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外來入侵植物調(diào)查與分析

      2017-07-03 12:32:20董雪云易照勤王洪峰
      山東林業(yè)科技 2017年6期
      關(guān)鍵詞:帽兒國家森林公園中國科學院

      董雪云,易照勤,王洪峰*

      (1.哈爾濱學院 食品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6;2.東北林業(yè)大學 林學院,哈爾濱 150040)

      外來入侵植物是指從本土分布區(qū)通過自然或人為方式被引入,并且在當?shù)氐奶囟ǖ纳鷳B(tài)系統(tǒng)中自然生長和繁殖,并對當?shù)氐纳鷳B(tài)系統(tǒng)造成損害或影響的植物[1-3]。外來入侵植物侵導(dǎo)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單一化,進而危害人類健康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是導(dǎo)致物種多樣性大幅下降的第二大因素,僅次于人類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4]。近年來外來植物大范圍入侵,并且對眾多地區(qū)產(chǎn)生了嚴重的危害[5,6]。我國外來入侵植物有數(shù)百種以上,每年給我國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可達1千億元左右[1]。外來入侵植物目前幾乎遍布各地[7],甚至一些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和國家森林公園中也發(fā)現(xiàn)了大量外來入侵植物,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健康有極大的影響[8,9,10]。

      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處東北地區(qū)黑龍江省中部,有非常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是東北的一座重要的自然資源寶庫[11]。然而,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周邊的地區(qū)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入侵植物[12],據(jù)研究,黑龍江省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入侵植物19科48屬68種,而整個東北地區(qū)的入侵植物已經(jīng)達到了22科62屬91種[13]。雖然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已經(jīng)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護環(huán)境、控制外來植物的入侵,然而,近年來研究者依然在帽兒山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一定數(shù)量的外來植物入侵,這給森林公園的生態(tài)帶來重大威脅,也給森林公園的管理提出了重大挑戰(zhàn)[14]。因此,我們對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外來入侵植物進行了初步調(diào)查與分析,力圖初步摸清這一區(qū)域外來入侵植物現(xiàn)狀,為進一步對外來入侵植物進行評估、治理和預(yù)防提供依據(jù)。

      1 研究區(qū)域概況

      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距哈爾濱市約100km,屬長白山系支脈張廣才嶺西北部小嶺的余脈,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27°30'-127°34',北緯 45°20'-45°25',南北長 30km,東西寬 20km,自然條件優(yōu)越,地貌特征較復(fù)雜,森林公園的總面積26,507hm2,該地區(qū)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海拔高度在300-808m之間,南低北高,一般坡度在10-15度,屬低山丘陵區(qū)[15]。

      2 研究方法

      2014年-2016年連續(xù)3年通過野外踏查對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植物種類進行普查。依據(jù)《中國植物入侵名錄》[16]確定入侵植物名錄和危害等級;依據(jù)《中國植物志》[17-29]確定外來入侵植物的產(chǎn)地、分布;依據(jù)《中國外來入侵植物調(diào)研報告》[13]確定外來入侵植物的傳入途徑和來源;對入侵植物按照生活型分類。

      表1 帽兒山外來入侵植物種類

      3 結(jié)果與分析

      3.1 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外來入侵植物種類組成

      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有外來入侵植物33種,隸屬于17個科,27個屬(表1),分別占黑龍江入侵植物的89.47%、56.25%和48.53%,占東北入侵植物的77.27%、43.55%和36.26%。其中雙子葉植物有16個科26個屬32種,單子葉植物1科,1屬,1種(表 2)。 菊科(Asteraceae)入侵植物屬數(shù)和種數(shù)均最多,有8屬8種,分別占總數(shù)的29.63%和 24.24%;其次是豆科(Fabaceae),有 3屬 4種,分別占總數(shù)的11.11%和12.12%;莧科雖然只有一屬,但是所含種數(shù)較多,有4種,占總數(shù)的12.12%;其他的科含有的屬數(shù)和種數(shù)都少于3個。

      表2 帽兒山外來入侵植物

      3.2 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外來入侵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和生境

      對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入侵植物的功能型和繁殖特征進行了統(tǒng)計(表2)。33種入侵植物中喬木和灌木僅有2種,其他均為草本植物。入侵植物中,絕大部分為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有24種,占總數(shù)的72.73%;多年生草本有7種,占總數(shù)的21.21%。除種子繁殖外,其中3種可以進行營養(yǎng)繁殖,且以根莖繁殖方式為主。公路分布的外來植物種類最多(表3),有27種,占81.82%;其次是農(nóng)田、荒地、河邊、林緣,依次為19種、14種、13種和9種,分別占57.58%,42.42%,39.39%和27.27%。

