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昌平,鄭米雪,范厚明,齊建華
(大連海事大學交通運輸管理學院,遼寧大連 116026)
克拉運河對南海的戰(zhàn)略價值分析
趙昌平,鄭米雪,范厚明,齊建華
(大連海事大學交通運輸管理學院,遼寧大連 116026)
克拉運河對中國解決南海問題是否具有戰(zhàn)略價值是個存在爭議的熱點話題,也是一個對南海問題的戰(zhàn)略舉措具有現(xiàn)實影響的課題。從社會物理學的視角建立戰(zhàn)略價值分析的疊加網絡,利用海權、政治關系、經濟、南海資源的相關數(shù)據,結合社會網絡分析法對克拉運河的戰(zhàn)略價值進行綜合評價,得出克拉運河對中國南海問題不具有顯著戰(zhàn)略價值的結論,并討論中國在克拉運河與南海問題上應持有的態(tài)度與戰(zhàn)略舉措。
克拉運河;戰(zhàn)略價值;南海問題;社會網絡分析
克拉地峽運河是一處計劃建設的位于泰國境內,北連中南半島,南接馬來群島的運河。泰國提出開鑿克拉運河的設想最早源于阿瑜陀耶王朝,其后曼谷王朝也多次提出開鑿運河。二戰(zhàn)后,泰國政府多次提議開鑿克拉運河,但因各種原因沒能付諸實踐。2015年5月14日《南方日報》A16版刊登了一條假新聞《泰國克拉運河項目合作備忘錄在穗簽署》,其后寧波海事局官方微博、香港文匯網、臺灣中時電子報增添了戰(zhàn)略意義的內容后對該新聞進行轉載,各大網絡媒體與社交賬號的轉載讓克拉運河成為一個熱點話題。[1]其后7月,“菲律賓訴中國南海仲裁案”的仲裁庭舉辦了聽證會,南海問題也成為國際熱點問題。[2]國外一些媒體與社交網站將克拉運河同中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南海問題鏈接起來,認為克拉運河開通對中國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有助于中國在“南海爭議”中獲得有利地位。
國內外學者對“克拉運河”的戰(zhàn)略價值有不同的認知。國外學者認為克拉運河開通對中國的海權拓展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Malik認為克拉運河有助于中國對抗美國第七艦隊,具有保護海上通道安全的意義[3]。印尼學者Sulong指出克拉運河有助于中國更直接而快捷地溝通全球貿易伙伴,促進經濟增長[4]。也有國外學者認為中國參與克拉運河修建是中國在印度洋上實行所謂“珍珠鏈”戰(zhàn)略的步驟之一,以便未來支持任何保護中國與中東或歐洲間關鍵航道的任務[5]。在國內,一種觀點是克拉運河具有海權、經濟、軍事與政治價值。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楊圣明曾指出,只有經過太平洋、印度洋等“海洋之路”,中國才能走出國門,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貿易強國,中國應與泰國共同合作建設克拉運河,將太平洋與印度洋直接聯(lián)結起來[6]。孫海泳認為克拉運河的戰(zhàn)略價值不容忽視,中國應適時參與建設,為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增加新動力[7]。曹文振等認為開通克拉運河可緩解中國能源進口的馬六甲困境,有助于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與兩洋戰(zhàn)略的實施[8]。薛力也認為開通克拉運河有助于我國緩解能源進口的馬六甲困境,提高我國在海權爭奪中的地位[9]。一種相反的觀點認為,國內外學者夸大了克拉運河的戰(zhàn)略意義,克拉運河無助于我國解決能源困境,也不能增強我國的海權[10-11]。
