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楠+金海燕
摘要:東北民間故事是東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北民間故事內容豐富,可以分為民族、民俗、資源、歷史四大類。在傳播過程中,東北民間故事既塑造了東北文化積極的形象也塑造了消極的形象,并存在著傳播手段單一、媚俗化傾向、部分情節(jié)過分夸張的問題。為了更好的傳播東北民間故事,應該擴展傳播渠道、打破目標定位局限、傳播正能量體現(xiàn)人文關懷、創(chuàng)作改編優(yōu)秀的東北民間故事。
關鍵詞:東北民間故事 文化 傳播策略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9-0185-03
東北民間故事是東北人民口頭創(chuàng)作、流傳下來的民間藝術文學,東北人民常叫它“瞎話”或者“閑話”,之所以叫它“瞎話”“閑話”,是因為故事的內容不真實,是杜撰出來的。那些故事內容很簡單荒誕,時間也模糊不清,大多都是取樂的,但也形成了東北人的文化積淀與文化傳承。
東北民間故事是從當代廣大東北人民的生活中得來的,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這些故事都來自于東北人民對生活的領悟與思考。鐘敬文先生曾經說過:“民間文學在今天我們的眼里看來,不過是一種藝術作品,是當代人立身處世一切行為所取則的經典[1]”。
一、東北民間故事的內容
我們可以把東北民間故事分為民族、民俗、地域、資源四大類型。東北地區(qū)以漢民族為主,還有朝鮮族、滿族、赫哲族、蒙古族、鄂倫春族等少數(shù)民族。東北民間故事帶有民族歷史性,跟科技歷史性著作完全不一樣,越是古老的故事傳說,越是受著它所根植的時代的影響。東北古代各族在棲息和繁衍中代代演繹著各種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如滿族的“日月峰”傳說、朝鮮族“阿里郎”傳說、鄂溫克族白發(fā)老太太創(chuàng)世神話等,這些神話傳說在各族人民的繁衍中不斷流傳著,而東北文學正濫觴于此。各民族的民間故事在反映本民族的共同心態(tài)和共同情感的同時,不斷演變和完善,既有其鮮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又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文化整體的共同特征[2]。
東北民間故事的內容具有懲惡揚善、睿智哲理、人鬼之戀、笑話等。懲惡揚善作為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品質,是當代人們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生活與封建落后的社會,反抗邪惡勢力的態(tài)度的反映,對邪惡丑陋的食物的厭惡與抨擊,貫穿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中心思想。人鬼之戀、人妖之戀類故事中鬼怪精靈通人性,行人事,講道義,知恩圖報,超現(xiàn)實情節(jié)寄托著對美好愛情的理想與追求,對善良美好的事物的追求。睿智哲理故事的情節(jié)大多數(shù)是虛構的,即使故事中出現(xiàn)孔子、諸葛亮、乾隆皇帝等歷史人物,也是把這些歷史人物化為智慧的化身去整治那些達官貴人、惡棍流氓的。笑話來自于過去東北人干農活時經常講的捎帶著東北俗語的瞎話兒,是東北人的口頭創(chuàng)作,東北人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的豐富的機智和機巧,他們自然要把它們通過幽默的故事表現(xiàn)出來。這種簡簡單單的娛樂方式,給單調的鄉(xiāng)村東北人們生活上增添了活力和色彩。
二、東北民間故事對東北文化的形象塑造
(一)東北民間故事中的積極文化形象
東北民間故事塑造了一系列淳厚樸實、勤勞善良的東北人形象。在長期的民族融合中,東北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語言融合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形成了東北方言。
