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劍
摘 要:作為一種逐漸發(fā)展起來的新劑型,軟膠囊的出現(xiàn)解決了很多藥物穩(wěn)定性、吸收性等方面的不足,為醫(yī)藥行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在軟膠囊制劑的生產過程當中,由于技術手段和操作上的失誤,出現(xiàn)了一些影響軟膠囊質量和工藝的因素和問題。本文對軟膠囊制劑進行了介紹,并主要分析了軟膠囊生產過程中的幾個關鍵工藝。
關鍵詞:軟膠囊;生產工藝;關鍵問題;分析
膠囊劑,是指將藥物灌裝于特定的空的膠囊外殼中而制成的藥劑,主要包括硬膠囊劑和軟膠囊劑兩種(另有說法將膠囊劑劃分為硬膠囊劑、軟膠囊劑和腸溶膠囊劑三種)。其中,軟膠囊劑是指將明膠、甘油和其他材料進行合理配比制成特殊的囊材,并且將藥劑裝填其中而形成的球形或者橢圓球形的藥劑。通常來講,軟膠囊通過壓制法或者滴制法,相較于其他形式的藥劑,軟膠囊具有以下優(yōu)點:首先,軟膠囊獨特的藥物包裝殼可以隔絕某些藥物苦澀、腥臭等不適氣味,使人們服用起來更加容易;其次,軟膠囊制劑藥物劑量準確,生物利用度高,人體的吸收程度也明顯好于片劑,因此可以使用較少的劑量發(fā)揮同等的療效;第三,軟膠囊相對封閉,可以提高藥物的穩(wěn)定性,解決一些藥物光敏度高,容易氧化的問題,同時軟膠囊可以實現(xiàn)定點定位給藥,使藥劑效果更加顯著;第四,軟膠囊制劑適應性強,填充內容物廣泛,攜帶輕巧,使用方便。盡管軟膠囊劑有上述種種好處,但是,由于軟膠囊囊皮的材質問題,很多易溶性和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或溶劑,都不宜制成膠囊劑。
在我國醫(yī)藥行業(yè)和藥物生產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過程中,雖然膠囊劑的制作技術和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在工作和生產實踐中,我們仍舊會遇到不少問題,下面我們將從軟膠囊生產的化膠、配料、壓丸以及干燥四個程序進行分析,以便幫助生產企業(yè)加強對生產過程中這四個主要工序的嚴格控制。
一、軟膠囊的化膠工藝
化膠主要是指膠囊皮的配置過程,這是保證軟膠囊制劑質量和療效的根本步驟。膠囊皮的成分主要是明膠和增塑劑,明膠的質量判斷標準主要包括明膠的粘度、凍力、含水量和透明度等等,而決定明膠的主要指標就是明膠的粘度,粘度過低的明膠容易導致膠囊皮“皂化”而降低產品的質量。由于市場上對于明膠粘度等級的劃分造成的明膠價格差異明顯,因此,時常會出現(xiàn)軟膠囊生產企業(yè)為了降低成本而進行的明膠粘度調整和混配,這種現(xiàn)象本來無可非議,但是如果出現(xiàn)商家為了過分追求商業(yè)利益而不顧商業(yè)道德和產品安全的行為,相關部門則必須嚴格禁止并且適當加大處罰力度。而正常的生產廠家要想保證自己的產品質量和市場信譽,除了要做堅守職業(yè)道德之外,還要嚴把材料選購,要注意檢查明膠產品的檢驗報告。
在軟膠囊皮的生產過程當中,除了明膠產品之外,還需要加入適當?shù)脑鏊軇┖退M行配比,以便得到恰當?shù)漠a品。最常見的增塑劑就是甘油,對于甘油和明膠的配比比例,我們必須根據產品的特性進行嚴格的把控,當甘油:明膠低于25:100時,干燥以后的膠囊皮就會過分堅硬;當甘油:明膠大于60:100時,膠囊皮會非常柔軟,甚至用手就可以直接撕開。由于不同的藥劑對于軟膠囊皮有不同的硬度要求,因此我們要選擇合適的甘油和明膠配比比例,同時做好市場判斷,防止南北方氣候差距造成的“油眼睛”現(xiàn)象,一般來講,甘油:明膠=30~40::100的比例適合絕大多數(shù)產品,在市場上最為常見。
在進行軟膠囊皮的生產過程中,我們主要采用去離子水或者純凈水進行配比,明膠和水分大約保持1:1的比例:水分太少,膠黏,難以成形;水分太多,膠的凝凍能力下降,也容易導致制丸速度緩慢。
二、軟膠囊的配料工藝
軟膠囊的配料工藝,主要是指對軟膠囊內容物的配制,常見的配制內容有兩種:單純油質類和固體物料與油質的混合體。