南海問題的核心包括海權博弈、資源爭奪、經濟主導權、主權爭議四個方面。南海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關鍵通道,每年大約有4萬多艘船只經過南海海域,經過南海航道運輸?shù)囊夯烊粴猓际澜缈傎Q易額的2/3,我國通往國外的近40條航線中,超過一半的航線經過南海海域。[12]南海航道的戰(zhàn)略價值使得它成為中美海權博弈的焦點。美國控制了南海就可以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在軍事與政治上圍堵中國;中國控制了南海將能打破美國的戰(zhàn)略封堵,同時還能控制美國的軍事補給通道,切斷美國的兩洋聯(lián)通通道。南海具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稀有金屬等資源,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都在積極開發(fā)與利用南海資源,資源爭奪正成為南海的熱點。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貿易額不斷增加,人民幣在東南亞的流通量不斷增加,中國東盟的經濟聯(lián)系逐漸增強,中美對整個東亞經濟圈的金融主導權也在增加。南海問題最根本的是中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等國關于島礁主權的爭奪。在南海問題的四大核心問題上,部分學者認為克拉運河影響南海的海權爭奪,具有戰(zhàn)略價值,克拉運河影響資源運輸,對資源爭奪具有一定的戰(zhàn)略價值,同時影響中國海軍進出印度洋,一定程度上影響主權爭奪與博弈[13]。
綜上,可以認為克拉運河的開通會對南海問題的爭議解決產生影響??死\河的戰(zhàn)略意義與價值分析主要采用定性推理方法,本研究將從社會物理學的視角采用社會網絡分析法來分析與推斷克拉運河的戰(zhàn)略價值。
社會物理學分析現(xiàn)實問題遵從嚴格的邏輯推演,其理論構建基于一個模式化認知框架:(1)自然與人文系統(tǒng)都依據時間、空間呈現(xiàn)絕對的差異;(2)系統(tǒng)節(jié)點的差異構成了廣義的梯度;(3)存在梯度的地方必然產生廣義的力;(4)廣義的力必然產生廣義的流;(5)廣義流的存在形式、演化方向、行進速率、表現(xiàn)強度、相互關系、響應程度、反饋特征及其敏感性、穩(wěn)定性可以刻畫出復雜系統(tǒng)的演變規(guī)律,可為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等重大問題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南海問題同樣也是由南海島礁的主權爭議國以及利益相關國的軍事、經濟、政治關系及資源合作關系的差異導致的,這些差異的動態(tài)變化導致了南海問題的不同走向。南海的利益相關國處在多重復雜的關系網絡中,它們在網絡中相互聯(lián)系與博弈,每一節(jié)點國的行為與戰(zhàn)略價值都受到來自其他節(jié)點的行為與想法影響,導致節(jié)點間存在網絡勢的差異,這種差異使得相同的行為對不同節(jié)點的戰(zhàn)略價值不一樣。南海問題主要受到因主權爭議形成的關系網絡、海權爭奪形成的關系網絡、經濟權利爭奪形成的關系網絡以及南海資源開發(fā)形成的關系網絡的交互疊加影響,如圖1所示。
圖1 南海問題的關系疊加網絡
因而,要評價克拉運河開通對我國南海問題的解決是否有戰(zhàn)略價值,需要將克拉運河開通這一行為放到網絡集群中去綜合分析,才能更科學準確地評價其戰(zhàn)略價值。
(一)海權戰(zhàn)略價值分析
中美南海海權的爭奪主要體現(xiàn)在控制海洋的能力,而對航道與航線的控制尤為重要。南海是全球貿易與能源運輸?shù)暮降溃绹ㄟ^控制馬六甲海峽來封鎖與圍堵中國,中國能夠成功控制南海航道,美國的圍堵也將隨之瓦解。故可利用航線與港口節(jié)點構建海權關系網絡,通過比較克拉運河的開通前后關鍵節(jié)點的中心性變化來分析與判斷其對海權的戰(zhàn)略價值。收集與整理通過馬六甲海峽、南海航道的航線與航線上的重要港口,利用社會網絡分析法, 可構建出如圖2*圖2~圖6均為筆者根據搜集數(shù)據利用UCINET繪制。、 圖3的海權關系網絡。*海權關系網絡主要根據途經馬六甲海峽的世界主要航線以及航線途經的港口構建,資料來源于世界標準海運航線圖。其中中國的港口用節(jié)點詳細表示,其他國家或地區(qū)的港口直接用國家名或大洲名代替??死\河開通后的模擬網絡假設原本途經馬六甲海峽的部分航線同樣經過克拉運河,以此構建海權關系網絡。
圖2 克拉運河開通前的網絡
圖3 克拉運河開通后的網絡
計算圖2、圖3的中心性指標,結果如表1*表1~表4均為筆者利用UCINET軟件計算而得。所示。從表1中的數(shù)據來看,克拉運河的開通對南海航道的度數(shù)中心度值沒有影響,增加了南海航道的接近中心度,降低了中間中心度的值。南海航道的度數(shù)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的值大于克拉運河及馬六甲海峽,說明南海航道在網絡中的中心地位與重要性高于馬六甲海峽與克拉運河,這說明南海航道本身的戰(zhàn)略價值高于馬六甲海峽及克拉運河。
