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中峰
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我國核心價值觀的集中反映和深度凝練,反映全體人民的價值訴求?!?0后”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地位。因此,用社會主義核心核心價值觀引導“90后”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及其有效性就顯得意義重大和時間緊迫。
關鍵詞:90后;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7)05-0155-03
“90后”大學生是當前我國大學生群體中的主體,是當代青年中的精英,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某種層面上講,“90后”大學生構建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決定國家未來向什么樣的方向發(fā)展,事關國家前途命運。所以專家、學者一再強調要加強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和培育。
一、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概念界定
要提高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性,就要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及其所屬特殊時期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大學生處于人的心理和生理不斷成熟的階段,同時其價值觀也處在不斷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接受正確教育和文化熏陶的同時,也受到不同社會文化和一些不良思想的影響,造成他們的迷茫與不解?!叭魏我粋€社會群體,都有屬于自身的文化,有群體成員共同擁有和信奉的價值觀。任何一個社會個體,都是文化的產(chǎn)物,都有自己接受和遵循的價值觀。任何社會群體的形成,都是由于群體成員的文化認同,由于一種大家共同認可的價值觀、一個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標而走到一起?!盵1]“90后”大學生這一群體自然也不例外。即使有著自身的特殊的個性和時代特征,有著多元化的文化態(tài)勢,但在價值體系中依然有著處于核心地位的價值觀。大學生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和判斷標準,是他們處理問題、評判事物、解決問題的基本立場和觀點,成為價值判斷的主導。這就是通常人們常說的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形成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因素的影響,此外大學生自身認知水平、行為判斷和錯誤思想的影響都會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形成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樹立正確的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就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具體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勤學、修德、明辨、篤實”[2]四個方面展開。
二、傳統(tǒng)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及其弊端分析
三個倡導是我國社會意識形態(tài)主旋律,是真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作為其構成的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是我國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的重點,黨和國家也是高度關注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問題。然而,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取得的結果并非盡如人意。為什么投入精力之大和產(chǎn)出沒能成為正比例,究其原因,是教育的途徑存在相應問題。下面就傳統(tǒng)教育模式進行闡述,并剖析其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主陣地方面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對于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主要是課堂的理論教學,對學生進行不斷的知識輸入和價值形態(tài)的灌輸。這種教育在科技信息化和網(wǎng)絡時代沒到來前,學生對于這種獲取知識的方式相對認可,還能有一定的吸引力,這也是當時教育趨于重理論的表現(xiàn)。然而,今天是信息和知識大爆炸時代,網(wǎng)絡已經(jīng)無處不在,智能時代已經(jīng)全面開啟,學生對于很多信息和相關內容都已經(jīng)提前獲得,傳統(tǒng)課堂教育的模式已經(jīng)對“90后”大學生不具備吸引力,造成價值教育與高校大學生自身發(fā)展需求想脫離[4]。因此要想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就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需求作為教學的第一參考,確保供給與需求的對稱統(tǒng)一。
同時,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模式已經(jīng)顯得相當呆板,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手段和教育技術,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這樣增進學生與老師的交流,在社會實踐中,讓學生不斷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讓課堂的理論知識真正指導學生的實踐,在實踐中,把理論進一步升華,讓學生的正確價值觀由外在的推動,轉化為內在的自覺。
(二)校園文化熏陶輔助育人方面
校園是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對學生起到至關重要的熏陶作用。幾乎每所高校都在強調校園文化建設,構建和諧校園、文化校園等更是無時不在提倡,然而,一些組織的活動卻呈現(xiàn)為了活動而搞活動,沒能將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這樣校園文化多表現(xiàn)為強烈的娛樂性,活動不具備較強的思想教育意義,學生的實際參與性不是很高。這也反映出校園文化建設與價值觀教育脫節(jié),一再強調娛樂性并不能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一定程度反映出學生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校園文化建設包括物質文化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兩個方面,其中物質文化建設是形式而精神文化建設則是內容。今天很多高校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多強調物質文化建設方面,卻忽略了精神文化建設方面,形成了本末倒置的局面。這也應該是校園文化建設沒能起到相應作用的一個重要原因所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對于大學生的實踐教育不顯著,多采取傳統(tǒng)的調研、宣傳、參觀等,對于核心價值觀構建和教育沒能有效結合,沒能形成對“90后”大學生各層次實踐教育需求的滿足。
(三)社會良好教育氛圍營造方面
社會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生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社會化解的影響和制約。以往社會多用電視、報紙、宣傳欄、條幅等手段去影響學生,理論上的宣傳和引導依然是首位。今天,網(wǎng)絡時代到來,信息高速傳播、智能模式開啟,理論上的宣傳和灌輸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的需要,要把情感上的引導凸顯出來,把實踐體驗和分析至于首位,社會生活轉換為課堂教學的擴展和延伸,把課堂短時的教育影響轉化為意義長遠的教育。這就是如何發(fā)揮社會輿論引導的主要價值所在。
