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平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愛護學生的求知欲,創(chuàng)設情境,積極引導,激發(fā)學生主動尋求知識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不斷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創(chuàng)設 引導 自主探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中學生自主學習問題及對策研究》(課題編號:JCJYC16251048)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2-0048-01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探究是實現(xiàn)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是永遠代替不了學生的,正如杏子是酸是甜,只有學生親口品嘗才能知道滋味。那么,如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探求知識的寶藏呢?
一、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激發(fā)自主探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時,他們就會樂意去學習,并表現(xiàn)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銳的感知。
1.“課前快餐”做準備
“語文快餐”就是課前三分鐘活動。每天的語文活動,我都精心策劃,讓學生獨自認真準備??粗瑢W們津津有味地展示著自己的“杰作”,熱火朝天地討論著問題,我也感到特別欣慰。
2.導課新穎引注意
一個設計新穎的導課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曾經(jīng)嘗試運用過背景介紹式、故事引路式,提問質(zhì)疑式、借助多媒體課件等來吸引學生注意,效果很好。例如在教學《靜默草原》一文時,一開始上課,教師就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同時播放歌詞中所唱到的遼闊草原的畫面:彩蝶紛飛百鳥唱,駿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看完后,教師請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生由衷地感嘆著草原之美。在學生的贊美聲中,教師乘機提出:靜默草原是一種怎樣的享受呢?同學們迫不及待地主動學習起這篇文章。
二、引導學生質(zhì)疑,培養(yǎng)自主探究意識。
語文學習就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質(zhì)疑。根據(jù)語文學習的特點,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質(zhì)疑:
1.對課題進行質(zhì)疑
俗話說“文好題一半?!币箤W生自主學習,對于課題的質(zhì)疑必不可少。要求學生仔細分析課文的標題,看標題是什么結構,中心詞是什么,這樣的標題應該怎樣寫,寫什么。多問幾個為什么,若不能回答就進行探究。在探究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充分的活躍,深度、廣度都有了擴展。
2.對文中貌似矛盾的內(nèi)容進行質(zhì)疑
語文中有很多貌似矛盾,實則精彩的描寫。教師應先進行點撥,再讓學生自讀,積極探討,形成學力,更好地把握課文。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有一句話“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學生提出問題:“似乎與確鑿是相互矛盾的,為什么這兩個詞同時出現(xiàn),這是不是一個病句?”我先對這位學生的質(zhì)疑做了充分的肯定,然后讓學生通過自讀,共同討論。教師適時點撥,讓學生明白用成人的眼光看百草園,的確不會有什么動人的地方,所以作者用“似乎”:但兒時的作者,的確非常喜歡它?!澳菚r確是我的樂園”,所以又用“確鑿”來加強肯定語氣。從而點明是回憶百草園的緣故。這樣的質(zhì)疑,實現(xiàn)了從淺顯的表層的疑問逐漸向較深層次的探究的過渡。
3.對課文與生活的契合處進行質(zhì)疑
例如一位同學在學了《背影》后,產(chǎn)生了這樣的疑問:“朱自清看到父親這樣艱難地爬月臺為他買橘子,為什么他不去親自去買?”就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展開討論探究:一種意見同意讓父親去。理由是:父母之愛,是什么力量也阻擋不了的,朱自清是在默默地享受父愛,如果讓朱自清親自去買橘子,他父親心里絕不會有一種“很輕松似的”感覺。第二種意見認為朱自清應該自己去買橘子。理由是:朱自清當時已經(jīng)是成年人了,即使父親不讓,也應當勸說父親讓自己去,而朱自清只是默默地流淚,是一種軟弱無能的表現(xiàn)。通過探討提升了學生的情感和人生觀。
三、重視多樣的自主探究學習方式。
1.獨立研究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自學課文時,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中獲得知識。例如教學《春風》時,引導學生帶著“體會林斤瀾的《春風》與朱自清描寫的春風有什么不同?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這樣的問題研讀課文,讓學生獲得個性化的體驗,為后面深入分析課文打下基礎。
2.小組合作
在學生獨立研究課文后,對有疑問的內(nèi)容,教師需要組織學生分組探究。這樣既發(fā)揮了學生的互補作用,又讓學生體驗到探究學習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喜悅。例如,在講完《愚公移山》這篇課文時,有位學生提出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愚公會怎樣處理“太行、王巫”二山,我讓同學們分組討論,沒想到學生“新招迭現(xiàn)”:有人認為應該讓愚公搬家;有人認為愚公應該修路;還有人認為愚公應該依托“太行、王巫”二山開發(fā)當?shù)芈糜螛I(yè)……雖然有的方法值得商榷,但學生積極的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難能可貴。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應充分發(fā)掘?qū)W生自主學習的潛能,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究、主動創(chuàng)造,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語文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