比較克拉運河開通前后,我國與南海航道相連的港口城市的度數(shù)中心性沒有發(fā)生變化,說明克拉運河開通并不能改變與提升我國港口在網絡中的地位。我國相關港口城市的接近中心度值有所增加,接近中心度的值反映了節(jié)點與其他節(jié)點的接近程度,值越大,離中心節(jié)點越遠,資源控制力越弱,這說明克拉運河開通降低了我國港口作為中心節(jié)點的地位與能力??梢娍死\河對南海問題的海權爭奪并不具備戰(zhàn)略價值。
馬六甲海峽的度數(shù)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的值在克拉運河開通前后變化并不顯著,克拉運河自身的度數(shù)中心度上升顯著。說明克拉運河對馬六甲的中心節(jié)點地位影響并不顯著, 只是極大提升了自身及泰國在整個海權網絡中的地位。同時泰國是美國在東南亞的三個盟友之一,克拉運河開通后,美國仍能通過泰國政府影響與控制克拉運河,因而克拉運河開通并不能從戰(zhàn)略上解決中國缺乏兩洋通道問題與突破馬六甲困境。
表1 克拉運河開通前后的網絡中心性指標
從航線的中心性分析來看,地中海航線、歐洲航線、南美航線的中心性有所提高,美西航線、CPX航線、CVX航線中心性有所下降。說明克拉運河開通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地中海航線、歐洲航線的重要性,促進了亞洲與歐洲的聯(lián)系。
(二)主權戰(zhàn)略價值分析
南海主權爭奪主要存在于中國、中國臺灣地區(qū)、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越南六國七邊之間,除中國與中國臺灣地區(qū)外,其他均為東盟國家,它們在南海主權的爭奪上受到東盟其他國家的影響與制約??死\河的主權屬于泰國,中國是否參與克拉運河開通主要影響中泰關系,通過中泰關系來改善我國在南海主權爭議中的地位。故可以通過中泰關系對南海問題的影響來判斷克拉運河對南海問題是否具有主權價值。利用閻學通[14]的政治關系定量評價表,收集近期南海爭議的相關外交、軍事、政治等事件,構建出南海主權爭奪的影響關系網絡,見圖4。*本文中南海主權爭議網、資源權價值關系網以及經濟權關系網的構建主要選取了參與南海爭端的17個國家,包括中國與東盟十國(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越南、泰國、緬甸、柬埔寨、老撾)等11個域內國家,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英國、俄羅斯以及印度等6個域外干涉國家。
圖4 南海主權爭議關系網
計算圖4的中心性,結果見表2。從數(shù)據來看,泰國在關系網絡中地位并不高,泰國同美國、新加坡等國保持著較好的關系,在南海問題上采取中立立場,這符合東盟整體的在大國間不選邊站的原則。投資與參與克拉運河一定程度上會促進中泰關系發(fā)展,但要泰國完全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主權立場則十分困難,因而,克拉運河在南海問題的主權博弈中沒有顯著的戰(zhàn)略價值。
表2 南海主權爭議關系網絡的中心性
(一)資源權戰(zhàn)略價值分析
南海具有豐富的油氣、礦產等資源,越南、菲律賓等國通過同美國、英國、俄羅斯等國的跨國公司合作來開采南海資源,通過合作讓這些國家的利益綁定在一起來同中國爭奪南海資源,使自身處于有利地位。判斷克拉運河在南海資源上是否具有戰(zhàn)略價值,可通過分析中泰關系能否提升中國在南海資源爭奪的復雜關系網絡中的地位來進行。
通過收集南海資源開采的合作項目來判斷國與國之間的資源權關系,利用關系矩陣與UCINET6軟件構建資源權價值關系網,如圖5所示。計算圖5的中心性指標,結果如表3所示。
圖5 南海資源權價值關系網
表3 南海資源權關系網的中心性指標
從南海資源開采的關系網絡數(shù)據來看,越南、英國、菲律賓已處于有利地位,它們的度數(shù)中心度位于網絡的前3名。美國、日本、文萊位于第4~6名。馬來西亞、中國、俄羅斯位于第7~9位。澳大利亞、印度、印尼及泰國位于第10~13位,在資源開發(fā)合作網絡中屬于邊緣節(jié)點,受其他節(jié)點的控制與影響。美國及其盟友在南海資源開采關系網絡中位于次中心節(jié)點的位置,在南海資源的合作開采以及控制權方面具有領先優(yōu)勢。越南是南海資源合作網絡的核心節(jié)點,同英國、俄羅斯、美國等國形成了較為長久的合作關系,在南海資源爭奪中位于優(yōu)勢地位。
