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
高中語文新課標中指出:“語文具有重要的審美教育功能?!备咧姓Z文課本中收錄了多篇悲劇故事,典型的有《氓》《雷雨》《竇娥冤》《孔雀東南飛》等。以下,我以《氓》為例,談談我在教學過程中是如何引領學生領略其中的悲劇美的。
一、教材分析
《詩經(jīng)·氓》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首棄婦詩。被收錄在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中。詩中的女主人悔恨地敘述自己戀愛、結(jié)婚的經(jīng)過和婚后被遺棄的遭遇。全詩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吻,敘述了自己和丈夫戀愛、結(jié)婚、受辱、被棄的全過程,表達了無限哀怨的情緒,鮮明地塑造了一個既溫柔、剛烈,又勤勞、窮苦的婦女形象,反映了古代男女極不平等的社會現(xiàn)實,揭露了夫權制度對婦女的迫害,感人肺腑,催人淚下。在感人的同時女主人公的形象個性及她作為女性的自我覺醒意識,又給這場悲劇增添了鼓舞人心的美。
二、如何引領學生領略文學作品中的悲劇美
1.全面把握人物形象,引發(fā)學生對人物悲劇命運的同情
在分析人物形象的環(huán)節(jié),我采用的是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從女主人公面對婚姻不幸的態(tài)度人手,在分析女主人公多面的形象特點以及婚姻不幸原因的同時,引起學生對女主人公悲劇命運的同情。我引導學生從以下方面認識女主人公的形象:
(1)形象個性之美
首先,是遵守禮儀之美。在心上人來求婚時因為沒有媒人,不合禮法而沒有答應,這在今天看來是有點固守傳統(tǒng),但在那個講究禮法的時代,女主人公的做法是受到肯定的。其次,是對愛情的執(zhí)著之美。她天天“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氣體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笨梢娝龑偃说膼垡饧皩Ω星榈膱?zhí)著。第三,勤勞賢惠之美。嫁給氓后,“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正所謂克盡婦道。如此一個女子,她應該得到丈夫的疼愛和呵護。然而,事與愿違,她的勤勞付出得到的卻是丈夫的背棄和兄弟的嘲笑。
(2)剛強覺醒之美
女主人公剛強的性格使她在遭到不公平的對待之后沒有一直沉浸在痛苦的煩擾之中,她開始對自己為何遭到如此對待進行了思考。正是這場失敗的婚姻,使得她看清了氓的真面目,她從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訓:“于嗟女兮,無于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痹诮逃柕拿媲?,她沒有苦苦哀求氓,有的更多的是對氓的鄙視和怨恨。直到最后毅然地離開,體現(xiàn)了女主人公剛強覺醒之美。
2.痛定思痛,從悲劇中獲得崛起的力量,感受悲劇美
《氓》中塑造了女主人公鮮明的正面人物形象,而在其正面形象之下的婚姻卻遭遇了悲劇結(jié)局,這就從反面增強了她形象個性之美的無窮魅力,使這一形象有著無與倫比的悲劇審美價值。我引導學生從以下兩方面進行了分析:
(1)人生的事情就是如女主人躬的遭遇一般難以預料,付出與收獲也常常是相悖的。就如女主人公的執(zhí)著、賢惠、付出卻換來婚姻的悲劇一樣,原本一場看似一定會長久的婚姻就這樣毀滅了,讓人們不禁為女主人公的付出感到不值,對她所遭受的悲劇表示同情。而在這種悲劇的映襯之下,正好突出和提升了女主人公那種遵守禮法、執(zhí)著、勤勞賢惠的形象個性之美,使人們在為悲劇的結(jié)局感到惋惜的同時,不得不贊嘆女主人公身上放射出來的悲劇美。
(2)女主人公在對待不公平婚姻的毀滅的態(tài)度和處理方式上,她邁開了勇敢的一步,給人一種精神力量的美。女主人在用自述的口吻敘述自己的不公遭遇及決絕的態(tài)度的同時,對社會制度的控訴也溢于言表,可以說她是女性覺醒的先驅(qū),給人一種正面的的價值取向,在當時乃至當今都是符合社會歷史發(fā)展需要的一種正能量,鼓舞著被壓迫的女性掙脫枷鎖,以悲劇的形式來告誡人們在面對不公和背棄的時候要剛強,積極地面對,這就是痛定思痛后的悲劇美。
3.聯(lián)系現(xiàn)實,升華悲劇美
教學不與現(xiàn)實結(jié)合就失去了意義。為什么要引領學生引領悲劇美?因為悲劇人物身上閃耀的思想光芒和正義的力量令人鼓舞,而毀滅善和美的反動勢力則激人憤恨,學生應當從中得到啟發(fā),來指導他們的實踐。因此,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將要學生結(jié)合悲劇人物的遭遇、態(tài)度,聯(lián)系自己在現(xiàn)實中遇到的問題,談談當他們遇到生活中的不如意時應當以一種什么樣的態(tài)度來面對,實實在在地將課堂上領略到的悲劇美內(nèi)化為自我的精神內(nèi)涵,讓課堂上的悲劇美在內(nèi)心得到升華。
總的來說,《氓》中女主人公所展現(xiàn)的悲劇美是多方面的,由形象層面向精神層面遞進,其他悲劇人物也一樣,學生在有價值的東西的毀滅中得到精神的收獲,這就是我要引領學生領略的悲劇美。
★作者單位:廣西玉林師范學院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