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海龍
摘 要:七年級學生尚處于懵懂階段,對未知事物具有強烈的探索意識。教師應(yīng)抓住學生的特點,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要抓住課內(nèi)外一切可以學習語文的機會學習語文,抓住一切可以積累語文的機會積累語文。做到廣搜資源,厚積薄發(fā)。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學習方法 高效
我們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們學懂語文,不能讓他們把語文僅僅看作一門學科,要讓他們從內(nèi)心喜歡語文,愿意自己學習語文。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我們身邊有管無窮無盡的課外資源,如何靈活高效的積累并運用這些課外資源,一直是我思考的一個問題,經(jīng)過一年的實踐,我發(fā)現(xiàn)我們可以讓資源由多到少再由少到多,做到廣搜資源,厚積薄發(fā)。[1]
一、明確學習意義
我們相信,學校和老師給學生安排的各項學習活動和任務(wù)都是有目的的、有針對性的,都是對學生學好語文有幫助的,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學生也了解這一點。語文學習的關(guān)鍵在于主動學習,只有主動學習語文的人才能讀好語文,主動積累知識,并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很重要。相信學生們在初中三年堅持積累,將會獲益匪淺。成語與名人名言是語文之精華,而且對人生也很有教育意義。一個成語,一句名言后面又有一個故事,能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展。優(yōu)美語段往往有著豐富的語匯、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思,還是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規(guī)律的成功范例。積累優(yōu)美語段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修養(yǎng),是促進語言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心靈感悟”既能讓學生暢所欲言,又是教師了解學生的絕好機會?!昂脮扑]”是督促學生好讀書,讀好書的一項活動,同學之間通過互相交流積累本互相提高、互相學習。這項活動安排在每周一下午的第七節(jié)自習課時完成。主題積累可配合綜合性學習進行,也可彌補語文課堂學習時間緊張這一缺陷。[2]
二、有效的預習
教師盡量不要完全監(jiān)督學生的預習過程,預習更多的是一種自主性、自覺性,被強迫的預習沒有意義,學生不能學到真的東西。學生能否認真對待預習,預習效果如何,重在“落實”上。沒有“落實”,學生的預習就成了一種形式,學生也就不會歌視.為了落實預習效果,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預習語文的習慣,應(yīng)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第一,學生自查。每預習一課后,都要進行嚴格的預習檢查,目的是為了了解預習情況,提高學生預習效率。第二,學生互查。學生在相互檢查中,發(fā)現(xiàn)預習的問題,并相互交流,相互進行糾正,保證預習質(zhì)量。第三,教師抽查。通過課前的抽查與課堂的提問,了解學生的預習質(zhì)量,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3]
三、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語文也需要實踐。語文本身就是從實踐中來,也是為了更好地實踐。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很美的、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我們不能光靠想象,也需要在充分想象的基礎(chǔ)上進行實地體驗。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增加一些與相關(guān)的實踐內(nèi)容,使學生能夠把所學的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更好地聯(lián)系在一起。在課堂上適當?shù)匕才乓恍嵺`內(nèi)容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激發(fā)和引導是非常有幫助的,但也要注意實踐內(nèi)容不要安排過多,畢竟一堂語文課的時間只有45 分鐘。所設(shè)計的實踐內(nèi)容一定要少而精。
四、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是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方面,在閱讀時必須要做到專心致志,拿起筆隨時記錄,速度要適中,不能馬馬虎虎,也不能速度過慢。閱讀以自讀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就很有必要。1、拿到一本書后,先讀前言、后記和目錄。這樣就對這本書的寫作背景、作者情況、寫作目的和故事內(nèi)容有個初步的了解,來決定自己講怎么去閱讀它;2、精讀和略讀相結(ji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較廣泛,有些只要大致了解整體內(nèi)容,略讀就行;對于課程標準指定的必讀名著,則需要精讀。當然閱讀同一本書,也可以精讀與略讀二者結(jié)合,有取舍,目的性更強,收獲更多。3、做讀書筆記。先從簡單的好詞、好句摘抄入手,慢慢過渡到寫摘要。有一定閱讀量后,鼓勵學生作批注、寫體會等。要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五、課外積累
通過一些課外知識積累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多接觸和學習課外語文知識,這對他們養(yǎng)成興趣很有幫助。老師可布置學生第一次積累五個中國名人故事,每個名人故事不少于100字,不是名人簡介,而是具體的某個故事,如曹雪芹是如何寫作《紅樓夢》的故事,蒲松齡為何要編寫《聊齋志異》的故事,周恩來的外交故事等等,可以是作家、政治家,也可以是球星、歌星、影星,無論是哪位名人,都一定要是勵志類的故事,積極向上的故事。老師第二次布置學生再做這一主題積累,就積累五個外國的名人故事,可以是牛頓被蘋果砸后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的故事,愛迪生在火車上因?qū)嶒灢簧髌鸹鸷蟊涣熊囬L打傷耳朵的故事,也可以是居里夫婦共同進行科學探索的故事……學生可自己上網(wǎng)搜索,也可叫父母幫忙搜索,打印好后張貼在積累本上,或剪貼報刊,或從書上抄寫在積累本上。除了像這樣按中外名人劃分外,老師也可按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發(fā)明家、教育家、藝術(shù)家、社會活動家等等來分類積累。老師還可以安排學生推薦名人的自傳或佳作。[4]
結(jié)語
總之,我們要意識到,語文學習是一個享受的過程,不要為了考試去學習,那樣短暫的記憶沒有實際意義。要抓住課內(nèi)外一切可以學習語文的機會學習語文,抓住一切可以積累語文的機會積累語文。我想,要真能做到這樣,那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開放的,創(chuàng)新的,靈活的,多彩的;學生能養(yǎng)成廣搜資源的習慣,扎實積累,便可做到厚積而薄發(fā)。
參考文獻
[1]李海紅.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初探[J].軟件:電子版,2013(12):19.
[2]崔紅利.淺析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gòu)建[J].教育,2015(11):00015.
[3]侯慎國.淺談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0(4):39.
[4]顏梅英.論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1(1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