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池禮/國營錦江機器廠
某型直升機的無線電高度表系統(tǒng)存在問題:在直升機低高度飛行時,測量顯示的無線電高度值均存在明顯偏小的現象,其中一架飛機比正常值偏小高達1.4m左右(即當直升機機輪離地約2.4m時綜合顯示器顯示的無線電高度值才會由0m變?yōu)?m)。由于無線電高度指示對載機的飛行與著陸安全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對該現象進行深入的分析處理。
該型直升機的無線電高度表系統(tǒng)由調頻連續(xù)波恒差頻式XXX無線電高度表和XXK-XX綜合顯示控制系統(tǒng)(以下簡稱綜顯)共同組成。XXX無線電高度表由XXX無線電高度收發(fā)機(以下簡稱收發(fā)機)、發(fā)射與接收天線和發(fā)射與接收電纜組成。綜顯由MFСD多功能顯示器、MFK多功能鍵盤、DСP綜合顯示處理計算機等組成。
收發(fā)機負責測量載機相對于其所飛躍地形的真實高度,并輸出對應的高度直流電壓給DСP綜合顯示處理計算機,經其A/D采樣和計算機軟件處理后,通過RS422總線輸至MFСD多功能顯示器顯示出無線電高度值,如圖1所示。
圖1 無線電高度表系統(tǒng)與綜合顯示控制系統(tǒng)交聯關系圖
根據無線電高度表工作原理,收發(fā)機通過測量電磁波信號的延遲時間來確定飛行器的相對飛行高度。該延遲時間由兩部份組成,一是與飛行高度成正比的延遲時間Т=2H/С(H為飛行高度,С為電磁波傳播速度3×108m/s),一是收發(fā)機與收發(fā)天線之間的高頻饋線和停機時(對固定翼飛機而言,通常指起落架與跑道剛接觸時)天線離地面高度的延時Тi,也稱為收發(fā)機的飛機設備安裝延時,該值為定值,隨收發(fā)機的設計定型而固定。收發(fā)機內部通過特定的電路,輸出與飛行高度成正比的高度直流電壓。即VH=k(Т-Тi)。
收發(fā)機由收發(fā)機、收發(fā)天線、收發(fā)高頻饋線和托架共同配套組成,全部由承制廠提供。該型無線電高度收發(fā)機機載設備維護手冊的相關技術要求為:
1)飛機設備安裝延時8.5 3 4 m(28ft);
2)高度輸出規(guī)律(線性直流模擬電壓)0~6 0 0 m,U=0.0164H(V)(H單位為m);
3)測高誤差0~30m范圍內為0.6m或3%H,取較大者。
可知:當載機處于停機狀態(tài)時,收發(fā)機射頻信號收發(fā)端的時延(等效高度)應為4.267m(14ft),輸出的高度電壓應為0V,允許的電壓誤差為±9.84mV。
1) 機上系統(tǒng)閉環(huán)成套試驗
先將收發(fā)機放在內場進行性能檢查,在外接28ft延遲線作用下發(fā)現輸出高度電壓與其履歷本最近修理記錄的性能數據一致,都為0V,即0m時無誤差。
在機上無線電高度表系統(tǒng)中并接入Agilent 34401A數字萬用表,測試收發(fā)機輸出的高度電壓與綜顯示數情況,如表1所示。
試驗結果反映出該機剩余高度存在-0.73m的誤差,主要原因為機上高頻饋線和停機時天線離地高度不夠所致。
2) 機上系統(tǒng)開環(huán)試驗
采用Agilent E5071С矢量網絡分析儀,測試該型直升機的機上無線電高度表高頻饋電系統(tǒng)(高頻饋線、收發(fā)天線和離地空間)在4.3GHz的時延,如表2所示。
表1 載機處于正常停機狀態(tài)下的閉環(huán)成套試驗數據
表2 載機處于正常停機狀態(tài)下的開環(huán)試驗數據
由無線電信號傳輸速度和高度距離關系有:
23.4ns×0.3m/ns=7.02m
7.02m-8.534m=-1.514m
-1.514m÷2=-0.757m
-0.757m×16.4mV/m=-12.4mV
可見,兩種試驗方法結果基本一致,都說明XXX無線電高度收發(fā)機在該型直升機上的設備安裝延時8.534m(28ft)設計存在-1.5m的較大誤差,使實際測高增加了-0.75m的誤差。
在機上閉環(huán)測試收發(fā)機輸出電壓與綜顯示數情況的基礎上,分別在機上收發(fā)機的收發(fā)高頻饋線接口端串聯接入28ft(等效高度4.267m)延遲線進行試驗,卻出現了異常情況,如表3所示。