東北方言能體現(xiàn)出東北人積極、自信的性格,如東北俗語中“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就是一種豁達、幽默的個性表達,說的是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東北方言融入了東北人自信、幽默的性格,展示出具有感染力的地域文化特色[3]。
東北人民素有尊老敬上、重信義、講禮貌、熱情待客的傳統(tǒng)風尚,這在民間故事中也有所反映?!爸闇喒_的故事”就是這方面的很好例子。神箭手英森庫爾在白胡子老頭刁難他,讓他向自己射三箭時,他想到:人家那么大歲數(shù)了,自己不管咋說是個晚輩兒,于是果斷地回答:“我寧肯不要這些箭,不進這座山,也不能無緣無故傷害老人。”表現(xiàn)出對老人禮讓尊重的美德。
(二)東北民間故事中的消極文化形象
東北民間故事中有些故事傳播了消極的東北人形象。如“傻子相親”的故事,一個傻子相親時按照媒婆交代的話去回答姑娘的問題,結果姑娘被他氣走,他的相親也泡了湯。在“鹿妻”故事中,有個光棍救了一只母鹿精,它知恩圖報變成小媳婦照顧光棍,但光棍特別霸道,不想讓媳婦回家便打斷了媳婦的腿?!岸剂鹋c撒馬罕”中的財主用三百兩銀子買了一個用金箔、銀箔包著的南瓜,當作能下金馬駒的“騾子蛋”,讓他老婆躺在炕上抱了四十八天,又把兩只小松鼠和兩只兔子當成金馬駒,拼命追趕,摔斷了腿,還以為“金馬駒跑掉”而懊喪得大哭。這個舍命不舍財?shù)呢澬呢斨餍蜗蠡铎`活現(xiàn),讀來令人捧腹。這些民間笑話故事中塑造土里土氣、傻乎乎、愛打架、粗暴、貪心的人物形象,直接影響受眾對東北人的認識和看法,形成了受眾關于東北人的認知框架。
現(xiàn)代影視劇和小品中對東北人形象塑造明顯受到東北民間故事中消極的東北人形象的影響,如小沈陽和宋小寶演的小品《以貌取人》中,宋小寶扮演的角色穿著不整潔、說話土里土氣、愛找茬等形象,也誤導了觀眾對真正東北人形象的解讀。其實,無論是東北民間故事還是相聲小品,創(chuàng)作者或扮演者塑造的那一部分“丑陋的”東北人,只是說著東北方言的藝術形象,代表不了全部東北人,更不是真正的東北人。
三、東北民間故事的傳播困境
(一)傳播手段單一
東北民間故事由老東北人口耳相傳,口語傳播是人們最早最普遍的一種傳播方式,像民間故事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通過這種方式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然而傳播的人越多,故事內容變化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有很大一部分東北民間故事被歷史的浪潮所淹沒。當下流傳的某些民間故事,其傳說內容簡單、故事情節(jié)粗糙、講述者的語氣語詞凌亂,如“二百五的由來”“燒紙的由來”等。“二百五的由來”內容較短、故事上下邏輯不通,影響人們對故事的理解,不利于人們對東北文化的傳播。
因此,這種單一而又原始的傳播手段使得東北民間故事的傳播受到阻礙和限制,甚至會影響人們對東北文化的解讀。例如人們玩?zhèn)髟捰螒驎r,每個人都會添點額外的內容,當信息到達最后那個人時,它的內容常常與最初內容不太一致。如果民間故事通過口頭方式傳達到后人的話,則故事內容與最初內容不一致的可能性就很大。
(二)媚俗化傾向
東北民間故事的這一傾向表現(xiàn)在故事情節(jié)的媚俗化和敘述語言的粗俗化。一些東北民間故事充斥著暴力等不健康的內容,如“胡三姐”中“倆人情投意合,干柴火烈,胡三姐晚上找王公子,一到雞叫才回去”?!奥蛊蕖惫适轮心莻€貪婪的光棍不知感恩,反而傷害。
東北民間故事中有些東北方言也存在粗俗化傾向。像“死狗挺尸”“二椅子”“癟犢子山炮”“二虎八雞”等大量低俗詞匯。這種粗俗化的文字語言,給讀者們帶來的只是感官上的刺激,而粗俗化詞語的泛濫給人帶來一定的閱讀疲勞,長期流傳勢必會污染人們的思想,不斷地影響、限定和修改著個人的態(tài)度和行為。
(三)過分夸張部分情節(jié)
