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蛟
(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微創(chuàng)外科,山西 大同 037000)
腹腔鏡膽道鏡聯(lián)合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治療前后對患者膽囊功能影響對比
李 蛟
(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微創(chuàng)外科,山西 大同 037000)
目的 探討腹腔鏡膽道鏡聯(lián)合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治療前后對患者膽囊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行腹腔鏡膽道鏡聯(lián)合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觀察術前、術后3個月、12個月以及24個月時的膽囊功能變化情況。結果 術后3個月最小剩余容積相比于術前明顯減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3個月最大收縮率相比于術前明顯上升,術后24個月達到61.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膽道鏡聯(lián)合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治療后具有保護膽囊功能的效果,可應用于治療中。
腹腔鏡;膽道鏡;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膽囊功能
膽囊結石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tǒng)疾病,發(fā)病率較高,一般在10%左右。目前,臨床上對于膽囊結石病治療的金標準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但是術后對患者的膽囊功能造成影響。近年來,臨床上經過研究采用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的治療進行手術,成功率較高,臨床上對腹腔鏡膽道鏡聯(lián)合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的治療方法較為重視,并做進一步的研究[1],目的在于最大化減少對患者膽囊功能的傷害。本文中主要是對我院收治的100例膽囊結石病患者進行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行腹腔鏡膽道鏡聯(lián)合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2例,女88例,年齡23~70歲,平均(45.2±3.8)歲,其中單發(fā)結石患者26例,多發(fā)結石患者74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全麻,并行氣管插管,臍孔穿刺后形成二氧化碳氣腹,將其置入腹腔鏡,在膽囊底體表投影處肋緣下1.0 cm處沿著肋緣切口1.5 cm,并將膽囊底提到切口處,并將氣腹解除,將膽囊底切開1.0~2.0 cm,具體按照結石的大小決定,采用膽道鏡進行探測并取出結石,保證無殘留結石并觀察到膽囊管中流出膽汁,然后采用3~0號可吸收線進行連續(xù)縫合膽囊,并采用原縫線進行加強縫合。最后使用腹腔鏡再次探查,確保膽囊縫合良好,沒有出血征兆,表示手術成功。并采用可吸收線對肋緣下切口進行皮內縫合。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術前、術后3個月、12個月以及24個月的膽囊收縮功能(空腹膽囊容積、最小剩余容積以及最大收縮率)、膽總管寬度、脂肪瀉情況等,記錄相關數(shù)據(jù)并作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查;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術前術后膽囊收縮功能和膽總管寬度比較
術前術后患者的空腹膽囊容積和膽總管寬度之間存在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3個月最小剩余容積相比于術前明顯減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3個月最大收縮率相比于術前明顯上升,術后24個月達到61.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術前術后患者的膽囊收縮功能和膽總管寬度比較(±s)
表1 術前術后患者的膽囊收縮功能和膽總管寬度比較(±s)
膽總管寬度(cm)術前24.9±6.110.6±5.641.6±11.20.5±0.3術后3個月26.1±7.14.5±2.254.2±17.50.6±0.1術后12個月25.9±4.04.1±3.656.1±21.20.5±0.2術后24個月27.0±5.64.2±1.361.3±12.20.5±0.1組別空腹膽囊容積(ml)最小剩余容積(ml)最大收縮率(%)
2.2 術前術后脂肪瀉情況
術前術后患者的大便次數(shù)以及形狀等沒有差異性,術前有4例患者大便蘇丹Ⅲ檢查為陽性,而術后有3例患者大便蘇丹Ⅲ檢查為陽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膽囊結石病患者的治療主要是手術治療,臨床上對于該病的治療采用的是腹腔鏡膽道鏡聯(lián)合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但是因為這是近年來新型的治療方法,對其術后患者的情況不是特別了解,因此需要對這種手術方法的術后情況進行研究分析。因此,本文中選用腹腔鏡膽道鏡聯(lián)合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研究結果顯示,術前術后患者的空腹膽囊容積和膽總管寬度之間存在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明術后對膽囊容積的保護沒有改變,同時有保留膽囊儲存、膽汁的濃縮以及緩解膽囊壓力的作用[2]。術前術后患者的大便次數(shù)以及形狀等沒有差異性,術前有患者4例大便蘇丹Ⅲ檢查為陽性,而術后有患者3例大便蘇丹Ⅲ檢查為陽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是術后3個月最小剩余容積相比于術前明顯減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3個月最大收縮率相比于術前明顯上升,術后24個月達到61.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該手術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收縮功能,這可能是因為膽囊取石后沒有了結石對膽囊的刺激,從而改善了患者的膽囊功能。
綜上所述,腹腔鏡膽道鏡聯(lián)合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治療后具有保護膽囊功能的效果,術后膽囊的完整性保存良好,可在臨床上使用。
[1] 彭竟?jié)?對70例行腹腔鏡膽道鏡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患者臨床療效的分析[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刊),2015,11(12):95-96.
[2] 石玉寶,劉 斌,魯 蓓等.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患者影響的比較[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6,29(4):609-611.
本文編輯:趙小龍
R616
B
ISSN.2095-8242.2017.020.37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