根據高度表工作原理,串聯接入延遲線后本應該是輸出增加該延遲線的等效高度值,但實際在該機發(fā)射端串聯接入延遲線時輸出僅為1.5m,而在接收端串聯接入延遲線時收發(fā)機還出現失鎖,表現為不正常。
該收發(fā)機設備維護手冊指標規(guī)定,0 m的靈敏度S要求值為:62dB≤S≤72dB;但在參數調整中要求調為67dB。承制廠的出廠數據也是67dB,而該產品本次由某公司修理出廠的數據為64dB。
表3 載機處于正常停機狀態(tài)下串接延遲線試驗情況
表4 高度表無線電波在自由空間測量高度上的傳輸損耗
表5 綜顯理論工作數據
根據工作在4.3GHz的高度表發(fā)射的無線電波在自由空間測量高度上的傳輸損耗(衰減)公式為Lf=51.13+20logH(dB),得到表4的計算值。
理論上,當高度表的安裝延時和天線增益、連接高頻饋線選定后,高度表的接收增益受高度控制的規(guī)律(靈敏度曲線)也就確定下來,并應與無線電波在自由空間測量高度上的傳輸損耗規(guī)律基本相同,這樣才能更有利于測高誤差的控制。
可見,將0 m(安裝剩余高度4.267m)的靈敏度調整為64dB基本上是理論最低值,而根據信號傳輸要求和無線電信號反射衰減特性,通常應至少增加3dB以提高信噪比和工作可靠性,因此,將維護手冊要求調整為67dB才是合理的。
綜上,在收發(fā)機的收發(fā)端串接延遲線試驗中出現的異常情況應是由于該收發(fā)機的低高度端靈敏度調整偏低所致:在發(fā)射端串接時,因該端射頻信號功率較大,串接對高度信號的信噪比影響程度小,收發(fā)機還能跟蹤但測量誤差增大使輸出的高度誤差較大;在接收端串接時,因該端射頻信號功率已經很小,再串接時對其信噪比影響較大,致使收發(fā)機因信噪比過低不能跟蹤導致失鎖。
根據綜顯技術資料和軟件設計,綜顯的無線電高度通道設計情況為:
1)模擬量輸入范圍:0~20V;
2)接口采集模塊狀態(tài):A/D采樣12位,分辨率4.8828mV(0.298m),A/D模擬轉換誤差<0.1%;
3)組織畫面顯示設計:高度計算值+0.5后取整顯示(即四舍五入)。
因此,可以推導出綜顯的工作數據,如表5所示。
采用微調高分辨率直流穩(wěn)壓電源(Agilent 34401A并聯監(jiān)測)模擬高度電壓信號方法,得到試驗實際機上綜顯的顯示狀態(tài),如表6所示。
表6 綜顯實際工作數據
可見,實測數據與理論分析基本一致。綜顯實際性能數據更好,應是其內部的數據采集處理比技術資料描述更加復雜和優(yōu)化,如采用分段A/D等,確保了在較低硬件基礎上實現更高精度采樣的目標。其中在0/1跳變顯示時的數據相差較大,應是A/D在低端的線性度較低。
該型直升機的高度表發(fā)射天線裝于7960~8840框,接收天線裝于6630~7960框,兩天線的中心與直升機旋翼軸的水平距離約4m,可以大致計算出機身俯仰(θ)對無線電高度測量值的影響約為4tgθ(m),即俯仰1?影響0.07m。起落架緩沖支柱和機輪輪胎因減振作用設計,存在隨載機的重量變化而變化的壓縮量,正常停機情況下約為0.25m。
因此,綜合分析收發(fā)機、綜顯和載機的技術狀態(tài),理論上當收發(fā)機的零高度誤差為0時,載機保持水平飛行,機輪至少應離地1.3m,綜顯才會顯示1m;當考慮收發(fā)機的測高誤差(0.6m)和載機飛行的水平誤差(≤3?)時,機輪離地約2m,綜顯才顯示1m,這是符合技術要求的。
造成該直升機的無線電高度表系統(tǒng)機輪離地約2.4m時綜顯才顯示1m的原因是,收發(fā)機的低高度端靈敏度調整過低(0m時的靈敏度為64dB),使測量誤差增大。
內場重新調整該機收發(fā)機的參數,將0m的靈敏度提高3dB至67dB,重新檢查調整測高誤差,使0m點電壓在誤差范圍內略微偏正(+0.2m)。再裝機進行地面通電檢查,收發(fā)機輸出高度電壓約-3.8mV(-0.23m),綜顯示數為0m。最后經試飛驗證,機輪離地約1.6m時綜顯顯示1m,其他各高度點誤差指標也達到了可接受范圍。
當然,要進一步減小無線電高度表系統(tǒng)的低高度誤差,還可以調整收發(fā)機的剩余高度值或增加機上的高頻饋線長度(需相應增加其衰減量的靈敏度值),但這些調整都涉及原機定型狀態(tài)的改變,通常需辦理相關的批準手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