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正堂
如何提高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是每個語文老師一直在探討的的課題。學生的審美情趣,也是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這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目標理應(yīng)伴隨著語文課堂教學。能有效地實現(xiàn)讀寫結(jié)合,不失為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要從三方面入手,—是教師備課時,要擺脫教參的束縛,自己去讀文本,把自己對文本的體悟帶入課堂,就有可能接近學生的實際;二是從學生的角度入手,如布置預(yù)習,讓學生把想了解的或不懂的問題提出來,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問題設(shè)計教學的重難點;三要考慮文本與學生習作如何對接,選擇學生易接受,易學習的點人手。
朱自清先生的《綠》,學生可以學習的“點”很多,如從立足點的變化去觀察景物,可以學習文章的結(jié)構(gòu)安排,學習多種表達技巧的綜合運用,學習文章用詞的準確性,學習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等等,選擇適當?shù)狞c進行教學,以提升學生的審美隋趣。
一、一字經(jīng)緯全篇。感受美
教學中首先呈現(xiàn)一幅梅雨潭的圖片,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如何來寫這片綠。學生因為缺乏必要的審美情趣及豐富的詞匯,學生通常只能說出一兩個詞或一兩句話,如:“這一片綠啊,綠得碧你的眼。”“這一片綠啊,我從來沒有見過。”在學生交流完之后,教師可以把自己寫的片斷展示出來:“上上下下全是綠,石縫間滲著綠,湖水中鋪滿綠,樹上盛開著綠……”學生可能會驚嘆于老師的詞匯豐富。這時老師告訴學生,其實,這幾個好的動詞是借用了丁立梅的文章《綠》,以此引導(dǎo)學生進行延伸閱讀,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接下來,再把朱自清寫這篇文章的片斷展示出來,讓學生在驚嘆之余,對文章語言有更直觀的感受,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情趣。然后讓學生找出《綠》中直接寫“綠”的短語,從而讓學生體會“一字經(jīng)緯全篇”,用“綠”貫穿全文,首尾照應(yīng)的寫作方法。使學生體會到文章結(jié)構(gòu)的巧妙,在今后的寫作中學會運用。
二、精雕細刻用比喻,感悟美
教學中要讓學生體會精雕細刻的比喻的作用。要教會學生思維的方法,多角度聯(lián)想。我們寫景物,是先要找出景物的特征,再去聯(lián)想合適的喻體去表現(xiàn),不能光讓學生去賞析,其實賞析后的運用才是最終目的。讓學生找出文中具體描寫“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的比喻句,并說說寫出了“綠”怎樣的特點。學生分組討論,得出作者為了突出綠“明亮、柔軟”的特征,作者運用一系列新奇的比喻,把“綠”寫得那么醉人。此時教師出示兩種句式讓學生去比較,一組是不用比喻,“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清亮鮮嫩、柔軟、純凈”,另一組是文本中的比喻,學生在比較中體會比喻的妙處。
三、靈活多變用句式,體現(xiàn)美
朱自清先生運用靈活多變的句式,使文章?lián)u曳多姿。如長短句的結(jié)合,教師出示兩組句式,第一組:“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太淡了。我曾見過杭州虎跑寺旁的‘綠壁,又似乎太濃了。我又曾見過西湖的波,太明了。我又曾見過秦淮河的水,又太暗了”,另一組是書中的句子,讓學生在朗讀比較中體會第一句單調(diào)重復(fù),第二句長短句結(jié)合使用,錯落有致,音韻鏗鏘,給人帶來美感。第二種是帶著情感的句式,如:“那醉人的綠呀,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是離我太遠?!迸c“那醉人的綠呀,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驹谒叄侥敲?,居然覺著有些遠呢!”的比較,“我舍不得綠,我用手撫摩著綠,我想捧一捧綠送入口中”與“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的比較,這兩組中的第一句都沒有第二句情感豐富,這些富有情感的語句的穿插,可以看出作者對于“綠”的喜愛程度之深。
四、精準使用動詞,想象美
文中使用的動詞生動形象、富有活力。如“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中的“挹”能不能換成“舀”?學生討論,語言典雅,讓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滿眼的“綠”,滿地的“綠液”,作者舀出來給盲妹當作眼睛,多么奇特的想象,給人以無限的遐想,作者對“綠”的喜愛到了何種程度!教師可以補充,作家丁立梅對“綠”的喜愛:“想捧上那樣的一棒綠,在口袋里放放好,不為別的,只想隨時摸摸”,多么富有情趣啊。適時的補充,不但可以豐富課堂內(nèi)容,而且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再比如:“仿佛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里面似的”,這里的“融”讓人體會到真是綠透了,像把滿山的綠給揉碎了,榨出汁來倒在里面,是那樣的“醉人”。
五、綜合模仿片斷,化用美
經(jīng)過課堂多維度的賞析,學生對這篇文章已經(jīng)深愛了。如果這時在課堂上趁熱打鐵,讓學生模擬《綠》中喜歡的段落,運用學過的方法,仿寫一段“黃”或“紅”,學生寫出的文章肯定會豐富多彩,美不勝收。我處理時,是展示出一張揚州黃金大道的圖片,讓學生對照圖片,進行合理想象,仿照本文,寫片斷。特別提醒學生,模仿要達到神似,不能照抄原來的句子,只是把“綠”換成“黃”。下面展示幾個片斷:
1.路兩旁的樹樹了掛滿了黃,那棕色的樹干們守候著四面八方的黃,置身其中,我仿佛融入了這幅熱切燦爛的油畫中了!那醉人的黃啊,我不禁陶醉其中了。我彎下腰,任雙手在這平鋪著的黃中穿梭著。我用手捧起一捧黃,在口袋里放放好。不為什么,只為隨時摸摸,感受那令人貪戀的溫度。
2.遠遠望去,好似一幅畫,明黃色的顏料潑到畫上,有的地方深些,有的地方淺些;有的地方明,有的地方暗……黃成了這幅的主角,還不忘透著生機,再加上麻雀的點綴,銀杏的襯托,到底讓人惦著黃了。
★作者單位:江蘇邗江中學(集團)北區(qū)校維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