眼淚吧。(第十出《修札》)[12]73
4)表示人事別稱。例如:
破瓜:舊稱女子十六歲為“破瓜”。如唐皇甫枚《三水小牘》卷下《魚玄機笞斃綠翹致戮》:“(魚玄機)色既傾國,思乃入神,喜讀書屬文,尤致意于一吟一詠。破瓜之歲,志慕清虛?!保?5]字面的意思就是將“瓜”拆破,“瓜”字拆開為兩個八字,即二八之年,所以女子十六歲時稱“破瓜之年”。這是字形拆分形成的俗語詞[16]。
破瓜碧玉佳期,唱嬌歌,細馬騎。(第二出《傳歌》)[12]19
耳刮子:北方方言,耳光,又稱“嘴巴子”等。
我們走去,打他個耳刮子。(第二十四出《罵筵》)[12]161
大號:名詞,正式名字,學名,冀魯方言。
正要請教大號。賤妾卞玉京。(第六出《眠香》)[12]47
方才都是路遇,不曾請教尊姓大號。(閏二十出《閑話》)[12]135
(3)表示行為動作的詞。
1)與身體部位有關的動詞。例如:
剺:動詞,割,劃開。
為悅己者容,甘剺面以誓志,亦事之細焉者也。(《桃花扇小識》)[12]3
掇:動詞,用雙手拿,端,搬。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的方言分區(qū),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西南官話、吳語、贛語、客話、閩語中都有此意。[11]5392
亂臣堂上掇著碗,俺倒去吹吹打打伏侍著他聽。(第一出《聽稗》)[12]8
干(干杯):動詞,吃,喝。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的方言分區(qū),西南官話、閩語中有此意。[11]176“干杯”即喝干杯中的酒。
請干一杯。(第四出《偵戲》)[12]33
酒要依次流飲,每一杯干,各獻所長,便是酒底。(第五出《訪翠》)[12]41
2)與心理活動有關的動詞。例如:
賺:動詞,哄騙,欺騙。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的方言分區(qū),北京官話、冀魯官話、中原官話、江淮官話中都有此意。[11]6288
竟被許定國賺了。(第二十六出《賺將》)[12]176
方才騎馬出宮,即發(fā)兵符一道,賺開城門。(第三十六出《逃難》)[12]232
合該:動詞,理應,應當。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的方言分區(qū),冀魯官話、江淮官話中都有此
意。[11]2111
原來如此,合該師父不死,也是奴家有緣,又得一面。(第二十七出《逢舟》)[12]179
上心:動詞,留心,用心,盡心。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的方言分區(qū),東北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江淮官話、贛語中都有此意。[11]231
只是侯郎不見,妾身無歸,還求師父上心。(第三十九出《棲真》)[12]247
3)表示與說話相關的詞。例如:
掛口:動詞,談到,提及,亦作“掛口”“掛口兒”。
無恥之言,再休掛口。(第三十五出《誓師》)[12]231
斗齒牙:吵嘴,即爭吵。
看您挨肩雁序,恰似好同胞,為甚的爭坐位失了同心好,斗齒牙變了協(xié)恭貌。(第十八出《爭位》)[12]122
扯淡:動詞,閑談,聊天。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的方言分區(qū),北京官話、中原官話、西南官話、吳語、湘語中都有此意。[11]2538
無事消閑扯淡,就中滋味酸甜。(第十出《修札》)[12]72
4)其他行為動作詞。例如:
溜:沿著;趁人不見走開。
那賊臣溜著河邊來趕俺,這萬里煙波路也不明。(第一出《聽稗》)[12]9
俺為臣的,也只得偷溜了。(第三十六出《逃難》)[12]232
攛掇:動詞,《漢語方言大詞典》解釋為張羅,拾掇[11]7048。王季思等學者解釋為催促、準備[12]50?!对娫~曲語辭匯釋》把“攛斷”“攛掇”解釋為:戲劇音樂用語,猶云奏演。此為搬弄義之引申?!岸匏汀迸c“攛掇”“斷送”義近,猶云慫恿、發(fā)付、催逼、推送?!短一ㄉ取贰皵x掇”意與后一類解釋相似。
妾身不得奉陪,替官人打扮新婦,攛掇喜酒吧。(第六出《眠香》)[12]47
作伐:做媒。
多謝作伐,喜筵俱已齊備。(第六出《眠香》)[12]46
人是有一個在這里,只要你去作伐。(第十七出《拒媒》)[12]115
(4)表示性質(zhì)狀態(tài)的詞。
1)表示性質(zhì)。例如:
溜:形容水流急,迅急的水流。
黃河水溜,不是當耍的。(第二十七出《逢舟》)[12]178
嫩:臉皮薄。