中國投資克拉運河開通可以加強與改善中泰兩國的雙邊經貿關系,但泰國在南海資源開采網絡中的地位并不高,中泰兩國在南海資源開采上進行合作并不能有效提高我國在資源開采網絡中的地位與影響力。同時克拉運河開通需要大量投資,將這些投資直接用于南海的石油資源開采所取得的經濟效益將更為顯著??傮w而言,克拉運河開通對我國爭奪南海的資源權的戰(zhàn)略價值并不顯著。
(二)經濟主導權戰(zhàn)略價值分析
南海問題的利益相關國之間存在廣泛的經貿往來,經濟利益與地位直接影響一國的外交戰(zhàn)略決策的調整,同時也將影響其在南海問題上的博弈策略。本研究選擇南海問題利益相關國的雙邊貿易數(shù)據,構建經濟主導權的關系網絡,利用軟件繪制出網絡圖,如圖6所示。
圖6 南海經濟權關系網
計算圖6的中心性指標,結果如表4所示。
從指標來看,中國與美國在貿易網絡中處于中心位置與主導地位,對東盟國家的貿易發(fā)展有直接影響。泰國在貿易網絡中位于第七位,克拉運河的開通將會推進中南半島的經濟一體化進程,大大提高東盟內部的雙邊貿易與經濟往來,一定程度上促進中國東盟自貿區(qū)的發(fā)展,但總體將大大提高東盟作為一個整體的經濟地位與貿易主導權,降低東盟國家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度,使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喪失主動權,壓縮我國的戰(zhàn)略空間。因而開通克拉運河對我國提升在南海博弈中的經濟主導權的戰(zhàn)略價值不大,一定程度上具有戰(zhàn)略損害性。
表4 南海利益相關國經濟主導權網絡的中心性指標
(一)結論
(1)克拉運河開通對中國在南海問題的海權、資源權、經濟主導權、主權的博弈中不具有顯著的戰(zhàn)略價值,對泰國提高其在中南半島的經濟主導權、海權具有顯著的戰(zhàn)略價值,戰(zhàn)略價值的不對稱性增加了克拉運河開通的難度。
(2)開通克拉運河不能顯著提升我國主要港口在太平洋航線中的地位與影響力,反而降低了我國沿海港口的社會資本。南海航道的海權價值遠高于馬六甲海峽與克拉運河,通過開通克拉運河來增強我國的海權是一種舍近求遠的戰(zhàn)略選擇,直接增大南海的島礁建設與軍事力量投入,提升我國在南海的??湛刂茩嗍歉鼉?yōu)的戰(zhàn)略選擇。
(3)開通克拉運河有助于解決我國能源安全的“馬六甲海峽困境”是一個偽命題,南海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將開通克拉運河的資金用于南海油氣資源的開發(fā)將直接提高我國在南海資源權關系網絡的地位與戰(zhàn)略主動性。
(4)從遠期來看,克拉運河開通不利于提升我國在“南海問題經濟網絡”中的地位。克拉運河開通有助于中南半島國家的經濟一體化,增強東盟的整體經濟實力,東盟經濟實力的增加會提高其在全球經濟網絡中的地位,而東盟國家的大國平衡理念與抱團爭奪全球話語權的共同價值觀將會推動東盟在經濟上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性,也將降低我國在南海主權博弈上的戰(zhàn)略主動性。
(二)討論
(1)在南海問題的熱點時期,國外學者與媒體將克拉運河作為熱點話題進行研究與炒作,有意識地夸大克拉運河對中國的戰(zhàn)略價值,以期給南海問題增添新變數(shù)。我國學界與媒體應系統(tǒng)、科學地評估克拉運河的戰(zhàn)略價值,識別熱炒克拉運河可能給我國外交以及南海戰(zhàn)略帶來的風險。
(2)克拉運河問題是東盟內的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之間的戰(zhàn)略博弈,克拉運河開通直接影響馬六甲海峽在貿易與航運網絡中的地位,進而影響新加坡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新加坡反對開通克拉運河。從貿易便利化與經濟合作的角度,克拉運河將大大降低東盟自貿區(qū)的貿易成本,推動東盟的經濟一體化進程,同時也將改變東盟內部各國的經濟地位與戰(zhàn)略格局,會受到那些戰(zhàn)略價值受損國家的反對。我國作為亞太地區(qū)的大國在克拉運河的建設上宜采取中立、平衡的態(tài)度,謹慎參與相關議題。
