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萍
摘要:養(yǎng)成教育是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xiàn),也是衡量一個人教育程度的標尺,養(yǎng)成教育不僅是個體道德品質和個性形成的基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及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教育。在啟蒙階段讓學生接受養(yǎng)成教育,是對學生實施科學系統(tǒng)的養(yǎng)成教育的需要。小學生中獨生子女較多,學校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已成為不可忽視的新問題?;谝陨锨闆r,筆者談一談小學生文明禮儀的現(xiàn)狀和教育策略。
關鍵詞:文明禮儀;現(xiàn)狀;教育策略
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形成的行為規(guī)范與準則。它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是表現(xiàn)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yǎng)的體現(xiàn),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xiàn)。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小學生作為中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禮儀教育更是刻不容緩。
小學生文明禮儀的現(xiàn)狀
2016年12月,一北京家長爆料,就讀于中關村二小的兒子斌斌(化名)被同學扔廁所垃圾筐,尿和擦過屎的紙灑了孩子一身。這一新聞瞬間刷爆了屏,“校園霸凌”一詞成為熱語,各種關于校園霸凌的事件再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提醒我們思考,是什么讓小小年紀的他們就如此暴力?深究其原因,文明禮儀的缺失難逃其咎。
暴力產(chǎn)生的源頭往往是禮儀的缺失。雖然學校一直進行文明禮儀的教育,但以下“不拘小節(jié)”的現(xiàn)象我們卻常能見到:學生見到老師低頭裝作看不見,未經(jīng)允許私自碰他人物品,公共場合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同學間互取綽號,“開玩笑”捉弄同學等,如此種種,極易引發(fā)小矛盾。更有甚者,矛盾產(chǎn)生后馬上粗言穢語,拳腳相向,讓矛盾升級到暴力狀態(tài)。細想,以禮待之,矛盾不會產(chǎn)生,以禮待之,矛盾更不會升級為暴力。
文明禮儀教育缺失的原因
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孩子禮儀觀念的淡薄 現(xiàn)今社會,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寶貝,集萬般寵愛于一身,禮儀教育嚴重缺失。我們常能見到這樣的場景:餐桌上,第一口飯得喂孩子先吃,怕孩子餓著了;最好的食物,都留給孩子吃,怕孩子營養(yǎng)不夠。長此以往,孩子不懂得長幼尊卑,孝敬老人,更不懂分享,不懂感恩,何來“禮儀”?
學校教育重視不足,導致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禮儀素養(yǎng) 有句話說得好:“抓而不緊,等于不抓?!爆F(xiàn)在大部分學校只注重表面上檢查監(jiān)督學生,以評價的方式體現(xiàn)文明禮儀教育,而忽略了文明禮儀養(yǎng)成細則系列教育的過程。還有的學校則是注重抓教學,雖說重視素質教育,但對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只是教師口頭上說說而已,簡單說教,教育效果不理想。
社會上還沒形成講文明禮儀的氛圍 文明禮儀在社會上還沒有形成大氣候,一些有悖于文明禮儀的行為,如插隊、隨手扔垃圾、出口成“臟”等時時對孩子產(chǎn)生負面影響。而小學生又具有好模仿和從眾的心理特點,受家庭社會和環(huán)境的影響,禮儀表現(xiàn)也具有時好時壞的反復性特點。
小學生自控能力差,自覺性弱 小學生的自控能力差,有時明知道自己這樣做不對,但還是要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他們好奇心強,喜歡模仿,甚至對不文明的行為覺得好玩,想去嘗試,意識不到自己的言行損害自己的形象,對自己行為舉止沒有要求,缺乏約束力。
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策略
輿論導向,加大宣傳 要將文明禮儀教育進行到底,學校的文明禮儀教育必須要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如開展主題班隊會;利用紅領巾廣播站、黑板報及宣傳欄等宣傳公民文明禮儀教育內(nèi)容;評選出“文明禮儀小天使”,發(fā)揮榜樣作用;結合各重大節(jié)日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等。
持之以恒,強化意識 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文明禮儀教育更是如此。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可塑性大,發(fā)展還不穩(wěn)定,又好模仿和從眾的心理特點,強化禮儀教育比較容易取得效果。我們可以小到從坐、立、行、禮貌用語、體態(tài)語等方面進行禮儀訓練,大到在律己、待人、接物方面提出要求。
優(yōu)化環(huán)境,營造氛圍 我們可以在樓梯間、走廊、廁所等地方貼上一些“文明小標語”;通過黑板報開辟“文明小天地”,表彰文明事跡;通過垃圾分類等活動美化、凈化、綠化校園,讓學生置身于整潔、清新、優(yōu)美又有文化氛圍的環(huán)境中,達到凈化心靈的目的。
樹立典范,引導方向 美國教育家洛克曾經(jīng)說過:“對兒童進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應該做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眼前。”教師時刻以己為范,如對于學生的問好,微笑點頭回應,對于學生的幫助,親切道謝;以自己良好的師德表率給學生樹立榜樣,往往能收到更佳的教育效果。
家校溝通,整合力量 學校在對學生實施教育的同時,也要認真開展好家長學校的工作,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家長充分認識到為孩子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的重要性,讓家庭、學校的教育站在一線,莫讓教育變成“5+2=0”。
文明禮儀教育是一項持久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耐心、毅力和持之以恒的信心。只要高度重視,從學生點滴學習生活入手,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生動活潑地對小學生進行教育,文明禮儀之花將會開遍校園的每個角落,并永遠盛開在學生的心中。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匯源大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