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童年 念親恩
六一兒童節(jié)本刊特別策劃
李光羲、六小齡童、呂大渝、董浩、鞠萍、佟鐵鑫、程琳、李光潔、李春波、何靜
童年時光,可能是“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可能是“籬落疏疏小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也可能是“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更可能是“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光陰荏苒,歲月如流,對于經(jīng)歷了人生的春和夏的很多人而言,無論苦樂悲喜,無論貧富冷暖,留給記憶的或許都是一些動感的鏡頭。
回憶童年,一種惆悵的情緒會油然而生,我們或許會即興背一段老課文:“夏天過去了,可是我還十分想念。那些個可愛的早晨和黃昏,像一幅幅圖畫出現(xiàn)在眼前。清早起來打開窗戶一望:田野一片綠,天空一片藍。多謝夜里一場大雨,把世界洗得這么干凈……那些個可愛的早晨和黃昏,像一幅幅圖畫出現(xiàn)在眼前。夏天過去了,可是我還十分想念?!?/p>
回憶童年,一種莫名的傷感會涌上心頭,我們或許會隨口唱一曲老歌:“童年的我住在廟后,前有青山后有溪流。每天盼望過年過節(jié),新衣新帽從腳到頭……童年往事深印心上,雖不再有卻是難忘,內(nèi)心深處真情的流露,赤子情感永不變換。”
回憶童年與度過童年的感覺是絕對不同的,在惆悵和傷感的前奏過后,感念親恩會取代感慨歲月成為主題。
于是,童年時光,一定是“仲夏酷難寢,始覺慈母辛。侍兒眠床前,搖扇不曾歇。飼兒高如桐,垂母背為丘。幽幽萱草意,聲聲喚母情”,一定是“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也一定是“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yīng)知”,更一定是“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fēng)塵?!?/p>
于是,感懷童年,一首粵語老歌也會成為最佳注解:“長夜空虛使我懷舊事,明月朗相對念母親,父母親愛心,柔善像碧月,懷念怎不悲莫禁。長夜空虛枕冷夜半泣,遙路遠碧海示我心,父母親愛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里問何日報。親恩應(yīng)該報,應(yīng)該惜取孝道……”
憶童年,念親恩!在六一兒童節(jié)來臨之際,本刊記者特別策劃并采訪了一批文化及文藝界明星人士,傾聽他們講述童年往事,分享他們的親情故事。
□本刊記者邢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