香君面嫩,當面不好講得。(第五出《訪翠》)[12]42
腌臜:形容詞,骯臟,不干凈。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的方言分區(qū),東北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晉語、西南官話、吳語、贛語、閩語中都有此意。[11]6240
這是奴的舊扇,血跡腌臜,看它怎的。(第二十三出《寄扇》)[12]155
2)表示狀態(tài)。例如:
中意:喜歡,喜愛。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的方言分區(qū),吳語、客話、粵語中都有此意[11]711?!对娫~曲語辭匯釋》把“中”解釋為:堪、合、行?!短一ㄉ取贰爸幸狻奔春虾跣囊猓^而喜愛,“中”字意與“合”相似。
鑒賞中意的如何會面?(第五出《訪翠》)[12]39
若中了意,便把物事拋上樓頭,他樓上便也拋下果子來。(第五出《訪翠》)[12]39
饒(轉(zhuǎn)繞):多,轉(zhuǎn)繞即更多?!对娫~曲語辭匯釋》中的“饒”字有5個義項:讓;饒恕,引申為憐;添,連,不足而求增益;嬌,妖,佳美;任,盡,假定之辭?!短一ㄉ取贰梆垺弊忠獠辉诖肆?,與《現(xiàn)代漢語詞典》所錄義項“豐富,多”相似。[17]1086
評儀秦一番舌戰(zhàn)巧,也不過息兵半晌饒。(第十八出《爭位》)[12]123
硬:固執(zhí),一定要做或者勉強他人一定要做。
我們奉老爺之命,硬娶香君,只得快走。(第二十二出《守樓》)[12]149
那時硬搶香君下樓。(第二十八出《題畫》)[12]185
2.《桃花扇》俗語詞詞群分析
在稱謂、名物、行為動作、性質(zhì)狀態(tài)的語義分類之外,有必要按照語義群類進行更為細致的詞群分析,以便了解《桃花扇》俗語詞使用的部分特性。俗語詞“詞群”,即某些俗語詞在義項上具有共性,同一詞群中的詞具有共同的語義特征或語義關系。下文根據(jù)《桃花扇》俗語詞的實際使用情況,將“程度深”“吃喝動作”“斥責語氣”“語氣助詞”“數(shù)量詞”五類作為詞群單獨分析。這五類詞群,或同屬于一個較大的意義類別,或意義相同相近,在意義上呈現(xiàn)的是并列關系。
(1)表示程度深的詞。忒:副詞,太。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的方言分區(qū),東北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晉語、吳語、湘語中都有此意[11]2512。
香君氣性,忒也剛烈。(第七出《卻奩》)[12]56
欺負俺賤煙花薄命飄搖,倚著那丞相府忒驕傲。(第二十三出《寄扇》)[12]154
狠:很,非常,表程度深。
是的狠了,往下來。(第二出《傳歌》)[12]18
殺:副詞,用以加深程度。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的方言分區(qū),北京官話、客話中都有此意。[11]2121
唬殺奴也!又是那個天殺的?(第二十二出《守樓》)[12]150
寒風冷雪,哭殺香君。(第二十七出《逢舟》)[12]179
甚:有加深程度之意。《詩詞曲語辭匯釋》把“甚”解釋為“是,正,真”?!短一ㄉ取贰吧酢弊忠獠辉诖肆小?/p>
甚妙。(閏二十出《閑話》)[12]134
(2)表示“吃(喝)”動作的詞。吃:把東西送進口中咽下,“吃”的對象不僅包括固體食物,也包括流體食物,現(xiàn)代表達“進食流體食物”多數(shù)不用“吃”,而用“喝”。
都在雞鳴棣上吃酒。(第四出《偵戲》)[12]32
待我說個張三郎吃茶吧。(第五出《訪翠》)[12]41
你們一對兒,吃個交心酒如何?(第五出《訪翠》)[12]42
下(下酒):以菜佐酒,謂就著菜把酒喝下去。
己卯除夜,李木庵總憲遣使送歲金,即索《桃花扇》為爐下下酒之物。(《桃花扇本末》)[12]6
且把鈔本賜教,權當《漢書》下酒吧。(第四出《偵戲》)[12]33
干(干杯):動詞,吃,喝?!案杀奔春雀杀械木?。
請干一杯。(第四出《偵戲》)[12]33
酒要依次流飲,每一杯干,各獻所長,便是酒底。(第五出《訪翠》)[12]41
偷嘴:偷吃東西,躲著人吃東西,有貶義。
老先生是正人君子,豈有偷嘴之理。(第三出《哄丁》)[12]24
(3)表示斥責的語氣詞。唗:表示喝斥或唾棄。《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嘆詞,怒斥聲,多見于早期白話[17]314。
(末喝介)唗!他是江湖名士,稱他柳相公才是。(第一出《聽稗》)[12]72
(外)唗!放屁!國破家亡之時,還有什么趣話說?(第十四出《阻奸》)[12]99
