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伊林
摘要:本文應用APAS圖像解析系統(tǒng),本文運用生物力學攝像與解析等方法對3名學生側手翻過程進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重心豎直位移、3D速度、加速度參數(shù)、臀部豎直位移,從人體重心速度變化規(guī)律揭示側手翻技術的運動規(guī)律,為側手翻教學服務。
關鍵詞:側手翻;生物力學;重心
1實驗數(shù)據(jù)與分析
1.1各階段動作比較
1.1.1準備階段
從圖1可看出胡*預備姿勢是身體軀干與鏡頭垂直,雙臂同時上舉過頭頂,預擺、下壓,左側單腿起跳,右側大腿積極上抬,上體倒地。李*和張*預備姿勢比較相似,都是身體與鏡頭平行,引左臂,右臂隨后積極靠攏,上體倒地。結合表一來看,胡*預備期重心明顯變高,且高于另二人,正是由于胡*在預備期有起跳動作。結合表二、表三來看,胡*預備期重心速度v、加速度a都大于另二人,說明助跑單腿起跳,有利于提高動作速度。
1.1.2撐地階段
胡*和李*的空中腿部姿勢比較相近,張右腿擺動快,向左腿積極靠攏。三人空中動作都很標準,腿部伸直,四肢伸展成一個“大”字,完成的很流暢。
1.1.3結束階段
結束動作胡*和李*差異不大,兩腿依次落地,身體慢慢成直立狀態(tài)。張*的左腿收的較早,兩腿落地時間差小。
1.2相關參數(shù)分析
由表1可看出在側手翻動作過程中,重心變化較大,在撐地階段,重心下降,隨動作的完成,身體恢復直立狀態(tài),重心也恢復到起始高度。由表2可知側手翻動作是一個先加速再制動的動作,在撐地階段身體必須要有一定的轉動速度來達到身體的平衡,重心速度在撐地階段達到最大,一個支撐腳落地后開始制動,最終恢復正常直立體態(tài)。由表3可看出重心加速度有四個明顯波峰,重心加速度下降分別是左手撐地、右手撐地、右腳觸地、左腳觸地這四個時間點,對動作速度有一定的制動作用。由表4有兩個波峰,分別是預備期和撐地期,撐地期身體完全倒立,臀部高度最大。
綜上分析,胡*重心變化幅度最大,李*的最小,李*的動作完成較輕松。動作過程中,李*的重心速度穩(wěn)步上升,且在撐地空中擺腿時達到最大,撐地階段重心速度大于另二人,動作更加流暢優(yōu)美。三人身高差距不大,李*的臀部豎直位移幅度最大,說明李*的動作臀部盡可能地遠離地,即把臀部提起,這樣更容易做直的、受控的側手翻。
2結論
完成側手翻動作可以適當助跑,有一定的初速度,有利于動作的完成;在撐地空中翻騰階段,腿要打開,伸直,腰腹用力,臀部提起,軀干伸直,要積極主動擺腿;加大身體重心速度是完成動作的關鍵;在做動作時臀部盡可能地遠離地,即把臀部提起,這樣更容易做直的、受控的側手翻。
參考文獻:
[1]趙云娟,龔銘新,黃勇. 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郭佳浩“側手翻接屈體后空翻兩周半”的運動學分析[J]. 體育科研,2009,(4).
[2]岳衛(wèi)亞,錢競光,宋雅偉. 采用人體三維轉動研究的新方法分析跳馬側手翻直體側空翻轉體990°技術動作[J]. 體育科研,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