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清英
摘 要:語文教學的第一大難題作文當之無愧,學生怕,老師教起來又苦又累。在作文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比較熟悉的教材尋找適當?shù)那腥朦c,巧設題目,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以點帶面,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作文教學;練筆;生活實際
很多學生總是想起來有很多話要說,但提起筆來又寫不出幾個字來,只能在那咬筆頭。為什么學生總是束手無策,寫出的文章缺乏深度呢?這主要是我們沒有從小的題材練習抓起,具體應該怎么做呢?我覺得可以從教材的空白處入手。
一、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巧補空白
在學習《一厘米》后,我動員學生演課本劇,學生自備道具,自編自演,大家在臺上盡情發(fā)揮,天真無邪的表演充分豐富了課本的內(nèi)容,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觸手可及的“陶影”“小也”形象活靈活現(xiàn)、真實可感,深深感染著每一位學生,激發(fā)了大家探索文中人物性格的激情,有助于課文意義的理解。由于課本劇的表演,很多學生對劇中人物有了更深刻的領會,他們就非常有興趣地進行想象,提出許多故事情節(jié),為教材的空白增添亮色。這樣學生在對自己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作時,他們的詞匯、語句、修辭等就能得到很多很多的訓練。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經(jīng)常性地進行練筆,而且要結合教學實際,找生活中學生熟悉的內(nèi)容進行作文練筆。我聽過一位語文名師的一節(jié)作文示范性公開課,她走進課堂后當學生整齊坐在座位上,打開課本,目光齊刷刷看著她等上課的時候,她卻沒有馬上打開課本進行教學,而是話題一轉(zhuǎn):“同學們,你們剛才誰看清老師是怎么走進教室的,誰來說說?”這不問還好,一問下面可熱鬧了,大家竊竊私語,你一句我一句。這時候我以為老師應該要生氣了,沒想到,這位老師卻參與學生的討論。兩分鐘后老師請同學們每一組推選一個代表上臺表述,講完大家進行評價,說說誰觀察得細致,誰說得好,老師在旁邊適時進行指導,課堂生動有趣,學生學習的熱情高。二十分鐘后老師才提出今天這節(jié)課是學習人物描寫,她結合剛剛的活動說明了人物描寫的關鍵點。最后是作業(yè)布置環(huán)節(jié),這節(jié)課的作業(yè)竟然是讓同學們以老師是如何走進教室為主題寫一篇人物描寫的作文。
作文是有用的,是生活的需要。去年九月中旬,學校通知十月份要舉行秋季運動會,我在課堂上就對學生說:“假如我們班要挑選8名運動員,4男4女參加全校的接力賽,如果你是體育委員應該如何組織報名,如何組織訓練,如果影響學習或其他班訓練應該如何與老師及其他班做好溝通?如何在保證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上組織訓練?運動員的后勤保障如何安排?需要的經(jīng)費如何籌集?如何在一階段的訓練后選出最佳運動員參加全校的接力賽?如果我們?nèi)〉玫谝幻劷鹨趺椿??……”學生聽到這些,非常有興趣,他們按照自己的各種假設去展開,頭頭是道,感覺有寫不完的話。這樣學生沒有一點壓力,看不到平時作文課上的表情,他們是在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作文,從而得到寫作訓練。
二、合理利用插圖,巧妙填補空白
語文教材中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只給出簡單的幾種事物,沒有非常詳細地描繪秋天郊外的黃昏圖景,這時我們必須借助課本插圖想象,進行一些有益填補。教師先指導學生細致地觀察插圖,討論畫面的情景,枯藤、老樹、昏鴉,還有樹后的游子牽著一匹瘦馬,畫面有點傷感。這時提出問題,同學們認為這畫面描繪的是什么時候的情景?游子的形象特征、周圍的環(huán)境怎樣?枯藤、老樹、昏鴉,還有馬在這里起到什么襯托作用?教師讓學生踴躍發(fā)言,然后指導學生歸納看到的主要內(nèi)容,弄清條理,然后發(fā)揮想象力進行創(chuàng)作,最后讓學生在這個基礎上完成寫作訓練。
三、合理改寫古詩,巧妙填補空白
語文教材課文《石壕吏》有一句“有吏夜捉人”的情景描述,我覺得不夠具體,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把古詩書寫成現(xiàn)代文,通過這個練習來填補空白。我先讓學生朗讀全文,重點再細讀“有吏夜捉人”段落,感受處在水深火熱中的勞苦大眾,讓學生設想當時自己父母親人就是勞苦大眾中的一員,而你當時很小,就在旁邊地上玩泥巴,你的親人在封建統(tǒng)治階級殘酷無情的虐待下,被無情地差役,到處是哭聲、打罵聲,大家叫苦連天,場面不堪入目……然后引導學生把腦海中的“情景”用自己的語言有條理說出來,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老師在一旁不時給予鼓勵,必要時給予一句兩句的點評,課堂氣氛活躍,學習熱情高漲,效果良好。最后,學生把自己的體會、感悟?qū)懗晌淖?,對古詩進行再創(chuàng)作,這既是一次很好的寫作訓練,也是對古詩空白的一次填補嘗試,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從教材的“空白”處著手,以練筆的形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平時也可以從課內(nèi)走向課外,加強積累與感悟。
參考文獻:
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學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08.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