      表3 外來植物入侵的生境類型

      3.3 外來植物入侵能力和控制措施

      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外來入侵植物原產(chǎn)于美洲的最多 (表2),有15種,占入侵植物總數(shù)的45.45%,其中惡性入侵有5種,嚴重入侵有5種,一般入侵有2種,局部入侵有1種,有待觀察1種;廣布種有11種,占73.33%,一年生的有10種,占66.67%,多年生具有地下莖的有只有菊芋一種。來自亞洲和歐洲的均有11個種,各占33.33%,嚴重入侵均有4種,局部入侵亞洲有2種,一般入侵亞洲和歐洲各有3種和5種,有待觀察亞洲和歐洲均有3種,其中廣布種各有7個和8個,分別占63.64%和72.73%,一年生各有5種,占45.45%,多年生具有地下莖的種各有2種。來自非洲其他國家的最少只有5種,占15.15%,嚴重入侵有3種,一般入侵有2種,廣布種有5個,占100%,一年生只有3種。帽兒山的外來植物的入侵方式主要有三種 (表4),有意引進、無意引進和自然傳入,其中有意引進最多,有18個種,占54.55%,其次是無意引進的種12個,占36.36%,自然傳入的種最少,只有3個,占9.09%。除了菊芋和三裂葉豚草使用化學方式可以清除外,其他的31個種的清除都需要人工管理(表2)。

      表4 帽兒山外來入侵植物的傳入方式

      4 結(jié)論與建議

      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共有入侵植物33種,隸屬于17個科,占黑龍江和東北入侵植物的50.77%和38.37%。這些植物中,嚴重入侵的已經(jīng)有9個種,表明該地區(qū)的外來植物的入侵狀況已經(jīng)相當嚴重,而如果不能有效控制,還將有大量已經(jīng)入侵到黑龍江和東北的外來植物將有可能入侵到這一地區(qū)。本地區(qū)入侵植物中,一年生植物占優(yōu)勢,這是適應(yīng)東北地區(qū)氣候變化的結(jié)果,例如菊科外來入侵植物多為一年生,可大量產(chǎn)生具冠毛瘦果,隨風大范圍擴散,且兩年生植株可在第二年3–8月連續(xù)開花繁殖,保持整年產(chǎn)生瘦果,便于入侵植物的擴散和繁殖[30]。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廣布種數(shù)量較多,廣布種可塑性強能夠有廣泛的生態(tài)幅來適應(yīng)環(huán)境,分布較廣,生存能力強[31]。

      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入侵植物原產(chǎn)于美洲的最多,這與中國外來入侵種的主要來源地相似[32,33],主要原因是黑龍江省和北美洲基本處于同一緯度范圍,這些外來植物比較容易適應(yīng)黑龍江省的氣候環(huán)境[14]。外來植物中,有意引進的物種最多,占一半以上,其次是無意引進,而自然傳入的很少,而公路是外來入侵植物分布最為集中的環(huán)境,這說明人類的活動是導(dǎo)致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外來植物入侵的最重要因素。要想對這些入侵植物進行治理,目前最重要的手段依然是人工處理,將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目前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外來植物入侵嚴重,形勢不容樂觀。目前的管理措施尚不足以有效控制外來植物的入侵。對外來物種的引入必須加強管理[34],尤其應(yīng)該針對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外來入侵物種的特點建立有地區(qū)特色的外來物種風險評估機制。另外,要加強對惡性入侵外來物種的監(jiān)測,其要加強對公路環(huán)境的檢查和管理,對外來入侵植物要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清除,爭取把其對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及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降到最低。

      [1]徐海根,王建民,強勝.外來物種入侵、生物安全、遺傳資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2]楊 堅,陳恒彬.福建外來入侵植物初步研究[J].亞熱帶植物科學,2009,38(3):47-52.

      [3]葛剛,李恩香,吳和平,等.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外來入侵植物調(diào)查[J].湖泊科學,2010,22(1):93-97.

      [4]ENSERINK M Predicting invasions:Biological invaders sweep in[J].Science,1999,285(5435):1834-1836.

      [5]黃喬喬,沈奕德,李曉霞,等.外來入侵植物在中國的分布及入侵能力研究進展 [J].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2012,21(5):977-985.