呸:表示斥責或唾罵。
呸!皮肉行里經(jīng)紀,只許你們做么?(第十七出《拒媒》)[12]115-116
(4)不表示特定意義的語氣助詞。是:助詞,加強句子的肯定語氣。袁賓在《唐宋俗語詞札記》中把敦煌變文中置于句首的“是”解釋為加強句子的肯定語氣,如“是我今朝見,必應遭他毒手?!保?8]《桃花扇》“是”字雖不在句首,意義與此相似。《詩詞曲語辭匯釋》中的“是”字有5個義項:雖;試;甚;概括辭,凡;務?!短一ㄉ取贰笆恰弊忠獠辉诖肆?。
在下固始蘇昆生是也。(第二出《傳歌》)[12]18
來:助詞,呢。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的方言分區(qū),冀魯官話中有此意[11]2514?!对娫~曲語辭匯釋》中“來”字意為:語句中間之襯字,與用于句尾作助詞者異,如“索甚么問天來買卦”?!短一ㄉ取贰皝怼弊旨从糜诰湮沧髦~者。
再說什么來?(第四出《偵戲》)[12]33
那高黃二劉,如何說來?他們都怎么說來? (第十五出《迎駕》)[12]103
生:語氣助詞,多用于形容詞后?!对娫~曲語辭匯釋》中的“生”字有2個義項:甚辭,偏也,最也,只也,硬也;語助辭,用在形容詞之后,有時可作樣字或然字解。《桃花扇》“生”字意與此列第二類字義相似。
未知如何,好生焦躁。(第十五出《迎駕》)[12]103
則個:助詞,用于句末,表示動作進行,加強語氣或祈禱等。古方言?!对娫~曲語辭匯釋》把“則個”解釋為:表示動作進行時之語助辭,近于“著”或“者”,亦作“之個”“只個”?!短一ㄉ取贰皠t個”意與此義相似。
只求老爺庇護則個。(第十七出《拒媒》)[12]114
對此懷中物,勉強唱支曲兒,解悶則個。(第三十一出《草檄》)[12]205
還求師父可憐,領著奴家找尋則個。(第三十六出《逃難》)[12]236
(5)數(shù)量詞。
把:一手握取的數(shù)量。
揮不盡血淚盈把。(第三十二出《拜壇》)[12]213
介:量詞,用于人時同“個”。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的方言分區(qū),吳語、贛語、客話中都有此意。[11]731
晚生一介平民,怎敢放肆。(第十一出《投轅》)[12]79
那黃得功一介武夫。(第三十四出《截磯》)[12]226
番:量詞,次,遍,回。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的方言分區(qū),吳語中有此意。[11]6218
每日價琴對墻彈,知音賞,這一番。(第四出《偵戲》)[12]33
青衫偎依,今番小杜揚州。(第六出《眠香》)[12]43
都有此論,但不及這番透徹耳。(第十四出《阻奸》)[12]98
遭:量詞,次,趟。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的方言分區(qū),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都有此意。[11]6778
不必著忙,讓我老柳走一遭何如。(第十出《修札》)[12]74
作為詞匯史研究的前沿陣地,整合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文體中的俗語材料是俗語詞研究的基本工作?!短一ㄉ取纷鳛榍宄跛渍Z詞研究的戲劇語料,是清代詞匯史研究的補證。通過對《桃花扇》俗語詞的音節(jié)分類、語義分析及釋例,其基本特征可總結如下:
(一)雙音節(jié)俗語詞占優(yōu)勢
從音節(jié)角度看,《桃花扇》中雙音節(jié)俗語詞占絕對優(yōu)勢,破除了傳統(tǒng)古代漢語以單音節(jié)詞占優(yōu)勢的特點。相對單音節(jié)詞而言,雙音節(jié)詞增加了詞匯的豐富性和表義的明確性,這其實也是語言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有特征,明末清初,雙音節(jié)已經(jīng)成為了主要的音節(jié)形式。這類俗語詞可與現(xiàn)代漢語雙音節(jié)詞做對比研究,在發(fā)掘理據(jù)源頭的基礎上揭示詞匯演變情況。
(二)地域性的方言特色
《桃花扇》是當時最為流行的南戲(昆山腔),依慣例,南戲的賓白使用蘇州話[13]152。如“燥脾”,這是明清白話小說和戲曲中常見的詞,《桃花扇》中沒有用北方官話區(qū)表“羞臊”義的“臊”,所用“燥脾”皆表“快活”義,正是東南方言區(qū)流行的釋義。“老白相”也使用了吳語或者說蘇州話中的意義,指玩過很多地方的人或游蕩無業(yè)的人,“白相”在吳語中即表示“玩、游戲”的意思。
