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樂梅
【摘 要】數學作為一門學科,不僅有知識、技能、能力等智力因素,也涉及興趣、動機、態(tài)度、等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決定學習的水平,影響智力水平發(fā)揮。在教學中發(fā)揮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積極作用,培養(yǎng)學生非智力品質,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重要一環(huán)
【關鍵詞】興趣激發(fā);動機培養(yǎng);抽象思維;直觀想象
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抽象性、邏輯性、應用性、對數學的興趣等。心理學家認為:數學教學是以認知為基礎的復雜心理過程,這個過程中的心理因素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與認知過程直接有關的,如: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稱為智力因素;另一類是與認識過程的起動、維持、調節(jié)有關的,如興趣、動機、態(tài)度等,稱為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決定學習積極性的水平,影響著智力水平的發(fā)揮,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和諧發(fā)展。由此可見,在教學中發(fā)揮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質,對培養(yǎng)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非常重要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對數學來說興趣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探求,激發(fā)學生興趣,有利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
1.巧引新課激發(fā)抽象思維
數學學科有抽象的一面,如果新課引入巧妙,就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學生能主動地跟老師的思路抽象出學習的概念,以致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如:在講實數時,先讓學生回答什么叫有理數,然后教師再總結——有理數都可以寫成有限小數或無限循環(huán)小數的形式,接著讓學生觀察下面的數:=1.41421……=1.73205080……=
3.14159265……的特點,學生很快得出結論:這些數既不循環(huán),又無限。接著再問:“這叫什么數呢?”學生會積極的思考,這時老師引出課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實數?!边@時學生們急切的想知道結論,當提出什么是無理數時,學生很快抽象出無理數的概念。抽象思維得到了培養(yǎng),在興趣的驅使下,加深了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興趣入手培養(yǎng)直觀想象
概念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比較抽象,學生對概念缺乏興趣,滿足一知半解。在引進概念前,舉出反映定義、對象、本質屬性的實例模型,使學生有感性認識,來激發(fā)興趣。如:在講點的坐標一課時,先提出學生身邊實際問題,能否用一對數來描述同學所在的座位。同學們的興趣頓時高漲起來。一個同學說:“我在的位置用三行和二列表示。”接著說:“如果把所在座位看做一個點的話,那么點的位置用什么來表示?”這是同學們對點的表示方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接下來教師再給出定義,學生輕松的接受了新知識。
再如:講數軸一課時,為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先在小黑板上畫一個溫度計,觀察溫度計的特點,在直觀認識和興趣的驅使下,很快掌握了數軸這個抽象的概念。
3.巧設疑問培養(yǎng)推理能力
巧設疑問就是抓住學生求知的心理,提出一個難度適中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層層遞進去深入思考,來提升學生的推理能力。
比如:在講正數負數一課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先疑提出——用小學學過的數能表示生活中的一切量嗎?學生一聽興趣來了,再舉例——某天的最高溫度是零上5℃,最低溫度是零下5℃,都用小學學過的數記作5℃行嗎?怎么辦?如何區(qū)別兩個不同的量呢?一串串問號激發(fā)起學生探索興趣,學生思考研究尋找答案,正數與負數的概念自然被學生接受。
4.巧妙引導培養(yǎng)興趣遷移
心理學研究,在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情況下,可利用學生對其他活動的興趣遷移到學習上,從而產生學習的需要。如:在講正弦定理時,發(fā)現學生喜歡測量,講新課之前,出來一道題:測量大慶電視塔的高度,他們很感興趣,學生想了半天也沒找到方法,這時對他們說“今天講正弦定理的應用就能解決這一問題”,使他們產生學習的需要。事實說明,對一些缺乏數學興趣的學生,可利用遷移規(guī)律,使他們產生學習需要,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培養(yǎng)學習動機激發(fā)數學興趣
良好的動機能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形成一種潛在的、穩(wěn)定的、持久的學習力量;讓學生愛上數學,喜歡數學。
1.走進數學培養(yǎng)動機
上第一節(jié)數學課,首先設計兩個問題:(1)你對數學了解嗎?(2)議一議:你心目中的數學……今天我們就走進數學,請看大屏幕:用多媒體播放:數學學科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日常生活、工農業(yè)生產、國防、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應用,與相關學科的密切聯系。學生看后深深地感受到數學應用之廣、用途之深,認識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使學生產生學好數學的愿望。
2.樹立典范維持動機
樹立典范就是不斷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把學生身邊中勤奮學習的事跡介紹給學生,用他們的好行為去影響學生。中學生競爭意識較強,爭強好勝,希望自己能趕上或超過身邊的同學。借助這一特點,樹立身邊的典范,激發(fā)他們的競爭意識。每次數學單元測驗,根據他們的數學成績、平時的學習態(tài)度,評選班級的數學狀元、學習標兵,給他們上光榮榜,戴紅花等。讓他們給同學介紹學習經驗和方法,讓其他同學學習借鑒。以此來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同學之間形成了一種比學趕超的氛圍,這就使得要倦怠的學習狀態(tài),維持住了學好數學的動機,
3.確定目標鞏固動機
根據學生的基礎和智力水平,給學生制定一個跳一跳,就可以夠得著的學習目標。它能充分調動全體同學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習興趣。開學初讓每個學生根據原有基礎制定自己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作為一學期的奮斗目標,每次測驗成績進行表彰。設有達標獎、進步獎、優(yōu)秀獎,上中下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受到表彰,大面積調動學生積極性,鞏固學生學習動機。
總之,數學教學活動是受智力和非智力兩種因素制約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把學生看成主體,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數學素核心素養(yǎng),才能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燕國材.六談非智力因素的幾個問題[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
[2]皮連生.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