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禪是更廣大闊遠(yuǎn)的世界

      2017-06-13 21:57:29吳昕孺
      湖南文學(xué) 2017年6期
      關(guān)鍵詞:歐陽故鄉(xiāng)詩人

      吳昕孺

      《心經(jīng)》又名“觀音心經(jīng)”“般若心經(jīng)”,全稱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現(xiàn)在通用的是唐代玄奘的譯本,共五十四句,二百六十個字。

      經(jīng)者,徑也,但它不是一般的徑,而是重要的、根本的路徑,在人體形成經(jīng)脈,在宗教則構(gòu)成經(jīng)典。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只有唯一的原典。對于原典的不同詮釋形成不同的分支與流派,各自視對方為異端,道不同不相為謀,甚至大加迫害與殺伐。佛教的包容首先在于經(jīng)典的多元,《大般若經(jīng)》《金剛經(jīng)》《楞嚴(yán)經(jīng)》《四分律》《大智度論》《大乘起信論》等,以經(jīng)、律、論三部分,共同組成《大藏經(jīng)》。經(jīng)、律、論又稱三藏,玄奘歷經(jīng)艱險,西游得道,貫通經(jīng)、律、論,“唐三藏”之名由此而來。

      經(jīng)多,則徑多。徑多是好事,條條道路通羅馬;又不是好事,讀起來難,領(lǐng)悟更難。連專家如唐三藏都要降妖斗魔,百折不撓,去一趟西天才能豁然融會,一般書生和老百姓更不知如何擇徑而行。沒有關(guān)系,佛自有大智慧,他早已為我們準(zhǔn)備了一部簡潔、精微之至的“經(jīng)中之經(jīng)”——《心經(jīng)》。由觀音親吐繡口,殷殷垂誨。佛教傳授的一個最大特點是不講多話,直指本心。菩薩們都沒有作報告的惡習(xí),力求言簡意賅,打蛇七寸,在語言上做足了減法,而將世態(tài)、實相、法理,全部冶煉成文字的真金。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便大受歡迎,因為它天生具有詩性,中國自古乃泱泱詩國。詩教合一,有了禪宗。禪宗闡發(fā)佛理、研道示悟多用偈子,偈子即詩也。任何宗教的精華與尖端部分,都是詩?;浇?、伊斯蘭教莫不如此,佛教更不用說?!缎慕?jīng)》本身就是一首詩。為什么?因為生命的最高境界,是詩意的棲居。

      那些喜歡長篇大論、高頭講章和作報告的人,極少有詩意。我們看看觀音,她知道自己在念一首詩,所以到二百六十字時戛然而止,不盡之意既在言中,又在言外。俗人大多愚盲,嘆而觀止,誦其言不解其意,念其經(jīng)不明其旨。于是,“念經(jīng)”在世俗生活中竟然成了貶義詞,喻指不過腦子的信口打哇哇。這時,詩人不能袖手旁觀了。詩人有責(zé)任,將佛教經(jīng)典中的詩性與詩意呈現(xiàn)出來。這事兒,自古就有人做,白居易、蘇東坡都做得不錯。白居易“交游一半在僧中”,他師事法凝禪師,求得“觀、覺、定、慧、明、通、濟、舍”八字心要,還寫了“八漸偈”。蘇東坡少年即“讀佛書,習(xí)禪定”,禪友之多決不亞于詩友,與佛印禪師的機鋒對接更是傳為佳話,一代高僧大慧宗杲對蘇東坡的悟境曾給予很高評價。白居易、蘇東坡這樣的大師級詩人禮佛參禪,極大推動了佛禪之學(xué)在唐宋的繁榮;而他們援佛理禪學(xué)入詩,又讓唐宋詩歌在山水、田園之外別開生面,于生命義理一脈迥出殊途。