此外,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的釋義,《桃花扇》中大多數(shù)俗語詞能在多個方言區(qū)同時使用,表達意義或相同或不同,或者在同一個方言區(qū)有多重意義而只取一種。如“興”字的“準許、許可”義在東北官話、冀魯官話、中原官話、西南官話等方言區(qū)都有使用,“扯淡”的“閑談、聊天”義在北京官話、中原官話、西南官話、吳語、湘語中都有使用;“子弟”在宋元俗語中取“嫖客”義,未取一般意義上的“青年后輩”義。這一方面有地域方言的交叉性問題;另一方面《桃花扇》并非嚴格按照蘇州話慣例,一些俗語詞取義為北方方言區(qū)的慣例,如“有天沒日”在膠遼官話中常見,“孽子”在蘭銀官話中常見,句尾助詞“來”在冀魯官話中可見,量詞“遭”在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有此意。這或許與作者的地域身份有一定關系,孔尚任是山東曲阜人,曾赴江南治水,歷時四載,并在這個時期踏遍了南明故地。
(三)口語色彩濃厚
口語色彩濃厚是戲劇語言的典型特征,是語言適用于特定場合或特定文體而形成的語言風格,通俗隨意,且不會因為記錄在書面上就失去其口語色彩?!短一ㄉ取分械乃渍Z詞頗具口語色彩,這不僅與其地域性、方言化有關,還與其和“雅”相對的通俗性、俚俗化有關。如“耳刮子”代替“耳光”“大號”代替“大名”,“俺”“俺們”代替“我”“我們”,還有一些俗語詞可以在具體的語言應用中靈活轉(zhuǎn)變詞性,在新的語法組合中融入新的意義,結構不定性或常有變動。如“溜”,既可作動詞表示動作(“溜著河邊”),也可作形容詞表示狀態(tài)(“黃河水溜”),且作動詞時可以接賓語,具有使動的意義。這些詞往往缺少典范度,具有俚俗性、口語化、形象性等特征,一般不出現(xiàn)在正式書面語中。
值得注意的還有,口語色彩濃郁的俗語詞并非粗俗鄙陋的代名詞,有些俗語詞反而隱藏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能讓人聯(lián)想到特定的民俗、典故等文化意義。如“酒底”一詞將宴會行酒令的風俗隱身其中;如“香火兄弟”“手帕姊妹”,非親緣關系的男性、女性結為異性兄弟或姊妹,手帕以女性私密物品的身份成為結義的象征,男性則是插香結盟,而“手帕姊妹”又稱“手帕交”,舊時在女藝人與妓女中尤為盛行。這些都是源遠流長的生活習俗或民間習俗。
(四)感情色彩豐富
詞語的感情色彩主要來自人們的主觀評價,表達了人們對所反映事物的感情態(tài)度,大致可分為褒義、貶義、中性三類。《桃花扇》中的俗語詞感情色彩豐富多樣,其中褒義俗語詞數(shù)量較少,貶義俗語詞色彩最為鮮明。如“中意”“撾乖”“高煙”等帶有肯定、贊揚、喜愛等褒義色彩;“啐”“呸”“腌臜”“偷嘴”“天殺的”“瞎鬼兒”等帶有否定、批評、憎惡、鄙棄等貶義色彩;“剺”“攧”“哩”“價”“下酒”等則是無褒無貶的中性詞。這類情感態(tài)度蘊含在人們的生活習慣中,并進而在語言習慣中表露出來,是研究當時語言習慣甚至風俗民俗的重要材料。
(五)形象色彩濃郁
詞語的形象色彩提供給讀者的是近似于直觀的感受,能使人聯(lián)想起詞語所指稱事物的具體形象,具有比較鮮明的畫面感。形象意義可以描摹聲音,反映顏色,展現(xiàn)動態(tài)或事物形態(tài),能夠加深文章生動形象的程度。如用“嫩”形容臉皮薄,用“搦”形容香君香扇墜兒似的身材,用“雞皮”形容老人粗糙的皮膚,都頗為形象,與形象思維的特質(zhì)是吻合的。
綜上所述,俗語詞作為具有口語性質(zhì)的詞匯,其成詞不僅受到語言因素的影響,與音節(jié)、字形等有關,也受到非語言因素的影響,與地域方言、特定時代的社會文化有關,進而表現(xiàn)出了口語性、時代性、地域性、社會文化性等特色,數(shù)量眾多,內(nèi)容豐富。除此之外,《桃花扇》中的俗語詞還具有特殊的戲劇語言色彩,如“價”字的使用屬于戲劇術語的俗語化,既提示動作或狀態(tài),又具備濃郁口語色彩。
[1]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3版)[Z].北京:中華書局,1977.
[2]徐復.敦煌變文詞語研究[J].中國語文,1961(8):29-34.
[3]蔣禮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4版)[Z].第四次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徐時儀.古白話詞匯研究論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楊琳.俗語詞研究概說[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3):121-125.