個人只有處于人類社會群體中,才能稱之為人。在長期的社會活動中,人總是會不同程度受到社會環(huán)境、文化傳統(tǒng)、社會輿論等因素的熏陶和影響[5]。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氛圍無疑會印證大學生的認知,鞏固教育的成果,反之,就會造成理論認知和現(xiàn)實生活的不符,造成學生的迷惑和不安。一旦學生產(chǎn)生這種迷惑和彷徨就有可能走向教育的另一端,對錯誤的思想和認識產(chǎn)生錯位認識,接受錯誤的思想或理論?,F(xiàn)代教育手段異常豐富,如何利用好網(wǎng)絡和數(shù)字化智能來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和辨別力,抵制腐朽、不良文化信息的侵擾已經(jīng)不能忽視。這也是黨和國家強調媒體輿論要加強正確引導,傳遞正能量的一個原因所在。
三、“90后”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途徑
“90后”大學生有其自身的特點和需求,要想形成對他們有效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就要根據(jù)他們成長規(guī)律和自身特點,探索適合他們的價值觀教育新途徑和新方法。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增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內容的革新
要保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始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的地位,就要革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把理論體系轉化為課程體系,針對學生關注的輿論熱點和社會實事案例作為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把教學內容和社會實際緊密聯(lián)系,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宣講的內容真正貼近學生生活,做到核心價值觀教育入課堂、入腦、入心,真正被“90后”大學生所接受。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翻轉課堂、微課等增加學生學習參與度,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師生互動學習,通過教師講解、學生思考和討論,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此外,注重教師言傳身教的同時增強新媒介的應用。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播知識文化,另一方面則要給學生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教師要以自身的價值觀方面的實際行動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的網(wǎng)絡教學平臺和教學資源,利用幕課、博客、QQ、微博、微信等與學生進行課下學習交流,為學生提供指導、解答疑惑,把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全方位的滲透和傳播給學生。讓學生從知、情、意、行等方面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有所把握,做到“知行合一”,把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一種內在的自覺。
(二)校園文化建設增加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
校園作為大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是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引領是加強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的一種重要方式。學生在參加校園活動過程中,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在理解和認識上有所增加,同時,又有一定的鑒別和選擇,實現(xiàn)從認知維度向實際行動維度的轉化。
學生社團和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載體。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所在,是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立足點。思政課老師應加強對學生社團的指導,使創(chuàng)造出來的“文化產(chǎn)品”充分發(fā)揮隱性教育功能即具備潛移默化的價值觀教育功能。校園文化活動不能一再強調娛樂性,而是要兼顧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開創(chuàng)深受學生喜歡,又具備價值觀教育的校園“文化產(chǎn)品”。
(三)社會良好氛圍增強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部分
大學生是社會組成部分的主要一員,社會應加強對大學生的關注,把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構建視為一項重要工程加以推動。大學生有很大社會實踐活動是要社會予以關注和配合的,學生在老師社會實踐活動方案指導下進行調研,把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在實踐中加以驗證,增強其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踐行。然而現(xiàn)實社會中,一些單位和個人對于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不認同,甚至是排斥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造成一部分學生對社會的不認同和敵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系列的質疑和困惑,不利于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鞏固和發(fā)展。
社會科技發(fā)展迅猛,現(xiàn)代媒體應用極為廣泛,社會輿論對人們的影響日趨強大,加強正面引導,把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構建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緊密結合,通過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動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和引導,使社會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形成正確的認識和宣傳,最終形成人人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人明確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良好局面。
總之,由于“90后”大學生有著特殊成長經(jīng)歷和特點,傳統(tǒng)的價值觀教育有其固有的弊端,已經(jīng)不能滿足對其教育的需要,只有探索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下的教育新途徑,才能加強“90后”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袁貴仁.建設先進的文化和價值觀[N].學習時報,2001-12-24(2).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2-173.
〔3〕劉崢,劉新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xiàn)路徑探索[J].求索,2011(9):12.
〔4〕陳婧.加強90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途徑研究[J].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71.
〔5〕楊燕,韓善光.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取向的問題分析及對策[J].道德與文明,2010(3):88.
〔6〕湯舉,楊曉帆,王非.大學生認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及其成效研究——基于對蕪湖高校大學生調研的實證分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6(07).
(責任編輯 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