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闭Z文素養(yǎng)是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同于過去我們所說的語文能力。但何為語文核心素養(yǎng),眾說紛紜,沒有定論。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室主任陳先云從理解、運用、思維和審美四個維度,列出了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清單。本文試從這四個維度闡述指向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文本解讀有效策略。
一、理清文章脈絡:培育學生語言理解素養(yǎng)
關于語言理解素養(yǎng),陳先云列出的清單是:“能讀懂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了解文本表達上的特點;知道積累優(yōu)美的、有新鮮感的語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語感?!?/p>
葉圣陶先生在《語文教學十二韻》中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比~老的這句話告訴我們,任何一篇文本都有一定的寫作思路,都有一條清晰的主線。只要我們理清了這條主線,就能夠全面理解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只有教師深入理解了課文,才能在課堂上教學自如,培育學生的語言理解素養(yǎng)。
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釣魚的啟示》是美國小說家兼建筑家詹姆斯·勒菲斯特所寫的一篇短篇小說,作者從一件生活小事中得到啟示,以小見大,其主旨是:人們面對生活中的誘惑,要依道德的標準進行抉擇。文章不長,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這篇文章是以第一人稱來寫的,很明顯是以“我”為中心,通過自己心情(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舍)的變化來逐步闡明釣魚所得到的啟示。文章不難理解,但僅僅理解到這個程度,對一名語文教師來說,對文本的解讀是遠遠不夠的?!拔摇敝阅軌蚍诺裟菞l鱸魚,并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并最終成為一位著名的建筑設計師,是受到父親嚴格遵守道德規(guī)范的影響,所以對本文本的解讀不能忽視父親的存在:
1. 父親劃著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這時是晚上十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
2.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p>
3.“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备赣H平靜地說。
4.但是,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余地的。
從這些句子中我們可以看出,父親雖然也經(jīng)歷了激烈的思想斗爭,但最終還是堅持了原則,責令孩子放掉鱸魚。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舍”與“得”,父親舍棄的是一條鱸魚,但得到的卻是對孩子一生的影響,這足以說明他是一位睿智的父親。所以,理清了“我”與“父親”這兩條主線就能夠引領學生讀懂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了解文本表達上的特點。
學習、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材料也是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夺烎~的啟示》道理深刻,語言也很美,比如:“晚霞輝映的湖面上濺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漣漪。不一會兒,月亮升起來了,湖面變得銀光閃閃?!薄拔液透赣H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一切景語皆情語,這些優(yōu)美的語言都表達了作者心中的喜悅。作為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語言引導學生理解文本,而且要指導學生加以積累,豐富自己的語言,培育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二、探究語文特性:培育學生語言運用素養(yǎng)
關于語言運用素養(yǎng),陳先云列出的清單是:“能根據(jù)具體語境(語言情境)和任務要求,在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中嘗試著運用自己獲得的言語活動經(jīng)驗,交流順暢,文從字順?!?/p>
語文是集工具性和人文性為一體的課程,其工具性就是對語言文字的運用。熟知小學語文教材的老師都知道,小學語文的文體大致分為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古詩詞、兒童詩、劇本等。文體特征不一樣,其語言運用的特點也各不相同。作為語文教師,在解讀文本時,要針對不同文體進行深入分析,確定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才能實現(xiàn)該文體教學價值的最大化。
比如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以“愛”為主題,其中的兩篇課文《唯一的聽眾》和《別餓壞了那匹馬》都是記敘文,不同的故事卻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都是通過“善意的謊言”奏出了動聽的愛的旋律,唱出了人間真情?!段ㄒ坏穆牨姟分械囊魳方淌谡f自己耳聾,是為了讓“我”拉小提琴更加自信;《別餓壞了那匹馬》中守書攤的殘疾青年說自己需要馬草,是為了讓“我”更加安心地讀書。他們說的都不是真話,但卻溫暖著我們的心。中國自古就講誠信,不能撒謊。教師在解讀文本時,可以抓住這一矛盾點,引導學生開展辯論,培育學生的語言運用素養(yǎng)。
再比如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的《桂林山水》是陳淼的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特別是文中關于水和山的兩段描寫,更是優(yōu)美無比。作者用兩個排比句,以優(yōu)美、簡練的語言,突出了漓江水靜、清、綠,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我們在解讀文本時,一定要把這兩段作為重點。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仿寫,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三、選擇有效信息:培育學生思維評判素養(yǎng)
