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趙明明+邱峰+杭燕萍
[摘要] 目的 探析血漿和肽素的測定對下呼吸道感染嚴重程度及預后的評估價值。方法 選取該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接收的住院及門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作為實驗組,另選取同期50名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均給予和肽素測定,比較兩組血漿和肽素水平。結果 實驗組血漿和肽素水平(3.21±0.38)μg/L,PCT(2.21±1.12)μg/L,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PSI等級I級血漿和肽素水平(32.1±12.0)μg/L、II級(40.5±12.7)μg/L、III級(55.2±15.8)μg/L、IV級(78.3±16.3)μg/L、V級(17.2±4.9)μg/L,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與PSI等級之間呈現(xiàn)正相關(r=0.936 2,P<0.05)。 結論 血漿和肽素的測定對下呼吸道感染嚴重程度及預后具有一定評估價值,對改善患者預后價值重大。
[關鍵詞] 和肽素;下呼吸道感染;嚴重程度;預后價值
[中圖分類號] R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5(a)-004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plasma Copeptin determination in the severity and prognosi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Methods 50 cases of hospitalized and outpatient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5.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50 healthy subject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of plasma Copeptin. Results The levels of plasma Copepti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3.21±0.38)μg/L and PCT (2.21±1.12)μg/L, respectively (P <0.0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PSI grade I plasma copeptin level (32.1±12)μg/L, II (40.5±12.7)μg/L, III (55.2±15.8)μg/L, IV (78.3±16.3)μg/L, V (17.2±4.9)μg/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showing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SI and grade(r=0.936 2,P<0.05). Conclusion The determination of plasma and peptidic acid has a certain value in assessing the severity and prognosi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Key words] Copepti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Severity; Prognostic value
下呼吸道感染(LRTI,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在臨床上十分常見,為聲門以下的氣道感染,疾病包括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急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等,是住院患者比較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相關研究顯示[1],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顯著高于健康人群,其中獲得性肺炎患者的和肽素水平最高,而國內尚未有相關研究報道。下呼吸道感染目前是ICU常見的感染類型,雖具有規(guī)范化診療指南,不過其患者死亡率依然比較高。為探析和肽素與降鈣素原對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情及預后判斷價值,該研究將南京市高淳人民醫(yī)院呼吸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接收的住院及門診下呼吸道感染50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另選取同期50名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南京市高淳人民醫(yī)院呼吸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接收的住院及門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作為實驗組,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社區(qū)獲得性肺炎、哮喘急性發(fā)作及急性支氣管炎。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30~80歲,平均(55.87±8.37)歲,另選取同期50名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男性28名,女性22名,年齡29~79歲,平均(55.37±6.74)歲,兩組在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均符合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為自愿參加該次研究,排除處于妊娠期的女性患者,排除明確為肺結核的患者,排除高度懷疑非感染性疾病者且不伴有下呼吸道感染者,排除具有嚴重免疫缺陷患者及排除心血管疾病患者[2]。
1.3 檢查方法
于受檢者發(fā)病24 h內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標本血量為3~5 mL,經(jīng)過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后,分離血漿,然后在零下18℃的環(huán)境下保存待檢。檢驗方法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進行,嚴重根據(jù)說明書進行操作,試劑選擇相配套的試劑盒。
1.4 病情嚴重程度評價
以CURB-65評分進行,包括低血壓、年齡>65,意識障礙,氮質血癥,每項達到標準為1分。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進行分級,0~1分為輕度,2分屬于中度,2分以上者為重度。觀察比較各組患者血漿和肽素及PCT水平情況。
1.5 統(tǒng)計方法