      但我讀白、蘇的禪詩,并不如何喜歡。竊以為,他們聰慧過人,入境的確不難,卻皆落入以詩言禪的窠臼,不外乎眾生皆佛、物我一體的感悟和人生如夢、倏忽而逝的喟嘆。禪詩也基本上不是他們最好的作品?!拔伵=巧蠣幒问?,石火光中寄此身”哪有“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杳渺窮愁,“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何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玲瓏曠達(dá)?個中原因,我想,一是當(dāng)時禪風(fēng)太盛,連白、蘇這樣的大才亦不能免“俗”地卷入其中,寫作禪詩大多是時尚的結(jié)果,而非內(nèi)心的促成。尤其是東坡,后來簡直是玩禪了,才華益顯而格調(diào)驟降。二是古典詩詞的格律與容量可能與真正的禪意,不是很合拍。偈子傳教,以契理開悟為主,借助其簡明直截的方式,有如電光石火,不需要詩寫得有多好。而用絕、律這樣的格式寫禪詩,差不多也只能以理說理,直奔主題了。所以,詩僧寒山的作品大多是散調(diào):“我見世間人,個人爭意氣。一朝忽然死,只得一片地。闊四尺,長丈二。汝若會出來爭意氣,我與汝立碑記。家有寒山詩,勝汝看經(jīng)卷。書放屏風(fēng)上,時時看一遍?!边@個比“此生飄蕩何時定?一縷鴻毛天地中” “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有趣得多吧!有趣在哪里?有趣在開闊、自由,幽默中別有深意,不是那種一竿子插到底的格言。我們要注意,寒山的詩無論從形式還是語調(diào),都近似于現(xiàn)代詩了。

      我讀過一些當(dāng)代詩人創(chuàng)作的禪詩,無論經(jīng)綸世務(wù)的忙客,還是逍遙世外的閑僧,他們寫出來的禪詩,從形式到內(nèi)容都驚人一致。其中較好的作品,也不過以清新蘊藉的筆觸,于風(fēng)花雪月中擷取些并不太新鮮的小感悟。缺乏潛修而欲得靈犀,無視苦厄而欲得自在,難辦矣。更多當(dāng)代禪詩或膠柱鼓瑟,強作解人,或刻舟求劍,遍尋不得,最終墮入枯藤野狐一路,與禪之正覺南轅北轍。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歐陽白的長詩《心經(jīng)》悄然問世。

      這是一首藏頭的長詩——如果將它每一行打頭的那個字一路讀下來,便是那部完整的《心經(jīng)》。《心經(jīng)》既是佶屈聱牙的文言,又是深奧莫測的佛典,選擇這樣的方式來寫詩,戴著如此別扭的鐐銬跳舞,旁人看來是自討苦吃,而對于詩人,則無異于登山運動員攀登珠峰的快樂。當(dāng)然,關(guān)鍵是,他首先得有攀登珠峰的理想和能力。

      歐陽白,本名歐陽志剛,湖南寧鄉(xiāng)人,出生地距溈仰宗發(fā)源地溈山不遠(yuǎn)。年輕時就讀財會專業(yè),習(xí)經(jīng)濟之道;畢業(yè)后從事工商工作,入管理之途。勤學(xué)好思,業(yè)余涉獵哲學(xué)、美學(xué)、倫理學(xué)、佛學(xué)、社會學(xué)諸門類,多年前攻克中南大學(xué)哲學(xué)博士學(xué)位。然而,創(chuàng)建詩屋流派、倡導(dǎo)“好詩主義”的歐陽白,詩歌和詩學(xué)才是他真正的人生目的與心靈歸宿。筆名僅一“白”字,意味深長,“白”是最純潔的顏色,又是最純粹的空虛。如果要找一個漢字來詮釋佛學(xué)名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非“白”莫屬。那如果要找一個漢語詩人來解讀佛經(jīng),是不是非歐陽白莫屬呢?據(jù)詩屋眾多八〇后詩人集體考證,對歐陽白這個筆名還有其他說法,有的說詩人是以李白為榜樣。這似乎有點狂妄,但不狂豈是詩人本色!歐陽白與“詩魔”洛夫有數(shù)十年忘年交情,離魔近,隔仙也不遠(yuǎn)啊。還有人插科打諢,說“白”是白酒的意思,定光、馬隨他們從不喊“歐陽老師”“歐陽兄長”,而是直呼“歐陽白酒”。從世俗層面而言,這個綽號倒是十分貼切。喝酒讓歐陽白的臉色白里透紅,有“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之妙?!缎慕?jīng)》這樣的詩,不由歐陽白寫,我腦殼想爛,也尋不出第二人來。