關于思維評判素養(yǎng),陳先云列出的清單是:“能在閱讀、表達等言語活動中,主動思考;能運用想象與聯(lián)想,形成對客觀事物的初步認識,對語言和文學形象的初步認識,具有初步的評判意識?!?/p>
會學習、善思考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能力,因此有人把思維素養(yǎng)看作是核心素養(yǎng)之首。作為語文教師要抓住文本細節(jié),善于發(fā)現(xiàn)能夠發(fā)展學生思維的訓練點,培育學生的思維評判素養(yǎng)。
比如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的《晏子使楚》,文中晏子對楚王所說的幾句話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很好的邏輯推理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評判素養(yǎng)?!斑@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睆倪@句話中,可以引導學生推理出:這是個狗洞,所以楚國是狗國?!霸L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來了?!睆倪@句話中,可以引導學生推理出:楚國是下等國家?!褒R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yè),一到楚國就做了強盜。”從這句話中,可以引導學生推理出:楚國社會風氣不好。
思維推理原本就具有挑戰(zhàn)性,會使學生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在對晏子的話進行推理學習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延伸,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
再如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扁鵲治病》是一篇寓言故事,通遍文章都是在寫扁鵲見到蔡桓公,指出了他的病理所在,而并沒有寫他如何給蔡桓公治病。很顯然,文本有些文不對題,那么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引導學生討論,訓練學生的評判能力?
同時,老師在解讀文本時還要善于樹立大語文閱讀觀,廣泛閱讀與文本相關的資料,尋找培育學生思維評判素養(yǎng)的訓練點。比如《釣魚的啟示》同時入選了人教版和北師大版教材,內(nèi)容相似,但文字表達卻不一樣。人教版的開頭是:“那年,我剛滿十一歲。有一天,像往常一樣,我跟著父親去附近湖中的小島上釣魚?!倍睅煷蟀娴拈_頭卻是:“十一歲的詹姆斯和他的家人住在湖心的一個小島上。這里,房前的船塢是個釣魚的好地方,父親是個釣魚高手,小詹姆斯從不愿放過任何一次跟父親一起釣魚的機會。”抓住這一不同之處,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下文進行分析,哪一種開頭更好?這種訓練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走出文本,高屋建瓴地審視文本。
四、關注文本表達:培育學生初步審美素養(yǎng)
關于初步審美素養(yǎng),陳先云列出的清單是:“感受到漢字之美,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作品中人性的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審美體驗?!?/p>
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說,在語文教材中,每一篇文本都能夠體現(xiàn)美。不同題材的文體會有不同的語言美:古詩詞,對仗工整,注重押韻之美;散文,語言樸素,注重意境之美;小說,描寫細膩,注重人物之美……羅丹曾說:“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這就需要教師有一雙慧眼,去發(fā)現(xiàn)文本中的美,培育學生的審美情趣。
朱自清的《匆匆》入選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這篇文章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是不言而喻的。全篇只有612個字,但句句都是那樣的優(yōu)美。文章以短句為主,常常形成排比,問而不答,引人深思,構成了一種和諧統(tǒng)一的韻律美。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定能使學生產(chǎn)生美感。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搭石》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特別是:“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边@一段體現(xiàn)了三美,即動作美、聲音美、畫面美。其實這只是表面上看得見的美,而在文本中還藏著許多看不見的美。比如:“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這是一種為他人著想的美?!叭绻袃蓚€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边@是一種謙讓的美?!凹偃缬錾侠先藖碜叽钍?,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边@是一種尊老的美。各種美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和諧美麗的畫面。
在語文教學中,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須要我們變革的不僅僅是課堂,更重要的是教師本身對文本的深入解讀。只有指向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文本解讀,才能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真正放在首位。
參考文獻
[1] 陳先云.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清單[J].小學語文,2017(1-2).
[2] 潘文彬.指向核心素養(yǎng):兒童問學課堂的意蘊[J].江蘇教育研究,2016(4).
[3] 趙永攀.傾聽語文的聲音[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 生長廣.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J].語文教學通訊,2013(7).
[責任編輯:陳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