有一些藥物本身就是油質類的,因此對于其進行配料相對比較簡單,只需選取一定量的色拉油玉米油或者其他油脂混合均勻即可。有一些藥物需要對固態(tài)物和油質物進行混合,那么對于生產工藝的要求就更高一些:首先,要保證固態(tài)物粉碎良好,沒有較大的結塊,一般在進行混合之前,要先將粉碎物經過100~200目篩,然后再與油類進行混合,形成細膩、均勻的混懸液。在進行混合類配料生產的過程當中,往往會出現(xiàn)由于內容物不均勻或者分層,造成壓丸過程中出現(xiàn)機械噴體堵塞或者干燥過程中出現(xiàn)解封粘合不牢的現(xiàn)象,因此必要的時候,我們還需要在配料中加入適量的助懸劑,使固體和油質分布均勻。
除此之外,進行軟膠囊的配料時,我們還要充分考慮到內容物的PH值,并將其控制在3.8~7之間,防止酸性內容物腐蝕性強造成囊皮滲漏,同時防止堿性內容物降低囊皮的溶解度。
三、軟膠囊的壓丸工藝
壓丸的過程,就是將內容物填充到膠囊皮的過程,這一過程是軟膠囊制作過程中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技術手段最為復雜的環(huán)節(jié),因此在壓丸之前,必須先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相關機械設備的運轉情況良好,機器零部件的清潔程度高、注料的順暢程度高以及密封膠墊的質量合格。在進行填充的過程中,首先要做好注料時間的控制:過長會導致內容物過多而出現(xiàn)滲漏;過短會導致膠囊內部的藥劑量不夠,影響使用效果。其次,要做好膠皮溫度的控制:膠皮溫度過高容易導致內容物滲漏;溫度過低不利于膠皮及時粘合。第三,要做好膠囊裝量的控制,在進行灌注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格外注意避免膠囊中出現(xiàn)氣泡或者膠粒,因為氣泡和膠粒一旦出現(xiàn),就會造成裝量的不穩(wěn)定,影響整體生產水平。一旦在生產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膠皮氣泡或膠粒,首先要檢查機器噴體是否堵塞,該原因排除之后,再逐步考察填充時間、膠皮的粘合問題等。
四、軟膠囊的干燥工藝
經過填充初步成型之后的軟膠囊,進行挑揀處理并吸走表面油脂之后,要進行洗丸,一般來講,選擇石油醚進行脫脂的效果最好,但是要格外注意洗丸安全,防止安全事故。洗丸完成之后,充分晾干,就可以進行干燥過程了。
國內生產企業(yè)當中,最常見的兩種干燥方式是托盤式和滾籠式。這兩種方式都需要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進行,一般來講溫度以不超過35攝氏度為宜,一旦溫度過高,就容易導致膠囊黏、連,膠囊容易產生印痕;濕度則需小于60%,濕度過高會導致膠丸極難干燥。托盤式干燥法,占地面積較小,但是需要的干燥時間長,并且需要工人不斷進行翻盤,因此費時費力;而滾籠式干燥法則恰恰相反,雖然干燥時間短、所需人力少,但是占地面積大。對于時間的控制也決定著膠囊的干燥程度,比較適宜的干燥時間大約為16~24小時。
結語:
除了上述關鍵點之外,軟膠囊的生產質量以及生產工藝的高低還受到人員技術技能水平、機器設備匹配和運行狀況以及環(huán)境(溫度、濕度、潔凈度)因素以及包裝工藝的影響。軟膠囊的制作過程技術要求高,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紕漏都會導致產品質量出現(xiàn)問題,影響企業(yè)的利潤和產品的功效,因此生產中必須精益求精,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
參考文獻:
[1]尤依靜,趙美玉.淺析軟膠囊生產工藝[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1,03(4):60.
[2]何玉蓮.越橘葉黃素酯β-胡蘿卜素軟膠囊生產工藝及其質量控制點[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6,7(12):4821-4825.
[3]盧鵬偉,李光勇,伍善根等.關于中藥軟膠囊的生產工藝、設備和囊殼材料的進展研究[J].機電信息,2015,(17):1-8.
[4]黃舒麗.藥用軟膠囊的生產工藝技術創(chuàng)新[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1,03(12):51.
[5]羅錦杰,林華慶,楊小俠等.植物軟膠囊的新材料與新技術[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15,(5):63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