      繞了很多圈子,現(xiàn)在,我們終于要面對《心經(jīng)》這首長詩啦。

      “觀想。觀想一溪清澈的山泉,眸子慢慢瀞入其中”,開頭一句是長詩之門,至關(guān)重要。“山泉”是動態(tài)事物的象征,“觀想”則表示靜態(tài)。為何不用“觀照”?因為“觀想”更能表現(xiàn)詩人的主動性。禪是精進之學(xué),是需要人去探索的,沒有觀想,何來觀照!“瀞”字值得關(guān)注。它本來和“凈”是同一個字,此處用“凈”顯然不合適,用“瀞”則極妙,它既有“凈”之意,更有“水+靜”的內(nèi)涵。靜已然空靈,水中之靜則是凈之靜、靜之凈,禪意由此而生。所以,“觀想”是徑,“山泉”是門,“眸子”是鎖,“瀞”是生發(fā)禪意、開啟這段心靈修煉歷程的鑰匙?;燠E世間,輾轉(zhuǎn)功名,絕大部分人的眸子是鎖著的。如何開啟?瀞。

      步入禪境,并非像時下禪詩所言,就一定或馬上能得到悟覺。由鬧入靜,由垢生凈,首先會“失去”,失去判別,失去奔騰,失去身心?!叭裟阍p萬貫,那現(xiàn)在只剩下空洞的雙眼”;那些像蜜蜂一樣辛苦釀造出來的蜜都將失去,你會感到心痛;曾經(jīng)貪婪的雙手,還在喉嚨里發(fā)癢……這樣的“觀想”,讓你“行動遲緩,眼神呆滯”,“如一株/深度敗落、渾身蕭瑟的秋樹”“佇立在眾人的視線之外”。沒人理解你,“羅織過多少美輪美奐的寫意”的你,為何要統(tǒng)統(tǒng)將它們?nèi)訔墸?/p>

      但不扔棄又能怎樣?我們的歲月一直“生活在鍋子里”,早已被“煮熟”。這種狀態(tài)造成的最壞結(jié)果,是人不能認(rèn)識自己——“見過他人的一生,卻沒見過完整的自己”。古希臘神廟廊柱上那句“認(rèn)識你自己”的格言是何等精警!一輩子要讀多少書,多少“伶俐的文字”蘊藏在體內(nèi),才讓我們變得聰明,可我們切身體會到的是,“苦原來都從聰明開始”,“想清楚了,還不如做條笨笨的牛”。

      《心經(jīng)》第一節(jié)以牛作結(jié),緣自禪理和詩脈,更緣自詩人的心徑。一千二百年前,高僧靈祐從江西來到詩人的老家溈山,自立門戶,廣納僧眾,此乃“禪宗五葉”的第一葉——溈仰宗之肇始。靈祐力主農(nóng)禪并重,自給自足,牛就成了廟里必不可少的農(nóng)耕伙伴。臨終前,靈祐對慧寂等弟子說:“老僧百年后,到山下做一頭水牯牛,左肋下寫五個字:溈山僧某甲。這個時候,如果叫他溈山僧,他是水牯牛;如果叫他水牯牛,他又是溈山僧。那究竟該叫他什么好呢?”是啊,一般人耐不住牛的勞苦,成語“當(dāng)牛做馬”即可見一斑。但人的苦厄和牛又有什么區(qū)別?所以,“舍得做?!保靼兹松究嗟恼嬷B,方能桶底脫落,收獲“金燦燦的稻谷”。

      第一節(jié)從“觀想”到“舍得”,從“我”到“?!?,從“瀞入”到“變成”,是對禪修過程的高度概括。禪和美一樣,不是客觀物,她們無處不在,又從不在一處。倘若沒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和一顆參禪求道之心,你永遠(yuǎn)也得不到她。不千錘百煉,不當(dāng)牛做馬,只靠打打坐、合合掌、念念經(jīng),佛都救他不得。

      第二節(jié)寫色與空的辯證和互證。這是禪學(xué)最緊要的課題??占词巧?,色即是空。空不異色,色不異空。我們經(jīng)常把這樣的話掛在嘴上,但對于色與空的關(guān)系究竟應(yīng)該如何理解?