應用SPSS 11.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組間相關性以r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漿和肽素及PCT水平比較
實驗組血漿和肽素水平(3.21±0.38)μg/L,PCT(2.21±1.12)μg/L,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血漿和肽素水平PSI等級相關性分析
實驗組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以PSI(肺炎嚴重度指數(shù))分級,分為I~V級,I級7例,II級7例,III級8例,IV11例,V級17例。對照組50例均為0級。對照組與實驗組和肽素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6組之間的和肽素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r=0.9362,P<0.05),各組和肽素水平與PSI等級之間呈現(xiàn)正相關,見表2。
3 結論
和肽素屬于精氨酸血管加壓素前體C末端的一部分,其水平會隨著感染性疾病的嚴重程度發(fā)生變化,相關研究已經(jīng)指出,和肽素(Copeptin)能夠作為下呼吸道感染的預測分子,降鈣素原屬于易檢測的指標,會在嚴重感染時升高。和肽素在體外的穩(wěn)定性比較好,成為反應體內血管加壓素水平的良好指標。和肽素水平和疾病病程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并將其作為判斷某些急性疾病的相關指標。在文獻[3]中研究指出,對54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檢查血漿和肽素水平,其結果顯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和肽素水平顯著高于健康人群,其中說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者最高,且和疾病嚴重程度有關。研究表明[4],和肽素在下呼吸道感染、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早期診斷及評估預后,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是臨床重要的預測因素。近年來,以血液生化指標判斷LRTI患者病情情況及預后的作用不斷得到臨床肯定,其中和肽素屬于AVP前提,穩(wěn)定性強,同時發(fā)現(xiàn)在判斷重癥下呼吸道感染死亡率較白細胞計數(shù)、C-反應蛋白敏感。研究顯示[5],準確預測重癥感染,及時給予抗感染治療,能夠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預后,不過,臨床上常常存在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情況,進而出現(xiàn)耐藥細菌傳播,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減少耐藥現(xiàn)象的發(fā)生,而減少抗生素濫用的關鍵在于明確的病原學診斷,以用于明確診斷下呼吸道感染是病毒感染引起還是細菌感染導致,這也是目前臨床研究的熱點。王偉等研究顯示[6],在肺癌患者中,其血漿和肽素水平升高的幅度是健康人群的五倍,不過因為樣本量有限,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尚不能得出有力依據(jù)。
多種應激源對血管加壓素(AVP)的分泌具有刺激作用,而AVP屬于下丘腦分泌中比較重要的應激激素,在外周血中,血管加壓素水平具有波動性,臨床上直接對其進行檢測比較困難。不過血管加壓素的前體在合成血管加壓素的同時會釋放和肽素,兩者比較,外周血中,和肽素的穩(wěn)定性比較高,容易檢測。研究指出[7],和肽素水平判斷應激程度與腎上腺皮質激素比較更加準確。目前,已有相關研究證實,可用于判斷肺炎、下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預后情況。不過這些研究樣本量小,比較分散,需加大樣本量深入研究進行證實。該研究顯示,實驗組血漿和肽素水平(3.21±0.38)μg/L,PCT(2.21±1.12)μg/L,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說明,和肽素能夠更好判斷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而PCT屬于炎性標志物,在正常狀態(tài)下,PCT水平在0.1 μg/L以下,發(fā)生全身感染時,其PCU可達到0.5 μg/L,嚴重時可高達1.0 μg/L,血清PCT水平能夠顯示感染患者不同時期的炎性程度。該研究中,對照組與實驗組和肽素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6組之間的和肽素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組和肽素水平與PSI等級之間呈現(xiàn)正相關,這與尹燕[8]研究中,觀察組血漿和肽素水平(3.20±0.15)μg/L,PCT(2.22±1.10)μg/L的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其臨床癥狀及預后均存在差異,早期診斷,及時進行分級,及時治療,對改善預后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王萍,周戎,何永濤,等.血清降鈣素原及C-反應蛋白對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情與預后評估中的作用[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9):1949-1951.
[2] 韓李周,鄭紅,陳曉霞,等.社區(qū)獲得性MRSA下呼吸道感染臨床特征分析[J].臨床醫(yī)學,2014(9):10-12.
[3] 邢蕊, 唐愷. 血清和肽素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診斷及治療中的作用[J]. 臨床軍醫(yī)雜志, 2016, 44(3):289-290.
[4] 井軍虎,李立宇.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變化及其與降鈣素原和C 反應蛋白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4(12):2010-2011.
[5] 陳剛,邢雅軍.和肽素測定對下呼吸道感染的診斷價值[J].現(xiàn)代醫(yī)院,2014,14(3):37-38.
[6] 王偉,劉松,何麗蓉,等.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22):2515-2518.
[7] 傅永平, 周玥. 和肽素和NT-proBNP聯(lián)合檢測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分級中的應用[J]. 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 2016, 25(4):509-511.
[8] 尹燕,劉怡妍,侯剛,等.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漿和肽素和降鈣素原水平變化及其臨床意義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5(4):32-36.
(收稿日期:2017-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