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厚儒++侯婧璇
摘要:
大學生政治參與是我國公民政治參與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政治水平參與的高低對促進公民意識覺醒、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針對大學生參與政治現狀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對于真實了解當代大學生政治思想狀況,合理引導大學生參與政治生活,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特別是推進我國公民政治參與現代化、制度化建設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文章針對平頂山學院學生的政治參與現狀分析大學生政治參與存在的問題,發(fā)現大學生政治參與受到經濟、社會、制度和主流文化、家庭背景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又受學生個人性格、心理和動機主觀方面的影響。通過對這些影響因素的分析,努力找出提高大學生政治參與的方法。最后,筆者就怎樣提高大學生的政治參與給出了一些建議,可以通過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產生興趣;向學生講解政治程序;跟隨時代潮流,利用網絡展現政治事件等途徑提高大學生的政治參與的積極性。
關鍵詞:大學生 政治參與 現狀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1-0132-02
一、政治參與的有關概念界定
政治參與,亦稱參與政治,顧名思義就是一定的政治主體從事的政治活動。
政治參與是普通公民通過各種合法方式參加政治生活,并影響政治體系的構成、運行方式、運行規(guī)則和政策過程的行為。是政治權力得以實現的重要方式,也反映公民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選擇范圍,體現著政治關系的內容。[1]
二、平頂山學院學生政治參與狀況調查分析
(一)平頂山學院學生獲得政治信息的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對具體政策和法規(guī)的知悉情況分析
從學生最關注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結果得出,關注目前與就業(yè)有關的問題的學生占87%,對就業(yè)方面持樂觀態(tài)度的占43%,還有37%的學生對就業(yè)前景持悲觀的態(tài)度和6%對就業(yè)抱無所謂的態(tài)度。被測試者中,89%的學生關注與政府腐敗有關的問題,92%的學生關注我國城鄉(xiāng)間的貧富差距,83%的學生關注與其關系較大的“三農”問題。67%的學生關注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53%的學生關注國家主要領導人的變動,但對國家法律制度的調整和新法律的出臺關注的只有23%,留心國家體制改革的占36%,分析以上情況得出,大學生比較在意的是對他們有利的政治經濟方面的問題,而對政策的變動及法規(guī)的調整方面了解得很少。[2]
2.學生獲得政治信息的渠道來源分析
青年大學生關注時政的渠道越來越多樣化,有高達8333%的青年大學生通過網絡獲知,5367%通過電子渠道,可見網絡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此外,除兩種主要的常見渠道外,報紙、雜志以及親友之間的交談討論等也占有不小比例。網絡新媒體成為世界首要的信息交流中心和媒介,出現了各式各樣的信息來源渠道和溝通平臺。青年大學生在有一定政治意識的前提下,所涉獵的熱點類型呈多樣化、全面化的趨勢發(fā)展。
(二)學生的政治態(tài)度現狀分析
1.政治態(tài)度的定義
政治態(tài)度是社會成員對政治權力和政治權利及其實際形態(tài)相對穩(wěn)定的綜合性心理反應傾向,表現為特定政治權力、政治權利、政治制度或肯定或否定、或贊成或反對的傾向狀態(tài)。[3]
2.學生的政治認知狀況分析
關于大學生對自我政治角色的認知情況,調查顯示,有94%的學生認為自己是國家的主人,但同時又有63%的學生認為不必過多地參與國家事務。當被問及“某項政策對自己、同學的利益有所損害時”,有62%的學生表示會選擇給報社寫信、聯(lián)合他人上訪、游行等方式來解決問題,表示消極服從的占38%。被測試學生中,有57%的學生表示愿意談論政治問題,但也有43%的學生表示對政治問題沒興趣。對選舉國家領導人表示關注的學生占93%,但只有32%的學生對我國的選舉制度保持積極態(tài)度,有68%的學生對我國的選舉制度持冷漠態(tài)度或無所謂的態(tài)度。[4]
3.學生的情感狀況分析
學生的政治情感是其情感在政治方面的表現,是指學生對國家政治制度、政治活動、政治現象等政治內容的政治態(tài)度、政治感受,是形成政治觀的重要因素。
一項高校有關政治價值取向的問卷調查中“對于中國共產黨的態(tài)度”問題顯示,有675%的學生愿意加入中國共產黨,但表示暫時沒考慮和不愿意的分別占2468%和659%,對于沒有申請入黨的原因774%的學生認為條件暫不成熟,但有1271%的學生認為黨員形象不佳,黨的威信下降。454%的學生認為黨的宗旨不符合個人信仰,232%的學生認為各方面受約束,不自由,另有172%和131%的學生認為入黨和個人成才沒有直接關系。[5]
4.學生的政治傾向狀況分析
參與政治事務的意向方面,假如有機會參加競選基層單位的人大代表,學生的答卷情況是:97%不關自己的事,愛誰誰,69%會嘗試競選,20%的會積極競選。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在內心里還是有政治參與的傾向的,在對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中,還是考慮到參與政治生活的。[6]
三、平頂山學院學生政治參與存在的問題
(一)政治興趣缺乏和政治情感冷漠
在思想意識方面,對政治存在著漠視的心態(tài),對時事政治不夠關注。導致當代大學生產生政治冷漠的原因是復雜而多方面的,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大學生也不例外,他們無時無刻不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當代大學生政治效能感較弱,政治參與素質普遍不高和責任感不強,片面追求自我價值。目前投票和選舉是學生參與政治的主要形式,但在很大程度上大學生投票行為只是一種隨大流和走形式,大多數參與投票的學生對選舉意義、程序、候選人的信息了解很少,對選舉結果的關注度很低。[7]其認為他們的一票也起不了作用,就形成他們對政治的冷漠。endprint
(二)利益驅動性和功利性明顯