      有一天,靈祐與慧寂一起游山。靈祐說:“見色便見心?!被奂艈枺骸皹渥邮巧?,阿那個是和尚色上見底心?”靈佑回答:“汝若見心,云何見色?見色即是汝心?!比擞行呐K,那是賴以生存的器官,是客觀物。但作為靈魂的“心”,是不存在于體內(nèi)的。不在體內(nèi),又在何處,難道在體外?不,也不在體外?!靶摹奔炔辉隗w內(nèi),又不在體外,按靈祐的說法,它在“觀照”中:“見色便見心?!彼?,色彩不只在春天,任何時候都有,只要你能觀照,能觸摸,能感受,它就在。但正由于需要“心”的觀照,才有色,所以在觀照之前,色是沒有的,是空的。因色起心,亦因心生色。本質(zhì)而言,生滅皆因緣,心與色俱空。故“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如果心被填得太滿,甚至將心滯留在某些客觀事物上,比如功名、利祿、情愛、山水,都會形成“執(zhí)”。執(zhí)越多,心靈的羈絆就越多,人就越不自由。心為物役,最終,要不私欲膨脹,萬劫不復(fù),要不哀莫大于心死,變成槁木死灰。這就是為什么,不識一字的六祖慧能在聽到《金剛經(jīng)》中一句“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時,豁然開悟,遂成南派禪宗的開山祖師。

      對心靈的解放,始終是人類擺脫困境的關(guān)鍵所在。歐陽白對色空關(guān)系的探究,有其獨到之處。他認(rèn)為,空與色既是伴侶,又是敵人。它們“一體兩面”,有著“不可分割的血肉”,好比“舞與舞者”“詩與詩人”,這個比喻極為妥帖。舞既成全舞者,又挑戰(zhàn)舞者,就像詩與詩人。同理,色和空互相成就,又互相反噬。這個原理為造物主所常用,其要旨在于打通物性與神性,為追求高遠(yuǎn)境界的人準(zhǔn)備一個無涯無際的精神花園。

      佛經(jīng)好用比喻,有《百喻經(jīng)》。歐陽白在《心經(jīng)》這首長詩中同樣妙喻迭出:“空是它的行囊,它的馬背,它的十萬里河山/空是它的眼,它的耳,它的鼻,它的舌頭,是它的自我/即便山搖地動,磁場逆轉(zhuǎn),桑田滄海,也不過/是它窗戶上薄薄的宣紙,眼瞼上薄薄的膜……”本節(jié)第一段寫空對色,這是以實喻空,告訴讀者,空并不是“空無” “空洞”的空,而是無所不包,又纖塵不染,連“空無”都沒有。

      本節(jié)第二段寫“色對空”?!疤炜諞]有為云彩改變過顏色”,這句極好。天是最大的空,它能包容無限的色相:惶惑、迷亂、任性、天真、無助,歸宿、初衷、理想、各種理由,乃至愛、仇恨、漠不關(guān)心?!笆钦l,為了誰,都不再重要”,到底是色還是空,其實一點都不重要。這就對了。放下一切,才是對所有色空關(guān)系討論與爭議的當(dāng)頭棒喝。

      第三節(jié)回到“我”,不是第一人稱的我,而是自我——“自以為是的我”。詩人直接發(fā)問:“諸位!這個我從何而來?”按常規(guī),這應(yīng)是本節(jié)的首句,但詩人將它放到第五句,理由有二:一是前面三個發(fā)問一個緊似一個,三問之后接上這一總問,立馬神完氣足;二是突出“舍去”一詞,表示對“自我”的否定。