(3)克拉運河對海上絲綢之路的影響也是受到關注的話題之一。一些研究成果顯示,克拉運河對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有重要的意義,中國可利用“亞投行”這一平臺推動克拉運河建設。筆者認為不將克拉運河放到“一帶一路”利益相關國構成的關系網絡集群中整體評價其價值,不從長期演變的動力機制去分析它,有可能出現(xiàn)夸大其價值的情況。
(4)中國的崛起之路是和平、和諧、合作之路,不是稱霸之路。對克拉運河的戰(zhàn)略價值評價需給予經濟戰(zhàn)略與“資源權”更多的權重,如果從長期來看有損我國在全球經濟網絡中的地位與影響力,則應進行風險預警與防范。
(5)本研究雖然從社會物理學的視角來評價克拉運河的戰(zhàn)略價值,但由于數(shù)據采集難度較大,采集廣度也有一定局限,導致社會網絡法的數(shù)據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研究結果存在出現(xiàn)誤差的可能。
[1]肖文舸.泰國克拉運河項目合作備忘錄在穗簽署[N].南方日報,2015-05-14(A16).
[2]南海仲裁案首場聽證會今起舉行[EB/OL].(2015-07-07)[2016-11-07].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5-07/6933723.html.
[3]MALIK H. Beginning of an end in Indian Ocean[J]. IOSR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2013, 14(3): 100-111.
[4]SULONG R S. The Kra Canal and Southeast Asian relations[J]. Journal of Current Southeast Asian Affairs, 2012, 31(4): 109-125.
[5]SPINETTA L. The Malacca dilemma-countering China’s “string of pearls” with land-based airpower[J]. Approved for Public Release; Distribution Unlimited, 2006, 5: 6.
[6]楊圣明.中國走向貿易強國的新戰(zhàn)略——馬克思國際價值理論中國化探索[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1(4):46-59.
[7]孫海泳.克拉運河方案:挑戰(zhàn)、意義與中國的戰(zhàn)略選擇[J].太平洋學報,2014(7):90-99.
[8]曹文振,黃微滋.中國海洋強國戰(zhàn)略視野下的泰國克拉運河修建探析[J].亞非縱橫,2015(5):67-83.
[9]薛力.“馬六甲困境”內涵辨析與中國的應對[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0(10):117-140.
[10]林錫星.試析我國能源運輸戰(zhàn)略[J].東南亞研究,2005(2):46-50.
[11]張潔.中國能源安全中的馬六甲因素[J].國際政治研究,2005,42(3):18-27.
[12]陳曉晨.中國是南海和平的長期穩(wěn)定器[EB/OL].(2016-03-10)[2016-07-07].http://news.sina.com.cn/c/nd/2016-03-10/doc-ifxqhmvc2251426.shtml.
[13]任遠喆.克拉運河與中國的海洋安全[J].亞非縱橫,2015(5):84-96.
[14]閻學通,周方銀.國家雙邊關系的定量衡量[J].中國社會科學,2004(6):90-103.
2017-02-2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61473053)
趙昌平(1973-),男,博士,副教授;E-mail:zhao0037@sina.com
1671-7031(2017)03-0047-08
F55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