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少輝
摘 要:復習一定要注重質量,要在重溫舊知、強化技能的基礎上向外延伸擴展。通過對已有知識的再認識與再應用,以及對知識的拓寬延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數學 六年級 綜合復習
在小學六年級數學總復習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通常需要多種方法的整合。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增強學生的概括能力。歸納能力對學生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1]
一、抓好基礎
在六年級的數學復習中,首先要抓好五個方面的基礎知識運用:一是概念。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識點,把容易混淆的內容一一區(qū)別開來。比如:讓學生判斷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的面積相等,能不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嗎?等等。二是開拓視野。在數學復習中,老師要注重開拓學生的視野,不斷反饋教學。比如:a的3/5與b的1/4相等,比較a、b大?。╝、b都不為零)。解答完這個題,再給學生出一道題:甲班的4/5同乙班的3/4的人數相等,那么,甲班同乙班人數誰多誰少?稍微這么一改,有的學生就無從下手了。教師應提示學生a、b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那么甲班和乙班是班級的名稱,它同a、b有何聯(lián)系?這時候有的學生就明白了。三是公式推導。比如圓的面積、圓柱的體積、等計算公式的是怎么推導出來的,讓學生進行回顧,親自實踐、親自品嘗。四是知識對比。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的意義,尤其是小數、分數的乘法意義,學生們容易混淆。要從整數乘法入手,看學生是不是寫成幾個數相加的形式,讓學生動手動腦去探索,真正理解他們的意義。五是計算能力。很多學生到了六年級,連基本加減乘除計算都算錯,更談不上應用題了。老師普遍認為是學生太粗心、不認真。追根溯源,原因還是在老師。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首先要讓學生觀察式子,進行分析,看是否能用簡便方法,其次結合四則混合運算進行計算。學會了做題方法,還要讓學生反復練習,檢查結果。在此基礎上,教師不斷地反饋教學,讓學生把知識掌握了,應用更靈活,計算準確率就高了。
二、梳理構建,發(fā)展學習興趣
復習課、新課和練習課是有很大區(qū)別的,教師要避免重復機械的講解?!笆崂怼本褪菑土曊n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我們要盡量讓學生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不過現在普遍存在一種復習模式是:在復習課之前,老師往往會布置一個自主整理復習某個單元知識點的作業(yè)。例如,在復習“立體圖形”知識時,我就給學生布置了這樣的一個課前復習作業(yè):讓學生從“我自己整理的知識點”、“我的典型錯題”和“我的困惑”三個方面來整理。結果學生第二天交上來的整理結果讓我大為震驚。很多同學發(fā)現自己很容易出錯的地方有:圓錐的體積計算忘記乘;圓柱的表面積公式記憶比較麻煩,對知已兩個底面圓面積是否計算有一定的困惑;在解決實際體積問題時,在把一個圓柱體轉化為長方體的時候,對于它們的對應關系模糊不清……大家可以看看,孩子們這是整理的多好??!他們真真實實的梳理出了自己的困惑和難點,這樣老師才能真正的做到復習課上面的有的放矢。緊跟著,我就通過小組學習和集體展示,讓全班學生相互交流和指導,使得它們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悅和合作的價值,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發(fā)揮群體協(xié)作的精神。我們在復習課教學中應讓學生親身經歷梳理、自主建構知識網絡,給予他們展示自己的時間和獨立思考的空間,使他們抱著極大的熱情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能力才能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這樣才是一節(jié)在新課標標準下的事半功倍的數學課。
三、能力的培養(yǎng)
一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合理、靈活地應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的能力。在復習量的計量和幾何初步知識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鞏固畫圖和測量的技能。二要培養(yǎng)一題多變的能力。重點是要抓住母題,使學生知道題目源于母題,萬變不離其宗。通過改變條件、問題和情境,啟發(fā)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還必須注意對學生進行解題思維靈活性的培養(yǎng),啟發(fā)學生多思考,從而達到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學生的應變及解題能力。三是是培養(yǎng)操作實踐的能力。如:八寶粥公司請包裝公司設計一個能裝12罐八寶粥的盒子。[八寶粥罐子為圓柱形,底面直徑6厘米,高13厘米]你準備怎樣設計?(提示:包裝盒一般可設計成長方體,要求需要多少硬紙板是求長方體的表面積,所以我們應該想辦法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即先確定八寶粥罐子怎么擺)這時不急于讓學生做,讓學生找易拉罐擺放。通過親身實踐可以獲得直接感受把題解出來。但有的同學做得不切合實際,確定的長、寬、高不適中。所以教師必須把學生做的幾種方法都一一列出來讓學生比較。通過比較學生們選用最省料的方法。[2]
四、加強知識間的聯(lián)系,橫向、縱向聯(lián)系
只有把知識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和縱向聯(lián)系結合起來,才會對知識有充分的掌握。比如:應用題的教學,在初學過程中,縱向聯(lián)系比較突出,分為整數、小數、分數幾大類分別講解,而在12冊復習時橫向聯(lián)系比較突出,如何把二者結合起來?筆者認為可在復習12冊時涉及到哪類應用題。就拿出初學這部分應用題的課本進行縱向復習。然后再復習12冊相關內容。再比如:甲數是24,甲、乙兩數的比是3:2。求甲、乙兩數之和,我們可以列為24÷3×2+24(按份數解),也可以24÷3/2+24(按倍數解),還可以列為24×2/3+24(按分數解),還可以列為24÷3/5(按比例分配),這樣就加強了知識間的橫向聯(lián)系,把分數、份數、倍數、比例的知識結合起來,既擴展了學生的視野。又鍛煉了學生從多角度思維問題的能力。再比如:一些應用題,既可用算術方法解,又可用方程解,可讓學生用多種方法解,從多種角度加以分析,加強兩種解法之間的聯(lián)系,在比較中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結語
構建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的方式方法各種各樣,這是一個逐步累積的過程,不可能一撮而就。只要我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思考問題、不斷地總結經驗,用現代化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在實際的教學中真真正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把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作為數學教學的重點。我相信,在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董藝玲。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3(2)。
[2]陳竹青,吳劍麗。談數學引導發(fā)現教學法的有效性策略[J].數學教育研究,2011(5)。