      “手執(zhí)一把利劍”,“執(zhí)”是為了破執(zhí)。骨還父,肉還母,蓮花還給師父,問題是,靈魂怎么辦?心怎么辦?可還的都還回去了,還不回去的“人生如夢”怎么辦?相握的手,纏綿的愛,難以割舍的情,寶貴的生命……“我們從不反感/垢污滿臉,倒不敢清澈如洗”“不拋棄,不放棄,吊著這口斷續(xù)之氣”,我們是如此執(zhí)著地“在霧霾充滿的空氣中仍然希望茍延殘喘”,以“增加或深或淺的腳印,像深秋的葵花,面對急墜殘陽/不住搖著無力的頭”。唯其如此,本節(jié)開頭才會高呼“舍去”,并手執(zhí)利劍。

      第四節(jié)行數(shù)最多,承上啟下,有著樞紐地位。“自我”如此不堪,俗世這般混濁,豈不讓人傷心絕望!“是我們共同生起一種憂傷,還是湮滅了一種痛楚”,地球上的人生生不息,永遠(yuǎn)相續(xù),人生卻如旦暮,似空花,“無論歲月多么漫長,都只為這一瞬間而活”。永恒與瞬間這種殘酷的對應(yīng),我們應(yīng)如何超越?

      詩人說,“色彩里生出世界”,也“生出我們的眼睛”?!盁o論多么真實,都將迅捷地消逝”,然而無論多么迅捷的消逝,都將留下“真實”的痕跡。消逝固然是結(jié)局,是“電光一閃,轉(zhuǎn)瞬即滅”,但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有眼睛和心靈,我們足以能夠觀察、體會和領(lǐng)悟這個世界,“識骨尋蹤,踏雪尋梅”,讓正在消逝的東西留下它的痕跡。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是故,眼耳鼻舌身意所面臨的世間(色聲香味觸法),正是生長禪意和詩情的沃土。

      這一節(jié)后面六個自然段,全寫世間,細(xì)致而精彩。色:“界限模糊,油彩桶被打翻”,五色讓人目盲。聲:“被搬/至自由市場,悄悄地賣了個白菜價”,市聲嘈雜,五聲讓人耳聾。香:“幸福都/集中在宮闈之中,床笫之上,夜夜笙歌”,這是一種摻和著各種氣息的變異的芬芳。味:“一缸醬油/乃是極好的佐料,五味雜陳”。觸:“亦真亦幻,我們縱情于穿越,但/無從知曉,那無法穿越的黑幕,隔了什么”。法:“紅色的血肉其實并不美啊/盡是些花花的顏料,不如皮,可以打扮得光滑”。這就是世間,是青原惟信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石頭希遷的“路滑”和溈山靈祐“米里有蟲”。

      可見,出世必先入世,參事而后參禪,垢里取凈,鬧中求安,顛倒夢想過才知如何遠(yuǎn)離魔障,所謂“春宮畫里修行”,方是真佛學(xué)?!暗览砣绱藴\顯,我們何必太過深沉”,“智者其實是每晚都睡得很香的那個人/亦打些閑碎的鼾,給月亮聽,給/無家可歸的星星聽”。

      佛有三學(xué),戒定慧。戒乃知其可為知其不可為,定乃恒久專一的毅力,慧即般若——以戒、定為橋梁,越過世俗的滔滔大河,抵達(dá)智慧的彼岸。“得閑處且得個閑/故園只是幾十年前忙碌時,偶爾經(jīng)過過”。篡看慣了,亂也看慣了,他們止觀雙修,心態(tài)平和,煩消漏盡,交感神經(jīng)和副交感神經(jīng)達(dá)到極致的平衡,悠悠然在“橋”上看風(fēng)景。誰在樓上看他們呢?佛?;蛘哒f,天眼。又或者說,他們自己的第三只眼。他們是自己的明月,也是自己夢的主人。

