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榮,陳俊杰,楊莉亞,郭 靜,吳 欽
(河南人民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3)
36例親屬活體供腎供體術前心理干預的體會
李玉榮,陳俊杰,楊莉亞,郭 靜,吳 欽
(河南人民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3)
目的 通過對36例親屬活體供腎供體術前心理干預、了解腎移植供體的社會心理變化規(guī)律,探討供腎者心理干預的個體化干預措施,為臨床護理干預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學的依據(jù),進而能為親屬供腎者提供更好的心理干預的服務。方法 分析36例親屬供腎者心理問題,針對不同的心理問題進行對應的心理干預,了解腎移植供體心理狀況,并觀察干預前后供腎者心理變化。結果 本組親屬供腎者心理干預后精神緊張、焦慮、對手術有顧慮、擔心受體恢復情況、擔心手術疼痛等心理問題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干預前(P<0.05)。結論 對親屬活體腎移植供腎者個體化心理干預,可使供腎者進行有效的自我調(diào)適,減輕供體心理壓力,促進供體和受體之間的感情,加強了腎移植供體術后隨訪依從性,消除了供體因術后生理上的變化而導致的擔憂、恐懼心理,對促進供體術后身心健康的恢復有顯著幫助作用。
親屬活體供腎;腎移植;心理干預
由于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各自的局限性和遠期并發(fā)癥,目前,腎移植已經(jīng)成為終末期腎病患者最有效的腎臟替代治療手段。腎移植可以完全替代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如果腎功能正常,移植腎功能穩(wěn)定,可以明顯提高尿毒癥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尿毒癥患者行透析治療嚴重并發(fā)癥的風險,延長患者的生命[1]。目前供腎來源為親屬供腎以及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供腎,雖然近兩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DCD)供腎數(shù)量有大幅度的提升,但仍然不能解決腎源短缺的現(xiàn)狀?;铙w腎移植因技術成熟,組織相容性好,排斥反應發(fā)生率低,在國內(nèi)的各移植中心仍有廣泛開展?;铙w親屬腎移植術前檢查完善、充分,手術準備充分、熱缺血時間短、供腎質量高、感染發(fā)生率底等優(yōu)點,仍是今后腎移植腎源的重要途徑之一[2-3]。腎移植技術目前已經(jīng)十分成熟,相關的免疫、配型相關監(jiān)測、免疫抑制藥物的研發(fā)及應用,病理學技術的支持,各種供腎保護措施的應用,使得腎移植急性排斥反應的發(fā)生率明顯下降,移植腎及患者近、遠期期存活率已明顯提高。然而,隨著生物醫(y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情緒變化、心理反應等逐漸成為評價生活質量的指標,而存活率不再是衡量腎移植成功與否的唯一指標。這一問題在親屬活體供腎中尤為突出,并且由于供者對供腎切取手術知識的缺乏,失去一個健康腎,易產(chǎn)生不良心理,供體心理問題早已受到國內(nèi)外學者的廣泛關注。我們對我院腎移植中心的36例親屬活體腎移植供者術前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總結供體術前主要的心理變化,給予個體化心理護理干預,效果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腎移植中心2015年1月~2016年2月親屬活體腎移植供者36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5例,年齡分布:41歲~64歲,平均年齡44.6歲。其中父母—子女供腎29例,夫妻之間(妻-夫)供腎6例,妹-兄供腎1例;供體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5例,初中及小學28例,文盲3例。
1.2 方法
1.2.1 入院宣教
①向供著介紹科室情況、腎移植相關知識及主管醫(yī)生的技術水平;②充分了解患者長期生活地日常生活習慣、家庭成員分布,經(jīng)濟來源及整體家庭經(jīng)濟情況、供體對供腎手術及術后恢復等的了解、認知程度,從社會、家庭、經(jīng)濟等層面了解、評估供者的心理狀態(tài)。根據(jù)結果制訂個體化心理干預措施。
1.2.2 手術及術后相關知識宣教
根據(jù)供者的受教育程度,向供者及家屬進行手術及術后相關知識宣教。向供著講解術前檢查、配型以及免疫監(jiān)測,術前準備的必要性及配合方法,術中各項并發(fā)癥,術后相關并發(fā)癥及恢復、復查情況,使供者了解整個圍手術期過程、預后及術后復查注意事項。
1.2.3 心理及情緒變化
供者術前所產(chǎn)生的主要心理變化有:緊張、對手術的恐懼、術后恢復的焦慮、遠期健康情況的擔心。
1.2.4 心理干預方案
①入院時主管護士系統(tǒng)的健康知識宣教,②科室健康教育手冊及展板的學習③術前檢查期間健康教育視頻播放④專業(yè)心理咨詢師一對一心理輔導。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組供腎者心理干預后心理問題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干預前。見表1。
表1 供腎者心理干預前后心理問題發(fā)生率
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健康不僅僅局限于生理方面,供腎者術后健康狀況同時也受到心理、社會因素的影響。對于親屬腎移植的家庭來說,在我省大部分來自于經(jīng)濟條件不太好的農(nóng)村,經(jīng)濟條件有限,選擇親屬供腎,且文化知識偏低,供者往往關心受者術后恢復的情況,造成了供體更容易產(chǎn)生心理壓力,這種心理問題早已被醫(yī)者們所認識,對于心理問題的處理也是手術順利完成的一部分。Kim等[4]報告,親屬供腎者術后心理、情緒變化與其術后生理恢復情況、性格、親屬關系、家庭成員構成及社會因素相關。如果不加以干預、治療,這些因素也可能間接影響供體及受體的健康生活。因此,在親屬腎移植供體、受體的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重視患者的心理問題,接診患者時充分了解供者術前的心理狀態(tài),充分評估術前供體的心理狀態(tài),針對性地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消除其緊張、焦慮情緒,使他們以正確的心態(tài)接受手術,保證手術順利進行,促進術后康復,提高生活質量,盡早回歸社會。
[1] Lippe N V D,Waldum B,Brekke F B,et al.From dialysis to transplantation:a 5-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n self-reported quality of life[J].Bmc Nephrology,2014,15(1):1-9.
[2] Howell M,Tong A,Wong G, et al. Important Outcomes for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A Nominal Group and Qualitative Study[J].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2012,60(2):186–196.
[3] 肖 靜,陳 明,王 健.30例親體腎移植患者回歸社會情況調(diào)查及對策[J].現(xiàn)代醫(yī)學,2011,39(5):612-613.
[4] Kim M H,Kwon O J,Kang C M.The Quality of Life for Living Donors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J].Journal of the Korean Society for Transplantation,2012, 26(1):15-22
本文編輯:李 豆
R47
B
ISSN.2095-8242.2017.15.28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