學生參與政治選舉的動機方面調查顯示:55%的是因為學校要求,63%是因為和自己切身利益相關,224%是享受自己應有的權利,42%是覺得就是一次普通的投票,沒有想著帶有目的。[8]目前大學生在政治參與上對功利追求的態(tài)度主流是好的、健康的、積極的,但也存在不少問題。用辯證的眼光看,大學生功利追求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如今負面效應卻表現得更為突出。
四、關于提高平頂山學院學生政治參與的對策
(一)提高大學生政治參與認知能力
1. 加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
學校一方面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用馬克思理論武裝學生頭腦,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指導實踐,武裝青年學生的頭腦,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另一方面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老師的綜合素質[9],使同學們通過理論知識的傳授和實踐活動增強他們的平等觀念和權利義務統(tǒng)一的觀念,培養(yǎng)他們的公民主人翁意識和政治參與意識。講解的理論要與時俱進,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結合實際的應用講給學生,提高大學生的政治認知能力。
2.加強對政治程序的了解
我們應進一步完善學生參與政治的制度設計,重視并引導好學生政治參與的新路徑,使學生參與到政治中去,同時激發(fā)他們對政治參與的興趣。
(二)理論結合實際,增加學生政治參與機會
1. 政府公開政務信息,支持學生政治參與
高校學生可對政治提出建議,政府予以考慮,對好的加以使用,并對提出建議者公開表揚,這將大大提高學生參政的興趣,從而使大學生參與到政治生活中。
2. 提供多種參與形式
創(chuàng)新是一個國家永恒不變的主題,在政治參與中也是如此。在高校中,學生運用較多的工具就是電腦和手機,我們應利用學生經常使用的平臺,例如微博、qq、微信等工具發(fā)展新形式的參政方法,不再拘泥于古老的參政方法,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更加便利地參與到政治活動中,不僅提高學生參政興趣,而且提高了參政范圍。
(三)跟隨時代潮流,探索大學生政治參與的新途徑
1. 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溝通引導
網絡的快速發(fā)展離不開學生的推動,在網絡快速發(fā)展的時代,網絡提供的政治信息量較大,但也存在一些虛假信息,我們要指導學生對網絡中的政治信息進行篩選,從中獲得正確的信息。當大學生通過網絡媒介參與到政治活動中時,我們應對他們的建議和想法給予回復,并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這有助于激發(fā)大學生參政議政的興趣,而且能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政治活動中。[10]網絡為學生政治參與提供了平等的話語權,提供了主體化表達權,提供多樣化渠道,我們應利用好網絡平臺。[11]當學生對復雜的政治問題提出疑問時,知識分子及權威的媒體要發(fā)揮其優(yōu)勢,用理性的聲音進行辯論和澄清。
五、結語
蔡元培說過“欲知明日之社會,先看今天之校園”,所以對大學生政治參與現狀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相應的對策,對真實了解當代大學生政治思想狀況,合理引導大學生參加政治生活,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特別是推進我國公民政治參與現代化、制度化都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在總結大學生政治參與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關注大學生政治參與現狀,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從社會、學校等方面著手,保護和激發(fā)大學生政治參與的熱情,促進整個社會和諧發(fā)展。我們相信,在社會、學校以及大學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下,當代大學生的政治參與一定會朝著理性、有序、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鑫:90后大學生政治參與狀況分析與對策[J].改革與開放,2013(2).
[2]王玄武.政治觀教育通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王勁松等.當代大學生政治價值取向及對策思考[J].甘肅社會科學,2015(6).
[4]成為杰,黃寶章,賴佩媛.政治信仰在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中的作用——從大學政治認知能力和政治參與能力形成的角度分析[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12).
[5] 王嬌.大學生政治參與冷漠問題的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0.
[6] 李雪.大學生政治參與意愿和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武漢市部屬高校的調查[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9.
[7] 杜永新.淺析大學生政治參與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內蒙古師范大學考試周刊,2012(6).
[8] 蔣研川,劉佳.大學生政治參與影響因素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2013(4).
[9] 李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學生政治參與意識的演變[J].人民論壇,2012(26).
[10] 耿相魁.當代大學生政治參與意識及引導路徑[J].福州黨校學報,2011(2).
[11] 朱亮.當代中國大學生政治參與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3(12).
責任編輯:孫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