      第五節(jié)專寫情。這是人最難過的關(guān)。元好問有震古爍今的一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北竟?jié)起首的“菩薩蠻”是唐代教坊曲名,李白率先用它寫詞“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奠定其秋愁傷感之調(diào)。后來,韋莊、溫庭筠、李煜、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都用“菩薩蠻”寫出過名篇,均著眼于一個“情”字?!捌兴_蠻”最初來源于頭戴金冠、珠光寶氣的女蠻國使者,這里詩人讓“提著花籃,踏著祥云”的傳統(tǒng)形象與擁有“薩克斯金屬的身軀”的現(xiàn)代形象進行對碰,雖略顯突兀,卻在阻隔中形成拓展,在沖突中產(chǎn)生張力,有奇兵之效,與第一節(jié)第一段尾句“薩頂頂?shù)摹度f物生》”異曲同工。

      情是讓人沉溺的淵藪,又時??栈萌鐗簦帽如R花水月:如同“鏡子中展現(xiàn)的波浪”,如同“蜜甜的毒藥”,如同“追魂之火,趕魂之水,喊魂之歌”……故紙堆里、青石碑上,刻的全是荒唐故事。在這里,詩人鞭辟入里地揭示出“情”的危險,比“生死相許”更嚴(yán)重、更可怕:“心碎也罷,心死也罷,沒有一個是因為歡樂/無疾而終的,就是死了,也未曾真了。”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連草木都有情呢!有情乃生命之幸,是生命綿延不絕的基礎(chǔ),同時也可能是人生之痛、命運之劫,“給了沉醉,給了留戀/竟收走了歌聲,收走了花朵” “它凌空一抹,月上的/槃木頓化成一樹桂花,兩碟青菜”。

      怎樣渡過情劫?第六、七節(jié)給出了參考答案。情,尤其是愛情,往往無異于澎湃之激流、浩蕩之洪水。有人善駕馭,在情中安妥自己的身心,將愛情、親情、鄉(xiāng)情一一變成自己的家園,即便驚天巨瀾只當(dāng)作后院池中一朵浮漚。有人不善駕馭,有如蒼蠅碰壁,飛蛾撲火,直欲粉身碎骨。這時,唯一能寬解自己,讓自己跳過情關(guān)的,是故鄉(xiāng),是單純的童年、熱鬧的節(jié)日和悠閑的日常生活。

      第六節(jié)的“三月三”,就是故鄉(xiāng),是民俗,是節(jié)日,是童年,是日常生活的統(tǒng)稱。在詩人看來,過好日常生活就是參禪習(xí)佛,平常心是道。烹飪乃生活的經(jīng)典,它沒有由來,“卻天衣無縫,圓融、無礙”,有哪部經(jīng)典如此天造地設(shè)、鬼斧神工?故鄉(xiāng)有足夠的蜜,能使你蒼白的臉“回到紅顏盛開”,“笑成畫”,能“煮干那些流淚的迷?!?。所以,“三月三,你如此強大”!

      第七節(jié)現(xiàn)身說法,“我”與故鄉(xiāng)。沈從文說:“一個士兵要不戰(zhàn)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xiāng)?!边@句話有兩層含義:一是要不戰(zhàn)死沙場,要不回到故鄉(xiāng),死和回是相對的;二是戰(zhàn)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xiāng),死和回是統(tǒng)一的。回得去就相對,回不去就統(tǒng)一。但不管回不回得去,“我”的漂泊是無疑的,所以才有故人“隔空向我呼喚”?!罢郫B自己”,這是流浪和漂泊最為生動的注腳?!澳愫伪靥崞稹保赡苁莿e人提起,也可能就是自己想起,自己內(nèi)心涌動的鄉(xiāng)愁。那么,“故人”或許也并不是別人,就是自己。

      而故鄉(xiāng)對自己的吸引,自己對故鄉(xiāng)的畏怯,依然是“情”字在作怪:“多情被多情惱恨的日子,多情被無情吞噬的日子?!睙o是無非,無大無小,或神或鬼,或咒語或頌歌,就像“一場好不莊嚴(yán)的戲”。因此,詩人特別希望“大愛無疆”變成“大道無形”,亦即佇立在遠(yuǎn)方、日日炊煙四起的永恒的故鄉(xiāng)。