東北民間故事是口頭創(chuàng)作、口口相傳到如今的,有些故事言過其實,啟發(fā)聽者或讀者的想象力。如“他的嗓門像銅鐘一樣,十里地都能聽見”,夸張的比喻嗓門大,但也不可能在十里地都能聽得見的。還有“像棗兒那么小”,是比喻孩子的形體,因為孩子無論如何小,也不可能小到與“棗”一樣,喻體的選擇為的是凸顯孩子形體小的程度,強調的是夸張的意義。
這種夸張的手法雖突出人物的形象和個性,但違反客觀真理、不合實際。如“卵生的傳說”,第一代高句麗國王,朱蒙,就是從肉卵中生出來的,從這故事中過分夸大了出生的非凡,為他們具有非凡的本領、成就非凡事跡埋下伏筆,非凡的出生增加了非凡的本領與事跡的可信性[4]??鋸堖\用得好,可以突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啟發(fā)人們的聯(lián)想和奇趣橫生,但如果運用不得法,則使人覺得不合理,不真切,庸俗化。
四、東北民間故事的文化傳播策略
(一)擴展傳播渠道,打破目標定位局限
東北民間故事的口頭傳播特點,導致了很多民間故事流失。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擴展傳播渠道,打破目標定位局限性。首先,除了口頭傳播,還可以編制以東北民間故事為主題的廣告、影視劇、小品,可以使用東北方言作歌作曲,播放以民間故事為中心的廣播,出版相關著作等。各社區(qū)可以舉辦講東北民間故事大賽,比一比誰對民間故事或東北文化有著深厚的了解,鼓勵各年齡段的群眾去閱讀相關著作,既可以提高人們的文學素養(yǎng),還可以提升整個組織的文化程度。學校應該給學生安排相關文化課程,給予學生們能夠認識東北民間故事與東北地域文化的機會。東北民間故事還可以借用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每日推送不同的民間故事給不同年齡段的受眾。
(二)傳播正能量,體現(xiàn)人文關懷
有些低俗的東北民間故事傳播過程中會塑造消極的東北文化形象,給人們留下消極的刻板印象。東北民間故事或以東北民間故事為主題的東北二人轉內容里有大量的臟話,這種臟話導致作品的低俗化。在傳播過程中,注意文化作品的質量,不能盲目的去傳播這些低俗的文化,應該傳播勵志的、正能量的內容。傳播東北民間故事時必須去粗取精,傳播積極的、健康的、樂觀的東北文化,注重質量。每個優(yōu)秀的東北民間故事都承載著東北人內心的感受,傳播積極的會給人們正確的引導,重視正能量傳播也能很好的體現(xiàn)人文關懷。
(三)創(chuàng)造和改編優(yōu)秀的東北民間故事
其一,優(yōu)秀的東北民間故事可以改編成動畫、漫畫、影視劇,社會各界應注重對東北民間故事的再創(chuàng)造。其二,優(yōu)秀的東北民間故事可以進行系列創(chuàng)造,使人們對東北地域的民俗風情更為理解和熱愛。如東北的“長白山傳說”“人參故事”“滿族母神”等故事可以成系列挖掘和創(chuàng)造。當然,改編東北民間故事必須尊重原故事,不能忽略原故事的性質,要忠實的體現(xiàn)東北民間故事的思想。任何一個改編者決定改編再創(chuàng)造時必須深入了解東北民間故事的內涵。改編是以原著為藍本,但更要注重的是在優(yōu)秀東北民間故事的基礎上進行一次全新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它具有獨立的品格和特殊的美學價值[5]。
參考文獻:
[1]劉利鳳,陶娥.東北民間故事在東北旅游經濟與文化中的作用[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03):63.
[2]楊艷梅.東北民間故事特征淺論[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04,(04):60.
[3]劉茵.從東北方言看東北文化[J].群文天地,2012,(10):42.
[4]高群.民間故事結構性夸張構式的廣義修辭學分析[J].江淮論壇,2012,(04):173.
[5]姚馨丙.忠實與創(chuàng)造:電影改編的原則[J].南通大學學報,199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