[6]郭在貽.訓詁學[M].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5.
[7]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8]黃征.徐復先生對漢語俗語詞研究的貢獻[J].文教資料,1995(6):39-45.
[9]黃征.漢語俗語詞研究的幾個理論問題[J].杭州大學學報,1992(2):45-52.
[10]徐時儀.《朱子語類》詞匯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11]許寶華,宮田一郎.漢語方言大詞典[Z].北京:中華書局,1999.
[12]孔尚任.桃花扇[M].王季思,蘇寰中,楊德平,校.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13]李藍,張赪.“臊皮”“燥皮(胃)”辨析[J].中國語文,1995(2):150-153.
[14]趙翼.陔余叢考[M].上海:商務印書館,1957.
[15]皇甫枚.三水小牘[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6]齊瑞霞.俗語詞成詞理據(jù)的影響因素分析——以宋代筆記為例[J].山東社會科學,2014(9):179-182.
[17]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6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18]袁賓.唐宋俗語詞札記[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4):72-78.
(責任編輯:劉燕)
Study on Colloquial Words in The Peach Blossom Fan
Dong Si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Arts,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 Shandong 273165,China)
This paper based on a legendary plays-“The Peach Blossom Fan”,The Peach Blossom Fan written by Kong Shangren of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This paper utilizes methods of induction,chart and studies the colloquial words which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yllable structure,semantic classification and word group analysis,then come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As the vocabulary with the oral features,colloquial words not only effected by linguistic factors,but also effected by non linguistic factors,then exhibit some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such as mainly disyllabic,a great feature of dialect,prominent colloquial features,emotionality,vivid images and so forth.
The Peach Blossom Fan;colloquial words;syllable structure;semantic analysis;essential feature
H12
A
1672-7991(2017)01-0052-08
10.3969/j.issn.1672-7991.2017.01.009
2016-11-29;
2016-12-5
董偲(1993-),女,山東省鄄城縣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