      但“我”為情所困,為業(yè)所迷,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明明走在彩虹上,卻瞬間跌落到深溝里”,徒然“多添了一些淤泥”。連送信的天使都“惡毒”起來,真?zhèn)€是“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你無法/等到回鄉(xiāng)的邀請”,那戰(zhàn)死沙場與回到故鄉(xiāng)就只好統(tǒng)一了:“其實你無需/等待?!?/p>

      這一節(jié)最后十二句非常精彩。詩人把一個流浪者剜肉剔骨,變成“一根孤零零的竹竿”。然后切斷,“連這支殘竹也請剁碎,燒了”??瓷先埧嶂翗O,但誰到最后不是這樣的命運呢?每個人都是一抔黃土一捧灰呀!青山處處可埋骨,何須馬革裹尸還。死在哪里,哪里就是故鄉(xiāng)。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處學(xué)長生:“你其實活在這片火光中”。

      第八節(jié)是上節(jié)的延伸,像一聲悠長的嘆息。“故土難離”,而不得不離;“故人難舍”,而不得不舍;“故鄉(xiāng)難忘”,而不得不忘。這是世間常態(tài)、人生宿命,是莫名其妙的“千秋萬劫”。但世間依然是人的福地,是人受苦受難的福地,所以洪水縱然滔天,尾生也會守橋趾之諾;羅裙風(fēng)流縱然毒性巨大,也要像“蜜一樣喝下”。在寒冷中感受溫暖,在寂靜中生長智慧。如果還是解脫不了,請“聽聽這人如何說話”。

      最后幾句是菩薩說的話,也是詩人說的話,可用四個字概括:回歸本原。揭開世俗的面紗,掀掉社會的面具,祛除煩惱的自我。“諦聽內(nèi)心,諦聽自然”重復(fù)了兩次,可見是多么重要!這一內(nèi)一外統(tǒng)攝于“自由”的禪悟之中。此刻,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內(nèi)心即自然,自然即內(nèi)心。“靈性的吉祥草脫根而出”,基督教叫神啟,道家叫得道,儒家叫“明明德”。大自然所有節(jié)奏、韻律、歌唱,宇宙的一切秘密,都在“提起無復(fù)其上的無念之念”。

      菩薩禪坐,梵音四起;天宇無聲,一默如雷:“你聽了沒有?你聽到?jīng)]有?!”

      歐陽白長詩《心經(jīng)》的意義在于,它匡正了從古至今詩人寫禪詩“為禪而禪”的積習(xí),運用婉轉(zhuǎn)而奔放的筆觸,既豐富、拓展了現(xiàn)代詩的維度,又將禪學(xué)置于文化與時代的廣闊背景之下,賦予其濃厚的現(xiàn)代氣息和深沉的哲學(xué)意蘊。胡蘭成說,禪是一枝花。其實,禪還是葉,是枝,是干,是根,是花園,是叢林,是草原,是人世間,是整個宇宙——禪是更廣大闊遠(yuǎn)的世界!

      責(zé)任編輯:易清華

      猜你喜歡
      歐陽故鄉(xiāng)詩人
      新銳詩人
      椰城(2022年8期)2022-08-05 06:16:16
      故鄉(xiāng)的牽掛
      心聲歌刊(2022年3期)2022-06-06 06:31:38
      走在故鄉(xiāng)
      鴨綠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6:14
      我家的健忘老媽
      歐陽彥等
      月之故鄉(xiāng)
      老友(2019年9期)2019-10-23 03:31:58
      《故鄉(xiāng)》同步練習(xí)
      依依送別歐陽鶴先生
      中華詩詞(2019年9期)2019-05-21 03:05:18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平原县| 大理市| 阳高县| 晋中市| 乐平市| 郑州市| 延庆县| 时尚| 固镇县| 利川市| 怀宁县| 林周县| 安化县| 怀宁县| 西贡区| 三河市| 新余市| 黄石市| 阿克陶县| 江油市| 土默特右旗| 固安县| 酒泉市| 黄梅县| 得荣县| 甘孜县| 海宁市| 石渠县| 营山县| 阿合奇县| 肥城市| 犍为县| 淳化县| 申扎县| 进贤县| 和田市| 平湖市| 澄迈县| 乐陵市| 文安县| 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