      [6]萬方浩,郭建英,王德輝.中國外來入侵生物的危害與管理對策[J].生物多樣性,2002,10(1):119-125.

      [7]張建松.外來入侵植物幾乎“攻陷”中國全境[J].科學家,2015,(1):32-32.

      [8]張浩,葉嘉,楊東,等.武安國家森林公園外來入侵植物調(diào)查[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12,51(3):513-514.

      [9]秦衛(wèi)華,王智,徐網(wǎng)谷,等.海南省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外來入侵植物的調(diào)查和分析 [J].植物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2008,17(2):44-49.

      [10]ZHANG Yuan-yuan,FENG Jin-chao,SANG Wei-guo et al Distribution of Invasive Plant Species in Relation to Environmental and Anthropogenic Factors in Five Nature Reserves in Northern China[J].Journal of Re-sources&Ecology,2012,3(3):278-283.

      [11]姬常平,劉薈嶺,王鑫,等.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野生植物資源調(diào)查與分析 [C]//中國觀賞園藝研究進展,2010.

      [12]魯萍,趙娜,李景欣,等.黑龍江省外來入侵植物分布格局及其影響因素[J].植物分類與資源學報,2012,34(4):367-375.

      [13]馬金雙.中國外來入侵植物調(diào)研報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14]鄭寶江,潘磊.黑龍江省外來入侵植物的種類組成[J].生物多樣性,2012,20(2):231-234.

      [15]姚鑫.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建設(shè)后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1.

      [16]馬金雙.中國入侵植物名錄[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7]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第 23 卷(2)蕁麻科,1990.

      [18]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第40卷豆科,1990.

      [19]中國植物志編委會.中國植物志[M].第25卷 第1分冊.科學出版社,1998.

      [20]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第九卷.科學出版社,1996.

      [21]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第33卷十字花科,1990.

      [22]中國科學院植物志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第三十四卷(2).科學出版社,1992.

      [23]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第四十四卷[M].科學出版社,1997.

      [24]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第46卷翅子藤科至青葉樹科,1990.

      [25]中國植物志編委會.中國植物志[M].第 49 卷(3).科學出版社,1998.

      [26]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第53卷(2)菱科至鎖陽科,1990.

      [27]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第 64 卷(2)紫草科,1990.

      [28]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第 67 卷(1)茄科,1990.

      [29]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第74卷菊科,1990.

      [30]高末,駱爭榮,戈麗清,等.溫州菊科入侵植物的分布特點及其擴散特征[J].溫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9(5):17-24.

      [31]鄒曉燕.石薺苧屬六種植物生態(tài)分化的化學計量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7.

      [32]徐海根,強勝,韓正敏,等.中國外來入侵物種的分布與傳入路徑分析[J].生物多樣性,2004,12(6):626-638.

      [33]彭程,宿敏,周偉磊,等.北京地區(qū)外來植物組成特征及入侵植物分布[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10(S1):29-35.

      [34]梁曉東,葉萬輝.美國對入侵種的管理對策[J].生物多樣性,2001,9(1):90-94.

      猜你喜歡
      帽兒國家森林公園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院刊》新媒體
      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振聲
      看山
      帽兒山景區(qū)民宿旅游發(fā)展策略研究
      東臺黃海國家森林公園:以綠之名,拓荒出“養(yǎng)心”景致
      華人時刊(2020年21期)2021-01-14 01:33:12
      祝賀戴永久編委當選中國科學院院
      基于文本挖掘的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4期)2019-06-15 09:29:30
      三門江國家森林公園旅游產(chǎn)品定位及其市場開發(fā)策略
      海邊有棟小別墅
      論峴山國家森林公園旅游資源的歷史由來和文化特色
      劍南文學(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24
      林芝县| 多伦县| 黎川县| 稻城县| 浦东新区| 卫辉市| 富宁县| 鄂尔多斯市| 运城市| 兰州市| 弥渡县| 洮南市| 行唐县| 资阳市| 城口县| 石屏县| 元阳县| 营山县| 儋州市| 西宁市| 朝阳区| 宁强县| 道孚县| 湖口县| 哈巴河县| 黄陵县| 沂源县| 遂昌县| 邯郸市| 武威市| 依安县| 青田县| 澜沧| 成武县| 和硕县| 旌德县| 安塞县| 海安县| 志丹县| 广宁县| 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